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风靡一时的历史大剧《天下长河》,让辫子戏着实又火了一把,头条抖音,各种新闻,娱乐报道尽是《天下长河》的观后感,咱老王就不去凑那个热闹了.
今天来给大家聊聊在中国历史上存在感极低,然而却对中国古代的各种制度深刻影响的人物
——北宋开国皇帝 ---宋太祖赵匡胤
最早对赵匡胤的印象,是伟人那首脍炙人口的诗词《沁园春.雪》中的: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还有,就是老父亲总爱听的那出戏《赵匡胤千里送京娘》故事大概情节就是:
赵匡胤年轻时候,四处游学,路上遇到一个年轻女子名叫京娘,于是两人结伴而行,一路赵某护送京娘历尽千辛万苦回到自己的家乡。男主角虽千里路程,但坦坦荡荡,没有对京娘有任何非分之想,以及如今狗血电视剧中那些儿女情长的情节。
该戏充分歌颂了赵匡胤的仁人君子风范,堪称乱世中的柳下惠!
再有就是《亮剑》中云飞兄那句霸气十足的: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也是出于宋太祖之口。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对赵匡胤的概念很模糊,一说起赵匡胤,那位就说了:这个人我知道,就是通过策划“陈桥兵变”,欺负后周孤儿寡母最后谋朝篡位的那个!如果,您非要这么说,直白点说,那也是没毛病的。
但历史人物终究不能太片面的解读,在质疑其人品的同是也不能忽略其在历史进程中的贡献!
如果上学那会,咱是非常认同那位的观点,然而现在咱毕竟不在是学生了,对人物就有了新的理解和认识。老王认为赵匡胤是一个有理想,有胸怀,有作为,有成就,有个人魅力的皇帝。您先别着急反驳我,你就看看他的作为就知道咱说的对不对了。
生逢乱世,普通人能活下来就实属不易了,还敢想什么改天换地。赵匡胤所处的时代就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乱的不能在乱的时代了。唐末本身就是藩镇割据,军阀之间你争我夺,抢地盘,撕杀不断,都想着占山为王,享受奢靡,丝毫不顾百姓死活。而赵匡胤从一个下级军官,一路高歌猛进,三十六岁就成为节度使,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炙手可热的实权派人物。
一般人混到这个地步,也该光耀门楣,衣锦还乡才是。可他却 非要走上一条,“一步走错,满盘皆输的险棋。只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抱负。
古代帝王中面对乱局,直接躺平摆烂,昏庸无能,贪图享乐的帝王比比皆是。譬如,隋炀帝杨广,北齐高洋,陈国的陈叔宝,等那可都是历史上"响当当”的人物。
而他赵某人,却在即位之初就立志平定五代以来的乱局,统一华夏再创汉唐风华。 他先后平定后蜀,、南汉,南唐,北汉基本上统一全国,使百姓生活在一个相对安定的社会状态下,休养生息,创造新的治世。中国的伟大的四大发明,之活字印刷术也在这个时候诞生。
在成为皇帝后,为了巩固政权,他也不似别的开国之君那样对前朝的皇族赶尽杀绝 ,而是采取相对宽容的善后皇族优待政策。封前朝皇帝柴宗训为柴王,并在太庙立誓碑:一,保全柴氏子孙,二,不杀士大夫,三,不加农田之赋
可见其胸襟之宽广,对于拥立他的功臣,也是通过和平手段“杯酒释兵权”让功臣广置良田,养美眷,安享晚年。有效避免了兔死狗烹的结局。
尤其是他开创的禁军制度,更是值得一提:简单说来就是“强干弱枝”,把地方军中精锐部队全部编入禁军(就是《水浒传》中80万禁军的禁军)序列,地方剩的都是老弱病残,维护治安尚可,打仗造反你那就免谈。
可谓是前无古人招式,有效的防止藩镇节度使割据对抗中央,有效巩固中央集权,保证了两宋年三百年间没有武将再造反的奇迹,维护了国家稳定,长治久安。也为开封汴梁成为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都会打下了坚实的外部基础。
再地方管理上,也不再是“土皇帝”般的节度使军政一把抓的治理方法,而是设立知州。派文官主管行政,二把手通判相制衡,直接对皇帝负责。
俗话说;书生造反,三年不成,总比那些个飞扬跋扈,吆五喝六的武将要安全的多吧。那位又要抬杠了:你说书生造反,三年不成,那第四年呢?三年期满,直接调任,反不了你的,老赵早都替你想周到了。
通过老赵的废寝忘食,日理万机的谋划,发明创造,大宋王朝显示出了欣欣向荣的生机和活力,国力也是蒸蒸日上,他决定伺机而动,准备进取北方的“燕云十六州”。可天不假年,最后大宋朝出了“烛影斧声”的传奇悬案让后人去凭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