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彦宏谈创业23年:创新没有一帆风顺,历经困难才能凯旋

2023-2-7 14:53| 发布者: vqc55105ft| 查看: 2469| 评论: 0

这里是默认签名


除了AI芯片和自动驾驶,百度投入的千亿级科技创新资金还花在了哪里?


 撰文 | 龚 正

编辑 | 脸 叔

“2000年1月,我回国创业,很多人以为我赶上了好时机。但实际上2个月后,互联网泡沫破灭,全世界蒸发了8万亿。很多人选择离开,我坚持挺过来,最后赶上了互联网发展黄金十年。”
在今日召开的Create 2022百度AI开发者大会上,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李彦宏发表了《创新驱动增长,反馈驱动创新》的主旨演讲。演讲中,这句回顾百度创立23年来心境的走心话,在社交媒体上引起了网友的广泛讨论。不少人认为这句话不仅是在回顾过去,也勾起了大众对中国互联网下一个“黄金十年”的期待。
2022年,中国互联网发展迎来转折点。过去以规模扩张为主的增长方式,转向以更加追求效益和增长质量为主的增长方式。如何回答这一期待,被认为是关系着2023中国经济复苏的重要课题之一。
李彦宏表示,是科技创新驱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目前全球正在经历第四次科技革命,而深度学习算法已经成为这场革命的标志。这一技术是一次重大的创新成果,将带动效率提升,经济增长。
李彦宏认为,反馈驱动着这场科技创新革命。这种模式时下也已经被运用于百度AI芯片、自动驾驶等业务中,成为支撑百度高速发展的第二和第三增长曲线,在赋能实体经济中也发挥着越来越大的重要作用。
#01
减少的“风口”,增加的“增长”
在此次2023Create大会之前的1月6日,李彦宏先在百度内部举办的全员会上,做了一次内部分享。
作为在百度工作了1年多的员工,李文锐对这场内部称之为“简单之约”的分享会,留下了这样一个印象。
“未进百度之前,感觉老板在外界看来,是非常温和的。但这次会上,他在论述上语气依然温和,但谈及业务也更加直接。”李文锐说。
在会上,李彦宏强调了百度“增长”的重要性,表示百度依然要坚持对技术和创新的战略投入,百度存在机会,但也强调这个机会存在于要把技术转变为市场需求、变为实实在在的增长才行。
“技术专家不能自嗨,要做市场真正需要的技术。”对自家公司技术发展一直密切关注的李文锐,对这句话印象最深。
纵观中国互联网发展史,增长这个词一直都在,但它的内涵与2022年各互联网大厂所谈的增长略有不同。在2022年之前,增长更多体现在风口、赛道、规模等量的新增上。2022年之后,增长的含义从量的扩张转变为对质的更多关注。
李彦宏对风口应该不算陌生。在百度23年的发展中,在外界看来,李彦宏至少踩中了两次风口。
一次是1999年,李彦宏回国,并于2000年创立百度。当时的世界互联网发展情势呈现国别差。美国互联网过热,只要是一纸带着.com的商业计划书,都能获得投资者的青睐。然而随着当时美国加息,过热的互联网泡沫破灭遇冷。
不过反观当时的中国,电脑尚未有如今的普及度,但李彦宏认为,中国存在互联网发展的历史机会,毅然放弃在美高薪,回国创业。
现在回过头来看,李彦宏的这个决定无比正确。但如果追根溯源,或许跟李彦宏儒雅外表下那份对科技的执着、与对困难不服输的精神,以及从阳泉到北京、从北京到美国,再回到北京的人生历练有关。
2001年10月,李彦宏正式推出百度搜索,短短几个月,就已经占据中国搜索引擎市场80%的份额。2005年8月5日,百度正式在纳斯达克上市,第一个风口成就了百度的第一个巅峰。
第二个风口出现在2016年左右,关键词是AI,当年起李彦宏斥巨资开始打造百度AI王国,短短两年时间花费了200多亿研发经费。
本来百度躺在中国最大搜索引擎的宝座上已过得十分滋润。但技术出身的李彦宏显然并没有止步于已有的功成名就与财富,仍然对科技创新有着巨大的追求,即便几年内对AI的投入花费了百度的大量资金。
公开资料显示,过去10年,百度累计研发投入超过了1000亿,每年研发占比超过15%,去年达到23%,研发投入强度超过其它大厂。很难有人去否定温和的李彦宏在科技创新这件事上的狠劲。
巨大的投入也影响到了百度的整体毛利率,从2018年的52.6%一度跌至2020年的34.9%,但这似乎并没有阻挡李彦宏在科技创新这个方向上投入的决心。
2021年3月23日,百度回港,正式以“AI第一股的身份”在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彼时百度总市值超过7122亿港元。
时间到了2022年,中国互联网发展环境遇到较大改变。过去一年,追求增长、追求盈利,几乎都成了各互联网大厂的公约数。不少互联网大佬对以前公司内部流于浮夸地做PPT、造概念、搞花架子的做法,摆出了明显的摈弃姿态,转而开始追求务实创新、强身健体。
由此来看,李彦宏对增长的紧迫感,在业内并不“孤独”。
那么,如果不单纯追逐风口,接下来中国新经济的增长动能在哪?在此次Create大会上,李彦宏拿出了一张地图。
这是一张过去2000年世界人均GDP的曲线图。不管是现场还是屏幕前的观众很容易看到,前1800年,世界人均GDP的变化比较平缓。而在最近的250年左右,人均GDP出现了急升向上的增长曲线。



▲ 图|过去2000年世界人均GDP的曲线图

很显然,那250年,是第一次、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带来的变化。作为工程师出身的李彦宏,他的答案跃然纸上。
这就是他念兹在兹的科技创新。乍一看,科技创新已经是鲜有新意的口号,但李彦宏的确朝着这个方向已经一步一个脚印走了20多年,且不断在迭代认知。
李彦宏在演讲中很明确地指出,“是科技创新驱动了人类社会大的增长。而第四次科技革命的标志是深度学习算法。”
深度学习的历史被认为可以追溯至1943年,相关概念正式提出则到了2006年。深度学习算法起源于人工神经网络技术,该技术是模拟人脑神经元进行决定过程的一种抽象网络。百度在深度学习算法的研发上,是中国最先起步的互联网科技企业之一。
“这个技术能够带来的效率提升、能够驱动的经济增长,是比很多人想象的要更大的。与深度学习相关的重大创新,包括自动驾驶,也包括水电能等领域的智能调度系统。它们的应用会像汽车、互联网这些发明一样,产生重大社会影响,是重大创新。”李彦宏这样论述深度学习算法的意义。
2023年,风口在资本市场还能掀起多少波浪,较以前已经充满了更多不确定性。逐渐确定的是,日益理性的社会风向,开始追逐真正的、持久的、和脚踏实地的创新。



▲ 图|李彦宏早期创业照

#02
创新本身从何而来
创新这件事,喊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百度将深度学习算法作为科技创新的着力点,那么又是什么来驱动着科技创新呢?
2022年以来,李彦宏在多个场合,将百度的创新范式总结为“反馈驱动创新”
理解“反馈”这个词的意思,我们可以将其先置于两个具体的案例中来理解。
一是百度的昆仑芯片。
一般大众可能并不熟悉这款诞生于2018年7月4日的芯片。但说起大众每日使用的百度搜索,这款芯片发挥的就是把最贴近用户需求的最优搜索结果,呈现在大众面前的作用。
它的优化原理是,百度的搜索服务每天都在响应几十亿次真实的用户使用需求,进行1万亿次深度语义推理与匹配,这就在不断倒逼着包括芯片在内的大模型、深度学习框架优化。
可以说,来自数亿用户每日大规模的真实反馈,驱动了昆仑芯片的创新。
经过6年多长大,昆仑芯片时下已成为AI芯片中性能非常领先的一款芯片。2021年昆仑芯片完成了独立融资,首轮估值约130亿元。
在这个案例中,“反馈”体现在芯片对用户搜索行为的自主学习上。
二是百度的萝卜快跑。
它是百度Apollo推出的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平台,于2021年8月18日推出。时下,很多人都已经将萝卜快跑作为出行的重要选择。据说一个北京小伙,一年就打了600多次无人车,这样的生活已经成为一些人的日常。
百度从一年前开始,每个季度都发布萝卜快跑的订单量。其背后也是反馈驱动创新”的理念。“订单量最大,意味着我们能够获得最多的市场和用户反馈。”李彦宏说。
目前萝卜快跑已经先后在北京、长沙、广州、上海、深圳、武汉、重庆等多地提供自动驾驶出行服务,今年第三季度,“萝卜快跑”自动驾驶出行服务达11.5万单,测试里程已超过1800万公里。



▲ 图|全无人驾驶的萝卜快跑在武汉

在这个案例中,“反馈”也体现在从市场和用户的体验评价中来改进产品和服务。
针对反馈驱动创新,李彦宏一直有一个观点是:“创新不是凭空想象的,不是在没有基础的情况下就突然能够造出一个摩天大楼,创新是市场不断地给反馈,才有机会往前走、实现创新,它不是闭门造车。”
关于反馈这件事的重要性,李彦宏在此次Create大会上还分享了一个小故事。
有科学家做过一个思想实验:把魔方打乱,交给一个盲人还原。假设盲人每秒转动一次,他需要多久才能将魔方复原呢?答案是137亿年。
但如果盲人每转动一次魔方,就有人向他做一次反馈,告诉他是更接近目标了,还是更远离目标了,盲人需要多久能把魔方还原?答案是两分半钟的时间。
没有外部反馈的时候需要137亿年,能及时获得反馈的时候只需要两分半钟。李彦宏认为,这就是反馈的神奇力量。
目前“反馈”已经贯穿百度的肌体,成为其基因。
百度是全球为数不多的、进行全栈布局的人工智能公司,所做的事情可以分为四层:芯片层、框架层、模型层和应用层。
从高端芯片昆仑,到飞桨深度学习框架,再到文心预训练大模型,各个层面都有关键自研技术,每一层之间都有很多反馈。百度通过不断获得反馈,实现端到端优化。
这个技术架构的特点,被认为越往下越通用,越往上越专用。更通用,意味着不断降低行业使用技术的门槛;更专用,则是深入产业去深化应用。
“很多时候,事物的实际发展路径,和最初的设想是大相径庭的。技术的发展,没有导航地图,只有指南针。在方向大致正确的情况下,基于实践反馈,一步步迭代,才能跑出有价值的创新。”李彦宏表示。
#03
创新赋能实体经济
2023年,伴随着复苏成为年度关键词,全社会都在期待,更多创新技术能够赋能实体经济,助力经济发展。
李彦宏表示,百度赋能实体经济,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应用上。
一是人工智能技术的通用性越来越好,开发和应用的门槛进一步降低,这利好的是开发者;二是人工智能深入产业,赋能实体经济发展。
前者如飞桨,是百度自研的开源深度学习框架。简而言之,开发者能够通过使用飞桨,像搭积木一样构建AI应用。目前,飞桨凝聚了535万开发者,服务20万家企事业单位,基于飞桨创建了67万个模型,已经构建起一个繁荣的深度学习生态。



▲ 图|飞桨的项目实践

关于飞桨,在一般普罗大众看来,这非常硬核,但实际上有很多年轻开发者利用飞桨开发出相关的AI应用,将其使用在环境改善、医疗卫生、野生动物保护等诸多领域,有很多温暖的故事。
张弘基和曹志浩相识于飞桨社区的一个野生动物保护的 AI 项目。2020年,大自然保护协会(TNC)提出需求:在野保工作中,野外摄像装置拍摄的图像数据量庞大,能否用 AI 辅助进行图片的筛选和标注?
两人最终一同利用飞桨,研发出了相关AI应用,帮助野保工作人员减轻负担,为滇南地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贡献了一份力量。两人也从朋友升级为建立了共同奋斗关系的战友。



▲ 图|飞桨开发者张弘基和曹志浩

李彦宏表示,2022年是大模型产业化应用元年,大模型已成为许多上层应用的技术底座。它能有效集成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智能语音等多模态能力,从而摆脱传统AI应用碎片化、作坊式开发方式,为深度学习技术进入新阶段带来了机遇。
后者如智能交通。李彦宏在2021年12月出版的《智能交通:影响人类未来10-40年的重大变革》一书中,把它描述为一个“智能调度系统”,通过智能红绿灯控制交通流量,从而可以把交通效率提升15%至30%。
据了解,百度的智能交通方案已经落地全国63个城市,交通部也正式将百度列为交通强国的试点单位。
李彦宏预测,智能交通方案可以使得2027年之前,中国一线城市不再需要限购限行,从而激活汽车消费,为城市疫情之后的经济注入新活力。2032年之前,靠交通效率的提升,拥堵问题就基本可以解决。
李彦宏认为,智能交通的应用,为能源、电力、水务等领域创造了一个行业范式,依靠“智能调度系统”实现效率的显著提升。这正是开发者和创造者们的机会。
当然他也强调,这些发展的方向是明确的,但实现的过程却不会容易,甚至会非常困难非常有挑战。但这就是技术发展的特点。技术战略,意味着长周期,而长周期不可能一帆风顺。
#04
人工智能,历经困难再凯旋
在Create大会的最后,李彦宏展示了他以“危机和希望”为关键词,利用百度AI作画平台一格,也就是由人工智能自动生成的一幅画。
画中,生机勃勃的新生命已经破冰而出,然而寒冷还没有完全褪去。可以看到,这里面也蕴藏了李彦宏最想传达给大众的信息。



▲ 图|李彦宏用AI作画平台一格生成的画作

2010年,百度开启AI之路。10余年过去,李彦宏表示,AI既累积了不少发展的积极面,也面临着不少挑战。
积极面是,人工智能有了方向性的改变。AI从理解内容走向了自动生成内容,以AIGC为代表的前沿技术,被期待用于作画、图文、视频等多类型的内容创作。
日前,我们对话的百度技术委员会主席吴华就展望,AIGC未来还可以用来拍电影、电视剧等更长的视频。“通过带来新的想象空间,为社会经济带来更多的增长。”
商业应用层面的改变,最具代表性的是自动驾驶。过去,行业一般认为,自动驾驶是从L2-L5一步步来的。
但李彦宏认为, L2之后率先进入商用的很可能是L4,而不是L3。因为L2和L4的事故责任界定都是清楚的(L2的责任事故在驾驶员,L4的责任在运营商),L3的事故责任很难界定,因此普及需要更长时间。
如今,百度以萝卜快跑为代表L4级自动驾驶落地很快,截至今年9月累计订单超过了140万单,在北京、上海等10多个城市运营,在重庆和武汉还开放了全无人商业化运营。
不过李彦宏也指出,人工智能的挑战仍然很大。
实体经济很多领域的数字化改造尚未完成,而数字化本身并未能够带来效率的明显提升。智能化的广泛渗透还需要时间,智能化对实体经济的巨大拉升作用还没有成为广泛共识。因此人工智能的商业化还需在黑暗中摸索一段时间。
对于这种局面,李彦宏表示:“所有伟大的企业、伟大的创造者也是一样,没有一帆风顺,只有不断地历经困难再凯旋。困难会刺激创新,而创新是增长的真正动力。”
创作不易,觉得好的朋友,帮忙点下赞哦,感谢您的举手之劳!
这里是默认签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上一篇:格局到底是是什么?

下一篇:破壁机早餐的100款做法,豆浆、米糊、汤羹,有破壁机的要收藏

sitemap.txt | sitemap.xml | sitemap.html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彩虹邦人脉系统 ( 皖ICP备2021012059号 )

GMT+8, 2024-11-22 05:19 , Processed in 0.236583 second(s), 46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