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皇帝的心思你猜不透,喜欢怀柔的赵匡胤,唯独对一个人残忍

2022-12-24 21:18| 发布者: bluaj3oru3| 查看: 1753| 评论: 0

这里是默认签名


五代十国时期,后周显德七年(公元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和部下们玩了一出被迫黄袍加身的把戏,发动“陈桥兵变”,把后周变成了宋朝。

赵匡胤率大军回京,处理完毕后周孤儿寡母的事情后,就要面对复杂的内、外部局势。

赵匡胤是以臣子的身份篡位,内部总会有一些反对的声音和不服的人,至于外部,当时还是五代十国这个著名的割据时期,特别还有辽国这个大敌存在,外部形势自然不能说是很好。

所以,赵匡胤建立新朝后的当务之急是稳定内部,再集中精力摆平外部的割据势力,以便举全天下之力应对辽国。
在这个过程中,赵匡胤的整体思路是趋向于怀柔,尽量少杀戮,至于原因,首先是皇位得来不正,其次是杀戮容易引发长久的仇恨,导致一些隐患继续长久存在。

“陈桥兵变”发生到回京取代后周小皇帝的过程中,后周上层权力圈里只有一个一直不服赵匡胤的大将韩通一家被杀,而且,也没有证据说是赵匡胤下令干的,算是一个意外。

赵匡胤的夺位过程相对于历史上发生过的类似的事情,充满了和谐,当时的后周京城中,除了后周皇室及死后无人问津的韩通一家,所有人都还算满意。

赵匡胤也没有剥夺后周各个大臣的职权,连宰相都暂时继续留用,一切都为了稳定。



其后,赵匡胤在登基后的第二年,又玩了一出“杯酒释兵权”的把戏,还是用怀柔的手段,和谐的从部分大将手里把兵权赎买过来,大家依旧很满意。

此后,赵匡胤或亲征,或指派大将出征,陆续扫平了在南方的各个割据势力,到他死时,除了南方的吴越国,北方的北汉和辽国占据的燕云十六州外,别的地方大都平定。

宋朝先后搞定了昭义节度使李筠、淮南节度使李重进发动的叛乱,灭掉了荆湖南平、后蜀、南汉、后唐等割据势力。

在这个过程中,除了必要的武力征讨外,当各个势力投降后,赵匡胤大多也都以怀柔政策对待。

各国君主及其后人在宋朝都还算过得不错,南唐李煜后来被毒死是宋太宗赵光义干的事,他欺负了人家的老婆后还要下毒手,做事没有赵匡胤地道。

这些皇族后人为宋朝效力时,有很多还能外放出去当一地父母官。

如后蜀皇帝孟昶的长子孟玄喆,从身份上来说,他是当过后蜀皇太子的危险人物,可根据《宋史》中的记载,他在宋朝时,并没有被监视居住,甚至还在贝州、定州、滑州、滁州等地当过地方官,有实权的那种。

各个割据势力的后人大多如此,除非是实在没能力当官,或者自己不想当官的,才会被宋朝用闲职养起来。



赵匡胤和赵光义两任皇帝的亲信大臣、宰相赵普的儿子都还娶了孟昶的女儿,娶曾经的一国公主,也是需要皇帝点头的。

显然,赵匡胤对于这些人,即便身份有些敏感,也尽量采取怀柔政策,只要不再反抗了,能不杀就不杀,而且还敢让他们做官为宋朝效力。

这是很不容易的,如前面讲的后蜀皇太子孟玄喆,在任何朝代,别说让他继续当官了,不想着法子干掉就不错了,最好也不过是监视居住,严加看管。

从这一点上来说,赵匡胤及后来的宋朝皇帝们都值得夸赞,当然,这主要还是赵匡胤的思路。

但在一票赵匡胤曾经的敌人中,唯独有一个人,赵匡胤却不愿意放过,对他没有怀柔,只有铁血手段,甚至还亲自下达了灭杀数百人的命令。

这个人叫李重进,当时是后周的淮南节度使,赵匡胤继位的当年,即亲自率军去扬州剿灭李重进发起的叛乱。



在获得胜利后,除李重进本人携全家自杀,及其兄也自杀外,其弟全家和余党数百人全被赵匡胤下令杀死,《宋史·周三臣·李重进传》中记载:

太祖入驻城西南,阅逆党数百人,尽戮之。重进兄深州刺史重兴,闻其叛,自杀。弟解州刺史重赞、子尚食使延福并戮于市。

在赵匡胤平定各地叛乱和割据势力的过程中,这是少有的一次残忍。

在剿灭李重进之前,赵匡胤还剿灭了勾结李重进的昭义节度使李筠发起的叛乱,可当李筠自杀死后,其子李守节投降,赵匡胤却善待了李守节,这待遇跟对待李重进的亲眷有着天壤之别。

赵匡胤为什么对待李重进的亲眷和余党这么残忍?他跟李重进有仇吗?

其实他们之间并没有个人恩怨,主要在于,李重进是个比较能打的宿将,再加上他的身份也很敏感。

李重进有一个显赫的身份,他是后周开国皇帝郭威的外甥,算是后周外戚。

正常情况下,即便是后周外戚,在后来灭了好几个国家的赵匡胤眼中,也算不得什么大人物,他后来把皇帝、皇太子都抓了不少回来,也没见他滥杀。

但后周的外戚不同,后周的第一次皇位传承有些不正规,后周太祖郭威无子,他是把皇位传给了妻子的侄子柴荣。

妻子的侄子都能继承皇位,亲外甥行不行?那自然也是可以的。



郭威在临终前,还担心李重进不服,亲自把他叫到身前,看着他向柴荣跪拜才放心,《宋史·周三臣·李重进传》中记载:

重进年长于世宗,及周祖寝疾,召重进受顾命,令拜世宗,以定君臣之分。

当初郭威都考虑到这个问题,妻侄都能继承皇位,有了这个先例,外甥有皇位继承权也是说得过去的。

所以,李重进的这个身份实在是敏感,而且他是宿将,根据《宋史》中的记载,他有相当强的军事能力,又长期在后周当大将,资历比赵匡胤不知道高到哪去了,关系遍布军中,几项叠加起来,就成了赵匡胤心目中最大的威胁。

赵匡胤登基时,对军队并没有做多大手术,军队还是后周曾经的军队,李重进在宋朝建立之初的军队中,威望是切实存在的。

当初,赵匡胤夺得后周的皇位,甚至连柴荣的好几个儿子都放过了,任由他们被手下的大臣们收养,原因是柴荣的儿子们大多年幼,除了身份外,没有任何看得见的威胁。



李重进大不同,身份够了,还年长,能打仗,军中有威望,这样一个人,赵匡胤能不忌惮?

赵匡胤也知道李重进的危险,同样也知道李重进可能的担心,曾经希望用赐予免死铁卷的方式收服他,但被人劝住,说李重进是不可能真心归顺的。

如此,赵匡胤只能用铁血手段对待李重进了,永远消除后患的那种铁血。

李重进的死及其亲眷、余党的被残忍对待,对赵匡胤来说,并不是没有别的好处。

他剿灭李重进叛乱是继位的当年,他先是善待李筠的后人,然后灭杀李重进的亲眷、余党,这种手段至少可以警告内部可能还存在的不服者,告诉他们,赵匡胤除了会怀柔,也有雷霆手段。

宋朝内部的隐患,估计绝大部分在李重进之后就彻底消失了。

李重进在《宋史》中,跟韩通、李筠一起写进了《周三臣传》中,他们是后周最后的祭奠品。

韩通一家的死,没有赵匡胤下达命令的证据,后来赵匡胤还隆重安葬他并追赠官位,李筠的后人得到了赵匡胤的善待。



只有李重进,他的身份和能力让赵匡胤不放心,在剿灭李重进叛乱后,对其亲眷和余党的态度,是赵匡胤建立宋朝后罕见的一次残忍,也是必须的一次残忍。

参考文献:《宋史》
这里是默认签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上一篇:中国古代影响深远的历史人物

下一篇:中国古代十大痴情帝王

sitemap.txt | sitemap.xml | sitemap.html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彩虹邦人脉系统 ( 皖ICP备2021012059号 )

GMT+8, 2025-1-28 03:17 , Processed in 0.240359 second(s), 46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