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80到2020,马云波澜壮阔的40年

2023-1-9 13:42| 发布者: udx8zhpso8hnpf| 查看: 1667| 评论: 1

1964年,马云出生在浙江杭州的一个曲艺家庭。
父亲马来法原本是个照相的,因业余爱好曲艺创作及表演活动,后来改行从事了曲艺工作。
母亲崔文彩原是纺织工人,因为热爱评弹,考入无锡评弹团,成了一名专业演员。
马云小时候很调皮,经常打架,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一个问题小孩儿。
有一次,他与大孩子打架,头部被缝了13针。
因为调皮捣蛋,马云转了三次学,学习成绩也很一般,第一次中考失利,复读了一年才考上高中。

1980年,马云16岁,正读高中的他对英语非常感兴趣。
当时,国门刚开,很多外国人到中国来旅游,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美誉的杭州吸引了大量外国游客。
马云看到这么多外国游客,就想出了一个学英语口语的法子:利用课余时间到西湖景区给外国游客当免费导游。
当时,他的初衷其实很简单,仅仅是想学一口流利的英语口语而已。
可,万万没想到这个行为竟然成了自己人生成功之路的开端。
那时的马云还很瘦小,为了提高搭讪成功率,他把重点目标放在了跟自己年龄相仿的外国人身上。
因为不同国度的同龄人之间彼此会更加有好奇心,容易搭讪,并且有共同话题,沟通起来会更加顺畅,套近乎的成功率也高。
有一天,他发现了一家外国人,就主动上前打招呼,说自己是本地人,可以提供免费的英语导游。
这家子人来自澳大利亚,父亲叫肯·莫利,儿子叫大卫·莫利,女儿叫苏珊



1980年,马云、大卫、苏珊的合影



1980年,16岁的马云和大卫在西湖边的合影
肯·莫利是澳中友好协会的会员,应邀来中国参观访问。
当看到一个跟自己儿子年龄相仿,瘦弱的中国少年用蹩脚的英语过来打招呼时,他非常热情,鼓励儿子大卫与其交流。
马云那时候的口语水平虽然磕磕绊绊,但与大卫·莫利还是可以沟通的,两个少年很快就聊得热火朝天。



1980年,16岁的马云和大卫在西湖边的合影
·莫利见状十分高兴,觉得自己儿子要是能有这样一个导游陪伴,杭州之行肯定不会感到孤独,就跟马云约好第二天同一时间在同一地点会面。
接下来的日子里,马云陪着莫利父子逛遍了整个杭州。
这期间,他不仅与大卫·莫利成了好朋友,还与肯·莫利成了忘年交。
莫利父子离开杭州时,两个少年互留了通讯地址。
此后,马云和莫利父子成了跨国笔友,双方经常通过书信交流。
马云曾经向莫利父子表示过自己想学好英语的愿望,莫利父子就利用通信的机会指导马云的英语写作,还嘱咐马云写信的时候把行间距留的大一些,好方便做批注。



1982年,马云写给大卫的书信
就这样,马云的英语水平在这对澳大利亚笔友的指导下芝麻开花节节高。
过了两年,马云参加高考,由于严重偏科,前两次高考皆因数学分低导致总分未达到本科线。
面对两次失利,马云没有放弃。
第三次高考,他再次折戟,又一次因数学分低导致总分未到本科录取线。
不过,这一次幸运之神降临到了他的头上。
杭州师范学院看中了他的英语水平,破格将其录取到英语专业。
马云拿到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之后,非常高兴,第一时间将这个好消息告诉了远在澳洲的莫利父子。
澳大利亚人听到喜讯后,也非常高兴,就说:你如此喜欢英语,作为大学生应该到说英语的国家来走一走,看一看,就像当年我带着大卫到你们中国一样,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了解和感受当地文化。并向马云发出了到澳大利亚游学的邀请。
如痴如醉学了好几年英语的马云早就渴望到国外看看,他很快就去申请了护照。
但是,光有护照可不行,出国必须还得有签证。
上世纪80年代,普通国人想出国是非常困难的。
当时,澳大利亚政府只向中国开放学者、政府官员及留学生之类的人群发放签证,探访签证只向极少数人发放,作为大一学生的马云根本拿不到探访签证。
为此,他连续被使馆拒签了七次!
最后,还是肯·莫利出面,亲自打电话到大使馆,将当初如何与马云结识,这几年如何与其交流的过程说了一遍,大使馆才给马云发放了探访签证。

中国有句古话叫“穷家富路”,出这么远的门儿得带足盘缠才行。
马云父亲当时每月只有三四十块钱的工资,为了给马云筹集路费,马父借遍了周围的亲戚朋友,等付完机票钱,马云兜里就剩下了100美金。
就这样,1985年的暑假,刚上完大一的21岁马云怀揣着100美金来到了位于南半球的澳大利亚。



上世纪80年代,澳大利亚街头景象
一落地,他就被澳大利亚的现代化气息惊呆了:“外国怎么会是这个样子?完全跟父母和老师口中的不一样呀!
后来,马云坦诚道:在出国之前,他一直以为中国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直到去了澳大利亚之后,他才知道不是那么回事儿,他才开始觉得必须得用自己的头脑去判断,去思考。
可以说,从站到澳大利亚的土地上那一刻起,马云就开始顿悟了
莫利家住在纽卡斯尔,这是澳大利亚第六大城市,也是澳大利亚最大港口城市,距离悉尼约2.5小时车程。
见到莫利后,莫利父子带他参观了全澳排名前十的纽卡斯尔大学。
肯•莫利是个退休的工程师,没有上过大学,但是他非常推崇大学在文化传承和交流中的作用。
在澳期间,马云曾经多次到纽卡斯尔大学游学体验。
此外,莫利父子带着满眼充满新奇的马云游览了悉尼、港口等很多现代化城市和设施。



1985年,马云在游轮上留影,远处是悉尼歌剧院
著名的悉尼歌剧院是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期间才被国内大众广为所知的,而马云早已经提前15年就造访了悉尼歌剧院。



1985年,莫利父子陪马云游览悉尼动物园
从这一点我们就能看出,马云的长远眼光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通过对外交流和独立思考逐渐建立起来的。
由此可见,对外开放和独立思考是多么的重要
在澳期间,除了参观旅游,马云和肯·莫利还进行了深入广泛的交流。
交流的内容包括:可再生能源、环境保护、本土文化培育、边缘人群权利等等
这些当前的全球热点问题在1985年还是非常前卫和新鲜的,在国内鲜有人提起和议论,这大大提升了马云的格局。
回忆起这段经历,马云表示,他非常感谢肯·莫利能将如此的视野、心得和体悟分享给自己,这让他大大地长了见识。
可以说,在马云刚刚意识到独立思考之重要性时,肯·莫利成为了其启蒙老师和引路人。
马云在澳大利亚前后一共待了29天,这期间大部分费用都是莫利负责的。
启程回国时,马云为了表示感谢,邀请肯·莫利带着他从未到过中国的小儿子回访中国,自己好尽一番地主之谊。
莫利的次子斯蒂芬因为马云的到来,对中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当听到马云的邀请后,缠着父亲要到中国看看。
没过多久,肯·莫利带着次子斯蒂芬来到了中国,来到了杭州。
因为家的房子太小,无法安排肯·莫利父子,马云就把远道而来的尊贵客人安排到大学的宿舍。



马云陪同肯·莫利父子在杭州游玩
斯蒂芬在回忆起这段经历时,非常感慨,他表示:在杭州的日子里,马云跑前跑后,帮助他们张罗各种事务,我们晚上在马云家吃完晚饭,然后再骑车去他的学校,那是一段美好的回忆。
肯•莫利觉得马云是个很特别的青年,看到马云的家庭经济情况后,他决定资助马云读书。
回国后,他每隔半年就给马云寄一张支票,或5澳元,或10澳元不等。
几年下来,肯•莫利资助了马云有200澳元。
这200澳元在肯•莫利看来有些无足轻重,但对于马云来讲却是不小的数目。
要知道,在上世纪八十年代,马云父亲每月只有三四十块钱的工资。
马云后来曾说道:“1985年的澳大利亚之行真正地改变了我,在澳的那29天对我的人生至关重要。如果没有那29天,我永远也不会像今天这样思考”。
他还说道:回国后的10年里,我一直在想中国需要改变。我们需要更开放的思想,需要不同的视角来看待事物。

在杭州师范学院的校园里,“社牛”马云很快崭露头角,混得风生水起,不仅成了杭州师范学院的学生会主席,还当上了杭州学联的主席。



左数第二位是马云
1988年,大学毕业,他以优秀生的身份进入杭州电子工业学院(现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当英语老师,成为全年级唯一一个进入大学教书的毕业生。
一个本科学历的人一毕业就能去教本科生,大家可以想象一下,马云的英语水平有多高了!
意气风发的马云凭借风趣幽默的讲课风格很快就受到了学生的欢迎。
他认为学校英语教学以四、六级统考为准绳,以通过率高低、过与不过论英雄的教学模式是拔苗助长,是不足取的。
提倡学校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听、说、读、写实际水平的提高。
为此,他还创办了西湖边的第一个英语角
学校领导看到马云在街上看到老外就过去搭讪聊天,十足的一个“社交悍匪”,就让他兼职学校的外事办主任,这让他有了更多接待外宾、安置外教工作的机会,偶尔还有能出国考察。
在与外界打交道过程中,马云发现很多企业有翻译需求,他嗅到这是一个商机。
1991年,不安分的马云和一个朋友在杭州青年路127号租了两间门面房,雇佣了5名学校退休老师,成立一家名叫海博的翻译社。
这是杭州第一家专业的翻译机构。
海博是取自英文单词“Hope”,翻译成中文是“希望”的意思。
从这个命名看,马云对自己的第一个创业项目充满了希望。



杭州海博翻译社
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翻译社第一个月收入仅有400元,远远不够两间大门面一个月的租金,面对如此惨淡的生意,马云不得不往里贴自己的工资。
那时候,他的月工资只有一百来块钱,对维持海博翻译社经营来说简直是杯水车薪。
马云不希望自己的第一个创业项目就这样草草了事,为了扩大收入,他和朋友背起麻袋去义乌进了一批工艺品、礼品销售。
除此之外,还做了一年的药品和医疗器械代理。
这期间,海博翻译社还缩小了营业面积,将腾出的一间门面房租了出来。
虽然经营业务从单一的翻译到了乱糟糟的百货,但总算是把翻译社给保住了。



海博翻译社员工合影
马云后来曾提到,当初他想去银行给翻译社贷3万块钱,可是没想到贷款竟然会那么难,跑了一通,一分钱也没贷到。从那时起,他就想创办一家可以方便中小企业贷款的银行
这就是为什么后来他开办网商银行后,将银行经营方向定位于致力解决小微企业、个体户、经营性农户等小微群体的金融需求的最初原因。
1995年,海博翻译社实现了收支平衡,虽然过程充满曲折困难,但善于思考的马云从中体悟到了很多企业管理经验。
比如说,面对合作伙伴中途退出,公司盈利难的问题,如何建立团队信心。
网上有一段当时的海博社员工谈话的视频,视频中的人都表示虽然生意不好,收入低,但大家都觉得是在做一份自己的事业,能做喜欢的事就是幸福的,心里很舒畅。



创办翻译社时的马云
通过这段视频可以看出,马云能够让团队成员感受到自己不是在打工而是再做自己的事业,这是一种非常高超的管理理念。
再比如说,翻译社的出纳经常从营业额中拿走一部分据为己有,后来才被发现。
这让马云意识到,小公司也需要制度,也需要体系
马云功成名就之后,曾经表示海博翻译社的创业经历让他明白了:成功就是三步,第一步选择,第二步坚持,第三步还是坚持!

几年工夫下来,作为杭州第一家专业的翻译社,海博已经小有名气,经常接到一些来自政府的单子。
马云也是一身光环。
除了大学英语老师、学校外事办主任、杭州高校十大优秀英语老师,第一家翻译社创始人等身份外,他被坊间称为“杭州最会英语的人”。
1995年,他的海博翻译社接到了一个政府的订单。
订单内容是想请马云以“中方代表”的身份去美国考察一家公司的真实情况。
原来,美国一公司与当地政府合作投资修建一条高速公路,工程开工后,投资迟迟未到账,政府方面非常着急,想找个精通英语的人去美国看看情况,探探虚实。
马云一听,心里很明白,这“中方代表”的头衔是虚,去跟美国人要钱是实。
他觉得这事儿有难度,但正值当打之年的他还是当仁不让,接下订单,只身去了美国。
飞机落地洛杉矶,他受到了美国公司的热情接待。
对方将其安排进一个豪华别墅,好吃好喝地伺候着,还派了一个彪形大汉陪着他游山玩水。
几天之后,马云看美方老板总是避重就轻打哈哈,就觉得事情有蹊跷,但没有说破。
不久,彪形大汉觉得有些无聊,带着马云去了拉斯维加斯。
相传,马云在此被一个假荷官骗走了大部分钱,此时他已经察觉事情不仅不靠谱还很有风险,就想离开,大汉很是诡异地向他亮了亮腰里的“喷子”,马云一看,只好放弃了离开的念头。
回到洛杉矶,马云意识到这是一个诈骗公司,就打开天窗说亮话,希望对方履行协议。
美方老板见事情已败露,就想拉马云入伙一起干,马云不从。
对方就威胁他说要么合作要么见上帝,马云依然不从,并且想走,对方不让走,他义正言辞讲自己是代表政府而来,如果到时候回不去中国警方会立即向美国警方报案。
美方老板听了,也不敢轻举妄动,就让大汉将马云关进了别墅的一个房间里。
此时,马云意识到自己被软禁了,他冷静下来,开始想个法子逃离。
美方老板见马云是个人才,一直没有放弃拉马云入伙的念头,经常来给其做思想工作。
马云将计就计,开始忽悠对方说自己想做。
互联网这个词是他去年底从学校一个名叫比尔的美国外教口中得知的。
他此次来美国,除了给政府工作之外,还有个目的就是想考察一下互联网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临行前,他还特意跟比尔要了地址。
那时候,互联网在美国也是新兴行业,美方老板之前也有耳闻但不了解,被马云这么一忽悠,他认为马云思想已经开始动摇,便放松了对他的看管和警惕。
这段日子里,马云跟看守自己的彪形大汉处得很是融洽,他见时机已到,就收买了大汉,将自己所有值钱东西都给了对方,并让其帮自己订一张回国的机票。
大汉不是诈骗公司的核心人员,见钱眼开,就将马云放了,并欺骗他说票已定好,到了机场说自己的名字就能拿到票,但背地里却将机票钱占为己有。
马云到了机场,发现再一次被骗。
此时,他兜里只有25美分。
几近绝望下,他看到了角落里的老虎机,他在拉斯维加斯时见过这个东西,运气好的话可以“以小博大”赢一笔钱。
真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幸运女神再一次临幸了马云。
前24次投注均以失败告终,第25次投注后,机器里吐出来了600美元。
他简直不敢相信眼前的一切,等回过神来,他拿起钱跑到售票口,买了一张机票。
但,这种机票不是飞往中国,而是飞往西雅图。
在西雅图,比尔带马云去参观了全市唯一的一家网络公司工作。
在此之前,马云从来没用过电脑,看着眼前的这个大脑袋,有些不知所以然。
工作人员说道:“你要想查询什么就可以在电脑上输入什么。”说着,他在键盘上敲了“beer”,搜索出了美国啤酒、德国啤酒、日本啤酒,但却没有中国啤酒。
这让马云很是奇怪。
工作人员接着又敲入了“China”,搜索结果只有几十个单词的中国历史介绍。
马云更加纳闷了,一个5000年历史的泱泱大国怎么只有这么点儿信息。
对方解释说,这是因为你们没有把信息放到互联网上。
马云就问,把信息放到网上好放吗?
对方说,好放。
于是,马云就把海博翻译社的简介让对方放到了网上。
结果,仅用了3个小时就收到了5封询价邮件,这让马云惊喜不已,异常兴奋!
这些询价的邮件都说自己是第一次在网上看到中国的翻译机构。
欣喜若狂的马云忽然意识到这就是自己一直想做的东西。
他当时就敏锐地意识到,互联网技术将会成为未来社会发展为主导性技术,如果自己把互联网带回到中国,就等于掘开了一座金矿!

回国后,马云很快向学校提交了辞呈,并召集了30多个朋友向他们展示了自己将要投身互联网事业的雄心大志,这些人中只有一个叫何一兵的人听懂了马云在说什么。



辞职时的马云已经是处级干部
何一兵是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集成电路CAD研究所的老师,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比马云晚一年进校。
此人是一奇才,高三时成绩全班倒数第五,老师断定他肯定考不上大学,结果他一下就考入了北航的自动控制专业。
他的计算机技术非常牛,学习能力超强,据说学校曾经给他下发了一个芯片设计任务,从来没有学过集成电路设计的他愣是靠自学完成了任务。
马云辞职不久,何一兵也从学校辞职了。
1995年4月,两人合伙在杭州成立了中国第一个互联网企业:海博网络公司。



中国第一家互联网公司海博网络创始人
公司一共三个人。
马云是总经理,何一兵是副总经理,马云的妻子张瑛是员工。
1995年5月9日,海博网络的第一个产品“中国黄页”上线!
这是中国的第一个互联网产品。
为了突出自己的产品特性,海博网络公司对外自称为“中国黄页”。
说到黄页,可能很多90后、00后不知道此是何物,这样不奇怪,毕竟这是一个已经被时代淘汰的物品。
作者还是一个青涩少年时,从书上看到“黄页”这两个字,立即就对其充满好奇和想入非非的想象,后来千方百计弄到了一本,才发现所谓的黄页只是一本超厚的纸张是黄色的电话簿,内容一点都不“黄”,当时真是失望至极。
那个年代电话还尚未普及到百姓家,很多做生意的人对外联系时,需要去电信局购买纸质的黄页。
这个黄页只有电信局卖,一般是一年出一本,又厚又笨重,信息更新还不及时。
因此,马云想把纸质的黄页搬到互联网上做成电子黄页,这个创意现在来看没什么了不起,但在27年前,那是一个相当超前大胆和极具想象力的尝试。
中国黄页上线后,为了让客户觉得公司正规规模大,马云要求所有来电必须有张瑛或何一兵的女友先接听,简单寒暄完,再由她们郑重其事的对客户说:“您的这个问题要我们工程师才能解答。”
然后,方可将电话转给何一兵。
后来马云表示,这种做法叫“winning image”,就是“制胜的形象”。
虽然公司只有三四个人,但给外界的印象是这家公司是个什么部门都有的正规大公司。



1995年马云接受浙江卫视采访
马云在推广中国黄页时遇到了很多挫折和困难,有一次他去北京某部门推销,正在向接待人员讲述互联网和信息高速公路,电商理念,以及合作方向和计划时,接待人员听得不耐烦了,直接对马云说:“听着,根据办事程序,你应该先预约,如果不预约,很难给你一个满意的答复”。
马云无奈只能离开,在回酒店的路上,他自我安慰道:“不成功没有关系,但至少传递了一个概念。如果有一天在中国打开互联网,上面看到的全是外国的产品,那个时候恐怕就晚了。我坚信,在中国,我不成功,一定会有人成功的”。
当时,国内的互联网尚处于起步阶段,绝大多数人连互联网这个词都没有听过,推广互联网产品自然是举步维艰,加上马云的外形和极具煽动性的口才,他不止一次被人当做骗子。
杭州电信看到了马云的这个网站,他们很快也做了一个黄页网站。
海博网络公司认为他们斗不过财大气粗的电信局,便决定跟对方合并。
1996年3月,杭州电信的中国黄页收购了海博网络的中国黄页。

此次收购完成后,何马两人走上了完全不同的发展道路。
何一兵留在杭州继续开展黄页推广业务。
马云则在1997年冬受到外经贸部的邀请,带着媳妇张瑛等十多个人北上进京,参与组建了外经贸部下属的国富通信息技术公司,建立了外经贸部官网、网上中国商品交易市场等一系列贸易网站。
仅用了一年多,马云就把网上中国商品交易市场的净利润做到了287万元。
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马云曾经作为核心人员参与了中国政府首次组织的互联网大型电子商务实践。
不过,好景不长。
双方很快在经营方向和理念上发生了分歧,外经贸部希望国富通能为大国企服务,马云则希望能为中小企业服务,双方分歧无法调和。
加上对方最初承诺的条件无法落地,马云选择了退出。
马云此举并非一时冲动,而是经过慎重考虑的。
在京期间,他的团队经过了技术磨炼,个人也在工作中积累了很多人脉,加上历经了几个项目,他越来越知道自己想要做什么。
1998年底,雅虎创始人杨致远到访外经贸部,马云以工作人员身份参与了接待,由此结识了杨致远,双方建立了良好的友谊,马云夫妇还曾陪杨致远爬过长城。
此时的杨致远由于雅虎的成功,成为新晋互联网新贵和华尔街宠儿。
送走杨致远后,马云一刻也不想在北京待了。
他跟团队成员表示:“自己准备回杭州重新创业,大家可以自由选择留京还是返杭,不过事先说明,如果继续跟着我干,工资每月只有500元,在我家里办公,不许打的,做什么我还不清楚,我只知道我要做一个全世界最大的商人网站。如何抉择,给大家三天时间考虑。”
大家跟了马云这么久,也都意识到电子商务是未来,众人几乎想都没想,一致决定跟他一起回杭州重新创业。
这意味着曾被马云戏称为“北伐”的第三次创业以失败告终。
当时的情况还是有些悲壮的!
离京之前,他们一起去爬了长城,在一个小酒馆里喝了二锅头,一起唱《真心英雄》给自己打气鼓劲。
他们心里都明白,此番回杭是一场赌博。
众人分两批返回杭州后,简单碰了一下头,便各自回家过年。



离京返杭在火车站合影

1999年 2月21日,大年初六。
马云在杭州湖畔花园的家里召集会议,他意识到这将是一个历史时刻,全程用摄像机做了记录。
这段视频和照片曾经在网上广为流传。
因为场地限制,大家席地而坐,马云像个传教士一样站在中间讲了整整两个小时。



湖畔家园会议
后来,据支付宝女王彭蕾回忆说:“当时几乎都是他在讲,说我们要做一个中国人创办的世界上最伟大的互联网公司,张牙舞爪的,我们就坐在一边,偷偷翻白眼。”
他们早就习惯了马云对着他们大讲特讲,谁都没意识到这将会是一个历史时刻。
会后,马云拿着大家凑的50万资金开始了人生的第四次创业。
3月份,阿里巴巴网站上线。
9月份,会员突破8万。
这期间,50万元的启动资金很快花完,马云穷得连员工工资都没钱发。
为了融资,他四处拜访投资人,跑了38家,被拒绝了38次,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
有一天,一个叫蔡崇信的人主动找上门来。
此人是瑞典Investor AB投资公司负责亚太区业务的副总裁,他听同行说起杭州有个马疯子,怀着好奇心来看看。
在杭州湖畔花园风荷园16幢1单元202,他见到了马云,看到了阿里巴巴的办公场所和员工工作的场景。
听完马云之前的创业经历和对未来的创业规划后,他被马云的个人魅力以及身上散发出来的企业家精神所打动。
回去之后,他利用公司资源,对国际B2B电子商务发展进行了深入研究,然后做出一个让所有人都惊掉下巴的决定:辞职,加入阿里巴巴。
马云也被惊得目瞪口呆,要知道,这个与自己同龄的蔡崇信可不是一般人。
蔡崇信,祖籍浙江湖州,出生在台北,j家族是律师世家,自己是耶鲁大学经济学士、法学博士。毕业后,进入华尔街知名的商务律所担任税务律师。之后,在国际著名投资机构做投资人。
与出身法律世家,顶级名校、顶级律所、顶级投资机构,一直顺风顺水的蔡崇信相比,此时的马云就是一个磕磕绊绊不断、屡受挫折的乡巴佬、泥腿子。
他听完蔡崇信的话,提醒道:“你可要想好喽,我这里月薪只有500块。”
蔡崇信说:“我想好了,你需要我的帮助,我们可以一起把阿里巴巴做大做强。”
就这样,蔡崇信成了阿里巴巴第19号员工,任首席财务官。
他上岗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注册公司,制定劳务合同、法务、财务等的各项公司制度,为阿里巴巴的高速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不久,在其牵线下,高盛投了马云500万美金,一下子救了阿里巴巴的命。
2000年,日本软银看中了阿里巴巴,想以4000万美金投资换取49%的股权,正在扩张的马云想接受这笔投资,但被蔡崇信制止,最后马云只接受了日本软银2000万美金的投资,从而避免了阿里巴巴被日资控股的危险。

2003年,突发非典,网络购物开始走向普通大众。
3月份,国内C2C巨头易趣拿到了国际C2C巨头ebay的3000万美元投资,发展势头相当迅猛,很快就占据了国内90% 的市场。
这让马云十分不安,他开始考虑阿里巴巴的未来。
阿里巴巴是B2B模式,是企业对企业,相当于做线上的批发市场,给厂商与经销商牵线。
易趣和ebay是C2C模式,是个人对个人,相当于做线上零售市场,让网友在线上购物。
这原本是两个不同的赛道,但相邻,谁都可以横跨一步挤到对方的赛道。
经过深思熟虑,他准备先下手为强,从B2B向C2C业务拓展。
可是,这个提议遭到了大多数高层的强烈反对。
理由是,易趣市值已达800亿,占据了国内九成的市场份额,这种情况下,再搞C2C模式简直就是自寻死路。
马云只好作罢。
但他很不甘心,偷偷找来阿里巴巴第3号员工孙彤宇,让他带领几个人封闭开发一个C2C的网站,并将此事定为绝密,连老婆也不能告诉。
这个网站后来取名叫“淘宝”。
孙彤宇是一员干将,从浙江工商大学毕业后,在一家广告公司做销售,到中国黄页推销业务时认识了马云,不久后辞职加入了中国黄页,然后又随马云北上进京,再跟马云离京返杭,是马云最信任的人。
他的妻子彭蕾原是浙江财政学院老师,为了支持老公事业,也辞职加入阿里巴巴,工号为007。
孙彤宇职业素养相当高,直到5月份淘宝网上线,他也没有告诉妻子自己干啥。
淘宝上线后,第一件事情就是推广。
可是,财大气粗的易趣早跟搜狐等几个大型门户网站签署了排他协议。
无奈之下,淘宝项目组只能去小网站做广告,群发垃圾邮件和流氓插件,销售出身的孙彤宇还去易趣网挖卖家,甚至带着人去扫街扫楼,吸引实体店卖家入驻平台。
流氓插件是很多互联网初创公司惯用的推广手段,虽然不光彩但是有奇效。
淘宝网很快被人所知。
6月份,马云收到一封来自内部的提醒邮件:“请注意,有一个叫‘淘宝’的网站出现了。”
这时,员工们还都不知道自己公司即将要推出一个将要改变社会商业模式的网站。
为了吸引用户,淘宝打出了“开店全免费!不收任何费用!”的承诺,20天内注册用户突破1万。
此时,易趣发现了淘宝,但没将其当成大敌,并放言:“18个月内击败所有对手”。
7月7日,阿里巴巴正式宣布投资1亿元开办淘宝网。
随后,易趣火力全开,斥巨资买下各大网站的推广位,开始狂轰滥炸地宣传,不断打压淘宝的生存空间。

危急时刻,淘宝推出了支付宝。
相比于先收钱再发货的易趣,人们显然更信赖先将钱打给支付宝,等到验收无误后,钱才会到商家手中。
凭借支付宝,淘宝迅速发展,等到易趣反应过来时,一切已经来不及了!
2004年,淘宝仅用一年时间就收获了300多万注册会员,单日成交额达到了900万元。
这时候,马云做了一个举动将支付宝从淘宝网里剥离,独立运行。
12月8日,浙江支付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成立。
之所以将支付宝独立,有两个原因。
第一,支付宝是个金融工具,如果放在阿里巴巴这种有外资股份的企业里,是不可能拿到支付牌照的。
第二,马云意识到支付是电子商务的核心,如果把支付宝放在阿里巴巴体系里,胜利果实很可能会被外资拿走。同时,他已经有了把支付宝做成国内最大的信用支付体系的想法,要完成这个目标必须要独立运行。
多年以后,马云提及此事时仍然坚信道:“这是唯一正确的决定,虽然不完美。”
正是这样的一个决定,才让支付宝成为了100%的内资企业。
支付宝独立后不久,就推出了“全额赔付”支付,打出了“你敢用,我敢赔”承诺。
就此,中国电子商务的进入了黄金时期,支付宝也开始逐步改变人们的支付方式,银行也开始不得不进行改变。

互联网企业前期非常烧钱,淘宝网和支付宝的快速扩张急需大量资金。
就在这一年,在蔡崇信的策划下,阿里巴巴融资8200万美元,成为当时国内互联网届最大规模的私募融资。
2005年,阿里巴巴以40%的经济利益和35%的投票权收购雅虎中国全部资产,同时获雅虎10亿美元投资。
2010年,阿里巴巴集团推出合伙人制度,以保存其使命、愿景及价值观。
不过,支付宝一直没有拿到支付牌照。
这让马云很是不安,因为支付宝上很快就沉积了100多亿资金,这部分资金师出无名,完全可以冠以非法集资罪名,当时马云都曾表示如果国家需要可以直接拿走支付宝。
此时,国内市场上各种各样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有专家提议,为了便于监管,应该要这些支付平台严格审核,持证上岗。
2011年,央行组织八部委考察团去了支付宝,考察结束后不久央行把国内第一张支付牌照颁发给了支付宝。
拿到牌照的支付宝开始名正言顺地高速发展。
2013年6月,支付宝推出“余额宝”,通过余额宝,用户不仅能够得到较高的收益,还能随时消费支付和转出,无任何手续费
余额宝的收益非常高,高达8个点,上线不到10个月,直接融资千亿,两年冲破7000亿,成为全球第四大货币基金。
2013年12月31日,支付宝实名认证用户超过3亿,支付宝手机支付完成超过27.8亿笔、金额超过9000亿元,成为全球最大的移动支付公司。
2019年6月,支付宝及其本地钱包合作伙伴已经服务超12亿的全球用户。
2020年,马云在第二届外滩金融峰会上发表了一次演讲之后,逐渐淡出了网络。
2023年1月,马云不再是蚂蚁金服实控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上一篇:格局到底是是什么?

下一篇:我,高位截瘫患者,26岁自主创业卖轮椅,从外贸小白成2000万销冠

sitemap.txt | sitemap.xml | sitemap.html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彩虹邦人脉系统 ( 皖ICP备2021012059号 )

GMT+8, 2024-11-22 20:48 , Processed in 0.259079 second(s), 51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