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福州电(记者梅永存、刘旸)摆脱贫困后,如何继续挖掘比较优势、扬长补短,让脱贫致富之树常青?近年来,福建省平和县通过实施“减量、谋变、立新”三大变革,做优、做强蜜柚产业,有效探索和破解这一难题。
目前,平和全县61.3万人中有40多万人从事蜜柚相关产业,农民80%的收入来自于此。
以减求增
四月平和,柚花烂漫。蜜柚园里,果农们正攀爬上树,修剪柚花,当地人称之为“疏花”。“疏花”减少挂果,但可以让挂果均衡,个果长得硕大饱满。
“以减求增”的朴素农事道理,正深刻影响平和蜜柚业发展。据平和县农业局副局长林立武介绍,2015年,平和提出科学制定蜜柚种植规划,明确限制的区域范围,引导群众合理开发、科学管理。目前在全县范围内严禁开山毁林种柚,建设生态柚园,同时安排专项资金对退果还林给予经济补偿。
上世纪80年代初,平和干部带头上山种柚,全县掀起“蜜柚热”,让一方百姓告别贫困。目前平和蜜柚种植规模达70万亩,2017年产量达120万吨,产值50亿元,涉柚产值超百亿元。
然而,近年来蜜柚市场价格走低,柚农增产不增收。小溪镇西林村蜜柚种植大户李亚信回忆,上世纪90年代,一斤柚能卖两三元,如今走俏的红柚也不过两元多,白柚只能卖1元多。
平和县蜜柚产业联合会会长林启明分析道,品种单一、过度种植、供过于求,不当使用化肥农药造成柚果质量和土地肥力下降,深加工不足、附加值不高,品牌保护力度不够等因素,影响了蜜柚价格。“为柚果觅出路、谋未来,就必须在减中求增,在变中求生。”
以变求生
游香平有一手家传古法制作蜜柚膏的好技艺,从前她只在自家厨房熬制,如今投资几百万元,购买设备,租下3000多平方米厂房,大批量生产蜜柚膏,旺季里一个小时可生产2000瓶。
“2018年春节前后1个月间,就卖出20多万瓶,订单一波接一波,供不应求。”游香平兴奋地说。
提高蜜柚产品附加值,延伸产业链,做足深加工文章是必经之路。林立武告诉记者,除蜜柚膏外,果脯、果汁、果茶、果酒、柚皮苷、蜜柚香油、香精、香皂、沐浴露等产品也正研发推广,一年全县可深加工蜜柚5.7万吨。
与此同时,平和大力推广化肥农药减量技术,用补贴的方式引导果农施用有机肥,建立废果回收机制,既保护市场,也保护水土。
李亚信说,“虽然有补贴,但是人工费也跟着涨。”为此,农业部门正在对生物技术和水肥一体化技术试验研究和示范推广,减少施肥、打药、除草、环割、翻土等种植管理流程中的人工劳作。
以新求兴
记者在平和云柚工场众创空间还看到,20多个蜜柚种植基地做到视频监测覆盖,监测点可采集温度、湿度、光照、降雨量等数据。今年计划在每个村都设置监测点,每个监测点覆盖50亩果园。
据平和县慧眼食珍网络科技公司总经理周何亮介绍,正在建设中的蜜柚大数据运营平台,在种植管理、农资购销、快递物流、客户对接等方面都会提供解决方案,尤为重要的是建立品控溯源系统,让每个柚果都有自己的“身份证”,保障食品安全,提高品牌价值。
站在霞寨镇高寨村的观景平台上,5000多亩果园尽收眼底,果树遍山坡,柚海泛碧波;漫步在果林中的栈道索桥,花香沉谷,莺飞虫鸣。
霞寨镇党委书记赖进杰告诉记者,镇里计划打造一个集吃、住、游为一体,面向亲子娱乐的“柚惑园”景区,一期投资2.93亿元,用于道路、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建设。
“互联网等新技术为蜜柚产业插上二次腾飞的翅膀,蜜柚旅游也刚刚起步,我们要用好各种创新手段,把握新商机,擦亮蜜柚旧名片,形成致富新品牌。”赖进杰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