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放开后,这份心理调适指南,助你以更好的免疫力战胜病毒!

2022-12-31 04:20| 发布者: uct43edtt93o44| 查看: 2126| 评论: 6

这里是默认签名
本文字数约:4044 字
阅读时间约:6 分钟
本文章节:
01、防疫放宽后,如何顺利渡过过渡期?
02、“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如何应对?
03、健康积极的心态,可以减少新冠“后遗症”
01、防疫放宽后,如何顺利渡过过渡期?
昨天,很多人发朋友圈纪念“通信行程卡”要正式下线了。
行程卡因2年前新冠肺炎病毒疫情爆发而产生,随着最近国家发布“优化防疫新十条”,它要光荣退役了,将于12月13日0时正式下线。
很多人感慨,行程卡的下线意味着接近3年的严格防疫时代将成为过去。随着防疫方针放宽,现在大家出行不但不用出示行程码,还有的医院鼓励医务人员感染新冠病毒后,如果症状不明显、不严重,可以做防护并继续上岗。
这是为了保证医疗队伍的力量和医疗资源,尽力避免医疗挤兑的发生,更要避免医疗挤兑导致的次生灾害。
12月9日,钟南山院士接受了媒体采访,对现在国内的疫情情况作出了重要总结,也回答了不少大家关心的问题。
钟南山院士在2003年SARS爆发,还有2020年新冠肺炎病毒刚刚爆发时,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敢于直言、做事雷厉风行又亲力亲为的人格魅力、还有顶尖的专业能力,给很多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家把他称之为“国士”。
所以,钟南山院士说的话,大家特别愿意相信。钟南山院士作的积极解读,让大家倍感安心和期待。
他在采访中说,虽然他不敢保证,但根据现在的趋势推测,明年大约3月份以后,社会上将会逐步回到疫情前的正常情况。
也就是说,从现在到明年3月份左右,我们每个人都要尽量安全度过,迎来生活恢复正常的那一刻。
那到底该怎么做,才更有可能实现这个目标呢?除了准备应对药品、做好个人防护、加强运动以增强机体免疫力等“物理方法”之外,精神心理方面的调整也非常重要。而且,积极的心态本来就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力,更好地抵抗病毒。
从科学精神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我有以下几个建议,有助于大家更加顺利、平和地度过这段时期。甚至有可能帮助大家将坏事变好事,将万一感染了的经历转化为人生宝贵的财富。
第一,我们要对这场疫情、对目前的新冠肺炎病毒有理性的认识,这是基础。



图片来源于网络
相信国内很多大众都明白,自从2020年以来,尤其是新冠肺炎病毒的毒性仍比较强、致死率仍比较高的时候,我们国家采取了强有力的防疫措施,保护了很多人的生命。
但现在病毒的传播力更强了,动态清零的防疫措施难以再取得以前的良好效果。相反,之前的防疫方式持续过久的话,容易引发大量群众的生活难以为继,经济受到严重冲击,反而导致了次生的灾害。
再加上病毒的毒性已经大大减弱了,致死率非常低。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及时调整防疫措施,大幅度放宽,整体上这是理性而正确的。
因此,我们每个人都要发自内心接受国家现在的调整,也不能因为现在的调整,而否定过去2年多防疫措施的积极意义。对于这一点,我们要从积极的角度来看待。
另一方面,我们对目前不同城市流行的奥密克戎毒株要有比较全面、理性的认识。目前广州流行的毒株和北京的不同的,北京的比广州的更容易导致明显症状。
所以,虽然两个城市执行“新十条”的时间差不远,但北京目前出现了发热门诊人满为患,甚至有可能出现医疗挤兑的现象。而广州则还比较“淡定”,目前这种情况还不太凸显。
所以我们要认识到,虽然现在流行的奥密克戎毒性减弱了,但不同的毒株的毒性仍然有所区别。而且,目前的趋势是毒性变弱,但在将来,有没有可能出现毒性变强的毒株?
我国生物学家、北京大学、首都医科大学教授的饶毅曾在今年4月公开表示,病毒会随机变异,毒性有可能变得更弱或者更强。
也就是说,病毒变强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万一这个情况出现了,国家完全有可能再次调整防疫措施,我相信我们也能再次众志成城、一起积极面对。对于这一点,我们要用理性的、发展性的眼光来看待。
第二,作为我们个人,面对这个病毒和当下的情形,我们要有底线思维。
这里说的底线思维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
一些专家预测,根据目前的疫情措施,可能社会上80%到90%的人都会感染新冠病毒。那第一个层面就是:如果我们真的感染了,那怎么办?
我们要做好相关药物的储备,还要了解各地的具体政策,知道什么情况下最好居家隔离,什么情况下要去医院。
整体来说,医院是比较高危的场所,如果症状不严重,大部分地方都鼓励大家居家隔离,使用对症的药物度过感染期,绝大部分人大概5到7天就会好转。所以我们能不去医院,就最好别去;可如果症状严重,尤其是出现呼吸急促的话,最好及时就诊,避免发生危险。
我们还要做好一个充足的知识储备——即使感染了,也不要乱吃药。很多人因为对病毒很恐惧,只要发现自己感染了、有症状了,马上就吃药,而且多种药一起用,希望好得快一些,别发展为重症。
有的人发现吃药后,症状改善不多、达不到自己期待的话,还擅自加药,最后导致过量服药,出现肝损伤,被送到医院救治。
这种“重症”就不是新冠病毒导致的了,而是个人过量服药而导致的。过量服药的背后,往往就是因为没有提前掌握好科学知识,并且心里过度焦虑和恐惧。
我相信,现在社会上很多人都做好了以上的心理准备和物资准备,并不会特别害怕感染。不过,以下的底线思维的第二个层面,绝大部分人可能都不敢面对,甚至想都不敢想,那就是:
万一,真的那么不幸,我们不但得了新冠,还发展成了重症,甚至可能面临死亡,那该怎么办?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其实,在2020年新冠病毒刚出现的时候,在今年“3·21东航客机事故”发生之后,我们都讨论过这个问题。在心理学上有个话题:假如生命只有最后几天了,我该怎么办?
这个问题促使大家要积极地、主动地思考,如果我们的生命不得不戛然而止的话,我们该如何面对?
我想,最积极、理性的答案是,我们要赶紧把生命中最重要的、平时容易被我们忽视的人和事都重视起来,用好生命最后的时光,在这个过程中提高我们的生命质量。
我们无法完全左右自己的生命长度,但我们可以努力提高自己的生命质量,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更大价值,为我们在乎的人创造更多美好的、有意义的回忆。
02、“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如何应对?
对于上有老、下有小的父母们,你们的心态、情绪、以及所营造出来的家庭氛围非常关键。只有你们积极应对了,才能带动孩子和老人才能更加安全、安然地度过这段时期。
很多人说,今年以来对疫情防控是“躺平”还是“清零”,导致很多人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亲朋好友之间互相拉黑、决裂。
表面看这是双方对疫情的态度不同,但背后其实是的三观不一致。
对于外面的朋友,来往不多的亲戚,我们道不同不相为谋,拉黑了就拉黑了。可是在家庭内部,夫妻双方要尽量磨合,形成一致的、属于这个小家庭的三观。
国内的疫情发展到这个阶段,我们已经没有必要争论了,更重要的赶紧用积极的态度和行动去准备和应对。
在心态上,我们可做到战略性藐视。钟南山院士说了,奥密克戎流行以来,十几万感染人员里面,真正达到确诊标准的只有数千人,死亡率0.1%,跟流感差不多。就算是目前新加坡流行的、传播能力更强的毒株,致病力也变得更弱,死亡率只有普通流感的62%。



图片来源于网络
所以,对于奥密克戎,我们完全不需要感到害怕和恐惧,心里可以“藐视”它。
可是,我们要在战术上重视它,该做的药物、物资准备要做好,该掌握的防疫知识要学会,该做的个人防护也要做好。从积极角度看,争取晚一点感染,避免医疗挤兑,这对我们都是有好处的。
从一生的角度来看的话,距离钟南山院士预测的社会恢复正常的这几个月,其实非常短暂。
还有,我们要提高个人的机体免疫力,加强对病毒的抵抗力。
科学已经证明,新冠病毒上面有个刺突蛋白,这个蛋白与人体的血管紧张素酶蛋白(ACE2)结合以后才能进入人体细胞实现自我增殖,继而引发炎症风暴,导致肺炎及并发症。
所以,预防新冠病毒要先考虑如何不让病毒与细胞的ACE2结合,这一层防线是口罩。
接着,我们就要考虑如何能降低ACE2蛋白的数量,从而抑制病毒增殖并降低炎症反应,这样能在很大比例上降低重症率。
而诸多实验表明,第一是保持心情愉悦,内心长期压抑的人体内的ACE2蛋白比快乐的人要多,第二是长期保持维生素C的摄入,也会有效降低ACE2蛋白水平。
所以,精神心理方面保持愉悦,心态保持平和,这有助于机体免疫力提高。如果再结合适当的健身,科学的饮食结构和作息,免疫力就更强了。
03、健康积极的心态,可以减少新冠“后遗症”
最后是关于很多人关心的——新冠肺炎病毒到底会不会导致后遗症?又或者说,会不会导致“长期新冠”?
有的研究认为,新冠病毒有可能产生一些后续症状,有可能持续几个礼拜、甚至几个月,比如浑身无力、头痛、胸痛、脑雾等等。
但钟南山院士接受采访时认为,后遗症应该是指终身伴随的症状,比如脊髓灰质炎康复后,如果出现了小儿麻痹症,那目前的医学水平是无法治愈的,这就属于后遗症。
也就是说,对于有没有后遗症的问题,不同专家的说法是有区别的。
更重要的是,钟南山院士说,很多所谓的后遗症,很有可能是精神心理因素导致的。除了他以外,很多专家都发表过类似观点。
当个体处于高度焦虑、恐惧、心理压力巨大的情况下,确实容易出现躯体不适感。有的医生称之为功能性躯体不适,也叫躯体化症状。就是患者确实感到不舒服,但做了很多检查,都查不出器质性病变。
如果这种情况发展得比较严重的话,甚至有可能罹患精神精神医学中的“躯体及相关障碍”。
比如,如果有一个人本来就对新冠病毒非常恐惧,结果不幸感染了。他除了难过、害怕,还可能会经历发高烧、浑身疼痛、头痛咳嗽等过程。这个过程又会加深他对新冠肺炎的负性情绪,他觉得这个病真的很可怕。从科学精神心理学角度来看的话,这个过程相当于形成了比较明显的心理创伤。



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果他还看过关于新冠肺炎后遗症的相关文章的话,还有可能受到强烈的心理暗示,变得焦虑、惶恐,认为自己也会出现后遗症。
甚至可能他以前遭受过相关的叠加性心理创伤,比如经历过可怕的SARS,又比如有亲友因为感染新冠肺炎而去世了,那他感染后,这些创伤都有可能被激活,导致他更加害怕甚至恐惧。
这种强烈的负性情绪会强化病毒带来的躯体症状,他会感觉自己的症状非常重,就算医生告诉他不必担心,他也可能听不进去。
如果他没有得到积极引导,也没有主动积极调整心态的话,他在转阴了、体内没有病毒后,就很有可能出现功能性躯体不适。而这种不适往往是他在感染期间出现过的症状,比如头疼、胸闷、总觉得脑袋恍恍惚惚难以集中注意力等等。
所以,对于目前还有争议的后遗症,我们与其争论、担心,还不如用积极的心态去对待。如果感染期过去了,身体还有不舒服,这可能是暂时的残留症状,也可能与我们的心态有关,我们要加强自我觉察。
与此同时,我们在病情大有好转后,可以把更多精力、时间放到有意义的、有价值的事情上。做好这些事,我们会体验到成就感,增强自信。在这个过程中,不适感可能不知不觉就消失了,或者至少不会影响我们的生活了,我们的逆商也得到了提高。
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助大家具备更加积极、平和、理性的心态,真正地从心理上战胜病毒,迎接即将到来的正常生活。
#疫情放开以后如何做好自身和家人的防护##疫情心理调节##新冠肺炎疫情心理调适指南#
这里是默认签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上一篇:怎么吃能提高免疫力?四机构权威提示来了

下一篇:送给宝妈 让宝宝口粮充足的秘诀

sitemap.txt | sitemap.xml | sitemap.html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彩虹邦人脉系统 ( 皖ICP备2021012059号 )

GMT+8, 2024-11-25 14:15 , Processed in 0.341067 second(s), 54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