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民间故事-愚公移山

2022-9-25 21:20| 发布者: unbebb43jgklfb| 查看: 2133| 评论: 0

今天的主角是个90多岁的老爷爷。他的名字叫:愚公。
愚公年纪大了,有一天他站在家门口的山脚下,回想在他还是小小朋友的时候,家里人和村里人都特别辛苦。



因为呀,有两座大山怼在村口,让他们不管做什么都得翻山越岭,绕特别远的路。如果这两座山能够被移开,那以后村里人的世世代代就不会那么辛苦了。于是,他把这个想法和自己的儿孙们叨念起来。没想到,他的儿孙都觉得这是个特别好的造福村里的事情。只有愚公的妻子满眼心疼,满面愁容地说:你都多大年纪了,以为还是年轻人啊,就你一个小土丘都搬不动,就别说王屋,太行这两座大山了。退一万步,你能搬动,那挖出来的土泥土和石头该怎么办?也不能挖了再挡别的村的路呀。愚公和儿孙们都笑说:我搬不动,还有他们呀,不会挡别的村的路的,这些泥土,石头可以丢到海里去啊。愚公和他的儿孙们第二天一大早,就拿着锄头,挑着担子去山上开始了凿石头,挖土搬运到河渤海的生活。邻居家里七八岁的儿子,也跟着去帮忙。



就在他们热火朝天的时候,河湾上的智叟路过他们身边,忍不住笑他:愚公啊,你是不是老糊涂了,你也不看看我们都多大年纪了,风烛残年啦,怎么有可能成功呢?愚公听后,笑笑:智叟呀智叟,你说我笨,可你这个聪明的老头儿,怎么犯起糊涂了呢?我的确风烛残年啦,但你不会不知道: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子孙孙无穷尽,这个道理吧。这么多人,加上村里人的帮忙,虽然你和我不一定看到这一天,但是我们后辈总有一代能完成这个心愿,看到移平的那一天的。



他们这样天天的忙啊忙,最终惊动了山神和海神。他们打听到愚公的这个行动后吓得赶紧把这个大事报告给天神。天神听后很是感慨,”哎,这两座山即然这么影响那里的百姓生活,不如我们帮帮忙,把它们搬到不影响人们生活的地方吧。”于是,他派了大力神的两个儿子,在愚公他们睡觉的时候,悄悄地把王屋和太行山搬到了不影响大家生活的地方。
从此以后,愚公住的地方再也没有山挡住他们出行了。村里人感谢愚公的行为村子改叫愚公村。
<hr>我的笔记:
太行:在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之间。
王屋:在山西阳城、垣曲与河南济源之间。
此文即选自《列子·汤问》第五章。战国时期是一个社会大变革的时期,同时也是学术思想百家争鸣的时期。寓言作为诸子散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了战国诸子阐明各自的政治观点、学术思想以及进行论辩的有力武器。《列子》即是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所产生的寓言和神话故事集。《列子》的原著在西汉以后便已散失。
近代以来,多数学者认为,魏晋间人聚敛缀合秦汉典籍,又附益纬书、佛典之说,成此《列子》八篇。
《愚公移山》一文是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的闭幕词,与《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并称为老三篇,收录于《毛泽东选集》。毛主席把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比作两座大山,以愚公自称,表示我党坚决反帝国反封建的决心。
徐悲鸿油画《愚公移山》诞生于1940年。其构思、创作和流传,充满传奇地记载了中国现代美术创作与收藏的经历,使之成为一幅永可纪念的史迹。
根据构图需要,左侧画面的人物排列较为松散,人物或高或低,树丛小景置于其间。一挑筐大汉和倚锄老者背对观众以加强空间纵深感,拉开与右半段紧张劳作者之间的距离,造成右半部是前线而左半部是后方的感觉。愚公与邻人“孀妻”对话,愚公左右各一小孩,一在吃饭,一在运土;老翁似乎正在语重心长地对下一代人叙述自己的愿望和信心,描绘着未来的美好景象。这组人物显得神情自然逼真,姿态生动自如。背景青山横卧,高天淡远。翠叶修篁。
在人物造型方面,作者借用了不少印度男模特形象,直接用全裸体人物进行中国画创作,这是徐悲鸿的首创,也是这幅作品另一颇为独特之处。丰富中国绘画的创作,所绘人物、动物,笔墨放纵,形神兼备,徐悲鸿在这幅作品中将中西两大传统技法有机地融会贯通成一体,独创了自己"中西合璧"的写实艺术风格。
《愚公移山》作品画面中有一个像鲁智深的人物造型,这个人物的原型竟然是一位印度厨师。据介绍,《愚公移山》是徐悲鸿在印度的大吉岭创作完成的,所以当时画面上的人物多是由印度人来做模特的。徐悲鸿也说过,“那个像鲁智深的模特,型体伟壮,且性格豪爽,工作严肃热情,吾甚爱之。故郑重保留画中,不作任何改造。”
《愚公移山》创作于1940年,是徐悲鸿在印度期间历时三个月绘制完成的巨幅设色水墨画。“徐悲鸿突破传统绘画的格局,把众多剧烈运动中的人体引入中国画,可以说,这幅画代表了近代中国人物画的最高水平。”
1992年《愚公移山》首次出现于艺术品拍卖市场上。
1999年10月香港的苏富比台北“现代中国油画、素描、水彩”专场拍卖会上,《愚公移山》作为封面拍品,再次推出。台湾收藏家萧先生经过几番竞争买到了这件珍宝。
2000年11月,这件国宝第一次回到中国大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上一篇:和气生财(民间故事)

下一篇:民间故事:黄鼠狼遁地术

sitemap.txt | sitemap.xml | sitemap.html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彩虹邦人脉系统 ( 皖ICP备2021012059号 )

GMT+8, 2025-1-16 10:55 , Processed in 1.103747 second(s), 59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