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奇日记 | 每天听本书 | 李希贵 家庭教育指南

2022-12-11 06:12| 发布者: ugbk5qkuebxbkz| 查看: 2111| 评论: 0

家庭教育十条原则。
1~3条,树立规矩;4~6条,培养习惯;7~9,学习能力培养。
第一条,陪伴在先,教育在后

只有在无目的的陪伴中,请特别留意这个词“无目的”,孩子才能产生归属感、安全感,坦露真实的自己。这时候,教育不仅会自然发生,而且效果也会特别明显。
爱把父母和孩子联系在一起的,陪伴本身就能为彼此带来深刻的满足感。亲子之间信任关系的建立,要比所有科学的教养方法更重要。
李希贵校长在教育界有一句很著名的话,“教育学其实就是关系学”,在学校里面,师生关系好了,教育不可能不好。我们上过学的人都有这样的经验,我喜欢这个老师,我这门课自然就学得好。这个规律在家庭里面也一样,陪伴的质量高了,孩子不可能不好。
第二条,咬住底线,放大空间

教育孩子最基本的前提是有底线。什么是底线呢?就是必须遵守的纪律,比如说,放学了,必须按时回家,这就是底线。
只要孩子不突破底线,就尽量不要再过多地对他做纪律方面的要求。如果除了底线,你还是没完没了地对孩子说“不”,这也不行,那也不行,那孩子就不知道自己到底可以做什么了,就会胆小怕事、不敢担当,更别提什么创新意识了。
等确定好这些底线之后,你可以把这些内容写下来,甚至打印出来,一式两份,一份贴在孩子的房间,一份贴在所有家庭成员都能看到的地方。
第三条,少用权力,多用规则

咱们做父母的,真正需要的,不是“赢”孩子啊,而是“赢得”孩子啊
如果咱们总是用权力来压制孩子,你的确可能经常“赢了”孩子,孩子呢,你想想看,他却成为一次一次的失败者,而频繁失败的话,孩子要么会变得反叛,要么容易变得盲从。
规则这个东西和我们刚才第二条原则讲的底线是不同的。
底线那就是强制性的,没有什么讨价还价的余地。但是规则咱们不能单方面制定,必须和孩子协商产生。但是,跟底线类似的是,除了制定好的规则之外,咱们就不能再随意地、无休止地对孩子提出各种各样的要求了。
如果孩子不遵守规则,你要和善而且坚定。这个词我再重复一遍,和善而坚定。你要让孩子懂得规则的道理,而不是逼着他遵守规则。
第四条,设计策略,培养习惯

所有的好习惯都不是天生的,而是需要长期培养的。设计策略,给孩子一个脚手架,让他比较容易地攀登到良好习惯的台阶上。习惯不能一蹴而就,它是顺着策略渐渐养成的。
比如,几乎所有的家长都想培养孩子阅读的习惯,读书嘛,这是一辈子的好事,对吧?那好,那就以后只要出门,咱们就一定要带一个小书包,里面装上孩子最近最喜欢的书。出门之后,至于看不看,不这么重要。让孩子时时刻刻知道,我即使出门了,我这个人后面的小书包里,是有一本我最近喜爱的书的。仅仅这样一个暗示,其实就是一个脚手架啊,孩子按照这样的自我认知和心理暗示,就比较容易养成阅读的习惯,而不是你天天在家里逼孩子,你要看书,你要看书。
再比如,你想培养孩子吃蔬菜的习惯,你就不要把所有的饭菜一起摆到饭桌上。要先把孩子必须吃但通常不喜欢吃的,比如蔬菜端上饭桌,让他在食欲比较好的时候先吃完蔬菜。
第五条,搭建阶梯,化难为易

培养习惯很重要,但孩子的长大,它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急不得。
比如说,一两岁的孩子刚开始学吃饭,用手抓啊,可能是最得力的方式,但是当然这个饭桌上、衣服上,肯定抓得、弄得一塌糊涂,但是,到了一定的年龄,他会轻松地学会怎么样使用筷子和勺子。这不用急,他到了年龄自然就会。了解了这一点,那当孩子刚开始搞得一塌糊涂的时候,就不要指责他,自己也不要怒火冲天,也不要代替他,他渐渐地会自己越做越好的。孩子仅仅从吃饭这么简单的一件事情当中,他就会感受到对自己能力的信心,这才是最宝贵的。而咱们作父母的要做的,是帮孩子搭建阶梯,化难为易。
再比如说,让孩子整理房间,这往往是父母的期待啊,让孩子整理房间的时候,咱们就最好给他一个需要整理的物品清单,并教他操作方法。有了这样一个抓手,他就知道该怎么干了。这就是脚手架、是阶梯啊。
第六条,随时鼓励,定期反思

孩子的行为,通常情况下,好的行为总是占85%以上,不好的行为通常只是15%左右,这是大概的一个区分。好,当我们认为孩子没有可以表扬的优点时,不是孩子的问题,而是我们看待孩子的眼光有问题啊。
咱们得培养这样的习惯,就是随时对孩子进行鼓励。当孩子通过你的鼓励不断意识到自己的优点时,这些好的行为就会固化成他的习惯,让他闪闪发光。
对于15%剩下来的不好的行为怎么办呢?咱们心里得有个数,单纯的批评是没用的。咱们应该做的是什么呢?是定期和他一起反思。请注意,这两个词都很重要啊,一个是反思,一个是定期。反思呢,是帮助孩子对一定时期内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归因,找到改进的方法。比如说,上学迟到是因为赖床,而赖床是由于前一天晚上拖延了上床的时间,那么按时间睡觉,问题就解决了。你看,这叫反思,这可不是批评。是一起找原因,找改进的方法。当然定期也很重要,不是天天看见就说,看见就说,而是比如一个星期一次,两个星期一次,咱们定期来搞这样的反思活动。请注意,我们刚才讲的鼓励和反思,它反思的都是行为,是这个行为本身,而不是孩子本人,所以,每一次鼓励或者反思,都要谨记对事不对人。
第七条,转移目光,发现潜能

咱们得相信,每个孩子身上都有一些能够影响世界的重要能力,只是每个人的潜能可能会表现在不同的方面,仅此而已。
那如果发现孩子在某一方面有明显的短板,咱们作父母的要立刻转移视线,去发现孩子其他方面的天赋;转移视线可不是放弃啊,而是帮助孩子找到一条更加开阔的道路。
如果你不愿意接受孩子天赋中的短板,非得盯着它不放,一定要如何如何,必然会让孩子产生挫败感,造成孩子的对抗,不仅亲子关系会变得紧张,也会影响孩子在其他方面可能的发展。
咱们要做的是帮孩子激励自己,并让他发现自己的潜能。
第八条,多帮少管,供给资源

孩子之所以会犯错,往往是因为他没有资源做更有意义的事。
咱们做父母的要做的,就是在正确的方向上,提供超出孩子预期的资源,让他在这方面的发展跟同龄人相比形成明显的优势。有资源的孩子才会逐步形成自主意识和自主能力,才会珍视自己的时间,才会热爱生活,进而珍爱自己的生命。
如果咱们希望孩子爱读书,咱们可以多带孩子去书店,也可以让孩子定期和咱们一起浏览图书网站,一起商讨购书计划。今天买4本,爸爸买两本,你也买两本。咱们一起来挑。
第九条,传递赞美,润滑关系。

孩子往往是因为喜欢老师而喜欢某个学科。但你想老师也是人,也会因为孩子喜欢自己而反过来更加喜欢孩子,从而更容易发现孩子的优点。这才是一个正循环。所以关系好了,学校教育就会进入良性循环。而我们家长是干什么的。我们就要促进这样的良性循环。
那越是孩子不认可的老师,咱们做家长的,就得反复想办法在老师身上找到一些能被孩子认可的特点。如果孩子实在说不出来,咱们可以做一些提示,一起分析,最终让孩子逐步接受,说这个老师也是挺好的。这样呢,你传递给老师的认可,就会慢慢影响孩子对老师的看法。反过来,咱们也要想方设法从老师那儿获得对孩子的认可,哪怕是一点点,然后及时传递给孩子。
当家长的,咱们就得两头传递好消息。让孩子更喜欢老师,老师更喜欢孩子。
老师可能会一分为二地向你介绍孩子的情况,不光说优点,也会说缺点。把孩子的一些问题告诉你,不是向你告状,是为了方便你教育孩子。不要把老师指出的问题直接传递给孩子,这样容易让孩子对老师产生负面情绪。
第十条,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和孩子之间难免会冲突。而一旦冲突呢,心情就不好,家长心情不好,孩子心情也不好。而心情不好的时候,孩子其实就屏蔽了整个世界, 当然也包括家长对他的教育。
我们可以全神贯注地倾听孩子的讲述,而不打断他;咱们可以用复述孩子的话去回应他,而不评价他,每一次复述其实都意味着,我听到了,我首肯;我们还要思考孩子情绪底层的原因,而不仅仅停留在表面。
这十条原则,其实殊途同归,最终都指向孩子社会情感和思维能力的全面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上一篇:做人做事故事篇(之二十三):像小时候父母对待我们那样对待父母

下一篇:激励孩子的好方法,巧借“名人效应”引导孩子自我激励

sitemap.txt | sitemap.xml | sitemap.html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彩虹邦人脉系统 ( 皖ICP备2021012059号 )

GMT+8, 2024-11-22 07:32 , Processed in 0.232021 second(s), 58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