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坡,要火!

2022-12-8 22:39| 发布者: a50we5f215| 查看: 2135| 评论: 20

这里是默认签名
马坡镇位于铜山区西北部

2004年,由马坡乡改名马坡镇,

下辖的行政村由18个合并为12个

他们分别是马坡、瓦矿、和畅、

大新庄、蒋楼、丁集、王堂、十段、

姜站、九段、前八段、后八段



宋朝赵匡胤攻打河东路过的瓦矿

电商名村前八段村

徐州地区最早建立基层党组织之一和畅村

……

每个村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

今天就带大家了解

马坡镇村名背后的故事



马坡镇位于铜山区西北部,距徐州城区33公里,西、北与沛县接壤,东濒微山湖,京杭大运河穿境而过,面积68平方公里,镇政府驻地马坡村,地理坐标东经117°3′45″,北纬34°1′21″。全镇地形西高东低,北高南低,属于黄河冲积平原,海拔高度32.4-37.8米。

时间维度里的马坡镇

1952年解放后,马坡地区建立乡政权,并建立了左庄、马坡、和畅、杜沟、王堂、十段、新河、八段八个乡政府(当时称之为小乡)。

1956年实行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把原来的八个乡合并为马坡、八段两个乡政府,直属铜山县领导。

● 1958年成立了人民公社,把原来的马坡乡、八段乡合并为马坡人民公社,并划归6个生产管理区。

● 1959年马坡人民公社和郑集人民公社合并为郑集人民公社,直到1966年社教运动后又分开成立马坡人民公社。

●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设,派性斗争激烈,1969年11月大联合,成立了马坡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

● 1980年取消公社革命委员会,恢复公社管理委员会领导机构。

● 1983年恢复乡政府建制,称为马坡乡,下设18个行政村。

● 2004年,马坡乡改名马坡镇,下辖的行政村由18个合并为12个。



马坡行政村



辖马坡、前马坡、小新庄、河北、卢庄、张庄、董洼、单楼8个自然村。

马坡:北宋时期,赵匡胤下河东,路经马坡屯兵歇马,故古时的马坡称为马卧坡,也称马沟坡。因马坡南有大沟穿境,从前叫做“月河子”。因赵匡胤在此屯兵,所以马坡大多数人姓赵。民国时划为马沟市,后简称马坡。古时候,马坡有夜猫子集,现已形成市场;还有观音禅寺,现已不复存在。

前马坡:位于马坡前,赵姓从马坡迁出,取名前马坡。

小新庄:位于大新庄西北角,从大新庄迁出的十几户人家在此建庄,故取名小新庄。

卢庄:明末发大水之后,姓卢的在河北村东建庄,取名卢庄。

河北:明朝末年黄河发水,水势淹没了陈家胡同村,水退后,人们在陈家胡同村旧址的河北岸建村,取名河北。

张庄:清朝中叶,姓张的在此安村居住,取名张庄。

董洼:明朝末年,黄河经历了七次决口,董姓由山东董庄迁到此地洼坡居住,故称董洼。

单楼:明朝单姓在此居住盖楼,故取名单楼。



蒋楼行政村



辖侯庄、赵庄、闸上、闫庄、东蒋楼、西蒋楼6个自然村。

东蒋楼、西蒋楼:清朝时期,东西庄的楼都是蒋氏所建,东西两庄取名为东蒋楼和西蒋楼。

闫庄:清朝初年,此地有盐场,是盐的运营集散地。取名盐庄,后演变为闫庄。

闸上:古代运河有一条支流在此流经,河上有闸,后发大水,运河淤平,闸埋入地下,后人在此居住,故取名闸上。

赵庄:姓赵的在此居住,取名赵庄。

侯庄:以侯姓取名为侯庄。



瓦矿行政村



辖瓦矿、三义村、胡新庄、前丁阁、后丁阁、赵牌坊6个自然村。

瓦矿:宋朝赵匡胤攻打河东,路过此地放马,赵匡胤站在瓦屋框向外望马,后有人取名瓦屋框,几经演变变成现在的瓦矿。

三义村:古时发黄河水之后,有张,李,陈三户人家在此落户,他们相处融洽,如同桃园三结义的兄弟,故取名三义村。

前丁阁:清朝时,从丰县虺城迁来长房二支丁姓来此居住,在马坡西南安了个庄子,取名下庄,他们为了以后人丁兴旺,丰衣足食,捐了40亩地建立了圣公阁,后改名玉皇阁,因下庄不好听,遂取名丁阁,又称为前丁阁。

后丁阁:原有两个村子,路西是胡庄,路东是翟庄,黄河发水之后,上级赈灾,一查庄名写的是贼庄,官员以为本庄多出盗贼,故不愿救济,后两庄族人商议,将村名改为后丁阁。

胡新庄:原为后丁阁的胡庄,胡庄因翟庄庄名牵连无法领到赈灾的粮饷,于是在前丁阁东南角建新庄取名胡新庄。这个地方被徐州户部山翰林书院的崔家看中。崔家有兄弟七人,一户派一人来此居住,后崔家买下了这个庄子,并于清朝末年迁入,因此胡新庄只有崔姓,至今胡新庄的崔家与户部山崔家大院仍有联系。

赵牌坊:原是马坡的寄庄子,是从马坡迁出的赵姓在此居住。

赵姓精于诗书,兄弟六人有三人在朝中做官。其中赵朝良在户部上任,赵注献任国子监,赵注飏于18岁中进士,并在京城任职,可惜22岁就去世了,乾隆皇帝念赵家有功名,下令为其立牌坊,从此庄明取名赵牌坊。



和畅行政村



辖和畅庄、王封装、秦庄、杜沟、王大楼和王小楼6个自然村。

和畅庄:原名和尚庄,清光绪年间,因有一座大庙,住着众多和尚而得名。解放前和尚庄是徐州地区最早的基层党组织之一,中共特委的主要领导经常在此地开会,后共产党人谈到此庄名时认为有伤风化,遂改名和畅庄,取事业顺畅之意。

秦庄:始于明朝,秦姓由山西洪洞县老鸹窝迁来,至今已有二十世。秦庄原名李庄,是李姓先来此屯建的村子,李家很富有,有11头水牛,天气热时李家人将这些水牛赶到村后的河里解暑,11头水牛下水后变成了12头,东家很奇怪,但每天查都是一样。这天东家将自家的11头水牛在牛角上都系上红绳,下水后发现果然有一头没扎红绳的混在其中,于是东家下令射杀那头没扎红绳的,牛被射杀后,出现一坑血水,并不见死牛,从此后李家连连出现祸事,最后败落,而秦家逐渐兴盛,取代了李家的位置,故改名秦庄。

王封庄:从山西洪洞县迁来的王姓一家在此居住,因患有疯病,取名王疯庄,后改名王封庄。另一说是清朝光绪年间,因受过皇王封赐,所以称为王封庄。

杜沟:清初,发大水,因地被冲成沟,后一家姓杜的在此居住,取名杜沟。

王大楼,王小楼:明朝洪武二年,从山西洪洞县喜鹊窝迁来的兄弟三人,老大在王堂居住,老二在王小楼建了一座楼,老三一心想压倒他们,于是建了一座大楼,于是就出现了“五里三庄王,后面跟一个小铃铛”,铃铛指的就是王封庄。



王堂行政村



辖前王堂,后王堂、尚沟、王庄、张水口、周楼、双楼、荣楼8个自然村。

王堂(前、后王堂):明朝洪武二年,从山西洪洞县喜鹊窝迁来的姓王兄弟三人的在此居住,由于三人不和,老大在此定居后建有庙堂,故称为王堂。由于王堂人口众多,在王堂前又安了一个村子,一部分王家人搬去居住,就分为了前王堂和后王堂。

尚沟:此地曾被水冲成沟,清朝中后期有人从西南的尚楼迁来此地居住,取名尚沟。

王庄:清朝中后期有王姓从山东迁此地居住,取名王庄。

张水口:康熙年间,张姓从山东迁居两河交叉口地居住,称为张水口。

双楼:公元960年,北宋兵部尚书王强路过此地,取名王双楼,后为陈家居住,改为陈双楼,后简称为双楼。

荣楼:唐朝末年,黄河决口,由山东荣楼迁来人家居住,后取名荣楼。

周楼:明朝末年,周员外在此盖楼居住,因地势较高,取名上周楼,现简称为周楼。



大新庄行政村



辖大新庄、腰庄、袁楼、秦水口、支庄5个自然村。

大新庄:1842年,由马坡村迁来的几户姓赵的在此安居,取名为大新庄

袁楼:清朝中期,从安徽萧县袁楼迁来几户人家在此居住,取名袁楼。

腰庄:因此庄在大新庄和袁楼之间,故取名腰庄。

秦水口:北宋时,秦家在此居住,并兴建微山湖渡口,故取名秦水口。

支庄:1680年,从河南省东明县支寨迁来姓支的在此居住,取名支庄。



姜站行政村



辖姜站、董塘、石宅子3个自然村。

姜站:宋朝以后,此地为驿站,后因姜姓的在此居住,故取名为姜站。

石宅子:明末,石姓占据高台建村,取名为石宅子。

董塘:明末,有董姓在此安庄,庄后有一水塘,故取名董塘,至今水塘还在村后。



前八段行政村



辖前八段1个自然村。



后八段行政村



辖后八段1个自然村。1815年左右迁入的人家在此划段开荒,此地为第八段,故取名八段,后因人数越来越多,后又将此段一分为二,称为前八段和后八段。前八段现在是微山湖休闲观光旅游区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九段行政村



1815年,由山东巨野、郓城、甄城、定陶、成武、单县等地迁入的人家在此划段开荒,此地为第九段,故取名九段。

因九段的村民大多是从山东迁来,所以是个杂姓村庄,共有大概83个姓氏,这是别的庄子没有的。因九段紧靠微山湖,因此多产四孔鲤鱼、虾、螃蟹、菱角、鸭蛋等水产品及农副产品。



十段行政村



辖十段、代海、绳庄、老圩子、张庄、河涯、甄庄、新庄8个自然村。

十段:1815年,由山东迁入的人家在此划段开荒,此地为第十段,故取名十段。

代海:1815年,代家由山东郓城代海迁居来此居住,故取名代海。

绳庄:是由端庄和绳庄两个庄子组成,两庄都是以姓氏起名。解放以后绳庄出了官员,把两庄统称为绳庄,从此便只有绳庄了。

老圩子:从山东迁来的人最早就聚集在此地,后为了自保便筑起了土圩子,挖起了边沟。后来因“洗段”事件的和平处理,圩寨里的人陆续迁出,人们为了纪念这个老寨子,便取名老圩子。

张庄:1815年由山东郓城几户姓张迁来的人家在此开荒种地,故取名张庄。

河涯:1815年由山东郓城河涯迁来的人家在此开荒种地,还沿用了原来的村名,故名为河涯。

新庄:解放前从张庄前来一部分人,在此居住,故取名新庄。

甄庄:1815年由山东郓城几户姓甄的迁来的人家在此开荒种地,因此取名甄庄。



丁集行政村



辖赵段、丁集、王楼和秦坑4个自然村。

赵段:1781年,赵家从山东巨野来此开荒,后山东移民继续来微山湖畔占段种湖田,段的最南边赵姓来得最早,故取名赵段。

丁集:形成于唐朝末年,原名丁家集。宋朝时,发展到比较大的村落,有集市、庙宇等。清朝嘉庆17年,重修此地的兴隆寺,现石碑尚存。碑文上清楚的记载着丁家集南接彭城,北临小沛,商贾往来,交通便利。赵匡胤下河东时曾在兴隆寺上香,祈求马到成功。传说在丁集的西北角有穆桂英布下的迷魂阵。在经历了长时间的兴盛以后,丁集毁于清中后期,寺庙荡然无存,也逐渐冷落了。

王楼:清朝中期,由徐州迁来的王姓在此居住建楼。光绪12年,王姓在此修砖桥,便利了交通,取名王楼桥,后简化为王楼。

秦坑:明末清初,从山西洪洞县喜鹊窝迁来秦姓兄弟二人,老大安家在柳新镇秦楼村,老二在此安家,由于庄前有一大坑,故取名秦坑。秦坑有两个物件很出名,一个是大碓窝子,一个是大石槽。大碓窝子上能坐2个人,石槽拌草5天都不会变质。至今这两样物件尚在。

—完—
<hr>
来源:铜山发布;内容出自《村庄的故事——江苏铜山村名、地名趣谈》;
这里是默认签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上一篇:素食主义者并不苗条!想要瘦得健康,不妨做好这5点

下一篇:徐州龟山苏宁广场暂时停工!东区这个商业广场也疑似有变

sitemap.txt | sitemap.xml | sitemap.html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彩虹邦人脉系统 ( 皖ICP备2021012059号 )

GMT+8, 2024-11-22 19:34 , Processed in 0.296111 second(s), 46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