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傻子逆袭到皇帝,唐宣宗李忱的帝王之路有多酸爽

2023-1-18 08:33| 发布者: ya56l5ofh5| 查看: 1719| 评论: 0

这里是默认签名
公元846年暮春,大龄青年李忱在睡梦中尚未清醒,便被宦官们一拥而上,七手八脚换上了冠冕朝服,推进含元殿。
殿前,文武百官山呼万岁,三叩九拜,入殿列位,奏陈朝事。
一系列操作下来,坐在龙椅上的李忱还在兀自发懵:我是皇帝?



唐宣宗李忱
大唐盛世,生在帝王家,做个闲散亲王,应当是投胎最大赢家了。
可是李忱偏不!
因为他是个傻子,生下来就是。从小到大,其他皇子对他视若无睹,宦官宫婢拿他消遣娱乐。更要命的是,李忱还曾被人恶意浸入茅厕,差点一命呜呼。
李忱虽为皇子,但是日子却过得极为艰辛。
这样一个集傻与霉于一身的悲催青年,也能当上皇帝?
是的!李忱不仅当上了皇帝,还成为了一个英明善断的皇帝,开启了晚唐时期的“大中之治”,被后人誉为“小太宗”。
能和唐太宗李世民相提并论,唐宣宗李忱的能力与威望可见一斑。
不过李忱不是一个傻子吗?怎么会变成一个皇帝,还是一个英明神武的皇帝?
答案就是:因为他是一个傻子。
01 帝王家的傻儿子
三十七年前,宪宗皇帝的第十三个儿子在大明宫内呱呱坠地,但奇怪的是,宫内并无任何喜气洋溢,相反却只有一片难以言说的沉寂。
原来男婴的母亲是一名叛臣眷属,被没入掖庭后,辗转成为服侍郭贵妃的宫婢。
就是这样一名卑微的宫婢,却在偶然下得到了宪宗皇帝的宠幸,并怀上龙子。
十月分娩,诞下一名男婴。
而这名男婴,就是李忱。

李忱的生母郑氏原本是镇海节度使李锜的侍妾,曾有相士告诉李锜,郑氏将来必生天子。
李锜闻言大喜,将郑氏纳为侍妾,随后起兵造反。不久,李锜谋反失败,被杀身亡,郑氏以叛臣眷属的身份被没入掖庭。
也许是受到出身背景影响的原因,李忱从小便沉默寡言,其他皇子相互玩耍的时候,他却往往一个人坐着,面对空气独自沉思。
旁人与他说话,往往说上十句,李忱也答不上一句。有时候连答上的这一句,也往往答非所问,令人不明就里。
渐渐地,李忱“不慧”的名声便在宫里传开,宫里人见到李忱痴痴傻傻的样子,常常掩面而笑,互相奔走相告。



十多岁时,李忱突然身患重病,经过几日治疗,病势却愈发沉重,宫人皆以为不治,有善良的宫女已经悄悄通知郑氏准备后事。
就在这时,躺在床上的李忱,忽然感觉好像有太阳的光芒照耀在身上,出人意料地一跃而起,并整理衣冠,端正身体,对着空气拱手作揖。转头与宫人交谈间,举手投足犹如帝王与臣下说话。
宫人皆震惊无比。李忱的乳母反应最快,一把拉下李忱,边拉边说道:可怜的孩子,病得都发癔症了。
但随后,李忱原先沉重的病势却奇迹般地渐渐好转,不几日便已痊愈。
李忱发癔症又神奇康复的消息,迅速传遍了宫里。唐穆宗李恒听闻消息后,也过来看望李忱。
此时李忱除了一如既往的痴傻外,并无其他反常表现。
穆宗皇帝比较怜爱自己这个同父异母的傻弟弟,不知是出于安慰还是确有感叹,抚摸着李忱的后背说道:“这孩子是我家的英明人物,不是犯癔病的傻子。”。
但没有想到,这一句随口而出的话,在后来差点给李忱招来杀身大祸。



言者无心,听者有意。穆宗皇帝第五子——李炎,后来听说了李忱病而复愈的传闻,暗暗认为:“这怎么会是个傻子?这恐怕是大明宫内城府最深的皇子。”
李炎在辈份上是李忱的侄儿,但其实只比李忱小四岁。十多年后,李炎登基成为唐朝第十六位皇帝——唐武宗。
此时的李忱,已经加封为“光王”,因为从小“痴”名在外,除了偶尔作弄取乐之外,倒也没有任何人为难他。
当时的朝庭上下,都只把李忱当作一个痴傻的闲散亲王。但唯有武宗皇帝,仍记得当年的事情,对李忱时时提防。
一次皇家宴饮聚会,众亲王皇子皆饮酒至酣、吟诗作赋,热闹非凡。但唯独李忱独坐一旁,从头到尾,除了吃菜,始终木讷不语。
武宗皇帝一直暗中观察,为试探李忱,借着酒意向席上众人道:“今日谁能让‘光叔’开口,朕重重有赏。”
皇帝发话,众皇子立马跃跃欲试,但是不管众人如何逗弄,李忱始终一言不发,甚至连表情都没有什么变化。
众人更加乐不可吱,唯独武宗皇帝见此情况,眉头愈发紧皱起来,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猜测:李忱就是在装疯卖傻,此人心机深不可测。
武宗皇帝越想越觉得李忱是个心腹大患,必欲除之方能安心。



于是,李忱开始不断走霉运,经常莫名其妙地摔跤,摔得鼻青脸肿、头破血流。
但是李忱依然沉默不语,甚而表现得更加谨慎木讷。
武宗皇帝终于决定痛下杀手,秘密命四位常侍,将李忱悄悄抓来,浸在宫里的茅厕内,意图以失足坠落为借口,将李忱除去。
时值天寒地冻,李忱在粪池中浸泡了三天三夜,已经奄奄一息。
第四天时,四位常待中有个叫仇公武的前往察看,发现李忱死死抓住粪池边缘,虽然气若游丝,却依然尚存一息。
也是李忱命不该绝,仇公武竟然没有再下杀手,反而悄悄将李忱救起,送出大明宫,来到江南一所小寺庙中,隐姓埋名当起了一名僧人。
李忱此时不过三十四岁,看起来,在躲藏中了却残生,似乎已是他最好的人生结局。
但命运往往就是在意想不到之时,给人送上惊喜的大礼。

02 宦官眼中的最好棋子
武宗皇帝登基时年仅二十七岁,虽然正值盛年,却喜好服食长生丹药。
会昌六年,武宗皇帝像往常一样服食了丹药,即将就寝,却突然暴发重疾,眼看着便生命垂垂可危。
皇帝病危,各方势力开始蠢蠢欲动,纷纷想拥立自己派系的皇子登基,几番拉锯下来,有点僵持不下。
此时谁能登上大统,经纬天下?
答案是:李忱。

相传,在武宗皇帝病危之时,李忱在长安的舅舅郑光做了个梦:梦中一辆龙辇载着日月从空中横跨而过,日月所过之处,光芒覆盖天下,耀眼至极。
郑光醒后,找相士进行占卜。相士占后回道:此兆大吉,主族中之人必暴贵。
但此时李忱远在江南为僧,怎么可能回来当皇帝?
就算回到长安,以李忱的条件,在一众亲王和皇子中,无论是家族背景还是个人才能,都是最差的。李忱又怎么可能在激烈的皇位争夺中脱颖而出?
可是历史往往就是在最不可能中产生可能。



宦官马元贽是武宗皇帝的心腹太监,同时手中还握有神策军。
神策军统领大明宫的护卫职责,是长安城中最大的势力,而马元贽就是掌控大明宫话语权的首领。
武宗皇帝病危之时,马元贽按耐不住对皇位的垂涎。在他看来,自己已经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皇位在他眼里完全唾手可得。
马元贽也深知自己不可能夺位称帝,但是他完全可以选择一个任他摆布的傀儡皇帝,而他隐藏在幕后,继续执掌大权,成为皇帝背后的皇帝。
好巧不巧的是,马元贽有个深得信任的手下,叫作仇公武。而这个仇公武就是当年偷偷救下李忱的常侍。
一番挑选下来,李忱自然就成为了马元贽眼中傀儡皇帝的最佳人选。
于是马元贽将李忱接回,立为皇太叔,开始监理军国政事。不几日,武宗皇帝驾崩,已经监国的李忱顺理成章登基称帝。
时年,李忱三十七岁,是为唐宣宗,唐朝第十七位皇帝。
可怜武宗皇帝只当了短短六年皇帝便一命呜呼。更令他万万想不到的是,他死后,接替皇位的正是他当年处心积虑想要除去的心腹大患——光王李忱。
历史的轮回有时候真的就是这么神奇。



登基大典结束,百官们抬起头来,偷瞄龙椅上踩了狗屎运的皇帝,却惊异地发现,曾经的痴傻亲王神情不再木讷,一向暗淡无光的双眼,此刻竟闪烁出了智慧的光芒。
马元贽和含元殿内的文武百官,后背不自禁地流下了冷汗。

03 英明善断的一代名君
痴儿当上皇帝,天下一片哀嚎,认为唐朝国祚将尽,江山即将巨变。
但人们只说对了一半。江山确实发生了巨变,却不是大唐的覆没。唐朝国祚不仅没有完结,反而迎来了延续十余年的“大中之治”,老百姓获得了一段小康繁荣的安定时光。
在旁人眼里,李忱从一个痴傻的闲散亲王,一跃而成为九五之尊,应当对自己的传奇人生非常满意了。
可是李忱满意吗?
并不!

相传,李忱年幼时,常常梦见自己乘龙上天,他偷偷将此事告诉了母亲郑氏。
郑氏听闻后大骇,警告李忱说:“这个梦千万不能让旁人知道,你从今以后不要再对任何人说起。”
从此以后,李忱整个人变得木讷呆滞、一言不发。
李忱的志向从来都不是当一个皇帝,准确地说,他的志向并不满足于当一个普通皇帝。
李忱想当的,是一个留名青史的英明皇帝。
李忱毕生以唐太宗李世民为偶像,登基之后,将太宗皇帝的《贞观政要》手书于屏风之上,每天都要恭敬拜诵一遍。
而在登基伊始,新皇帝的杀伐果断和惊人才干便充分显露出来。
李忱先是用极短的时间将前朝重臣李德裕清除出庙堂,并通过雷霆手段震慑了李德裕的政治死敌牛僧孺,结束了晚唐时期扰乱朝堂的“牛李党争”。
接着李忱开始整顿吏治,约束皇室宗亲的行为,并着力削弱宦官的权力。
曾经的宦官头子马元贽在李忱的不断打击下,渐渐被架空,最后不得不拱手交出权力。
可笑马元贽不仅没有实现自己的期望,当上皇帝背后的皇帝,却聪明反被聪明误,误打误撞地扶持出了一位晚唐明君。



在对外方面,李忱击败吐蕃、安定塞北、平定安南,并将孤悬在玉门关外的敦煌重新接纳入大唐的怀抱。
李忱极为重视人才。在登基之初挑选宰相,第一个想到的人选便是白居易。可惜李忱准备下诏任命白居易时,才听说白居易已去世八个月,李忱为此遗憾了很久。
李忱有个外号叫作“老儒生”,只因他酷爱读书,每到傍晚,他一定独坐殿中读书,直到夜深烛尽方止。宫人们便私底下戏称皇帝为“老儒生”。
李忱也常常以儒生身份自豪,并以自己不能参加科举为憾。
相传李忱曾在大明宫的柱子上题写过“乡贡进士李道龙”,“乡贡进士李某”等字,表达对科举中第者的羡慕。
李忱重视民生,轻徭薄役,在执行法度上也极为严格。

《资治通鉴》记载:优人祝汉贞,以滑稽著称,反应敏捷,能当场应景出语,且诙谐无比。李忱很是宠信。
有一日,祝汉贞说着说着,触及了政事。李忱立即板了脸,说:“朕养着尔等是为了娱乐,尔等怎能干预朝政?”
从此便疏远了祝汉贞,并在其子贪赃事发后,杖死其子,将其处以流放。
唐宣宗李忱明察沉断,从谏如流,而且恭谨节俭,颇有太宗风范,被后人称为“小太宗”。
在李忱的治理下,晚唐的华夏难得一见地展现出了短暂的盛世风貌。

04 众说纷纭的后世评价
只可惜,李忱的皇帝生涯也仅有短暂的十三年。
公元859年,李忱服用了太医李元伯所献的仙丹,出现中毒症状,身体健康急转直下,几乎不能正常上朝。
三个月后,中毒已深的李忱正式撒手人寰,遗憾地告别了自己的传奇人生,享年仅有五十岁。



李忱身为一代明君,文治武功,世人共赞。但亦有观点指出,李忱“知为君之小节,而不知其大节”。
意指李忱的格局不大,只知道在细节上树立自己明君的形象,却在很多重要的事情上没有展现出帝王应有的气度。

宋代欧阳修曾指出:宣宗精于听断,而以察为明,无复仁恩之意。呜呼,自是而后,唐衰矣!
李忱虽然英明善断,但是做事却过于严苛,缺乏仁恩。对自己的亲生子女,甚至严苛到了不尽人情的地步。
李忱严于修身,但对自己的子女却缺乏良好的培养。甚至李忱因为宠爱自己的次子,迟迟不立长子为储君,导致其身后大臣们争着立嗣,差点引发大乱。
自此以后,历经安史之乱却仍然坚挺百余年的唐王朝,真正步入了衰亡。
李忱之后的五个唐朝皇帝,一个不如一个,还出现了像唐僖宗李儇这样专事游戏的幼童皇帝,激发了黄巢起义,对唐王朝的统治给予了最直接沉重的打击。
在李忱死后仅仅四十六年,唐哀宗李柷惨被毒杀。至此,震烁东方的大唐帝国正式落下帷幕。



但是不管怎样,李忱内的“大中之治”终究是唐王朝最后的辉煌。
装疯卖傻三十余年,李忱韬光养晦,九死一生,竟然从傻子一路逆袭到皇帝,而且还是个英明皇帝。个中酸爽,恐怕只有李忱一个人知晓。
极度的自律与极致的耐心,坚定的信念与坚持的学习,终究锤炼出了唐王朝历史上长大落差最大的皇帝。
他就是李忱,庙号宣宗的唐朝第十七位皇帝,凭自己的坚韧与努力,实现逆天改命的传奇帝王。


感谢阅读!
<hr>本文原创发布于头条米麒麟Plus,原创文字,侵权必究。未经允许,谢绝采用。
图片来自网络,联系必删。
#头条创作挑战赛#
这里是默认签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上一篇:中国古代影响深远的历史人物

下一篇:他就是历史上真实的永琪,曾经救过乾隆的命,26岁就英年早逝

sitemap.txt | sitemap.xml | sitemap.html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彩虹邦人脉系统 ( 皖ICP备2021012059号 )

GMT+8, 2024-11-22 18:40 , Processed in 0.296773 second(s), 46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