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弟不回,姐誓不嫁人!”为了一句承诺,姐终生未嫁,孤身57年

2022-1-4 12:14| 发布者: admin| 查看: 2893| 评论: 11

1973年,浙江新昌,一位老太太端着一畚斗玉米上楼梯时,一脚踩空滚落下来,畚斗撞破她的脾脏,她昏迷过去。老太太从昏迷中醒来,看着围在她身边的亲人,脸上飞过一丝羞涩的红云,她说:她梦到她的丈夫梁柏台了,梦到他们洞房花烛夜,梦到丈夫教她读书识字,还梦到丈夫带着她去了一个陌生的国家……


人们一听,不由悲伤地落下泪来。


老太太名叫陈莲珠,53年前,她新婚七天的丈夫梁柏台辞别亲人,去苏俄学习,一去未回她孤身等待53年,从一位美貌少妇等成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终于在梦中与丈夫团聚了。



梁柏台
跟她一样伤心的还有大姑姐梁小芬,梁小芬为了一句“弟弟不回,姐誓不嫁人”的承诺,一生未嫁,陪伴父母和弟媳。现在弟媳与弟弟在梦中团聚,她与弟弟团聚的日子也不远了吧?






梁柏台是我党早期领导人之一,1899年出生于浙江新昌一个农民家庭,1918年考入浙江第一师范预科,在校期间,他积极参加学生运动。1920年,梁柏台到上海外国语学社学习,第二年他听说有去苏俄留学的机会,立即报了名


梁柏台回家跟父母商量,遭到父母强烈反对。他们希望梁柏台回乡当老师,一个月几十块大洋,收入丰厚,工作稳定,受人们尊重,何必到天寒地冻的俄国去受那份苦?


梁柏台执意要去苏俄留学,父亲拗不过他,就说:“你想去留学可以,必须结了婚,否则别想离开家门。


母亲也哭着劝他:“柏台,像我们这个年龄的人,早就抱上孙子,你就把婚结了吧。”


梁柏台与邻村的陈莲珠订婚五年,陈莲珠比梁柏台大两岁,是个漂亮贤惠的姑娘,今年已经二十五岁,这么大的姑娘没有出嫁,陈家人非常着急。梁柏台并不厌恶未婚妻,他只是不喜欢封建专制婚姻,在他看来,专制婚姻是“畜生的婚姻”,为了让父母抱孙而结婚是不人道的,他理想的社会是一个大家庭,男女平等,儿子共养,而不是把妻儿视为私产。


梁柏台想跟陈莲珠解除婚约,父母不允许,陈莲珠也死心塌地等着他,他只得作罢。为了去苏俄留学,他只好答应父母的要求,先把陈莲珠娶过门。


父母欢心喜地给他筹备婚事。3月3日,梁家锣鼓喧天,喜气盈门,一顶花轿把新娘陈莲珠抬进家门,新娘的美貌受到人们一致称赞。


过了三朝,梁柏台与妻子谈起去苏俄留学的话题,他说:“俄国虽然离我们远,可是那里人人平等,没有贫富之分,我要去苏联学习,将来让我们的国家也变成这样的国家,我们也过上这样的生活。


梁柏台描绘的美好生活打动了陈莲珠,她虽然不舍得丈夫远行,还是想成全丈夫。她温柔地对梁柏台说:“你既然你想去,你就去吧,我等着你。”


妻子的通情达理让梁柏台很感动,第二天,他把即将去留学的消息告诉父母,父母很不情愿。然而梁柏台铁了心要去苏俄留学,他向父母和妻子许诺,他最多三年就会回来


3月10日,结婚刚七天的梁柏台辞别父母家人,踏上行程。临别前夜,陈莲珠几乎一夜未眠,看着丈夫酣睡的样子,泪珠不断地往下落



梁柏台故居




梁柏台与陈莲珠的婚事,是大姐梁小芬穿针引线促成的。


梁小芬比梁柏台年长七岁,从小细心照顾唯一的弟弟,在梁柏台心里,大姐就是半个母亲。梁小芬身材高瘦,一身力气,吃苦耐劳,像个男孩子一样泼辣能干


梁小芬十四岁时,父母把她送到一户姓王的人家做童养媳,做童养媳是很悲惨的,梁小芬干粗活累活,吃剩饭剩菜,穿破旧衣服,王家人还经常打骂她。梁小芬的婆婆是个风流女人,经常有些不安分男人贼头贼脑来她们家,有几次被梁小芬撞上。梁小芬看不惯,把婆婆的丑行说了出去,婆婆恼羞成怒,把她毒打一顿。梁小芬受不了折磨,想逃回家去,半路上被王家的人抓回去,婆婆又把她毒打一顿,还把她看管起来。


梁小芬还是抓了个机会逃回家去,她把在王家的经历哭着跟父母说了一遍。父母看着女儿一身伤痕,心疼得直掉泪。第二天,王家气势汹汹来要人,梁小芬的父母没有放她回去。后来,王家又来要了几次,梁小芬的父母都没放人。


王家人见软的不行,就想来硬的,他们雇了十几个人,想把梁小芬抢回去。梁小芬的叔叔梁开扬是个武秀才,梁小芬跟着叔叔学了几招实用招术,她三拳两脚,打倒几个人,另外的人不敢上前,正在僵持的时候,乡亲们赶了来,给梁小芬解了围。


梁小芬的叔叔听说王家来抢人,觉得王家太欺负人,带着一群人去王家“理论”,王家人这才吓得不露面了。


王家儿子比梁小芬小好几岁,梁小芬虽然在王家做了一段时间童养媳,并没有与王家儿子圆房,但是这段做童养媳的经历让她对婚姻有些恐惧,她迟迟不愿谈婚论嫁。梁小芬虽然对自己的婚事不上心,对弟弟梁柏台的婚事,她非常上心,一心想给弟弟娶一个贤惠漂亮的媳妇。


1916年春节,村里梁某家来了一群客人,原来是邻村大旗岗陈家的五个女儿,人称“大旗岗上五朵花”。村里很多乡亲跑去看热闹,梁小芬也跟了去。看着陈家五个漂亮姑娘,梁小芬打心眼里喜欢。她想,如果弟弟能娶个陈家姑娘多好啊


她旁敲侧击向人们打听,人们说,陈家前三个姑娘都名花有主,四姑娘和五姑娘还待字闺中。梁小芬觉得四姑娘陈莲珠与弟弟很般配,她回家跟父母说,父母说好,她跟弟弟说,弟弟笑着没有说话,梁小芬认为弟弟这就是默许。梁小芬去大旗岗村陈家委婉说明此意,陈家父母未置可否,梁小芬通过自己的观察觉得陈家似乎有意,只是不愿仓促答应。


梁小芬走后,陈家人打听梁柏台的情况,人们说他是个前途无量的读书郎,陈莲珠的父母听了很高兴,陈莲珠听说未婚夫是个读书郎,也很高兴,两家欢天喜地订了亲。


梁柏台上学路上经过准岳父家,经常去岳父家坐坐,陈莲珠经常准备一些炒花生,炒黄豆,让未婚夫带到学校当零食


陈莲珠等了五年,终于等到未婚夫把自己娶过门,然而仅仅过了7天,丈夫就要辞家远行,她心里很伤感,通情达理的她不想耽误丈夫,含泪支持丈夫去留学






梁小芬帮弟弟拿着行李,送了一程又一程,一直送到大岭脚才停住,梁柏台跟梁小芬说:“姐姐,我这一去,就把父母和莲珠都托付给你了。”


梁小芬豪气地点点头:“弟弟,你放心去,你不回来,我不嫁人!”说着她从衣袋里摸出两个银角子,递到弟弟手上:“你到城里买两个点心吃。”梁柏台接过带着姐姐体温的两个银角子,强忍泪水,与姐姐作别。梁小芬站在大岭脚,一直看到弟弟的身影看不见了,才依依不舍地走回家去。


梁柏台来到县城,拿出姐姐给自己的两个银角子,买了一方手帕,让人捎给陈莲珠做纪念。陈莲珠把手帕压在枕头下面,想念丈夫的时候,就把手帕拿出来,看了又看,亲了又亲,仿佛那就是丈夫的化身。


梁柏台走后,一家人盼星星盼月亮地盼着他早日学成回国,寒暑易节,三年过去,梁柏台没有回来五年过去,梁柏台还没有回来



梁柏台的父亲等不来儿子,忧急成疾,于1926年病逝了。性情刚烈的梁小芬让人父亲坟墓旁边给她筑了一个生坟,表示生前给父母尽孝,死后守在父母身边。


父亲死后,家里只剩三个女人,还欠了一屁股债。村里有人同情她们,有人欺负她家人丁单薄,经常挑起事端,对她们百般凌辱,三个女人的日子过得非常艰难。母亲年迈体弱,弟媳柔弱善良,梁小芬只能像个女汉子一样支撑着家业。






梁柏台辞别家人,与刘少奇、任弼时、肖劲光等人一同到苏联学习,学习期满,他被派到远东地区的海参崴工作,由于工作繁忙,他实在脱不开身回国。


1926年底,共产国际派代表到广州参加会议,梁柏台以翻译的身份与苏联代表同行。1927年2月他们到达广州。离别六载,终于回到祖国,梁柏台心情兴奋,连忙联系黄埔军校毕业的表弟,想让他帮自己办理回乡事宜。


梁柏台恨不得一步跑回家去,在父亲坟前磕个头,让父亲原谅自己这个不孝子,看看倚门望归的母亲和为自己一直未嫁的姐姐。他还想把妻子陈莲珠接出来,让她跟着自己一起参加革命。


如果他的愿望实现,陈莲珠也许会离开那个小村庄,跟着丈夫去一片广阔的天地,她的人生会是另外的样子。


但是梁柏台还没回乡,就发生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广州大肆抓捕共产党员,梁柏台被扣押。苏联代表为了营救梁柏台,临时给他办了一个苏联国籍,广州政府只好把梁柏台放出来,梁柏台藏在一只轮船上回到苏联


梁柏台在苏联活动期间,没有用化名,一直用真名。他名声响,目标大,“有国难留,有家难回”,想回国参加革命看望母亲姐姐和妻子的心只好“死了”。


由于归国遥遥无期,梁柏台与在苏联留学的浙江同乡周月林同居了。周月林祖籍浙江宁波,在上海长大,1926年到苏联学习,生了一个女儿,取名“伊斯克拉”,她还没来得及把这个消息告诉丈夫,她的丈夫就牺牲了。



周月林病倒了。


梁柏台在照顾周月林的过程中与周月林产生感情,他给陈莲珠写信离婚。不知陈莲珠没收到信,还是她不相信丈夫会“休”自己,仍然在梁家等待梁柏台归来


周月林给梁柏台生了一个儿子,取名为“弗列”。梁柏台把继女和儿子都视若己出,他把两个孩子的照片洗出来,寄给母亲,告诉她,她有孙子孙女了,他还在信中希望姐姐到苏联帮他们照看孩子。



梁柏台的母亲收到孙子孙女的照片,高兴得热泪直流,她洗手焚香,把孙子孙女的照片捧到丈夫神位前,跟丈夫说:“我们梁家有后了,我知道你死的时候闭不上眼,是没抱上孙子,不甘心,现在我们有孙子孙女,你在九泉之下可以安心了。”


梁小芬听说弟弟有了儿女,也很高兴,她想按照弟弟在信中的指点去帮弟弟照看孩子,但是她不认路,不会说北方话,也不放心老母亲,最终没有成行。


陈莲珠听到丈夫在苏联有了妻子孩子,心中五味陈杂,她已经快十年没见丈夫,想到丈夫在国外儿女绕膝,享受天伦之乐,自己与年迈的婆婆孤灯冷影,心里又欣慰又失落,只能强颜欢笑,暗自落泪。






1931年,组织上调梁柏台和周月林回国工作,由于工作艰苦危险,不允许他们带孩子,他俩把孩子寄养在莫斯科国际儿童院。


梁柏台和周月林回国以后,来到刚刚成立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梁柏台任宪法起草委员会委员,负责起草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以及《宪法草案》、《婚姻条例》、《政府组织法》等法令。周月林担任中央妇女部长和国家医院院长


梁柏台工作认真,低调务实,毛泽东多处称赞他工作能力强,组织能力强,团结同志。1934年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上,梁柏台与周月林一起当选为主席团成员。


1934年10月,红军长征,梁柏台留在苏区,协助项英、陈毅工作。1935年初,梁柏台在突围中负伤被捕,被杀害在大庾岭上。


周月林也被捕,与项英夫人张亮一起关押在福建龙岩监狱,直到国共第二次合作,她才被梁柏台的同学保释出狱。周月林和张亮出狱以后,无处可去,只好来到梁柏台家,想了解一些梁柏台的消息。周月林在苏区又生了一个男孩儿,寄养在老乡家。她考虑到无法向梁柏台母亲说清自己孩子的下落,就让张亮的孩子冒充自己的孩子,与张亮母子一起去了梁家。





梁柏台母亲看到“孙子”,喜得两眼放光,白天抱在怀里,晚上让“孙子”睡在自己身边。周月林跟梁小芬住在一起,她向梁小芬打听梁柏台的消息,梁小芬也没有弟弟的确切消息,只隐约听说,弟弟已经牺牲了


周月林与张亮住到春节以后,只好离开,梁母不让她们把她的“宝贝孙子”带走。周月林只好跟她说出实情。梁母一听孙子是假冒的,两眼一黑,瘫坐在地,放声大哭。周月林向她保证会尽快把留在苏联的两个孩子和留在苏区的孩子找回来,梁母才止住哭声。


这段时间,心情最复杂的就是陈莲珠了。看到婆婆抱着孙子时两眼放光的样子,她有种被冷落的惆怅,不过她总归是个心地善良的女人,不论晚上怎样落泪,白天总是笑脸招待周月林和张亮。自从周月林和张亮带着孩子回来,这个冷清的家热闹起来,一家人过了一个欢快的春节,她很喜欢这种热闹的气氛



周月林与贺子珍、康克清、钱希钧等人在一起




周月林和张亮离开以后,梁家再也没有梁柏台和孩子的消息,在苦苦地等待中,梁母病逝了,家中只剩下陈莲珠和梁小芬两个女人过日子。


1949年,全国解放。陈莲珠和梁小芬已经两鬓白发,她俩经常站在村口,站在公路旁,看着一队一队解放军走过,希望能看到梁柏台的身影,总是希望而去,失望而归


陈莲珠和梁小芬给毛泽东写信,询问梁柏台和周月林及子女的下落,中组部回信“不详该同志下落”。她俩让新昌县委帮忙寻找梁柏台及孩子的下落,195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回复新昌县委:梁柏台已经牺牲,周月林出狱以后下落不明


听到梁柏台牺牲的消息,陈莲珠和梁小芬抱头痛哭,此前她俩心里总是怀着一丝幻想,认为梁柏台有可能还活着,现在她俩的梦想彻底破灭。陈莲珠和梁小芬含泪收拾了梁柏台早年穿过的几件衣物,装在一个小棺材里,两个女人抬着棺材,一边走一边哭喊梁柏台的名字,真是听者落泪,闻者伤心。


她俩给梁柏台建了一个衣冠冢。就像几十年前梁小芬在父亲坟墓旁边给自己筑了个生坟一样,陈莲珠在丈夫的衣冠冢旁边给自己筑了一座生坟,生不能与丈夫同枕席,死后与丈夫葬在一起。



梁柏台回不来了,两位老人特别渴望能够找回梁柏台在苏联的一双儿女,她俩只知道两个孩子的小名是“娜佳”和“沙沙”,这两个名字在苏联都是常用名,仅凭这两个小名寻找两个孩子无异于大海捞针。她们先后给王明、杨尚昆、林伯渠、吴玉章等人写信询问,他们都回了信,都不清楚孩子的下落。


中组部办公室给她们的回复是:恐短时间不易查到,一旦有结果就立即去信告诉你


陈琏珠和梁小芬等到去世,也没听到两个孩子的任何消息。






由于家中没有壮男,梁小芬顶起了长男的角色,她说话做事风风火火,利利落落,像男人一样有力气,能够端着一百斤的麦箩上楼,能够挑着猪粪下田。有一次她去买缸,卖缸之人见她身材瘦长,不像是有大力气的,就说,你能把缸背走,我不收你的钱。梁小芬竟然真的把一口沉重的大缸背回家去,一步不歇地把缸背回了家。不过,她把缸背回去以后,还是把钱送了回来,她说:“玩笑归玩笑,买缸归买缸,我梁小芬不是个贪便宜的人。”


陈莲珠的性格与梁小芬正好互补,她性格温和,做事细致,能够烧得一手好菜,做得一手好针线,还养得一手好蚕茧。她的侄子说:大妈烧出来的饭,即使没有菜,也能吃三碗。


几十年里,两个苦命女人分工合作,一个主外,一个主内,虽然家里没有男人,她俩却把日子打理得井井有条。


到农村合作社时,陈莲珠和梁小芬都已经六七十岁,她俩坚持种地,种菜,养猪,养蚕。两个白发苍苍的老人,一前一后,抬着粪桶去浇菜。乡亲们敬佩她俩的坚强,经常帮着她俩干活儿。她俩也尽量回报乡亲们,有时候突然刮风下雨,乡亲们在地里赶不回来,她俩就把乡亲们晾晒的衣服和粮食给收起来。她俩每月有几元补助,每当乡亲们有困难求助时,她俩总是从箱底把钱拿出来借给乡亲们。


陈莲珠和姑姐梁小芬相伴生活53年。1973年11月,陈莲珠端着一畚头玉米上楼安放,一脚踩空滚下来,畚斗抵破脾脏,她疼昏过去。在县医院,陈莲珠从昏迷中醒来,她脸上带着微笑,跟身边的亲人说:她梦到丈夫梁柏台了,梦到洞房花烛夜,梦到梁柏台教她识字,还梦到她跟着梁柏台来到一个陌生国家……


梁小芬听到这里,热泪滚滚,她知道弟媳的生命之路要走到终点了,她的生命终点也不远了。


人们把陈莲珠抬回家去,弥留之际的陈莲珠看到挂在堂屋的梁柏台遗像,突然两眼放光,让人们摘下丈夫的遗像给她。她把丈夫的遗像抱在怀里,两行热泪顺着眼角无声流下。她等了53年,终于可以见到丈夫了。


1973年12月,陈莲珠病逝,终年77岁,人们按她的遗愿把她安葬在梁柏台的衣冠冢身边,让她陪伴着她的丈夫,永不分离。



陈莲珠之死对梁小芬打击很大,生性要强的她强忍悲痛说,阎王殿报到总得有个迟来晚到。她又坚强地生活了四年,1977年9月的一天,她正坐在椅子上吃饭,忽然头一歪不省人事,一个星期后离开了人世,享年86岁。


她的生命跟她的性格一样,干脆利落,不拖泥带水,人们根据她生前的遗愿,把弟弟梁柏台穿过的一件衣服放进她的棺材里,让弟弟以这种方式永远陪伴着等待他一生的姐姐。


为了一纸婚约,美貌少女陈莲珠等待丈夫53年,为了一句“弟不回来,姐不嫁人“的承诺,梁小芬守着父母和弟媳,等了57年。在那个风起云涌的大时代里,她俩只是微不足道的小人物,然而小人物的命运裹挟进大时代里,就有了悲壮的气息。


最后说一下梁柏台之妻周月林与三个孩子:


周月林离开梁家以后,没有找到组织,只好与一个船工结婚。五十年代,她被诬为叛徒,关押二十多年,1979年平反。1982年,周月林来到梁柏台的家乡定居。陈莲珠和梁小芬已经去世,她没能见到她们。


周月林与梁柏台留在苏联的一双儿女在卫国战争期间失踪,寄养在苏区的儿子在抗战期间患病夭折


参考资料:
中国作家网:信念
且说梁小芬
百科:梁柏台
全局签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上一篇:兰州往事:俗世高人马道士的传奇人生

下一篇:巾帼英才扭乾坤,一代女皇绝古今:武则天的传奇人生

sitemap.txt | sitemap.xml | sitemap.html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彩虹邦人脉系统 ( 皖ICP备2021012059号 )

GMT+8, 2024-11-24 02:29 , Processed in 0.231447 second(s), 46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