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中的哲理故事

2022-10-24 05:06| 发布者: uyhj3rw081o0j5| 查看: 1593| 评论: 3

这里是默认签名
我是未城朝雨,用文字表达我对生活的态度。



穿儒服很正常,为什么鲁国人穿了就要被处死?



这个故事选自《庄子.田子方》,原文如下:

庄子见鲁哀公。

哀公曰:“鲁多儒士,少为先生方者。”

庄子曰:“鲁少儒。”哀公曰:“举鲁国而儒服,何谓少乎?”

庄子曰:“周闻之,儒者冠圆冠者,知天时;履句履者,知地形;缓佩珏者,事至而断。

君子有其道者,未必为其服;为其服者,未必知其道也。

公固以为不然,何不号于国中曰:无此道而为此服者,其罪死。”

于是哀公号之五日,而鲁国无敢儒服者。

庄子曰:“以鲁国而儒者一人耳,可谓多乎?”



田子方说有一回,庄子见到了鲁哀公。



鲁哀公想到庄子是道家,而鲁国人士多为儒家,于是就说咱们鲁国儒士很多,却很少有人修先生的道学。



庄子听了后,不以为然地说,别说修道,学的人少,就是儒士也很少。



鲁哀公不明白,反问庄子说,你看,全鲁国的臣民几乎都穿着儒士服装,怎么能说鲁国儒士少呢?



庄子说,我听说在儒士中头戴圆形帽子的,表示能通晓天文。脚上穿着方形鞋子的表示能精通地理,腰间佩戴着用五四丝绳拴的玉珏等,表示遇到事情能果敢决断。








有那种学问和本事的君子,不一定要穿如儒士服装,穿上儒士服装的人,不一定会具有那种学问和本事。如果君上认为我说得不对,何不全国发布命令,把没有儒士的学问和本事而又穿着儒士服装的人全部处死。



鲁哀公采纳了庄子的建言,在全国张贴告示。



不过五天,鲁国全国上上下下,再也看不见穿儒服的儒士了,唯独一人穿着儒士服装,站在鲁国宫殿门前。



鲁哀公闻讯立即传旨,召他进来,用国家大事考问他面对千变万化的各种问题。他思维敏捷,对答如流。果然是位饱学之士。



庄子说,鲁国这么大,举国上下仅只一名儒士怎么能说多少呢?








其实,鲁哀公是春秋末期的人,而庄子是战国中期的人,两人相差一百多年,是不可能见面交谈的。



这说明这个故事仅仅是庄子虚构的寓言故事。作为寓言,庄子借这个故事想说什么呢?



在这个故事里,鲁哀公接见庄子与庄子商讨国事的时候,顺便也想给庄子显示一下,看看我鲁哀公把国家治理得多好。我已经把鲁国治理成了一个儒士众多人才济济的有道之国。



可是庄子并不买账,庄子让鲁哀公下令,凡事没有儒士的本事,而穿儒士服装的人一律问斩。此令一出,所有冒牌儒士纷纷脱去虚假的外衣,最后鲁国只剩下一个真正的儒士,这说明什么问题呢?



这说明鲁哀公看儒士,真是看外在看表面,仅凭穿着儒士的服装,就可以断定鲁国儒士多,人才多。而事实最终证明,那些衣冠楚楚的所谓儒士大多是徒有其表,并不具有真才实学。








由此可见,评判人识别人只看外在看,表面是不可靠的。



那么什么算外在呢?



比如衣着,相貌,语言,金钱,地位,权势,头衔,学历等等,这些都是外在的东西,而外在的东西最容易获得,也最容易蒙蔽我们的眼睛。



衣着光鲜,相貌堂堂,夸夸其谈,有钱有势,有头衔,高学历这些外在的东西。



往往给我们优秀出色的错觉。所以,如果光看这些,我们很容易被迷惑,殊不知,华丽的服饰下可能包裹着丑恶的灵魂。



英俊的相貌之下,可能是不学无术的懒汉,巧言令色的背后可能隐藏着险恶的用心和意图。有钱有势,不一定就有人品,高学历也不代表着高学识和高才干。








由此可见,识人查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这样说现实中看人,我们很容易看走眼。说到看走眼,这让我想起了大圣人孔子的两次失败的查人经历。



大家可能会说,不是吧,圣人孔子也会有看走眼的时候。是的,孔子却是有这样的经历。



说那孔子有一个弟子叫宰予,他能说会道,能言善辩。一开始他给孔子的印象很不错,但后来渐渐露出了真相。这个载语既无人德,又十分懒惰。常常顶撞孔子,又不好好进取,大白天不读书,不听讲,躺在那里睡大觉。为此,孔子曾骂他是朽木不可雕,对他失望至极。



还有一个弟子,名叫子羽。他是鲁国人,比孔子小三十九岁。子羽的体态和相貌很是丑陋。起初他拜孔子为师时,孔子见他长相丑陋,就觉得他资历低下,不会成才。



但他从事学习后,听从孔子的教诲,刻苦认真,并加强自身修养,终于学有所成,成为当时的知名学者。到吴国讲学时,他的门徒有三百人之多,成为享誉大江南北的一代名师,各诸侯国都传诵他的名字。








孔子后来回忆这两个弟子感慨地说,我只凭言辞判断人品质的好坏,结果对宰予的判断就错了。我只凭相貌判断人品质能力的好坏,结果对子羽的判断就错了。



看看大圣人,孔子查人都有走眼的时候,更何况我们普通人呢?



现实中,正因为人们容易从衣着相貌,语言,金钱,地位,权势,头衔,学历等这些方面评判人,人们也就更在意从这些方面来修饰和打造自己。



有的人哪怕没有钱,也要透支钱来买名牌儿衣服,为了让自己更光鲜。有的人哪怕磨骨割肉,受皮肉之苦,也要花钱整形,让自己变漂亮。有的人哪怕违法犯罪,也要铤而走险,使自己成为有钱人。还有的人哪怕没有真才实学,也要使出些手段。



给自己获取一些头衔等等,而这些就好比是鲁国人的儒服,如果我们没有庄子那样的慧眼和独特的甄别方法,又怎能不成为下一个鲁哀公呢?








现实社会中,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一方面,我们评判别人的时候,不要光看表面不看实质那样容易被表象迷惑。



另一方面,我们做人时更要注重充实内在,要有真才实学,要提高自己的修养,同时也要防止自己一不小心追随了世俗的潮流,做一些华而不实的表面功夫成了绣花枕头,成为迷惑别人的那个人。



本文作者: 未城朝雨,一个步履不停的写字人,一直在路上。
这里是默认签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上一篇:古诗词里,人生处处见哲理

下一篇:《庄子》中的哲理故事

sitemap.txt | sitemap.xml | sitemap.html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彩虹邦人脉系统 ( 皖ICP备2021012059号 )

GMT+8, 2024-11-23 08:55 , Processed in 0.370232 second(s), 60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