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点|“声纹识别”能安全地“闻声识人”吗?

2022-11-4 18:50| 发布者: utuuse7b704vux| 查看: 2245| 评论: 0

这里是默认签名
继“刷脸”之后,声纹识别也已进入我们的生活。近日,平安科技和金融壹账通联合项目组与广发银行签署了声纹核身项目,将在银行预防欺诈、提供优质服务方面发挥作用。此前,市场监管总局、人民银行两部委发文,决定将支付技术产品认证扩展为金融科技产品认证,并确定了《金融科技产品认证目录(第一批)》,该认证目录中也包括声纹识别系统。

当下,人脸识别技术已成为流行技术之一,被广泛运用到交通、医疗、安防、教育等众多领域,不管重不重要、紧不紧要、必不必要,上马人脸识别技术似乎成为一件很时髦的事情,在生活中,我们随处可见人脸识别技术被落地应用,似乎达到了“非人脸,不识别”“非人脸,难识别”的地步。在这种情况下,人们普遍担心人脸识别不安全,一旦泄露、非法提供或者滥用,将极易危害我们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在人脸识别技术的安全担忧还没有消除的情况下,声纹识别又进入我们的生活,这确实又为公众增添了一份担忧。正如上述报道所说,目前,声纹识别已经在部分银行开始使用,登录手机银行APP,开启声纹验证,用户只要准确说出随机动态码,系统录制语音信息、验证声纹及随机动态码后,就能进行转账、支付等交易。虽然声纹识别像人脸识别一样快捷方便,但是,声纹识别比起人脸识别,更能保障安全吗?

声纹是生物识别特征的一种,是在说话人发声时提取出来的,可以作为说话人的表征和标识,能与其他人相互区别的语音特征。虽然有专家说,人在讲话时使用的发声器官——舌、牙齿、喉头、肺、鼻腔的尺寸和形态不同,所以任何两个人的声纹图谱都有差异,但是同一人的声音也具有易变性,受身体状况、年龄、情绪、伪装、不同麦克风、不同环境等影响,导致识别性能降低,故声纹识别未必能让人放心。

在上述报道中有采访对象表示,生活中声音相似的人有很多,有些配音演员还可以模仿他人的声音,用声纹作为金融产品认证会不会很不安全?相关人士解释,配音演员的模仿声音听起来相似,不等于声纹相似,声纹识别准确率已超过99%。问题关键是,相关机构的声纹识别准确率真有这么高吗?推广声纹识别技术是否要考虑到声纹识别并非100%准确率的现实?在大额支付时恐怕更要充分评估声纹识别的风险。

作为消费者,生物识别特征被商家采集得越少越好。人脸、指纹、掌纹、声纹、基因、虹膜、步态等个体生物信息高度敏感,它们伴随我们终生,不可更改,被商家强制采集使用,若有泄露,对公众的隐私破坏将是毁灭性的。即便银行能检测出模仿的声音,但声纹买卖会不会成为一门生意?这些年有诈骗人员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合成老板声音,欺骗员工转账到指定账户,诈骗成功。推行“闻声识人”需要谨慎。(据东方网 作者:何勇海)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
这里是默认签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上一篇:寓言故事两则

下一篇:年终盘点 | 声纹识别升温,缝隙处叩开蓝海市场

sitemap.txt | sitemap.xml | sitemap.html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彩虹邦人脉系统 ( 湘ICP备17022177号-4 )

GMT+8, 2025-4-23 11:19 , Processed in 0.582051 second(s), 53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