王阳明先生曾说:“吾儒养心,未尝离却事物,只顺其天则自然,就是功夫。”他认为,修身养性不要离开平常的事物,不用刻意寻找,只需顺应自然的规律,保持一种自然而然的心态,这就是功夫。
原文释义:
一个打坐的和尚已经三年不言不视,王阳明却问他口巴巴说什么、眼睁睁看什么?因为他看到了和尚表面不说、不看,心里却终日在说、在看。说的和看的,正是绝思绝欲与人的天然良知之间的冲突。于是,王阳明就对他说:顺应自己的本性,顺从自己的良知,才是人,才合道。绝不是要别处再求一个凌驾于人心万物的道。
故事背景:
王阳明在一座寺庙中看到一个枯坐的和尚,据说已不视不言静坐三年。王阳明笑了笑,就绕着和尚走了几圈,像是道士捉鬼前的作法。最后他在和尚面前站定,看准了和尚,冷不防地大喝一声:“这和尚终日口巴巴说甚么!终日眼睁睁看甚么!”不知是王阳明的禅机触动了和尚,还是王阳明的大嗓门惊动了和尚。总之,和尚惊慌地睁开眼,“啊呀”一声。
王阳明盯紧他,问:“家里还有何人?”和尚答:“还有老母。”王阳明再问:“想念她吗?”和尚不语,一片寂静。最后,和尚打破了这一死寂,用一种愧疚的语气回答:“怎能不想念啊!”王阳明说:“你既不能不想念,虽然终日不言,心中已经在说;纵然终日不视,心中已经在看”。和尚猛然省悟,合掌说“檀越妙论,更望开示明白”。王阳明说:“父母天性,岂能断灭。你不能不起念,便是真性发现。虽然终日呆坐,徒乱心曲。王阳明说罢,和尚不由大哭说:“檀越说得极是。小僧明早便归家看望老母亲”。第二天,王阳明再往探访静坐三年的和尚,被告知他已于午夜时分就挑着行李回乡了。
个人感悟:
之一:良知召唤不违心。在这个故事里,让我们领悟到关于“人性”的真理:无论何时、何地,有何种理由,人性都是不能、也不会被泯灭的,它将永远屹立于天地之间,不能将天理和人心分开。人虽然有着种种欲望,但那是正常的,也是合乎情理的,强行用所谓的天理来压制,绝不可能有任何效果。此乃心即理,要顺从本心,听从自己内心的良知召唤。
心中思念母亲,身体却在寺庙打坐,这样的修行,就是刻意修行,又能修来什么呢?倒不如回家侍奉亲人的好。不要强行违逆自己的内心,跟着内心去走,总不会走错的。强行让自己做心里不喜欢的事情,这样做一辈子,也不会有大的成就。
之二:顺其自然不刻意。天地生育万物,人是自然之子,天道自然也蕴含于人道之内,自然也就蕴含于人心之中。世界其实没有那么复杂,只要去掉遮蔽自己内心的欲望和执念,自然而然就能走上正道。中国人讲究顺其自然,其实强调的就是保持一颗平常心,就是遵从自然法则,让事情“自然而然”地发生和进行,不要强行干涉改变,这样才不至于把事情搞砸。凡事不执拗于结果,得之坦然,失之淡然。
之三:水到渠成真功夫。水往低处顺势而流,亘古不变,从不停息。水,不问世间万物的规矩,只是自顾自地往下流动,遇到障碍就绕开,实在绕不过去就停下来,默默积蓄力量。等待积蓄充足之后,再越过障碍,奔流而下,一切顺其自然。我们在做事情的时候,也要进入“水”的状态,像水一样“随方就圆”,执着向前,消除所有让自己心烦意乱的不安定因素,不急不躁,不疾不徐,不为目标的达成与否而焦虑,彻底把心灵放开,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力,这样才可以创造出人生的奇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