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上车趋缓,腾讯选择“云造车”

2022-10-18 04:36| 发布者: uwmbxif4o4bpm5| 查看: 1589| 评论: 4

这里是默认签名


出品 | 虎嗅汽车组作者 | 王笑渔

编辑 | 周到

头图 | 视觉中国

在收购推特之后,马斯克近日在与其员工开会时就夸赞了微信:“在中国之外,没有像微信这样的应用。在中国,你基本上生活在微信上。”

2019年微信正式上车,腾讯想用“生态车联网”的方式,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优势扩大到汽车行业。但曾被寄予厚望的微信车载版,在今年鲜有被提及。究其原因,与手机上较为私密的屏幕不同,汽车是一个相对“开放”的空间。考虑到隐私、安全等因素,微信车载版的扩张动作逐渐放缓。

站在2022年这个智能汽车爆发的前夜,腾讯选择主动求变:6月24日,腾讯智慧出行公布了“车云一体”战略规划,其中就包括腾讯智能汽车云、汽车一体化安全方案等产品。

可见,与此前将C端用户喜欢的应用复制到车联网里不同,今年腾讯在汽车业务上会更聚焦于To B的云端服务。按照腾讯集团高级执行副总裁、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EO汤道生的说法:“为汽车行业提供低门槛的定制化平台与工具链,让云成为智能汽车的新生产力。”

虽然,业务重心有所变化,但有一道原则是不变的。汤道生表示:“不造车是腾讯坚持的定位,帮助车企造好车、卖好车、提高企业管理效率,改善用户出行体验,是腾讯不变的方向。”

微信上车碰壁,车企上云更易?

微信车载版,是腾讯在汽车行业的标志性产品,也一度被认为是腾讯在智能汽车领域的“杀手锏”。

对于车企而言,大家似乎更希望微信车载版作为一个功能卖点。于是在2019年,微信开始“大批量”上车。在一些新车型上,车企甚至会把微信的唤起按键搁在方向盘上。但实际上,微信车载版并未像手机端那样,在汽车行业里复制微信产品的辉煌。



微信上车后的功能迭代极为克制,没有朋友圈,也没有抢红包。

交互方式也略微有些“直白”:通过语音交互,来控制微信车载版播放新发来的微信消息,再通过语音的方式回微信给对方。不过信息播放和联系人列表的隐私问题,始终没得到完美的解决。所以,车企逐渐将微信车载版作为OTA升级的一项附加能力,而且非新车的卖点。

但其实,与微信车载版一同而来的,还有“腾讯小场景”。这是腾讯基于微信小程序架构,通过与开发者、车企共同搭建的车载原生的应用生态,还可以直接添加到车机的App store和车载桌面上。以及腾讯爱趣听——将腾讯内外内容生态的车载有声娱乐产品,包含QQ音乐、喜马拉雅、腾讯体育、阅文听书等应用集合到了一个车机App里,并实现一个账号的打通。



微信车载版

小场景的想法固然是好的,毕竟其直接解决了车机端应用生态匮乏的问题。不过,车企的想法可能没有这么简单,一位主机厂负责智能座舱的人士告诉虎嗅,小场景和爱趣听通常是打包的“全家桶”合作。但车企更希望只挑选几个用户需求比较高的产品单独上线,比如QQ音乐和喜马拉雅。其他的应用并不需要。

“此外,还要考虑到车机端内容的独家性,与其他大厂的车机端产品,可能会有不能很好的‘共存’,比如腾讯视频和爱奇艺。”

在业务层面,腾讯智慧出行推出的这些产品,并未停止“上车的步伐”,只是该合作的厂商也都合作过了。在腾讯的朋友圈里,最出名的客户是宝马,再就是国内车企长城汽车、上汽集团、广汽集团、吉利汽车等等,基本上已经覆盖了几家头部的汽车品牌,难有更进一步扩张的空间了。

剩下的工作,就是对这些品牌推出的新车型,进行适配等工作。但要配合车型迭代,少则一两年多则三五年。而且,腾讯在车机端提供的这些功能,是否有更大的施展空间,还取决于车企的基础能力,而非全部靠腾讯自己来决定。



在BMW iX上的微信车载版、爱趣听、腾讯小场景功能

2022年,腾讯需要在汽车行业里讲一个新的故事,一个市场前景更大的故事。

“我们面对汽车行业的合作,确实有进化的过程。”腾讯公司副总裁、腾讯智慧交通与出行总裁钟翔平告诉虎嗅,虽然腾讯在出行领域领域的服务重心在变,但核心方向一直没有变。“我们坚持的是腾讯的三种核心的基本点,一是数字基础设施,例如云、图以及一系列的数字科技的能力在内的数字基座;二是用户连接和用户服务能力;三是生态的连接能力。”

如此来看,腾讯在过去几年已经把用户服务、生态连接的事情做得比较透了,剩下的只是花时间继续深耕了。而反过头来,在数字基础设施这块,车企的需求和腾讯产业互联网转型的大方向已然形成了交叉点。那么云和图,自然而然的就成了腾讯当下在汽车领域最重要的两个新产品。

更重要的是也与腾讯整体业务进行协同。就在前两天,腾讯云官微宣布,内部海量自研业务已经实现全面上云。这意味着, 包括QQ、微信、腾讯视频、王者荣耀在内的腾讯内部业务,已经和腾讯云的外部客户一样,采用基于公有云的模式开发运营。

“任何一个行业,当它要走到规模化的时候,云是它最快规模化的一个手段和工具。”

腾讯智慧出行副总裁刘澍泉告诉虎嗅,海量用户进来以后,对计算的要求是呈几何级上升,对存储的要求也是几何级上升的。而云的这种弹性能够保证存储的要求、计算的要求。“因为你要和竞争对手拼效率,这个时候就需要有更先进的底层的计算工具提供出来。”

所以,在腾讯的重心转变的另一面,其实也是车企对云的需求在增长。

车企的数据,甘愿交给大厂保管

在汽车云行业,有“四朵云”之称——阿里云、腾讯云、华为云、百度智能云。

根据沙利文报告,在大中华区已有超78.3%的车企选择“本土化”云计算厂商,这打破了很多汽车圈人对“外来和尚好念经”的印象。但是头部市场竞争激烈,排名前五的几大厂商,已经占据了近70%的市场。当然,还有像字节跳动的火山引擎这样的新玩家入场,对汽车云这块肥肉虎视眈眈。

那么,车企为什么需要云?

以蔚来为例,在过去蔚来通过OTA升级的方式对车辆进行了81个软件版本的迭代,超过400多项体验的优化,以及200多项功能的新增。更具体到座舱的语音交互来看,蔚来的NOMI,每日总对话次数达180万次,每日对话人数达到14万。



一般来说,车辆的软件包会被放在OTA云端服务器上开始交互,最终再分发到终端车辆、完成刷写。换句话说,蔚来车上的软件包更新,是从腾讯云那边“送”过来的。

“面向座舱里面的内容发布、服务发布,对云化需求蛮强烈的。”在腾讯智慧出行副总裁刘澍泉看来,在后端的服务端里面,云端的接入的效率、计算的效率、存储的成本、以及到服务发布,是具备了更强的优势。“我们认为今年是端云一体化的元年。”

但是,座舱相关的娱乐系统数据,只能称之为1.0阶段。随着今年搭载激光雷达的车型、具备高阶辅助驾驶能力车型的量产交付,对数据的收集、处理的需求会陡然增加。

“高阶自动驾驶能力,是一种递进式的解决问题,遇到了问题,我把数据回传回来以后,解决这个问题。”在刘澍泉看来,问题被穷举的过程,需要有更丰富的数据回传回来。但仅仅是回传数据的体量对于车企来说,就是一个极大的负担。

根据他的估算,现阶段,具备辅助驾驶功能的车,每一天传回的有效数据在5-6T左右。

而且,这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测试车进行单车回传数据。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时间,都有车辆向车企回传必要数据。“当车辆在路上跑的越来越多的时候,它一定是广泛接入的,而不是我今天去用一个私有网络,然后点到点去进行接入,所以它对云的网络的基础设施的诉求是更广泛的。”刘澍泉说道。

以长城汽车旗下的自动驾驶毫末智行作为案例,“我们总结了自动驾驶能力发展曲线,它是一个与数据规模相关的函数——F(x)=Z0+M(x),其中F代表产品力,Z0代表第一代产品的产品力,M是一个把数据转化为知识的函数。包括数据的获取、表达、存储、传输、计算和验证。”毫末智行CEO顾维灏认为,产品力增长,需要大规模的产品落地和产品使用,需要数据智能把数据转化为知识。

毫末目前走的,是特斯拉一直在走的一条技术路线——深度学习

比如在国内的城市道路上,复杂的道路线、复杂的红绿灯都是自动驾驶研发的难题。顾维灏此前就曾提出,我们需要大量的数据用来训练学习。通过图像合成和迁移学习,加快技术的迭代,是数据能够快速获取积累的方法。“其中,真实数据和合成数据混合训练问题,是主要的技术难题。”

当然,不是每一家车企都能像特斯拉那样,搭建一个云端超算Dojo——超过100万辆的特斯拉汽车收集到的数据将被源源不断送到Dojo。



最后一个问题就来了,为什么选择腾讯的云?

首先是,安全

钟学丹向虎嗅强调:“我们并不是要把大家的数据资产或拿过来据为己有,也不是要基于这样一些资产去构建我们的业务。更多的是为车企提供平台工具,帮助车企去建设自己的数据平台和数据能力。”

他还告诉虎嗅:“我们面向汽车行业,是一个有针对性、专属性的。包括全栈的物理隔离,专云专用”。此外,他还说到:“我们在建设上是更严要求,满足国家安全相关的法规政策,具备等保三级的认证,也结合腾讯多年在数据服务、在位置服务上的经验。”

至于后续政策对数据安全的要求,刘澍泉向虎嗅透露:“今天有数据安全要求以后,就有人脸的模糊,就有可信计算。做云的这类公司,像腾讯这样的,业务是广泛性的,当有这类需求的时候会很快的去有相应的工具、有解决方案、有产品去满足客户的诉求,而不用自己再去定制开发,所以效率更高。”

其次是,效率。

目前行业缺乏一站式、一体化的行业解决方案。在研发端存在架构不统一、管理复杂的问题;在运营端,用户统一运营体系需要与不同的云平台进行连接、交互,影响用户运营与服务的效率。所以,“腾讯智能汽车云”这次尤为强调“一站式”。

“我们是一站式、一朵云聚合全套能力,聚合自动驾驶、智能汽车所需要的相关的能力和服务,包括上层的合作伙伴的这些套件,比如工业软件,安全软件,都会把它整合在一起。”在钟学丹表示。

腾讯智能汽车云提供一站式算法开发、训练框架——TI-One,可大量节约算法训练的成本。在数据接入环节,最高可节省80%工作量;在数据处理环节,降低70%的标注成本;在模型训练环节,算法开发 TCO(总体拥有成本)至少降低50%。

最后是,生态

在刘澍泉看来,腾讯地图和云服务,更集成化、更动态的提供给客户。对于导航功能和高阶辅助驾驶的领航功能,以及包括后面更丰富的位置服务,都是优势所在。对于用户来说,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在人驾驶的场景下,获得车道级精准指引,更少的偏航等。在人车共驾的场景下,提供更真实、更精准、更鲜活的导航信息,增加驾驶员在辅助驾驶过程中的信任感。

再就是腾讯在C端积累的服务优势。“我们已经把微信、小程序的能力部署到座舱里面去,今天在后端有300多万的小程序。”在刘澍泉看来,随着整体的云化升级,腾讯能够将整个数字生活类的服务,更好地嵌入到车里面去。



总结下来,其实汽车云业务的开展,更像是腾讯先补全一个基础建设的能力。据内部人士向虎嗅透露,腾讯智慧出行将在下半年发布关于座舱云、车图相关的新产品。由此来看,腾讯的作法就是,让车企先上云,才能够让其原有的车联网生态、自动驾驶生态,更好地上车。

写在最后

在汽车云业务领域,依旧逃不过在车联网领域所面临的“客户量增长瓶颈”。

可以看到,智己汽车用阿里云、轻舟智航用字节的火山引擎,都是先有投资关系,再有业务合作关系。即便是华为与众多车企进行合作,不参与股权投资,但其参与新车型开发中所投入的成本,同样也是一部分隐形的筹码。百度就曾面临这一瓶颈,其最后的选择就是自己下场造车,把全套能力用在自己的产品上。

当然,腾讯进入汽车行业以来,始终就在调整不碰硬件,只做汽车产业的数字化助力者。而类似的话,其实华为也说了很多次:华为不造车,但华为帮助车企造好车”。

说真的,这话让腾讯说出来,效果比华为和余承东显然更好一些。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这里是默认签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上一篇:黑暗中的一吻

下一篇:台湾影视,走上“邪”路

sitemap.txt | sitemap.xml | sitemap.html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彩虹邦人脉系统 ( 皖ICP备2021012059号 )

GMT+8, 2024-12-24 21:38 , Processed in 0.230497 second(s), 49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