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成为“老司机”?秘诀告诉你→

2022-12-15 22:52| 发布者: ur41jlw7f7wgzj| 查看: 1511| 评论: 0

这里是默认签名
从成都地铁1号线筹备

到成都轨道交通串联成网

迈入大线网运营时代

郑洋12年一路随行

从筹备路上的一块“砖头”

到成为全国职业技能大赛的领队“老司机”

再到客运创新中的领头人

责任催促郑洋重装上阵

八方统筹百般服务

他以一己之力

书写了一段“成都工匠”传奇






20年砥砺奋进

首次全国技能大赛之旅获团体第二名



1996年,郑洋从学校毕业后,进入成都铁路局成为一名火车司机,这一干便是14年。14年间,他始终保持虚心学习的态度,努力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掌握司机岗位的必备技能,为厚积薄发打下坚实基础。


2010年1月,32岁的郑洋怀着对未来的憧憬,入职正在筹备中的成都地铁,成为成都地铁运营公司调度指挥中心的一名行车调度员。“从火车司机到地铁行车调度,有很大差别。”郑洋说,“以前是保障一整列车的安全,调度则负责线路所有车辆、车站的安全,责任更大、担子更重。”因此,他格外认真负责,对于全局把控也格外严谨,用无数个日日夜夜的坚守与护航,换来地铁的安全运营、乘客的放心出行。



此后,他凭借着良好的业务技能,从调度转至行车管理、客运管理等岗位,用奋斗的青春助力“加速成网”攻坚战。


20年时间,让郑洋蜕变为业务熟练的“老司机”,开始指导司机新人。2016年,在中国技能大赛第八届全国交通运输行业轨道列车司机职业技能竞赛中,郑洋带领成都地铁团队代表四川赛区首次参赛,便取得了团体第二名的好成绩。


荣耀的背后,是披星戴月的辛劳与刻苦。那时候的他,肩负的不仅仅是成都地铁正线行车的安全工作,还要在工作之余抽出时间带领参赛选手们熟读涵盖驾驶员的基础理论、列车应急故障处理、正线行车、列车救援、标准化作业等共计200多页的专业复习资料。





“因为是首次参赛,无经验、无技巧,应试技巧、训练方法全靠摸索,那段时间,总是奔走在各个车辆段,感觉休息是一种奢望。”郑洋说,“不仅如此,去郑州参赛时,还要克服不熟悉列车、不习惯餐食、天气寒冷等困难。”


参赛时是11月,北方的气温已经开始下降,参赛的一周,由于水土不服,3人都开始拉肚子。“但就是在如此困难的情况下,我们还是夜以继日的积极备战、全力以赴的披荆斩棘,进行模拟训练。”汗水与辛苦的浇灌,终于开出了美丽的花朵,大赛取得了团体第二名的好成绩,为所有正在拼搏的成都地铁人送上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也为所有支持、信任、期待的四川老乡们传递了佳音。



2018年,郑洋再次带队前往广州参加中国技能大赛第十届全国交通运输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并最终获得城市轨道交通司机专业团体第一名的优异成绩。


这份坚持不懈的精神,代表的不仅仅是成都地铁所有拼搏的年轻人,更是全体轨道人在轨道交通快速发展道路上攻坚克难、砥砺奋进的时代缩影。


真诚倾听民意

方便市民出行,试点推行“同站过街”



带队参赛的郑洋是一名授技于人的“老司机”,通过全国轨道交通列车驾驶员行业的大阅兵、大练兵、大比武,更激励了他发扬交通工匠精神,不断提升自我、全面发展,走岗位练兵、技能成才之路。为在轨道交通加速成网建设的发展进程上更好地贡献力量,在公司的大力支持下,郑洋创建了“客运创新工作室”。


“客运创新工作室”于贴心处落地、于细微处着眼,将一项项举措落实为市民真切感知、真实受益的美好生活体验。


2019年12月31日,成都地铁客流首次突破500万乘次,再创新高。超大线网格局为乘客的绿色出行提供了便利,也对运营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注意到,遇到一些特殊人群时,有些车站人员服务很到位,而有些则较为普通。”郑洋认为,随着轨道交通的不断发展,一线人员急需一套标准的服务准则,让市民享受更加舒心美好的通勤体验。郑洋与同事不断努力,细化并出台成都地铁客运服务标准,并在全线网进行推广。



秉持“以客为尊 用心服务”的民生情怀,成都轨道集团聚焦市民乘客反映的共性需求,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真诚倾听民意,郑洋用实际行动践行“人民地铁为人民”的初心使命。2021年,有市民反映自己有站内过街的需求,郑洋立即组织专业人员对现场进行调研、深入研究,综合乘客需求,推动在孵化园站试点推出“同站过街”服务。乘客按照相关举措要求,在通过安检后,便可过闸经过付费区前往目标出入口。


“为进一步提高乘客通行效率,目前成都地铁在孵化园站每个闸机出入口处均设置有‘同站过街专用通道’”,郑洋说,“我们对通道对应的闸机进行了系统设置升级,对15分钟内同站通行乘客的刷卡扫码信息进行匹配与识别,符合条件的将不作扣费处理。”



同时,为向乘客提供更加清晰的出行指引,成都地铁对孵化园站10余个出入口导向进行了深度优化,清晰标注地标建筑、政务中心、写字楼等周边信息,切实提高市民出行的便捷性与幸福感。



此外,郑洋作为“客运创新工作室”领头人,始终秉持“创新引领”理念,不断推动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实施多项智慧化便民服务举措,助力地铁向智慧城轨方向发展。他牵头研判客流变化趋势、精细线网运营组织、提升乘客服务水平,圆满完成春运、糖酒会、国庆节等重大节庆展会活动保障工作;推动上线智慧过闸、无感支付功能等便民举措,解决乘客“急难愁盼”的问题,有效提升运营服务品质,受到市民一致好评。


奋斗逐梦未来

期望在家门口,拿到全国竞赛第一名



目前,成都地铁第四期建设规划项目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中,为了应对新线开通后带来的更大客流挑战,2021年底,成都地铁已经启动第四轮专题研究,主要致力于运输能力调整、老线改造、四线换乘等方面进行研究,为未来出现的大客流保驾护航。


“在大线网不断发展的情况下,我们着力加快培养一批适应交通运输行业技术进步、提质公共服务的技术型、创新型、复合型技能人才,共同为市民营造更加安全、舒适、快捷的出行体验始终是我们不懈的追求。”郑洋说。


今年,第十三届全国交通运输行业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司机等4个赛项全国总决赛将于本月在成都拉开帷幕。为加快交通强国建设,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交通工匠,从2021年起,成都地铁运营公司客运管理部便组织全线网的5000余名司机开展技能竞赛,最终选出了一批准参赛人员进入封闭式训练,为今年的总决赛作最后冲刺。



继续带队参赛的郑洋,对此已经做好充分准备。“通过我们前几届的备赛经验,我们制定和编制了培训方案,目前已经训练了大半年,今年的目标是蝉联团队第一名,同时在职工个人排名上能取得突破。”
当“匠心”在时间的的淬炼下坚定

“匠魂”在不懈地奋斗中沉淀

这群大线网上成长起来的轨道人

必将撬起轨道营城发展新动能

勾勒出成都轨道交通的时代新模样
这里是默认签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上一篇:中医养生保健知识

下一篇:常德个体货运司机龙兵获评2022年全国最美职工

sitemap.txt | sitemap.xml | sitemap.html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彩虹邦人脉系统 ( 湘ICP备17022177号-4 )

GMT+8, 2025-4-6 03:27 , Processed in 0.339199 second(s), 55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