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塑十八般武艺你会几种?

2022-12-14 16:45| 发布者: 善雅| 查看: 2000| 评论: 1

这里是默认签名
相信大家都看过《钱学森》这部电影吧,里面有句话我印象深刻,“剑我可以不用,但是我一定得有”,对于每一个成熟的企业,这句话也适用,有很多技术我可能用不到,但是我一定得会,正所谓“艺多不压身”,只有这样,在面对激烈的市场挑战时,我们才有信心说出“没问题,我能行”。


下面就我所知,并以汽车灯具制造行业为例,具体的说一下车灯厂应该储备哪些注塑技术;


一,生产自动化技术
1.1 嵌件埋入和自动装箱
这都已经算是很成熟的技术了,但是将两者结合起来的确不多,生产这样的产品时,只需要工人将空箱填满设备,待到临近下班时,设备已经将包装箱摆放整齐,且装箱数量一致,产品码放准确,工人直接拉走入库就可以了,真的是无人化生产;







1.2 自动测量技术
能让机械手和设备完成的工作,为什么要让人干呢?况且人是很不稳定的因素,受情绪,测量手法,工作量影响很大,产品测量数值的准确性、真实性,一致性有待考证。。。







自动测量原理,机械手将塑件从注塑机取出,放到冷却工位,然后机械手将冷却后的产品放到测量工位进行检测,检测合格的产品放到传送带,不合格的放入不良品区。



工作流程:
① 机械手将成型后的塑件放入冷却工位1,返回待机位置;


②然后将第二模塑件放入冷却工位2,返回待机位置;


③将第三模塑件放入冷却工位3,将冷却工位1的塑件放入测量工位,等待测量完成,机械手根据测量结果,将塑件放入传送带或者不良品区;


④然后放1测2,放2测3,放3测1...如此循环。
该测量设备同时具有强大的数据分析、处理能力,在设备里就能对数据进行SPC,三西格玛或者六西格玛分析,其数据都能以表格的形式导出等等。


二,急冷急热技术
这也是一项比较成熟的技术了,但是实际应用的并不多,主要原因可能是相比于传统冷却技术,它需要额外进行投资,容易缩短模具使用寿命,高温高压容易产生安全问题等等,但是万一遇上一个利润丰厚并且挑剔的客户,你难道想取消订单吗?







三,光导厚壁产品降周期技术
光导厚壁产品已经是烂大街了,但是它那长长的周期能愁死不少人,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人们也想出了不少办法。


3.1 单色多层厚壁注塑技术
简单的说就是让厚壁产品分两次或两次以上成型,这让材料能更大面积的接触模具,降低整体保压和冷却时间;这种技术绝大多数都是通过设备的转动或者模具油缸的移动实现(如下图)







这是典型的“一二三”式厚壁注塑方式,有人又对此进行过深入研究,证明这不是最有效率的生产方式,“二一二”才是最有效率的生产方式,如下图所示;





产品以“一模六腔”为例,“一出六”的周期为1550秒,每小时产出是14;“一二三”式的周期是375秒,每小时产出是19;“二一二”式的周期是440秒,每小时产出是25;“一二一”式的周期是530秒,每小时产出是20。以上数据仅供参考,实际生产肯定会有误差。


3.2 “左轮枪”式厚壁注塑技术







这是“立式注塑机+大转盘+多套模具”的组合,像极了电影里面的左轮手枪,料筒相当于撞针,大转盘相当于轮盘,模具相当于轮盘里面的子弹;当机台保压动作完成后,转盘转走并进行下一次注射循环,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将产品冷却过程转移到线外进行,以实现降低生产周期,减少机台数量的目的。







题外话,5月30号微注塑公众号推送了一篇《零收缩光学透镜自动生产流水线简介》的文章,请大家总结一下这两种生产方式各自的优缺点。







四,水平对射技术
这个以前也进行过详细的介绍,想深入了解的可以翻一下我以前发表的《水平对射叼炸天?开玩笑的!》这篇文章。


五,浇口切割技术
我们公司绝大部分的产品都采用潜伏式进胶设计,这样当然是为了工人操作方便了,但是我快恨死这样设计了,因为这样工艺调试困难,有一个产品调了好长时间调不出来,最后还是把浇口改了,我比较喜欢那种扇形浇口,浇口横截面积大,工艺调节起来就很容易,但是如何能平衡生产和工艺两方面的需求呢?


5.1 模内切割浇口
这个国内好多模具厂家都能做,就是经验水平可能会参差不齐,不是什么高深的技术,但是建议每个注塑厂都去尝试一下。


5.2 成型后切割浇口
这个具体情况需要具体分析了,无一例外都需要对产品需要可靠的定位,但是切割的方式可以有很多的选择,比如直接切割,加热切割,激光切割等等,我3月2号也发布过一篇文章《PC厚壁外观产品热切浇口建议》,有兴趣的可以翻阅看看。






六,预变形及矫形技术






随着汽车造型的不断升级,上图这种贯穿式尾灯越来越常见,但是对于从事模具制造及注塑工艺的人员来说,产品变形问题一直是个老大难,尤其是灯壳(housing),就没有不变形的。所以针对模具预变形设计,就不得不引起足够的重视了。


预变形的量很难把握,量小了难以起到作用,量大了还是变形(只不过是方向变了),所以有的模具厂想了一个办法,用半成品模具进行试模,然后一点点的进行修改,在模具开发阶段,这到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模具已经开发出来了,产品变形解决不了怎么办?那就矫形吧,矫形其实也很简单,做一个仿形的胎具,安装几个快夹,产品被从模具取出后立即压紧矫正。有条件的可以利用机械手进行自动矫形作业,具体形式可以参照上文“1.2自动测量技术工作流程”。


最后,我想反驳一个我们普遍存在的观点——等订单有了,技术就有了!据我所知,事实恰恰相反,以前我们老板在开发新模具供应商的时候,无非就是问这几个问题(太专业的他也不懂呀!),“你们做过车灯模具吗?”“你们做过水平对射的模具吗?”“你们做过模内切浇口的模具吗?”“你们做过。。。”,模具供应商只要敢说一个“没做过”,我们老板肯定离场了。你说你有实力,拿出来看看呀!


江湖上的功夫五花八门,像什么挤压成型,粉末成型,气体辅助成型等等,评论区的高手们,上面的几种武功你已经修炼了几种了?哪一种是你最擅长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大家切磋交流一下。

本文作者:微注塑特约作者 金震
本文为微注塑原创文章,未经许可,任何人或组织不得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形式的商业应用!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这里是默认签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上一篇:寓言故事两则

下一篇:带你了解橡胶注射成型

sitemap.txt | sitemap.xml | sitemap.html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彩虹邦人脉系统 ( 皖ICP备2021012059号 )

GMT+8, 2024-11-22 22:44 , Processed in 1.580900 second(s), 57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