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哲理小故事,蕴含人生大智慧!

2023-1-23 20:02| 发布者: 蒙秀国| 查看: 2111| 评论: 2

这里是默认签名
今天哲学诗画为大家分享的是三个哲理小故事,别看故事小或短,但是其中蕴含的人生智慧却是意味深长的,现实生活中的部分人群还真就是故事中的原型,不信的话,一起来看。

故事1:佛与魔鬼

有个很出名的画家,他想画佛和魔鬼。但是在现实中找不到他们的原形,他的脑子里怎么也想像不出他们的样子,所以很着急。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去寺院朝拜,无意中发现了一个和尚,他身上的那种气质深深地吸引了画家。于是他就去找那个和尚,向他许诺重金,条件是他给画家作一回模特。



后来,画家的作品完成,以后轰动了当地,画家说:

那是我画过的最满意的一幅画,因为给我作模特的那个人,让人看了一定认为他就是佛,他身上的那种清明安详的气质可以感动每一个人。画家最后给了那位和尚很多钱,实现了他的诺言。就因为这幅画,人们不再称他为画家,而是称他为画圣。

过了一段时间,他准备着手画魔鬼了,但这又成了他的一个难题,到哪去找魔鬼的原形呢?他探访很多地方,找了很多外貌凶狠的人,但没有一个满意的。最后,他终于在监狱中找到了。画家高兴极了,因为在现实中找一个像魔鬼的人实在是太难了!

当他面对那个犯人的时候,那个犯人突然在他面前失声痛哭。画家奇怪极了,就问那个犯人是怎么回事。

那个犯人说:为什么你上次画佛的时候找的是我,现在画魔鬼的时候找的还是我!画家大吃一惊,于量又仔细看了看那个犯人一眼说:怎么可能呢?

我画佛找的那个人气质非凡,而你看起来就是一具纯粹的魔鬼形象,怎么会是同一个人呢?这太奇怪了,简直让人无法理解。那个人悲痛地说:就是你把我从佛变成了魔鬼。画家说:你为什么要这么说,我并没有对你做什么呀。

那个人说:自从我得到你给我的那笔钱以后,就去花天酒地地去寻欢作乐。到后来钱花光了,而我却习惯了那样的生活。欲望已经一发而不可收拾,于是我就抢别人的钱,只要能得到钱什么样的坏事我都能做,结果就成了今天这个样子。

画家听了他的话,感慨万分,他惊叹人性在欲望面前转变得如此之快,人是如此脆弱。于是他将画笔彻底扔了,从此以后发誓再也不作画。 

智慧总结——欲望如枷锁,贪婪是坟墓,一味的追名逐利最终只是一场空,一旦被贪欲蒙住了心,即便是佛还是上帝都无法拯救你。这个世上,最可怕的就是人的欲望。人的欲望越多,就越不满足,越不满足就越不欢快,进而就会生出更多的烦恼。

作为现实人和社会人,我们一定学会适合而止,中庸而行,否则,就会迷失自己,最终被内心的恶魔所吞噬。

故事2:对症下药

一次子路问孔子:“如果我听到一个好主意,是不是应该马上行动起来?”孔子回答:“你父亲、兄长都还在,他们的阅历与经验比你丰富,应该先问问他们,不要急着动手,做出行动。”

接着,冉有也问孔子同样的问题:“如果我听到一个好主意或一个好机会,是不是应该马上行动起来?”孔子回答:“当然要马上去做。”



站在一旁的公西华听后,大惑不解,就问:“子路和冉有的问题是同样的,为什么您的答案却不一样?”

孔子答道:“子路为人冒冒失失,做事不经观察,比较草率冲动,所以我要他三思而后行;冉有遇事畏缩,没有魄力,他需要勇气与胆量,所以我鼓励他不要犹豫,听到好主意就要立即行动。”(哲学诗画认为,孔子的其中一个伟大之处就在于他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不同的人不同的外界情境,及时调整自己的应对方案。)

智慧总结——智者对不同的人,所作的调教截然不同。就算他们犯的错误观点或做的功德完全一样,但也因为性格不同,造成的利害迥然有异。因此,我们遇到具体问题时,要具体分析、对待,不能一概而论。大跃进和三年困难时期,中国就是全国上下搞一刀切,大锅饭,不能具体问题具体对待,所以才变得那么贫穷那么愚笨。

故事3:水沟里的仇人

清朝末年,在一个小镇上居住着王氏家族和胡氏家族。两家世代为敌,平日里互不理睬,没有任何交集。

一天晚上,王二与胡一从市集里走出来,两人一前一后走在小路上,始终保持着一定距离。天色渐渐暗了,走着走着,突然王二听见前面的胡一“哎呀”一声惊叫,原来他掉进黑暗的溪沟里了。



王二看见后,连忙赶上前去,心想:“无论如何总是条人命,怎能见死不救呢?”王二隐隐约约看见胡一在溪沟里挣扎,连忙折下一段枯枝,迅速将枝梢递到胡一手中。

胡一被救上岸后,感激地说了一声“谢谢”。然而,胡一猛一抬头后发现,原来救自己的人居然是仇家王二。胡一怀疑地问:“你为什么救我?”王二说:“为了报恩。”胡一听了更为疑惑:“报恩?恩从何来?”

王二笑着说:“因为今夜在这条路上,只有我们两人一前一后行走。刚才要不是‘哎呀’一声,那么我一定会是第二个掉进溪沟里的人。所以,我哪有知恩不报的道理。”

此时,王二与胡一的双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从此以后,两大家族从仇视敌对变为了特别要好的和睦近邻。给后人们也留下了恩怨情仇一夜消解的典范。

智慧总结——俗话说“冤家宜解不宜结”,但这句话说起来容易,一旦做起来真的很不容易。因为,一般人能够包容朋友已属不易,更何况是宽容自己的仇人。

人生最大的修养之一就是包容,最高的境界则是包容一切。包容既不是懦弱也不是忍让,而是察人之难,补人之短,扬人之长,谅人之过。包容是肯定自己也承认他人,是一种善待生活,善待别人的境界。在包容的背后,蕴含的是爱心和坚强,是挺直的脊梁,是博大的胸怀。中国的文化基因里一直就有着兼容并包,可以把很多外来文化一并纳入吸收,然后转变为属于我们自己的文明。



最后,哲学诗画想说的是,人之初,性本善。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带着这份人性之初的美好,与人为善。但是真的遇到事情,咱也不用怕,因为俗世中的事情,有时你越怕,它越向着你来。一味善良,容易变得软弱,受人欺负,清朝的覆灭不就是很好的例子吗?所以,善良、包容之外,还得有勇敢、智慧、自信和毅力,而这些都要有一个极其重要的前提,即消减自我欲望,做到无欲则刚。
这里是默认签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上一篇:古诗词里,人生处处见哲理

下一篇:我60岁,伺候了老公一辈子,老了才明白3个残酷道理,给所有女人提个醒

sitemap.txt | sitemap.xml | sitemap.html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彩虹邦人脉系统 ( 皖ICP备2021012059号 )

GMT+8, 2024-11-22 14:21 , Processed in 0.358017 second(s), 54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