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米恩,斗米仇”寓言故事的启示

2022-12-27 11:24| 发布者: uhg3dgxd9g949s| 查看: 2179| 评论: 1

这里是默认签名


我国民间流传着一个“升米恩,斗米仇”的寓言故事,原话是斗米养恩,担米养仇。仔细读来,深感故事寓意深刻,对增强新时代财政民生政策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具有较强的启示意义。
故事梗概是,从前,有两户人家是邻居,其中一家比较富裕。有一年,天灾导致田中颗粒无收。穷的一家没了收成,只能等死。富的一家有很多存粮,就给穷人家送去了一升米,救了急。穷的一家非常感激救命恩人。熬过最艰苦的时刻后,穷人就前去感谢富人。说话间,谈起明年的种子还没有着落,富的一家慷慨地说:这样吧,我这里的粮食还有很多,你再拿去一斗吧。穷人千恩万谢地拿着一斗米回家了。回家后,家里人说,这一斗米能做什么?根本就不够明年地里的种子,他们太小气了,既然这么有钱,就应该多送我们一些粮食。这话传到了富人耳朵里,他很生气,心想,我白白送你这么多的粮食,你不仅不感谢我,还把我当仇人一样忌恨。于是,本来关系不错的两家人,从此成了仇人,老死不相往来。
“斗米养恩,担米养仇”,这是中国版的“农夫与蛇”。一个人饥寒交迫的时候,你给他一碗米,就是解决了他的大问题,他会感恩不尽。但是,如果继续给他米,他就会觉得理所当然了。一碗米不够,两碗米不够,三碗四碗还是觉得你只给了沧海一粟,带来的可能就是抱怨和和愤怒。欲望像海水,喝得越多,越是口渴。痛,可以忍住,而痒却是越挠越上瘾的。联系到财政工作,民生的财政支出具有刚性增长的特点,保障水平上去了就很难降下来,这与寓言故事所描述的情形何其相似。所以,我们必须树立底线思维,从建立长效机制入手,切实加强财政民生支出保障的措施,作出相应的制度安排和长远规划,以实现惠民政策落实的获得感和可持续性。




著名学者马勇先生在其著作《超越革命与改良》中讲得好,“现代化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历史过程,现代西方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已充分证明,如果没有一个稳定和谐的内部秩序,任何浮躁的空喊都无济于事。”所以,面对复杂严峻的新形势新任务,我们一定要坚持底线思维,坚持“有守”和“有为”的有机统一。
在制定和落实民生政策过程中,要将民生支出建立在更有效、更可持续的基础上。一是加强财政可承受能力评估,对拟出台的民生政策和项目,全面分析对财政支出的短期和长远影响,对评估认定财政难以承受的,一律不得实施。二是推动建立民生支出清单管理制度,会同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对本地区出台的各领域民生政策进行梳理,逐步建立本地区民生支出清单,明确相关政策名称、保障范围、支出标准、备案流程等,按程序报上级政府备案,提高民生支出管理的规范性和透明度。
这里是默认签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上一篇:和气生财(民间故事)

下一篇:中国古代民间故事连环画《拔苗助长》一线养蜂小农 连环画故事

sitemap.txt | sitemap.xml | sitemap.html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彩虹邦人脉系统 ( 皖ICP备2021012059号 )

GMT+8, 2025-1-16 00:57 , Processed in 0.349222 second(s), 52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