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相信吗?你的习惯会遗传给下一代

2022-10-8 18:31| 发布者: admin| 查看: 1753| 评论: 0

尽管市面上有无数多的书籍,有种类繁多的教程,告诉我们如何去培养和塑造习惯。我们翻阅了很多书籍,学了很多教程,但始终都没有培养成好的习惯,对习惯的认识,依旧停留在非常浅显的认识当中。如果我们要培养好的习惯,并且想通过习惯的改变,来改变自己的生活状态,就必须对习惯有一个准确的认识和把握。只有当我们真正了解习惯运行的内在逻辑之后,我们才能从根本上培养习惯,改变生活。
绝大多数人对于习惯的认识,一直都是停留在做计划上面,或者说只是把一件事简单地分割成很多份,然后均匀的安排在每一天的日程当中。无论你每天坚持半小时,或者一小时,无论你坚持多长时间,一旦你中间有一段时间停止,当你再想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就会变得非常困难,甚至你可能不得不重新开始。这对每一个想要培养好习惯的人来说,无疑是一种严重的心理打击,导致我们很难再重拾信心,重新开始培养一个习惯。







习惯的养成必然要进行不断地重复,但更重要的是要学会把习惯变成自己身体的一部分,把自己想要培养的习惯内化,由外在的形式,转变为内在的力量。最终的结果就是,我们培养的习惯将不再依赖外在的行为,而是依靠内在的力量来驱动。这就像我们日常的吃喝拉撒一样,没有人会督促你做,你自己也不需要每天提醒自己,身体本能的会驱使你去吃饭喝水,提醒你需要上厕所。这是人的无意识的一种表达,吃喝拉撒是人的无意识控制发生的行为,我们培养习惯最终的目的,就是要把习惯转化为无意识的一部分,这样我们就可以非常轻松地培养很多个习惯,并且毫不费力。
当然,培养一个好的习惯,最不可缺少的就是重复,还有目的,还有就是这个习惯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结果,或者说对我们的生活能造成什么样的影响。这是最重要的,也是最关键的地方。有的人可以减肥成功,有的人坚持几个月健身,身材就会变得很好,而有的人,努力很久也没有效果。是因为有的人在不断重复的基础上,通过自我的意识,在逐渐地强化对习惯培养的结果,以及不断地加强对培养习惯的目的。持续的行动,加上不断地强化自我意识,才有可能把习惯转变为无意识的一部分,才有可能彻底培养和塑造一个良好的习惯。
人们过度依赖数理科学的数据支撑,过度依赖科学的分析,试图通过一些科学的方法培养习惯,看起来很管用,计划安排的井井有条。实际上这样的方法,对于科学实验很有帮助,对于人的习惯塑造和培养,只能从外部改变人的习惯,并不能真正意义上改变人的意识。就像人和人工智能的区别就在于,人是具有自我意识和情感的,而人工智能无论多么先进,也无法拥有人类的情感和意识。







因此,你会发现,培养一个好的习惯,并不是一件事你重复了几百遍,甚至上千遍,就可以塑造和培养一个习惯。假如你从始至终,仅仅只是重复,仅仅只是依靠自己的行为来完成这样的重复,是根本不可能养成一个习惯,也不可能依靠习惯来改变生活。人在习惯培养的时候,必须要非常清楚明确地知道,我们所重复的行为,能够带来什么样的结果,我们培养这样的习惯,最终的目的是什么。换句话说,在习惯培养时候,人的行为和意识,应当是处于高度同步运行的状态,这样才能帮助我们塑造习惯。
几乎所有人,都在梦中经历过高空坠落的感觉,这是人的无意识对先祖继承的一种表现。每个人都会继承来自先祖的无意识,这种无意识的表达,常常通过某些特定的行为和语言来表达。比如,我们的恐惧感,趋利避害的本能。本质上讲,这其实是人类先祖习惯的不断累计和叠加,最终形成了人类的一种本能反应。这其实也是可以解释为什么一些书香门第家的孩子,很明显的就比普通家庭的孩子要优秀很多,尤其是那些名门望族,这种差异会更加明显。







如果自己本身没有很好的生活习惯,也不想通过自我改变去重新培养和塑造好的习惯,那你把希望寄托在自己孩子身上,就是不切实际的幻想。你的孩子会继承你的大部分无意识,这些无意识当中就会包含你的很多不良习惯,最终就会在你的孩子身上显现出来。假如又没有合理的引导,那你的孩子,将来可能比你更加糟糕。
无意识的强大之处就在这里,会通过先祖的遗传继承很多东西,不仅仅是习惯,还有人的修养,品行。我们去培养好的习惯,去塑造好的习惯,不仅仅是在改变自我,其实也是在改变我们下一代。整个社会也是如此,良好和谐的文化环境,对后代的影响也是巨大的。一个没有信任的社会,一个丧失伦理道德,追求物欲的社会,是没有资格要求社会的后代去遵守社会道德,也没有资格要求下一代能够讲信用。下一代继承了上一代的一切,上一代没有改变,下一代就会越来越糟糕。所以,不要把希望寄托于未来,去改变当下你能改变的所有。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内容,可以在公众号平台,通过搜索流光微言关注我,感谢你的支持!
全局签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上一篇:怎样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家长笔记展示

下一篇:一年级数学,比刷题更重要的是数学习惯的培养

sitemap.txt | sitemap.xml | sitemap.html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彩虹邦人脉系统 ( 皖ICP备2021012059号 )

GMT+8, 2025-2-23 22:24 , Processed in 0.532488 second(s), 46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