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是一座位于广东省的历史文化名城,它得名于公元591年,意为“在潮之洲,潮水往复”,并沿用至今。在这座城市里有很多有名的历史遗迹:始建于明洪武年间的潮州古城墙以及屹立在其上的广济楼;始建于南宋乾道七年,号称中国四大古桥桥之一的广济桥;始建于唐朝开元年间的开元镇国禅寺……然而在这些珍贵的历史遗产中,有一处显得有点与众不同,那就是坐落在韩山上纪念韩愈的韩文公祠。
韩文公祠背靠山面水,是一块风水宝地
韩愈为什么会到潮州?这是一段曲折的历史。韩愈三岁就成了孤儿,却有经世之志。虽然仕途坎坷,但是五十岁时随丞相裴度征讨吴元济,因功授刑部侍郎(相当于如今的副部长级)。按理说经过一生沉浮,加之已入人生暮年,身体也不是很好,这时候韩愈应当四平八稳,只等任期届满,就能颐养天年了。
当时唐宪宗信奉佛教,公元819年,唐宪宗派遣中使去陕西凤翔法门寺迎接佛骨,沿途修路盖庙,官商民等舍物捐款,一时间掀起信佛狂潮,同时儒佛矛盾以一种激烈的形式暴发了。 “王公士庶,奔走施舍,唯恐在后。百姓废业破产,烧顶灼臂而求供养者。天下荒荒,再无人热衷儒学”(《旧唐书》)。
韩愈一生刚正不阿,看到这种情况,引笔疾书,写下了《谏迎佛骨表》上奏唐宪宗,列举历朝佞佛的皇帝"运祚不长"。此举激怒了唐宪宗,原本要将其斩首,在裴度等官员的力谏之下,才免去死罪,被贬到潮州当刺史。
韩愈雕像以及后人对其的评价
从长安到潮州要走几千公里。前路遥遥,年幼的女儿染上恶疾死在途中。晚年丧女,韩愈愧疚交加,悲痛万分。行至蓝关时,他的侄孙韩湘前来送行,韩愈写下了流传千古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诗中可见韩愈极度失落彷徨,因为当时的岭南地区是蛮荒瘴疠之地,他甚至没有想着能活着离开,让侄孙“好收吾骨瘴江边”。但是来到了潮州,了解到人民的疾苦后,儒家文人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战胜了个人情感。虽然韩愈在潮州只呆了短短的八个月,但是做了四件大事。
第一是鳄溪驱除鳄。潮州有条鳄溪,里面鳄鱼泛滥,韩愈带领百姓开展声势浩大的驱鳄行动,并撰写一篇极其有趣的《祭鳄鱼文》。第二是释放奴婢。他借鉴了好友柳宗元在柳州的做法来解决因债务纠葛而没良为奴的矛盾。在潮八月,他赦免奴婢七百三十一人。第三是关心农桑,他积极传播中原的农业经验,开凿水渠灌溉农田。第四是延师兴学。为办学兴教,他“出己俸百千,以为举本。”这相当于韩愈在潮州八个月的工资。他大胆任用潮州英才赵徳主持教育工作,掀开潮州教育史上新篇章。到了北宋初年,潮州人才辈出,赢得”海滨邹鲁“的美誉。
这四件事,对潮州的影响非常之大。韩愈走后,这里的人以他为师,传承千年。他的官德官风成为历代治潮官员的一面镜子。苏东坡在《潮州昌黎伯韩文公庙碑》中写道: “凡所以养士治民者,一以公为师。”这样的理念,形成了一种文化自觉和文化传承;而这些传承,让韩愈成了潮州的一种文化现象,让后来的为官者来到这里,都会或多或少地以韩为镜,审视自己为官之道。由此涌现出不少能彪炳千秋的清官贤能,其中就包括最初在宋代兴建韩文公祠的潮州通判陈尧佐。时至今日,这里也是全国党风廉政教育基地,千年之后仍在教化后人。
苏轼题诗,诗中体现了潮州人民对韩愈的不舍之情
“八月为民兴四利,赢得江山都姓韩。”前面提到的鳄溪被改名为韩江,如今韩文公祠坐落的地方被改名为韩山。在潮州,他被尊为“吾潮导师”;崇韩文化,成了潮州特有的文化奇迹和文化传承。千百年来,以韩为师的理念深入人心,使这片偏远之地儒风盛行,涌现出众多的有识之士。
潮州人历代都将韩愈奉为导师
《礼记·大学》中有这样一段话: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这里提出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是古代中国君子的标准理想。这种思想主张积极入世,注重自身修养,关心人民疾苦,努力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安定统一。韩愈的一生无疑把这种思想演绎到极致。回望历史的星空,如果把韩愈比喻成一颗明星,五千年历史中有无数这样的璀璨明星,将这种文化精魄代代相传,最终汇聚成华夏文明的浩瀚星河。
您还知道哪些城市被历史上的名人深深影响过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不定就是我下一篇文章选题的灵感来源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