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家庭大致相同,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爱的传承伴随一生

2023-1-13 05:08| 发布者: mc456| 查看: 2433| 评论: 0

这里是默认签名
40、传 承
这是一个缺乏信仰的时代!多少人在时代变迁的大潮中不知不觉地与当年那个最初的自己挥手告别。恶狠狠地将自己的全部淹没在瞬息万变的世俗之中。毫无防备地被时代,被现实,被世俗从头到脚地改变着,侵蚀着,消耗着,透支着。直到满头银发的某一天,在大街上嘲笑着当年那个一无所有却心如止水的自己。生活的无奈改变了头顶上最初的色彩,更将心底里曾经坚守的执着丢在了匆匆变幻的时代之中。他们是那样地无知,又是那样地可怜。任凭生命的形态被这个现实的社会肆无忌惮地改变着……
上世纪80年代初,在辽宁省北票市周边的一个小村子里,走出了一个令全村人引以为傲的大学生。送他去锦州上学的当天,大队书记(村支书)亲自将三天前就已经准备好的大红花戴在了张成建的胸前。从家里到村口短短十分钟的时间,成建的帆布兜里被老乡们送来的干粮、大枣塞得满满地。这个从山沟里走出来的孩子决心一定要走出大山,改变自己的命运。



那是一个空气中都可以嗅到激情的年代!一句响亮的口号,一身整洁的制服,一张城市户口,每月10块钱的伙食补助,相当于如今公务员的待遇。成绩优异的成建报考了锦州的一所铁路学院。从农村走出来的他勤奋好学,成绩优异。年轻帅气的他在无数个宁静的夜晚,仰望着满天的繁星。天上的星星时隐时现,组合出各种千变万化的图案:时而像小时候哥哥手中的铁环,时而又像是一道道曾经让他废寝忘食的方程题,没错儿,就是那道题!那年他做着做着居然趴在房后的柴火垛上面睡着了,要不是妈妈去收柴火,那天肯定就被雨淋成落汤鸡了!宿舍窗前的成建出神地凝望着、想象着。内心仿佛生出了一支神奇的画笔,在浩瀚星空中尽情地描绘着,挥洒着,释放着。天空中满天的繁星,点亮了这一颗年轻而又炽热的心。在那个青涩的年代里,青春是晶莹剔透的。改革开放初期,国家日新月异的发展,激发着一代青年身上每一个跳跃的细胞。和那个时代中所有的年轻人一样,张成建在理想与机遇的碰撞中收获着人生花季里所有的美好。当然,更邂逅了一份甜美的爱情……
参加工作以后,张成建经人介绍认识了在丝绸厂工作的纺织工刘淑梅。淑梅勤劳能干,踏实本分。家中兄弟姊妹六个,父亲和哥哥都是同一个单位的工人,母亲是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淑梅甜美的笑容深深地吸引了年轻帅气的成建。一个华灯初上的夜晚,两颗彼此依偎的心,那一朵羞答答的爱情之花悄然绽放。洞房花烛后的他们,在小镇南站安了家,居住在铁路的家属院——一个二层的两居室里,这在80年代末的中国已经称得上是小康家庭了。成建就在离家不远的火车站上班。勤劳能干的淑梅每天骑着车子往返于家和相距9公里之外的单位之间。由于淑梅的单位三班倒,一个月中有十天夜里12点才能到家,不论多晚,成建都会在家热好了饭菜,等着淑梅回来。时不时还会来一点儿辽宁老家的小花样儿给淑梅换换口味,绝对称得上是小两口儿爱的烹调,每一点味道的调剂,也是两个人浪漫的插曲。结婚一年后,淑梅渐渐挺起的肚子,更是让腼腆内向的成建每天都笑得合不拢嘴。可是好景不长,张地的降生以及后来淑梅的患病,逐渐使这个当年意气风发的帅小伙儿彻底沦为了世俗的奴隶。更让这个温馨小家中那一份相濡以沫的亲情随着时间的推移,消耗殆尽!
这就是张成建!1987年结婚——1988年张地出生——1994年张天出生,终于有了一个健康宝宝的他刚刚真正找到了做父亲的感觉,结婚整整十年的他就已经开始面对一个近乎于疯癫状态,而且丧失了劳动能力的妻子。骑着他的那台二八型的自行车,前面坐着幼小的张天,后面坐着东倒西歪,看上去好像随时都会掉下来的张地,成建必须先一个一个地把小哥俩抱上车子,然后再吃力地从张天和车座之间细小的缝隙中骑上去,每一次车把都会被成建摇晃好一会儿才能找到平衡。后面的岳母只得摇摇头,在那里暗自神伤。车轮缓慢地向前爬行,不时追上一对手挽着手悠闲散步的夫妻,或者是谈笑风生的三口之家。每当这时,自行车上的成建都会下意识地紧闭双眼,快骑几圈,继续默默地将自己的灵魂深深闭锁在这个似乎永远看不到光明的家庭之中。也正是因为如此,那一份对责任无怨无悔的坚守使他成为了亲戚朋友眼中的“英雄”,用今天的话说,一个真正的“纯爷们”!
从淑梅得病到张地毕业,正是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十二年。从外在的物质条件到深层的社会形态都在上演着深刻的变革。我国从计划经济时代发展到市场经济,用短短30年的时间创造了发达国家100年才可以实现的发展奇迹。国民经济呈几何式的增长,神州上下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巨变。冲破了重重体制束缚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迎来了崭新的春天。体制机制最大层面上解放的同时,也塑造了人们精神层面上的解放。这种改变在给底层社会中的人们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生存压力,以及似乎永无休止的欲望。对于张成建而言,这个家庭更像是一座围城,冥冥之中似乎有一道看不见的围墙将自己与外面的世界隔离。在那个现实的年代里,这个四口之家变成了他一个人的舞台,每天只能在家洗衣做饭的淑梅,眼神里早已看不到任何当年的清纯与智慧,更不见了当年那一份只属于成建的温存。从两个人的相濡以沫,到柴米油盐的独自担当,张成建带着这个家庭艰难地向前“爬行”,岁月的积淀和生存的压力一点一点消耗着这个男人的耐心,同时也让这个家庭在这一场看不到边缘的生存较量中走向了畸形。十几年后的今天,在这个男人的身上已经找不到半点当年的影子,他已经完全迷失了自我,彻底被现实打败,沉沦在世俗之中,这种沉沦绝不是他脑子里的知识和那一份体面的工作所能掩盖的,他除了物质上可以勉强操控自己以外,这个人实质上已经完全失控了。他找不到来时的路,更无法触及前方的风景!当“活下来”变成一个家庭唯一信条的时候,它的存在已经可以被看作是一个奇迹。给它赋予任何一个关于家庭的其他概念都会是奢侈的。尽管如此,张成建依然是一个英雄,十几年后,这个家庭只需告诉这个社会:“我们家的四口人依然一个不少地活了下来!”对于这个男人来说,足矣!



这不是关于某一个人的故事,渐渐地它会演变为一个家庭甚至是一个家族命运的轮回。时至今日,张地早已经不是那个走路画圈儿的傻小子了,张天也开始试图在这样的一个家庭以及这样一种长大之中思考自己的未来。时年年少无知的他只能选择以那样一种近乎残暴的方式来释放自己内心的无助。可能当他放下手里那沾满张地鲜血的皮带;扔掉无数次被他高高抡起的火钩,仍然无法诠释清楚自己内心的压抑与恐慌,这个家庭里的每一个人都是受害者,谁也无法逃脱。对于他们其中的每一个人来说,像其他家庭那样让亲情溶于血液,让灵魂如初那般有尊严地存在着,似乎是永远也遥不可及的奢望!回首望去,除了四副还算得上健康的躯体,这个可悲的家庭,早已失去了所有的一切……
时代——是我们与共和国共同走过的岁月!不同的人生为这个相同的时代做着截然不同的注释。就在成建一家在命运的漩涡里苦苦挣扎的同时,在成建的家乡辽宁省丹东市周边的一个小村庄,有这样的一家人,他们没有成建优异的成绩,也没有成建那一份体面的工作。半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夫妻俩却用他们执着的爱与坚守,将膝下的一双儿女送入了各自理想的大学。斑白的双鬓记录下了他们半生的操劳。又是一个夕阳西下的黄昏,两只满是老茧的手紧紧握在一起,清风拂过脸颊,绿油油的庄稼之间,那一条笔直的土路上走来了两个熟悉的身影——他们日思夜想的一双儿女回来了!



就在晓雪上一次回家的时候,一家人吃过晚饭,孙凯和爸爸在院子里下棋,晓雪和妈妈收拾好了碗筷。妈妈坐在了炕上:
“快来,让妈好好看看我这老丫头!”
也许世上再也没有比这再让晓雪觉得暖心窝的话了!真的是在哪里都不如在自己父母的身边好,世界上唯一跟你没有任何利益关系的就是父母了!晓雪还是像小时候那样,很自然地枕在了妈妈的腿上。妈妈一遍遍地抚摸着晓雪的头:
“我老丫头真是长大了!”
好久没有这样和妈妈待在一起了,晓雪只想什么都不做,就这样陪着妈妈,静静地听她唠叨着过去的事情,好像回到了过去无忧无虑的日子里。静静地看着房间里的一切,这是她长大的地方,屋子里除了杜鹏给老弟买的那台电脑,多了好多晓雪这几年陆续为家里添置的家具。可是在晓雪看来,似乎永远和自己儿时一模一样:墙上左右两边,分别贴满了晓雪和弟弟上学时获得的奖状,姐弟俩读书时得到的所有荣誉,甚至丫头一年级时得到的一朵大红花,妈妈都贴到墙上,被妈妈打扫得一尘不染;枣红色的柜子上镶嵌着一枚古朴的铁锁,那是姐弟俩记忆中的百宝箱,小时候妈妈总能在里面“变出”好看的衣服和许多好吃的点心,而且肯定都是双份的,小姐俩一人一份。时光如流水般静静地流淌,二十几个春夏秋冬的轮回,这一组爸妈结婚时托村头李伯伯打的柜子珍藏过妈妈结婚时的嫁妆;珍藏过爸爸外出打工为姐弟俩赚回的学费,柜子里有一个红色的盒子,盒子里从粮票变成了现金,又从现金变成了存折。二十年后的今天,柜子上面摆着姐弟俩大学毕业时的照片,父母的脸上却不见了昔日红润的容颜。直到如今,柜子依然被母亲紧紧地锁着,里面装着他们每次回家买给父母的礼物,装下了这一双游子对爹娘如影随形的牵挂,不变的还是那一把铁锁,锁进了爸妈的青春;锁进了姐弟俩美好的童年;锁进了一家人永远连在一起的情愫,一刻也未曾分开。屋子正中挂着的钟摆,忠实地记录着分分秒秒,每一次的摆动都敲打着游子的灵魂。光阴荏苒,留下了生命中最美好的风景,她依然属于这里,一刻也未曾离开!那一滴晶莹的思乡之泪,倒映着碧绿的庄稼,在梦里……久久萦绕!



晓雪正想在妈妈怀里美美地睡上一觉,回头的瞬间才看到妈妈穿的还是那条十几年前的裤子,晓雪觉着很是心疼,小嘴儿一撅却生起了气:
“又不听话了是不?您怎么还穿您这条古董啊,我给你寄回来的那两条裤子呢?”
“庄稼人,穿那么细致干啥,我老丫头给我买的我还留着过年穿呢!”
“过年穿?”
妈妈话音刚落,晓雪“噌”地一下就起来了,看着妈妈好像是想笑,眼睛眨巴眨巴地又有点儿要哭的意思,妈妈慌了神儿:
“咋了这是丫头?”
晓雪转过头去,自己待了好半天:
“妈您把那两条裤子拿出来,您先拿出来!”
“咋又气儿不顺了这是?”
丫头这小脾气儿还真上来了:
“您拿出来!”
……
“李春梅女士,我给您买的这是夏天穿的凉裤!”
“凉……哈哈哈,我生怕弄脏了,没好好看就塞柜里了,那就来年再穿!”
看着母亲憔悴的脸庞,晓雪一时间是又气又急,这个从小就懂事听话的乖乖女,那天却不知道是哪来的勇气,居然跟妈妈喊了起来:
“妈您这是干嘛啊?舍不得吃,舍不得穿的,我和小凯也都挣钱了,您怎么还这么苦着自己啊!”
“完了,我姐发飙了!”
孙凯爷俩赶紧回到了屋里,眼前的情景可是让这位大帅哥有点儿不知所措了:姐姐手里攥着那两条依然崭新的裤子,面对着大衣柜的镜子,对谁都毫不理会。妈妈却显得很平静,她没有说话,摆手让儿子和老伴儿坐下,站起来偷偷向镜子里瞄了一眼,丫头还是不理她,一个人在那儿抹眼泪:
“瞧瞧,瞧瞧,看着没,还是这脾气!丫头啊,你说妈说得对!这时间过得可真快啊,一转眼你们姐俩都长大了,我和你爸呢,还是这副老样子!半辈子下来紧吧惯了,总觉着这钱儿啊,来得不容易……”
晓雪转过了身子,搬了把椅子坐了下来,眼圈儿微红,静静地在那儿听着:
“看这小嘴儿撅得,妈穿,穿还不行嘛!小时候我老丫头就最会哄妈开心了,现在更知道心疼妈了。老丫头上小学的时候,那阵子,咱家一年打下来的粮食才卖1000多块钱,还得长期给你奶奶买药。你爸开春种上地,就开始出去打工,一直到秋收的时候才回来,回来的时候,人是又瘦又黑。在家的时候怎么着都好说,可这一出去就饥一顿饱一顿的,那时候儿对咱农民工也没有现在这么好,等回来收了秋儿,就又出去了。等到后来,农业税也免了,上学也不收学费了,丫头都上大学了,小凯也上高中了。虽然地好种了,可是一年到头这手头儿还是不宽绰。丫头上大二的时候,你爸就犯了腰疼病,每次回家疼得啊,整天整天在炕上躺着,硬是坚持着一直干到丫头大学毕业,因为你爸心疼他这老姑娘,老姑娘从初一就开始在外面住校,那时候特瘦,小脸儿蜡黄,每次你爸都想着多给他这老姑娘揣点儿钱,自己在外边不容易。一个小姑娘家,从丹东、东港,后来又到北京,我和你爸看着心疼啊!我和你爸这辈子没什么大本事,也没能给你们攒下多厚实的家底儿,可是再怎么着,也得让你们俩有书念。我俩好福气啊,摊上了一双孝敬的儿女,丫头自打毕了业就月月都往家里打钱,每次回来不是添点儿这就是买点儿那的,家里这日子,也富裕了。小凯呢,在大学也知道省吃俭用,就这小身子骨儿还勤工俭学呢!”
爸爸在一边坐着抽烟,一句话也不说,目光却一刻不离地抚摸着他的两个孩子,对他而言,那只是一段生活,只要两个孩子能有出息,父母会心甘情愿地倾注他们生命中的所有。远处的鸭绿江畔,传来了悠扬的汽笛声,好似那一首首曾经划过耳畔的旋律,也许一时叫不出名字,可是每当再次响起,总有一些场景跳出记忆的海洋浮现在眼前。被这声音所叫醒的,不只是我们的耳朵,还有我们的感动!爸爸的一声“老姑娘”,妈妈的一声“老丫头”,这两句父母嘴上的口头禅,带着丹东方言的浑厚与质朴,伴随着晓雪走过了人生中最美好的年华。就是耳畔这一声声爱的呼唤,铸就了孙晓雪那一颗金子般闪亮的心。这是一种传承,在时代光影的交错中,两位老人以一种无声的教诲,无时无刻不在完成着这种价值观的认知与传承。回首望去,丝毫不曾改变的,依然是那一声爹娘,还有那一声穿透女儿心扉的“老丫头”、“老姑娘”!
孙凯低着头,和姐姐坐在了一起,搭着晓雪的肩膀,安慰着流泪的姐姐。虽然这些晓雪都知道,可是今天听妈妈说起,心里还是觉得特别的难受,她坐到妈妈跟前,依偎在妈妈的肩上:
“妈您别说了!我再也不冲您发脾气了!”
“这孩子,白说了。丫头,你说得对,妈是节俭惯了,你这是心疼妈,妈又不傻,好了好了,不哭了!看这小脸儿给造的。”
在一边的孙凯坐不住了,他可是最会哄老姐开心了:
“妈,您不知道我姐的路子,这是等着您行动呢!您快去把新裤子换上,还有我给您买的那双鞋,给她来一辣妈秀!”
看着老丫头递过来的裤子,妈妈开心地笑着,不知不觉,笑容中闪起了泪花,妈妈自己都不曾察觉。这泪花倒映出了太多太多的故事;太多太多的艰辛;还有太多太多的爱……
“哎……妈换上……都换上……呵呵呵……”
“妈您看您,怎么也跟我姐似的!”
“上岁数了,眼泪窝子浅,妈高兴……妈高兴!”
妈妈回到西屋,将丫头给买的裤子和儿子给买的鞋换上,看着妈妈走过来的身影,晓雪也终于破涕为笑了。姐弟俩不约而同地拿起手机,为这个他们心中最美丽的“模特”拍照,爸爸一边笑着,一边切开了一个西瓜,一家人围坐一团。四个人的目光交汇在了一起,此刻的团圆,就是天大的幸福!
在这个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黄昏,在这个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四口之家,上演了这温馨而又感人的一幕。爸爸投来那慈祥的目光,伴着那一抹灿烂的晚霞,暖透了女儿的心田。爸爸吃着老儿子买回来的西瓜,时而开心地和儿女拉着家常,时而又沉默不语。母女俩那幸福的泪光中,仿佛倒映出了这个慈祥的父亲,这个朴实的农民近三十年的艰辛;近三十年的坚守;近三十年的执着。晓雪的爸爸和张成建——两个同样年过半百的男人,在那个同样日新月异的时代里,却选择了各自截然不同的人生,塑造了两个截然不同的家庭。在这两个真实得不能再真实的男人脸上,清晰地看到了那个火热的年代。他们和着同样的时代旋律在各自不同的人生中执着着;放弃着;守护着;挣扎着:在世代居住的土地上坚韧地执着着;在物欲横流的世俗中消沉地放弃着;在血脉相通的亲情中幸福地守护着;在日复一日的折磨中无知地挣扎着。从丹东到赤峰,这两个直线距离不过千里的男人却为那个相同的时代写下了完全不同的注释。足以使我们在感动过后流下温暖的泪滴;在所谓的评判之余发出无奈的叹息。那是属于那个时代,同时又只属于他们各自的人生。当青春逝去,皱纹爬上眼角,他们所传承给儿女的必然会是截然不同的时代认知和人生感悟:它会是我们父辈身上共有的那种带着时代余温的价值取向,可以让我们在爸爸的身上窥探到家庭的变化,时代的变迁和祖国的强大,这一切的一切无不以爱之名浇灌着一代年轻人长大。而有的呢?只是社会某一个小小的角落里无奈的抱怨罢了!以他近乎于纨绔的所谓坚强,填鸭着儿女的大脑,侵蚀着儿女的神经。拼了命地告诉儿女,所谓“活着”的“道理”……同一个时代,不同的家庭。每个家庭似乎都在发生着改变,在这一场与共和国同呼吸共命运的时代变迁之中,不论人生碰到了怎样的遭遇,唯有保留住心中的最初,才会抵达心中所向往的彼岸。否则,就会将自己的一切葬送在时代的汪洋大潮之中!
任光阴荏苒,却岁月依稀。长大的印记是我们一生都无法磨灭的,所以父母给予我们的除了生命,还为我们矗立起了一座永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家园!这种灵魂深处真正意义上的接力与传承,与世俗无关,在于我们的血管里,流着相同的血!
这里是默认签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上一篇:“别人很容易得到的亲情,对于我却遥不可及”杭州姑娘恋上励志小伙伤自尊了

下一篇:亲情的力量

sitemap.txt | sitemap.xml | sitemap.html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彩虹邦人脉系统 ( 皖ICP备2021012059号 )

GMT+8, 2024-11-21 18:54 , Processed in 0.228523 second(s), 57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