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地三尺 人命关天

2022-11-28 21:19| 发布者: zk2r2k0ktb| 查看: 1700| 评论: 0

这里是默认签名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赵丽梅

致敬最美的“逆行者”,他们用青春和生命践行着“赴汤蹈火,竭诚为民”,他们就是昆明航空救援支队刘洪机组。今年5月,刘洪机组参与扑救大理市湾桥村森林火灾时,直升机突发机械故障,机组人员全力处置未能脱险,4名“80后”机组人员刘洪、李凯涛、刘超、孙中杰不幸壮烈牺牲,生命永远定格在了洱海。

“战鹰再次出发。”5月9日,昆明航空救援支队飞行大队一中队飞行员李凯涛紧急驰援大理火场时,妻子更新了这样一条朋友圈。

战鹰却没返回。5月10日8时55分,李凯涛所在的刘洪机组根据联指调度执行扑救高山悬崖火点等任务,10时20分,机组在吊桶取水作业过程中,直升机突发机械故障,导致尾桨失效,机组人员全力处置未能脱险,坠入洱海,4名同志不幸壮烈牺牲,李凯涛便是其中之一。

这是李凯涛驾驶直升机起降的第2642次,也是唯一没有安全降落的一次。

离地三尺

4月末,云南省火灾多发,丽江市玉龙县石头乡,大理市宾川县拉乌乡和大理市下关镇境内的苍山相继发生森林火灾。昆明航空救援支队派出4架直升机,兵分两路先后奔赴火场增援。

4月27日,李凯涛与刘洪、查志宏、玉箫扬等飞行员组成两个机组一同飞往大理。

在火场,两个机组采用“吊桶先行压制、水箱跟进覆盖”的双机吊桶、水箱协同灭火战法,解决了单机灭火洒水量少、覆盖范围小这一问题。

几天下来,查志宏和李凯涛组成的机组驾驶着310直升机通过水箱在洱海取水,撒向苍山的火线。相较于吊桶,水箱洒水灭火的机动性更强,可满足更快的飞行速度,同时更适合高原复杂地形条件下的灭火任务。这也是国内首家利用水箱洒水灭火的航空救援支队。

火场上空的空间看似很大,但针对特定火点来说,飞行员想把水洒得准,有效的进入和退出路线只有一条,他们需要在空中“走一条无形的钢丝”。因为直升机飞得过高,洒水灭火效率会受到影响,飞得过低,则安全性很难保障。

在取水灭火的过程中,直升机可能在短短几分钟内上升或下降近百米。在这样的条件下作业,对飞行员的身体和心理都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离地三尺、人命关天。”2020年1月,李凯涛在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时说,飞行员不仅面临着气候、地形、火场条件等多种不利因素的考验,并且在长时间作业的情况下,精神高度集中后,还需要与疲劳进行对抗。有一次,机组凌晨3点起床出任务,一直工作到晚上。

苍山火场很快被扑灭。4月28日下午,两架直升机转战到大理宾川县拉乌乡火场。

5月4日,这场火才扑灭,李凯涛随着机组成员返回昆明,玉箫扬接到去丽江火场支援的命令。

“大理又着火了。”5月9日,李凯涛再次紧急驰援大理。当天晚上,他还向玉箫扬询问大理气象部门的电话,以便了解第二天的气候情况。玉箫扬对不能同去大理扑火表示遗憾,他对玉箫扬说:“安安全全地就行,明天五点起床,我去洗了。”这也成了他对玉箫扬说的最后一句话。

5月10日上午10点,玉箫扬最先联系了在308直升机上的李凯涛,却一直联系不上。随后,他接到了“大理有一架直升机坠海”的消息,玉箫扬一直给他们打电话,但始终打不通。“我基本上知道可能是他们,但始终不愿意相信,期待战友们平安归来。”



李凯涛(左一)生前工作照

相互依存

李凯涛的飞行时长停留在了907小时59分。

2011年6月毕业后,这个1988年出生于河北邯郸的小伙子到了森林消防局大庆航空救援支队成为了一名飞行员。10年来,他先后参加过内蒙古、黑龙江、云南等地的靠前驻防、演习演训、实战灭火等大项任务21次。

对李凯涛触动很大的一次是运送一批比他还小的消防员到火场,当时他也才20来岁。李凯涛看到,这些年轻的消防员背着风力灭火机,拎着沉重的工具,在山上一待就是一周,有时甚至是一个月。

那场火打了两周。李凯涛说,送这些消防员去火场的时候脸上干干净净,接回来时满脸黑灰,都被熏成“烟熏妆”。连轴转之下,他们在直升机上坐着就睡着了。

飞行员与不利因素战斗是一种常态。有一次,李凯涛作为副驾驶和机组成员要把一群刚从火场下来的消防员送往另一个火场救援。在距离火场200米的地方有一个着陆点,当时,直升机刚沿着山谷飞进去,风向突然发生变化,由于地形不佳,机组决定掉头。然而,直升机发动机功率突然不足,刚掉头,瞬间下坠了5、6米。他说,幸好同行的机长经验丰富,迅速反应,使得直升机可以软着陆,避免撞到树上。

直升机遇险的那一瞬间,李凯涛选择相信机长的判断,两人配合默契。这也让他感受到机组人员之间相互信任的重要性,“相互依赖、相互依存。”



李凯涛(左一)生前工作照

“看你没看完的风景”

在战友们的眼里,李凯涛不仅技术精湛,还是个热心肠,是支队兄弟们的“大管家”。

9年前,玉箫扬刚从学校毕业去大庆工作时,李凯涛就住在他隔壁,从那时起,两人总是一起行动。有时,玉箫扬不能按时去食堂吃饭,便会收到这样一条微信:“饭给你留在那里了,等下过来吃吧。”

一到周末或者过节,玉箫扬就成了李凯涛家里的常客。玉箫扬说,李凯涛就像大哥哥一样照顾他,每次从家回来,总会给兄弟们带东西,还给玉箫扬带过润肤乳。平时取快递不方便,也都是李凯涛和他爱人帮忙代劳。

支队很多战友遇见摆不平的事情都会去找李凯涛,他总是笑嘻嘻地说:“没多大事。”这也让飞行员郭胜觉得,“有他在身边,永远充满激情、充满正能量。”

“大队找一根针他都知道。”有一次,郭胜家里停水停电,首先想到的就是“有事找凯涛”。在郭胜眼里,李凯涛不仅热爱生活,还多才多艺,平时支队组织一些文艺活动,他都是“排头兵”。

李凯涛也常常会买一些小乐器练习,8岁的儿子曾说想学陶笛,李凯涛便自己买来先学会了,再去教儿子。

5月17日,李凯涛的妻子更新了一条朋友圈:“第一次从大理灭火回来,只要儿子在家,去哪都带着他,我知道孩子是你最大的牵挂。这样的画面再也不会出现了。”

她写道:“也许你去了更需要你的地方,也许那里更需要你,你太累了涛哥,记得休息,日子还长,我们娘俩会很好,我们要用眼睛看你没有看完的风景……”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这里是默认签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上一篇:成由勤俭败由奢,让我们重温那些勤俭节约的故事

下一篇:捷达VS5提车第一人,最小离地间隙155毫米,上下车方便,再见逍客

sitemap.txt | sitemap.xml | sitemap.html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彩虹邦人脉系统 ( 皖ICP备2021012059号 )

GMT+8, 2024-11-26 05:06 , Processed in 0.234717 second(s), 46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