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时报(chinatimes.net.cn)记者吴敏 北京报道
近日,有望成为A股第6家保险公司的国华人寿公布了2019年年度成绩单。2019年,国华人寿累计实现总规模保费539.72亿元,同比下降5.98%;实现净利润22.16亿元,同比增长7.82%,连续六年盈利。
不过,本报记者注意到,虽然以银保渠道起家的国华人寿正在进行业务结构优化,但该公司银保渠道占比仍然很高。2019年其银保渠道保费收入354.55亿,同比增长8.64%,占原保费比重为94.35%。
一位寿险业内人士告诉本报记者:“如果一家险企银保渠道占比过大,说明它的代理人渠道基本没有发展起来,渠道过于单一,没有自己的获客能力和条件,另外它的佣金支出也会很高,因为依赖银行渠道,每卖出一份保单,都需要给银行返还一定的中间佣金,这样它的利润就会承压。并且如果它通过银保渠道卖出的产品中,保障型产品占比较小的话,也会面临满期给付的资金压力。”
银保渠道占比超九成
资料显示,国华人寿成立于2007年,至今已有十三年经营历史。成立初期,国华人寿的主要保费收入来源于分红型两全保险,2008年——2013年其保险业务收入分别为8.92亿元、37.96亿元、39.19亿元、31.39亿元、31.74亿元、23.24亿元。
在此期间,除了保费收入连续几年负增长,国华人寿的投资收益也不理想。2011年——2013年,国华人寿净利润分别亏损3.96亿元、3.43亿元、3.53亿元,三年累计亏损达到了10亿元以上。
直到2013年,国华人寿似乎找到了路子,其依靠万能险与投连险,实现了保费规模高速增长。2013年至2016年,国华人寿原保费收入分别为23.24亿元、41.32亿元、236.67亿元、265.87亿元。在此期间,其万能险保险占规模保费比重分别为78%、77.6%、85.7%。2016年随着监管加大对中短期存续产品的监管力度,国华人寿当年万能险及投连险占比也迅速降到46%。
在保费规模急速扩张之时,国华人寿凭借良好的投资收益在2014年实现了盈利,2014年——2016年,实现净利润分别为14.26亿元16.48亿元、16.53亿元。
而自2016年下半年以来,保险回归保障一直是行业主旋律。行业内万能险增速明显放缓,国华人寿原保费收入和净利润开始出现较大波动。2017年至2019年,国华人寿原保费收入分别为461.32亿元、345.25亿元、376.96亿元;净利润分别为27.33亿元、20.55亿元22.16亿。
另一方面,因险企自行培育代理人耗费人力、投入大、见效慢,银保渠道一直是国华人寿业务发展最重要的渠道。成立之初的国华人寿,正赶上了银保渠道发展良机,2008年仅几亿元保费收入的国华人寿,借助银保渠道的扩张,保费收入在2009年飙至几十亿元。2010年,因银保新规禁止保险公司人员派驻银行网点及2011年新的银保监管指引使得银保渠道收缩,该公司保费收入急转直下。2011——2013年又因银行系保险公司崛起,进一步压缩非银行系保险公司银保渠道空间。
2014年、2015年,因为赶上中短期理财产品在银保渠道销售火爆,国华人寿保费收入再度实现高速增长。2015年至2019年,国华人寿银保渠道保费收入占原保费收入的比重分别为94.36%、92.24%、95.11%、94.53%、94.35%。
国华人寿相关负责人也向本报记者表示:“公司坚定看好银保渠道未来发展趋势。银行作为金融行业的基础,在满足客户多样化资产配置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我司已与十余家主流银行建立了全面深入的合作关系,为公司未来业务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退保压力大正进行业务结构优化
上述寿险业内人士则告诉本报记者:“银保渠道相对比较稳定,但银保渠道比较好卖的大部分都是中短期的产品,因为它符合银行客户的购买需求,一般情况下,要带有一定的投资收益类产品,像年金险、万能险、分红险、投连险之类的带有一定投资收益的产品更受银行客户的欢迎,但销售重疾险等难度就比较大。但银保渠道产品如果没有持续的新客户,满期给付就会受到压力。”
其向记者举例说道:“比如我有100个客户今年满期需要退给他们100万保费,这个时候没有新的保费收入,就需要把当初收的保费从投资端撤回来还给客户,但这时如果投资收益还没有达到一定的预期,或者投资端的期限比较长,那就很麻烦了。尤其像今年前两月,很多银行网点都是关门的,银保渠道业务就会受到很大影响。”
此言不虚,由于前期销售的理财险迎来集中退保,导致国华人寿近几年退保及满期给付压力大。2016年至2018年,该公司退保金分别为62.08亿元、217.31亿元、228.52亿元。不过,2019年,其退保金压力得到缓解,但仍然不低,为72.09亿元。而偿付能力作为保险公司现金流动性的重要指标,一直是监管重点。国华人寿偿付能力指标较上年有所增长,但仍处于较低位。2019年,国华人寿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31.43%;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39.02%。
对此,国华人寿相关负责人向本报记者表示,2019年,我司通过持续优化业务结构,不断提升负债久期,退保金同比减少68.45%。相关数据显示,2019年国华人寿新单保费中预计存续10年及以上业务153.16亿元,同比增长超3倍,占比提升至32.09%;累计实现新单期缴保费126.48亿元,同比增长287.30%,占比提升至26.50%。同时利率下行,客户留存度提高,也对退保率下降产生一定影响。同时,对于现金流风险管控,公司按照监管要求,设计了一整套科学管理机制,保证未来现金流持续稳定。
事实上,国华人寿近两年确实在进行业务结构优化。“公司近年来持续推动互联网渠道业务发展,创新发展个人代理业务都是对现有渠道结构的优化。”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说道。
2019年,国华人寿“强网销、砍电销”,中保协数据显示,国华人寿2019年互联网人身险规模保费379.8亿元,列于行业首位;寿险电销规模保费下滑71%,跌幅同样列于行业首位。
另一方面,通过两三年的持续调整,2019年,国华人寿银保渠道全年实现期缴新单保费119.94亿元,同比增长352.8%,其中长期期缴型产品新单保费103.64亿元,同比增速超800%,优化效果显现。
上述国华人寿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通过持续探索,已逐步形成了以银保为主,互联网渠道为特色,其他渠道为补充的渠道结构。”
另外,偿付能力作为保险公司现金流动性的重要指标,一直是监管重点。国华人寿偿付能力指标较上年有所增长,但仍处于较低位。2019年,国华人寿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31.43%;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39.02%
欲自建养老社区 进军康养产业
随着康养服务业的兴起以及保险业服务链条的延伸,许多保险公司正在向养老服务全链条渗透,成为养老基础设施重要的投资力量,形成了“康养+医疗”多元化的养老服务模式。
国华人寿也不例外,近几年,其在康养领域也动作频频。2018年11月,国华人寿新设子公司海南国华康养有限公司,经营范围包括医疗养老服务,房地产开发销售,养老物业开发等;2019年2月,入股共青城中科旭康医疗产业投资合伙企业,经营范围包括医疗产业投资,项目投资;2019年11月,成立二级子公司成都国华旅居康养有限公司。以上3家企业,刚好覆盖养老社区所需的房地产、物业服务、医疗、养老服务等关键要素。
另据媒体报道,2019年国华人寿董事长刘益谦携高管团队拜访了日本第一生命保险公司,并考察了当地的康养产业。根据国华人寿的初步计划,未来将通过自建养老社区、在中心城区收购改造康养机构等多元模式,适度进军康养产业。
2019年11月,国华人寿与群业咨询顾问公司签订服务协议,后者为国华人寿康养产业项目定位及投资策略提供专业咨询服务,指导康养产业战略性布局。
但如今,保险医养领域入局者众多,其中,包括了中国人寿、泰康保险、中国太保、阳光人寿等大型险企。2019年以来,又有北京人寿、同方全球人寿、爱心人寿、招商仁和人寿、君康人寿等相继宣布加入医养产业战局。国华人寿人寿要想在这个领域分得一杯羹并非易事。
一位大型保险集团负责养老社区运营的相关人士告诉《华夏时报》记者:“保险公司在养老社区的投入多数已达百亿,甚至千亿,对于入局者而言,必备的核心因素是资金实力,能够支撑在养老社区前期布局的资金支出。另外还要考虑领导班子的任期问题,因为投资养老社区的周期长,从开发到入住,一般需要6到8年,要想实现全部收支平衡更是需要20余年时间。不仅如此,随着房地产的资产价格上涨,如果现在拿地做大规模的养老社区成本太高。”
“之前可能5亿元可以投资建设一个养老社区,现在可能需要10亿元,导致养老床位收费也越来越高,支付能力和养老床位建设、运营成本不匹配。”另有业内人士也向记者说道。
刘益谦曾在天茂集团完成对国华人寿的合并吸收之后,于微信朋友圈发出心声:“入主天茂19年,付出心血烦恼,今改头换面,努力成为第六家保险上市公司。”
如今,备受关注的是,擅长“投资”的刘益谦,是否能再用20年时间耐心等待养老社区实现全部收支平衡?
针对本报记者所提出的国华人寿布局康养产业的策略以及对盈利时间的预期等问题,该公司并未给出回复。
责任编辑:孟俊莲 主编:冉学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