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辉煌一生,五次面临重大选择,背后有着怎样的家国情怀?

2022-11-15 14:31| 发布者: uhqmc1rhillw5l| 查看: 1415| 评论: 0

这里是默认签名
“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成就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这是钱学森一生的坚持。看起来,钱学森的一生似乎顺风顺水,少年英才,赴美留学,回国后又为祖国国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实际上,他也曾面临过多次艰难的选择,那么,他面临过最重大的五个选择分别是什么?他又是如何权衡的呢?点个关注马上开讲!



钱学森的第一个重大选择,就是对大学的选择。在孩童时期,钱学森成绩优异,并且兴趣非常广泛,他很喜欢收集岩石和化石,也会自己制作蝴蝶、麻雀等小动物的标本。这些看似“不务正业”的行为,在钱学森的父亲钱均夫看来,却非常值得鼓励。钱均夫认为,捕捉昆虫和制作标本,可以对生物学有所了解,而收集岩石呢,则可以对地理加深研究。
上初中的时候,钱学森和同龄的男孩子们一样,喜欢折纸飞机,但他折的纸飞机总是飞得又高又远,十分让人羡慕。原来,钱学森折纸飞机并不是随意一折,而是会严格地把控飞机的对称性,还会考虑到空气阻力的问题,折得十分仔细。谁能想到,这个折纸飞机的少年,会在长大后,造出真的飞机呢?
除了这些,钱学森对音乐和美术也很有兴趣,他对音乐大家们的风格和掌故都十分了解,而他后来娶的妻子蒋英,也正是一名著名歌唱家。钱学森爱好广泛,而在每一个感兴趣的领域,都有着独到的见解,这就让他在选择大学的方向上犯了难。中学老师认为,钱学森数学成绩优异,建议他报考数学系,而语文老师又说,钱学森写文章很有见解,希望他能当作家。钱母则希望钱学森能够子承父业,当一名教育家,以教育的方式实现兴国的目标,同时,还有很多让钱学森学习艺术的声音。



然而,再多的声音,也没有让钱学森动摇。受到父亲的影响,钱学森从小就立志要为国家做贡献,而当时,孙中山“实业兴国”的思想盛行,也深深影响了钱学森,他以詹天佑为榜样,决心要为中国造铁路,于是,他选择了上海交通大学铁道工程专业。
在上海交通大学学习期间,钱学森成绩优异,是家长口中那个“别人家的孩子”,很快,他就面临了人生第二个分水岭。
1932年1月28日,日本海军对上海及周边地区展开了突袭,最终导致一万四千多名中国人民伤亡。这场战役中,日军飞机的恐怖杀伤力,给钱学森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此时,钱学森已经学习了两年的铁路工程,但对于航空工程,还是一无所知,为了祖国的未来,钱学森立即决定,转而学习航空工程。而这,正是他人生中的第二个重大选择。



钱学森是如何一步步成为世界著名的航空工程学科学家的?1932年,钱学森决定学习航空工程学之后,便开始利用业余时间,废寝忘食地阅读图书馆里有关航空领域的书籍。当时,中国航空航天方面的知识还非常薄弱,钱学森几乎是以完全自学的方式,啃下了这些知识。1934年,钱学森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之后,又考取了清华大学公费留美的机会,他的人生从这里开始,有了新的转变。
1935年,钱学森前往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进修,学习方向是航空工程专业,他仅用一年时间,就获得了硕士学位。1936年,钱学森决定前往加州理工学院继续进修,而在进修的方向上,他却和钱均夫产生了分歧。
不论是铁道工程还是航空工程,学习的重点都在于“制造”,但在麻省理工学习的一年里,钱学森发现,航空工程系“制造”的依据,基本上都是从前的经验,很少出现理论,但中国根本没有可以参考的经验。因此,钱学森打算转系学习航空理论,他认为,如果能熟练掌握理论知识,形成一套独有的体系,将更适合中国航空的发展。
钱均夫得知钱学森的想法后,立即去信劝阻他,在钱均夫看来,中国航天工业极度落后,如果不想挨打,就必须尽快研制出先进的战斗机。但钱学森明白,中西方在飞机制造领域的差距,绝对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缩小的,与其永远追赶别人的脚步,倒不如先人一步掌握航天理论,只有这样,中国才有超越西方的可能。



事实上,钱学森的看法是相当具有前瞻性的,彼时欧美发达国家对于航空领域的研究,也正在向工程理论一元化发展,学习航天理论是非常有必要的。经过深思熟虑,钱均夫最终同意了钱学森的意见。就此,钱学森开始实现从一名工程师到研究员的蜕变,而这,也就是他人生中最重大的第三个选择。
钱学森始终没有忘记,自己在美国的一切学习和工作,都是在为了回国报效祖国而做准备。新中国成立后,钱学森立即决定放弃在美国的优渥生活,投身到祖国的建设浪潮中去,1950年,他带着家人来到码头,准备坐上回国的邮轮,谁知就在这时,意外发生了。
美国人不愿放走钱学森,不仅扣留了他的行李,还在不久后把他关进了监狱。1953年3月,美国《纽约时报》就钱学森被扣押的事发表了一篇文章,其中写道:
“虽然钱学森被判驱逐,但是又担心他掌握了大量的先进知识,如果立刻让他回国帮助红色中国,必然对美国不利。”
而这,正是美国人不愿放回钱学森的真正原因。美国人不仅把钱学森关进监狱长达半个月,还在他出狱之后,派出特务监视着他,这一切,都是为了让他知难而退,打消回国的念头,但钱学森并没有屈服,他韬光养晦,写下了巨著《工程控制论》。
终于,在中央的努力下,1955年,钱学森一家回到了祖国,也就是在这里,他做出了人生中另外两个重大的选择。



1955年,中美大使在日贝瓦举行会议,商讨留美中国学生的回国问题,原来,除了钱学森之外,还有许多学生都遭到了美国政府的迫害,他们想要回到祖国,却没有任何办法。一开始,美国大使还想抵赖,当中国大使把钱学森的求救信拿出来之后,才让他们认清了现实。最终,中方代表团在周总理的指示下,释放了11名美国在朝鲜战争中,被俘的空军战俘,美国才同意释放钱学森。
经过5年的艰难险阻,钱学森一家终于回到了祖国。毛主席见到钱学森后,立即给他安排了一个任务,毛主席告诉他:
“我们国家决定根据你的工程控制论,组织各个学科各个部门一起奋力搞导弹。学森同志,我想请你这个工程控制论的创始人来牵这个头,有信心吗?”
钱学森这才回国没多久,就被委以重任,难免有些紧张,他怕自己完不成这项工作,没想到毛主席却十分相信他,对他说: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你钱学森是工程控制论的开山鼻祖,还怕干不好!”
毛主席的气势打动了钱学森,就这样,他做出了人生中第四个重大的选择,他的工作重心从学术理论研究,转向了大型科研工程建设。多年后,钱学森谈起这段经历的时候,是这样说的:
“我实际上比较擅长做学术理论研究,工程上的事不是很懂,但是国家需要我干,我当时也是天不怕地不怕,没有想那么多就答应了。”



1960年,中国第一枚导弹发射成功;1964年,中国第一枚原子弹成功试爆;1966年,中国第一枚携带核弹头的导弹精准命中目标;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事实证明,毛主席的眼光没有错,钱学森没有辜负毛主席的信任,非常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1970年,钱学森被任命为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1980年,他当选中国科学技术学会第一任副主席,工作仍旧非常忙碌。1982年,钱学森终于从行政领导岗位上退了下来,此时的他已经70岁了,他完全可以选择退居二线,享受一下难得的清闲时光,但他并没有。几乎没有多少考虑,钱学森立即作出了人生第五个重大选择,他决定,再次回到学术理论研究当中。
1991年,钱学森被授予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名誉主席称号,同年,他当选为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名誉董事长。以钱学森为中国的贡献来说,多大的荣誉他都受得起,但面对来自社会各界的夸赞,钱学森却始终谦虚地说:
“我个人仅仅是沧海之一粟,真正伟大的是中国人民,是中国共产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这里是默认签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上一篇:成由勤俭败由奢,让我们重温那些勤俭节约的故事

下一篇:1995年以色列总理拉宾遇害,克林顿:他的死导致了莱温斯基的出现

sitemap.txt | sitemap.xml | sitemap.html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彩虹邦人脉系统 ( 皖ICP备2021012059号 )

GMT+8, 2024-11-23 04:01 , Processed in 0.369286 second(s), 56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