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蔡风光)
李斯出生的年代,是战国末年。
他的家乡,是汝南上蔡,也就是今天的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
这位仁兄的字号均不详,不是作者偷懒,而是《史记》和《汉书》中都没有相关记载。
元代倒是有本书,叫做《学古编》,记载李斯字通古,但时隔久远,很显然没啥可信度。
《史记》:年少时,为郡小吏。
李斯年轻的时候,在家乡做掌管文书的小吏,平平凡凡,普普通通,实在是没什么起眼的。
如果说,生而为吏的无聊人生对李斯来说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那么唯一让李斯感到难过的,就是他这一眼就能望到头的人生。
这个世界上,人和人的理想和抱负,是不一样的。
有人对熙熙攘攘的世界十分厌烦,对高速发展的社会感到恐慌,他们畏惧城市,畏惧车水马龙,所以他们终其一生的愿望,就是过上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的生活。
生在田间地头,老死梦里水乡,平凡的生活,是他们最大的向往。
但是很显然,李斯并不是这种人。
他知道,这个世界是很大的,而且要比自己想象的大得多。
堂堂七尺男儿,难道就要一辈子混在这乡野之地,为何不能拍案而起,建功立业,成就属于自己的传奇呢?
想法当然很好,但能不能实现,则是另外一回事儿。
传奇之所以叫做传奇,就是因为它是罕见的。
如果随便拽过来一个人都能成就传奇,那么传奇的意义又在哪里?
(观鼠)
李斯上班的地方附近,有一个很大的粮仓,粮仓很大,但人手配备的却并不多,由于疏加管理,以至于闹了鼠灾。
无人看管的粮仓,对老鼠们来说,是妥妥的洞天福地。
所以,这些老鼠们索性就在粮仓里安了家,吃穿不愁,每天都把肚子吃得提溜圆的同时,还能保持身体的整洁。
而在离粮仓十里的一处旱厕里,也住着一群老鼠,不过相比之下,这群老鼠的境地,就不是很好了。
它们整天和屎尿为伍,吃不上干净的粮食,喝不上干净的水,整天泡在茅厕里,身体更是污浊不堪。
李斯观察过粮仓里的老鼠,也瞧见过旱厕里的老鼠,两鼠相比,使得它不由发出了一句这样的感叹:
《史记》: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
做人就如同做这世上的老鼠,人能否拥有成就,能否改变自己,不由天,不由命,而是由环境决定的。
对李斯来说,自己这份小吏的工作,就如同旱厕里的老鼠,如果这么干下去,自己一辈子也不会有什么出息,想到此处,李斯二话不说,选择了辞职。
在当今社会,能够毅然决然地辞去已经从事很久的工作的,只有两类人。
一类,是年轻人,另外一类,是有气魄的人。
李斯已经不再年轻,他也谈不上有气魄,他只是从来不畏惧,也不害怕改变。
走出了小小的上蔡县,李斯才发现,映入眼前的世界比自己想象的要大得多得多。
这个世界不仅比自己想象的要大得多,而且还要比自己想象的要复杂得多。
在这样庞大而复杂的世界面前,李斯一时之间有点不太清楚,自己将要何去何从。
他想要成就功名,但他不知道哪里需要他。
他想要封王拜相,可是想要做官的人海了去了,你李斯算是哪根葱?
他想得很多,想要翱翔天际,想要名垂青史,想要旷古烁今,甚至在某一个瞬间,他还想要变成天上忽明忽暗的云。
(李斯 形象)
但问题是,想得再多,也要吃饭,也要睡觉,也要休息。
李斯啊李斯,你的确是很聪明,有气魄,够勇敢,但你也有很多事情做不到。
没钱到哪儿去吃饭,没房子到哪儿去睡觉?没有安身立命的地方,到哪儿去休息?
《史记》:乃从荀卿学帝王之术。
在畅谈理想之前,李斯必须先面临生活之艰难,而想要经受住生活的考验,他就必须有技能傍身。
你会炒菜,就可以当厨子,你会泊车,就可以当保安。
你会唱歌,可以到酒吧驻场,你会跳舞,你可以去天门山大舞台。
那么请问,李斯会什么?
答案是什么都不会。
除了在家乡干了十数年的小吏,会算一点钱粮,造一点账册之外,他什么也不会。
李斯当然也知道自己基本上是一无是处,所以他很快拜入了荀子门下,学习帝王之术。
荀子,这是战国末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圈里继孔子和孟子之后冉冉升起的大明星。
荀子虽然是搞儒学的,但他个人的思想主张,其实和法家已经比较相近了,也就是所谓的“帝王术”。
名师手下出高徒,李斯投身荀子门下,哐哐一顿猛学,终于学有所成,成功出师。
(荀子 形象)
满腹经纶,满脑子都是知识,李斯这一回再面对世界,可就不那么心虚了。
走出师父家的大门,李斯很快打定了主意,东方六国式微,自己要去秦国发展。
此时的秦国,国君是秦王嬴政,相邦是吕不韦。
吕不韦和嬴政的关系,稍微有点复杂,简而概之,可以这么解释:
吕不韦和嬴政他爸爸是好兄弟。
嬴政的妈妈赵姬原本是吕不韦的女人。
而由于嬴政他爸爸相中了赵姬,所以吕不韦出于哥们情谊,把赵姬送给了嬴政的爸爸。
并且,后来在吕不韦的帮助下,嬴政他爸当上了秦国的国君。
嬴政他爸死了之后,吕不韦又帮助嬴政即位,所以吕不韦被拜为相邦,成了秦国的头号人物。
是的,吕不韦吕哥巅峰期的时候,权势滔天,就连嬴政对他也得客客气气的。
《史记》:不韦贤之,任以为郎。
吕不韦这个人,你要说他水平有多高,其实也不见得,这人唯一的一个优点就是,看人看事的目光,比较长远。
当年秦庄襄王混得那么惨,人见人烦,只有吕不韦对他不离不弃,看出了他是一支潜力股,足可见得,吕不韦的宝,押的还是挺准的。
李斯前脚一来秦国,后脚吕不韦就发现小李同志是一支潜力股,能为自己所用,于是立刻把他提拔了起来。
我们知道,嬴政的母亲赵姬,因为以前是吕不韦的女人,所以这俩人这么多年来一直有着千丝万缕,不清不楚的关系,以至于时常会有人认为嬴政的亲生父亲其实是吕不韦。
嬴政登基,也就意味着赵姬没了老公,而没了老公的赵姬在后宫里寂寞难耐,就会时常想要再撩拨老情人吕不韦。
对吕不韦这样的人来说,感情不过是他权力道路上的工具,什么赵姬王姬战斗鸡,对他来说都是一样的。
自己现在当了相邦,身份特殊,当然不能再和皇帝的母亲不清不楚地搞到一起,所以,吕不韦找个了叫做嫪毐的假宦官入宫服侍赵姬,以稳定他和赵姬的这段关系。
后宫里有吕不韦的人手,那么朝堂上当然也要有,因此,李斯被选中了。
(吕不韦 形象)
作者以为,吕不韦当初提拔李斯的目的,不过是把李斯当成一颗自己可以任意摆布的棋子,但让他想不到的是,事情后来的发展,已经不再受自己控制了。
战国时代已经过去,现在已经不是他吕不韦的时代了。
当年被送进宫里的小宦官嫪毐跟赵姬生了俩孩子,还靠着赵姬封了侯,封侯了还不算,嫪毐一不做二不休,干脆举兵谋反,想要取嬴政而代之。
那结果,当然是轰轰烈烈的造反,然后轰轰烈烈的扑街。
嫪毐事败被诛,吕不韦受到牵连,罢官免职,全家流放,终死于途中。
朋友们,吕不韦在历史舞台上大起大落的同时,李斯可也没闲着。
嬴政没统一六国的时候,李斯曾经建议嬴政先灭韩国,原因是因为东方六国中韩国最弱,先把韩国给收拾了,可以给其它诸国来个下马威。
韩国一看这不行啊,东方六国谁遭殃都可以,但凭什么就是我们韩国先遭殃呢?都是你李斯这个坏小子搞的鬼,于是韩国不断向秦国派出说客,对着李斯就是一顿埋汰,说这个老小子当年就是个管仓库的,与老鼠为伍,鼠目寸光,嬴政老兄你可千万不能信他啊。
结果,被这么一顿白乎,嬴政还真上当了,他二话不说,立刻就要把李斯撵走。
嬴政要辞退李斯,说实话,李斯有点着急上火。
在各国政客的眼里,李斯不过是一个普通人,或者说是一个小人,他的是非成败在国与国面前算不了什么。
如果能搞掉一个李斯而换来六国的和平,那是很值得的的。
但对李斯个人来说,六国这种往自己身上泼脏水的行为,无疑是在断送自己的前途。
一个小吏,从乡间走到秦国大舞台,为君王所重用,这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
李斯绝对不要再回去,于是他立刻找到嬴政,为自己进行了一番辩白:
秦穆公重用由余,百里奚,蹇叔,丕豹和公孙支,由此兼并了二十国,称霸西戎。
秦孝公重用商鞅搞变法,结果秦国的综合实力蹭蹭往上涨。
秦惠王重用张仪,而张仪破坏了六国合纵抗秦,挽救了秦国的命运。
秦昭王重用范雎,致使秦国的国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和巩固。
如果这四位国君都像您一样动不动就把手底下的人撵走了,那么秦国还会像今天这样强大么?
李斯这一番话,把秦国的老祖宗,嬴政的老前辈都给搬出来了,搞得嬴政脸红脖子粗,只好留下了李斯。
这饭碗,算是保住了。
(嬴政 形象)
不得不说,嬴政同志的这个决定,那还是相当正确的,因为李斯的确是很有才能的。
我们知道,周朝统一之后,采用的制度,是分封制。
比如周文王,周武王,他们所敕封的小国数量是很多的。
这些小国有地盘,有兵力,有财力,俨然就是小王国。
这些小王国一开始不服对方,后来逐渐发展壮大,就连周天子也不在眼里了。
嬴政认为,秦朝统一之后,是没有必要效仿周朝的。
因为之所以会有春秋战国时代,就是因为周天子的统治衰弱,小国们不服管理,才会相互打起来。
别的不说,自己的秦国当年不也是周天子分封的么?
如果秦朝统一之后还要大封诸侯,让诸侯们建立起诸多小国,割据一方,那不就等于是重演春秋战国时代,那不就是开倒车么?
于是,在李斯的建议下,嬴政把全国分成了三十六个“郡”,郡下面再设置诸多“县”,这也就是我们熟知的郡县制。
是的,郡县制的这个想法,不是嬴政一拍脑门决定的,而是李斯率先提出来的。
搞完郡县制之后,李斯又开始搞文化工作。
春秋时期有小国一百八,战国时期有七雄,反正总而言之,这段时期的诸侯国,那是很多的,多如牛毛。
各个国家都很独立,又长期小国寡民,老死不相往来,所以每个国家都有独属于自己的文字。
战国时期,七国之间的文字,也是不同的,有的这么写,有的那么写,有时候一个简单的汉字,居然能有十几种不同的写法。
为了解决这种混乱的书写局面,嬴政要求李斯赶紧搞一套全国通用的新文字出来,于是,小篆和隶书应运而生。
(隶书)
秦国的原本的字体,叫做大篆,大篆虽然雄浑,但是书写繁琐,由是李斯进行删改美化,在大篆的基础上,研究出了小篆。
小篆写起来当然很方便,但问题是,小篆的字体大都曲屈回环,圆形居多,没有什么辨识度,也不具有独特性,于是李斯又走访民间,推广开发出了隶书这一字体。
隶书一出,天下熙然。
从此,这种字体作为官方正式字体,横空出世。
文字统一了,那么其它方方面面的,当然也要统一,因为,这不仅是急速发展的社会所迫切需求的,这也是嬴政同志心心念念的。
秦王宫的夜里,总是烛火通明,晚上常年加班处理政务的嬴政为的是什么?
为的是建立一个他用眼睛可以看得到也看不到的强大帝国。
在这个帝国,人们说一样的话,写一样的字,步调一致,宛如一体。
而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想法萌发者嬴政必须依靠具体实施者李斯。
所以,我们在历史的记载中,可以得见以下这些内容:
李斯向嬴政上折子,建议嬴政废黜之前六国的货币,而统一使用秦币。
李斯又向嬴政上折子,建议嬴政调整市场经济,顺便统一一下度量衡。
李斯又又又向嬴政上折子,建议在全国范围内修建高速公路,方便出行,打通各郡县之间的道路。
我们时常说,始皇帝最为辉煌的成就是“币归一书同文,修驰道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开创郡县制”,然而,在这些丰功伟绩的背后,其实多半是李斯的心血。
别说读者不敢相信,就连作者也难以置信。
别说作者难以置信,恐怕就连李斯本人,也没有想到这一切吧。
当年困顿难行,站在历史和人文十字路口的李斯,如今成为了大秦帝国的相邦。
隶书开始于秦,风行于汉,直到魏晋时代才被楷书取代,秦币的样式直到清朝都还在沿用,而他所研究出来的计量方法,时至今日,我们还能依稀在生活中看到它的身影。
(秦币)
当年蹲在地上观察老鼠的小吏,如今的一举一动,居然贯穿了千年,以一种奇特的方式,影响着整个世界。
老实说,如果李斯有理想,那么他已经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如果李斯有梦想,那他不妨把梦再做的大一点。
然而,这个时期的李斯,并不开心。
嬴政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强如这样的帝王,也要挥手和这个世界说再见。
一朝天子一朝臣,嬴政死后,自己又该何去何从呢?
李斯不知道,然而这一天还是来到了。
嬴政出门旅游,死在了沙丘。
这趟出门,嬴政曾经到达了云梦,向着九疑山巅遥相祭拜埋葬在那里的舜帝。
自己比舜帝如何?嬴政不知道,但舜帝已经死了。
嬴政好不甘心啊,越是像他这种优秀的帝王,就越不甘心。
但是,这也没办法。
这无垠的江山万里是主人,他精明强干的嬴政再风华绝代,也是客人。
如果说许多壮志未酬,诸多心愿未了是嬴政的遗憾的话,那么让他饮恨的,则是李斯和赵高。
李斯是相邦,赵高是他最信任的宦官。
嬴政的遗诏,是由长子扶苏即位。
扶苏生来最恨谄媚的赵高,也同样不喜欢这个操纵权欲的李斯。
如果扶苏登基,赵高一定领盒饭,而李斯相邦的位置,也会被扶苏所重用的蒙恬所取代。
于是,小李和小赵达成了合作共识,篡改了遗诏,假借嬴政的名义赐死了扶苏,拥立了次子胡亥。
老实说,作为一个法家学派中人,李斯已经对自己的这种行为隐隐有些不安,他不知道自己这样做是对是错,但后来的历史会告诉他,他是错的。
(胡亥 形象)
胡亥跟他的父亲嬴政不同,胡亥很爱玩。
大兴土木,征发徭役,吃喝玩乐,骄奢淫逸。
李斯有点看不下去,这和他当初的理想有些背道而驰。
于是,他向胡亥上书,规劝胡亥应该好好工作,就像他当年规劝嬴政应该怎么工作一样。
胡亥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他看完李斯的折子之后勃然大怒,认为这位老同志咸吃萝卜淡操心,于是干脆派人逮捕李斯,将他投入了监狱。
更不妙的是,曾经的同谋者赵高突然反水,开始落井下石,诬陷自己谋反,派人屈打成招,结果李斯顺带着跟他的儿子李由,就这么稀里糊涂的以谋反罪被处死了。
那一天,很冷。
天地肃杀,秋风萧瑟,刑场上人并不多,因为现在已经是秦朝末期,如当年黯然退场的吕不韦一样,李斯的时代也要过去了,所以压根就没有几个围观群众。
时代来临的时候,我们未曾注意,时代褪去的时候,我们却很深刻。
父亲李斯和儿子李由一起上了刑场,李斯有点想哭。
他扭头对自己的儿子喊道:
《史记》: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
你小的时候,我曾经和你牵着狗在上蔡县东门外的树林里追逐野兔,那样的日子,再也回不去了。
死之将至,李斯最想念的不是他的理想,不是他的富贵,也不是他的相邦大位,更不是他的显赫声名,而是那个他曾经无比厌恶,拼了命要逃离,如今却再也回不去的故乡。
李斯死后一年,秦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