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李世民,一代明君的传说是为真材实料,还是有意杜撰?

2022-11-20 18:57| 发布者: uwlyac0xyl3ayh| 查看: 1470| 评论: 0

这里是默认签名
无论是历史名著还是现代的影视剧作品,唐太宗李世民都是大唐王朝中最炙手可热的人物。他在位期间勤于朝政、敬于民事,无论是在国事的治理上还是在百姓的管理上,都在后人心中留下了不少的赞誉和褒奖。他所开创的“贞观之治”盛世局面也为历代帝王做出了表率。

然而这样的一位明君,在他的一生之中也留下了很多的谜团遭到后人的不解甚至诟病。比如“玄武门之变”的真实情况到底是怎样的?比如他修改历史的行为到底是趋利去弊还是趋弊去利?






当然,从正常的角度理解,“修改历史”的行为基本都是希望让自己黑历史少一些,虽然历史上也有很多帝王给自己留下的罪己诏,但是细品之后不难发现,他们所谓的罪己诏背后都有着自己想要得到的利益。

在我国古代“史官”这个职位最早在夏商周时期就已经出现了,他们负责编撰当朝当代的历史人文,记载朝廷或者相关机构日常发生的一些事情,按照原则是需要如实记载的。

因为职位的特殊性,他们往往独立于朝廷管理之外,即使是当朝皇帝也不能翻阅史官的笔记。这也是我国历史上很多皇帝心里对史官有所“忌惮”的原因。然而,在唐太宗李世民统治时期这样的平衡曾经被打破过。

额……,小编在这里突然暗黑地想到一个问题,“皇帝也不能看史官的笔记”,那要是这个史官对皇帝不待见,会不会公报私仇在记载中乱写一通呢。




贞观3年(公元629年),太宗曾经下令在中书省特别设置撰写历史的部门,这也看得出太宗同志对历史修缮的重视程度。然而,就在同年太宗又下令将史官工作的部门迁移进入禁中,并且还特地设置了由宰相来监督修缮的制度。

这一点也就不难看出,此后的唐朝历史修缮都是控制在了皇帝的眼皮底下了,不再具备有独立的修缮权力。那么唐太宗做出这一系列举动到底是为了什么呢?答案不言而喻,就是想修改历史嘛。毕竟谁不想让自己在历史上形象永远处在一个相对正面的高光之下呢。

事实证明,此后的太宗后期历史修撰的内容,也基本上都是对唐太宗的一系列行为进行歌功颂德的成分较多。比如“玄武门之变”的权位之争,了解历史的小伙伴一定知道,在当时的封建法统和道德伦理当中,“立嫡立长”的传统规矩一直受到了多代帝王的尊崇和拥护。然而此时的李世民只是李渊的次子,按照常理是没有资格继承皇位的。




那么李世民就采取了暴力夺权的方式,从哥哥李建成的手中夺回了太子之位。这一行为如果如实的编撰进历史当中,无论怎么润色李世民必然遭到千古的骂名。但是经过了当时的各路宰相以及史官们的编撰修改之后,就巧妙的将这次事件编写成了一个“李世民为了救赎江山社稷,而废黜能力平庸的哥哥李建成”这样的一个大义之举。

在编纂《高祖实录》和《太宗实录》的时候,李世民还经过了一系列的操作让史官尽力矮化甚至抹掉前太子李建成的功绩,同时也降低了高祖李渊的作用。把李渊当时“太原起兵”的行为,描述成了经过李世民精心策划,李渊事先并不知情的这样一个状态。




这样一来,李渊在人们心中的形象就变得相当被动,大家读完这段历史,必然认为李世民在李渊当政时期即使谈不上立下汗马功劳也算是做了很多事,这样一来李渊把皇位传给李世民也属于理所当然的事情。

当然对李世民的这种行为还有一个版本的传说,就是李世民之所以抬高自己,贬低父亲李渊在“太原起兵”中的作用。是出于当时的政局统治的需要,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把李渊描绘成一个大隋王朝的千古忠臣,之所以太原起兵”完全是出于被隋炀帝逼不得已。总之就各种罪过都推到了别人身上,他李家王朝一统江山就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虽然上述这些事情有很多都是传说或者民间的杜撰,但是我们从历史也不难看出唐太宗李世民的那段历史确实太顺利了,也太过高光,这样的光辉历史必然会被后人所讨论,在讨论之余被人诟病也是在所难免的了。
这里是默认签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上一篇:中国古代影响深远的历史人物

下一篇:100个历史典故,100个知识!错过可惜

sitemap.txt | sitemap.xml | sitemap.html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彩虹邦人脉系统 ( 皖ICP备2021012059号 )

GMT+8, 2024-11-23 16:45 , Processed in 0.242579 second(s), 58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