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赋测评赋能家庭教育——做智慧父母,构建融洽和谐的亲子关系

2022-9-18 05:16| 发布者: 谢凤凰| 查看: 1732| 评论: 0

这里是默认签名


一、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的深化,许多人都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庭是培养孩子良好性格和早期智力开发的摇篮,家庭教育为孩子以后的教育铺下了第一块基石。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孩子的长大受父母潜移默化的影响。
2022 年 1 月 1 日,中国首部家庭教育立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颁布。将家庭教育这件私人领域的“小事”上升到国家法律的高度,明确提出:家庭教育是“家事”亦是“国事”,对每个家庭和广大父母意义非凡!



二、父母的职责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都有独一无二的天赋潜能和长大轨迹。父母需要更好地了解、关爱和支持孩子!作为家长,教育对象无法选择,教育职业无法辞职,教育遗憾无法弥补。因此,父母需要掌握必要的育儿知识,必须提升自己的教养能力,更要注重亲子关系之间的互动。



家庭教育
三、不同学龄段的家庭教育指导内容

(一)0-3 岁的家庭教育指导

1、0-3 岁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

婴幼儿期即从出生到大约 3 岁,是个体神经系统结构发展的重要时期,儿童身高和体重均有显著增长;遵循由头至脚、由中心至外围、由大动作至小动作的发展原则,逐渐掌握人类行为的基本动作;语言迅速发展;表现出一定的交往倾向,乐于探索周围世界;逐步建立亲子依恋关系。



婴幼儿期
2、家庭教育指导内容要点

(1)提倡母乳喂养,增强婴儿的免疫力。指导乳母加强乳房保健,在产后尽早用正确的方法哺乳;在睡眠、情绪和健康等方面保持良好状态,科学饮食,增加营养;在母乳不充分的阶段采取科学的混合喂养方法,适时添加辅食。
(2)鼓励主动学习,掌握儿童日常养育和照料的科学方法。指导家长按时为儿童预防接种,培养儿童健康的卫生习惯,注意科学的饮食调配;及早对孩子进行发展干预,让孩子多看、多听、多运动、多抚触,带领儿童开展适当的运动、游戏,增强儿童体质;了解儿童长大阶段的特点和表现在,学会倾听、分辨儿童的“语言”,安抚儿童的情绪,学会了解儿童的发病征兆及应对方法,掌握病后护理常识。
(3)设定生活规则,养成儿童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指导家长了解婴幼儿长大的规律及特点,为儿童设定日常生活规则,并按照规则指导儿童的日常生活行为;重视发挥父亲的角色作用,利用生活场景进行随机教育;指导家长采用鼓励、表扬等正面强化教育措施,塑造儿童的健康生活方式。
(4)加强感知训练,提高儿童感官能力,预防儿童伤害。指导家长创设儿童自如爬行、充分活动的独立空间与条件,随时、充分地利用日常生活中的真实物品和现象,挖掘其内含的教育价值,让儿童在爬行、观察、听闻、触摸等训练过程中获得各种感官活动的经验,促进儿童的感官发展。同时要加强家庭保护,防止意外伤害发生。
(5)关注儿童需求,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和好奇心。指导家长为儿童提供抓握、把玩、涂鸦、拆卸等活动的设施、工具和材料;用亲子游戏的形式发展儿童双手协调、手眼协调等精细动作;用心欣赏儿童的行为和作品并给予鼓励,分享儿童的欢快,促进儿童直觉动作思维发展,满足儿童好奇、好玩的认知需要。
(6)提供言语示范,促进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指导家长为儿童创设宽松愉快的语言环境;提高自身口语素养,为儿童提供良好的言语示范;为儿童的语言学习和模仿提供丰富的物质材料,运用多种方法鼓励儿童多开口;积极回应儿童的言语需求,鼓励儿童之间的模仿和交流。
(7)加强亲子沟通,养成儿童良好的情绪。指导家长关注、尊重、理解儿童的情绪,多给予鼓励和支持;学习亲子沟通的技巧,以民主、平等、开放的姿态与儿童沟通;客观了解和合理对待儿童过度的情绪化行为,要有针对性地实施适合儿童个性发展的教养策略。培养良好的亲子依恋关系。
(8)帮助儿童适应幼儿园生活。入园前,指导家长有意识地养成儿童自理能力、听从指令并遵循简单规则的能力等。入园后,指导家长积极了解儿童对幼儿园的适应情况,在儿童出现不良情绪时通过耐心沟通与疏导来稳定儿童的情绪,分析入园不适应的原因,正确面对分离焦虑。



幼儿园生活学习
婴幼儿是天生的学习者。他们一出生就具备了多种技能,特别适合探索周围的世界。必须把保育和教育相结合,以尽可能地支持所有儿童的健康长大与学习。婴幼儿大脑的发育与周围环境的输入密切相关,环境的输入塑造了大脑的结构。婴儿在出生时就准备好收集信息、组织信息、将信息存储在记忆中,并检索信息供日后使用。他们的眼睛、鼻子、皮肤、肌肉和器官收集了丰富的信息,进而将其传递给大脑。尽管婴儿可能看起来无所事事,甚至是被动的,但他们的大脑在任何时间点都在处理大量的信息。
(1)认识自己和他人:a.情感表达:通过凝视、手势或表情与他人互动并做出回应。b.人际关系:与他人建立友谊。c.能力识别:采取行动以影响物体或事件。d.同理心:感受他人的情感体验。e.情绪调节:应对强烈的情绪。f.尊重限制:符合社会期望。g.社交游戏:参与共同的社交活动。
(2)思维和推理:a.分类:区分差异。b.排序:按照事物的不同之处将它们进行排列。c.因果关系:探索原因与结果的关系。d.空间关系:探索如何在空间中填充、调整和移动物体。e.表征:用一物来象征和代表另一物。f.数字与数量:注意到数字与数量的差异。
(3)语言和文字:a.语言:理解单词。b.表达性语言:使用单词和短语与他人交流。c.对话:参与越来越复杂的沟通与交流。d.对印刷品的兴趣:与环境中的印刷品互动。
(4)运动和知觉知识:a.感知:利用感觉探索社会环境和物质环境。b.大肌肉协调:以越来越复杂的方式从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个地方。c.小肌肉协调:伸展、抓取,以及以越来越复杂的方式使用手和手指。
(二)4-6 岁年龄段的家庭教育指导

1、4-6 岁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

4-6 岁是儿童身心快速发展时期,具体表现在:儿童的身高、体重、大脑、神经、动作技能等方面获得长足的进步;大肌肉的发展已能保证儿童从事各种简单活动;儿童直觉行动思维相当熟练,并逐渐掌握具体形象思维;儿童词汇量迅速增长,基本掌握各种语法结构;儿童开始表现出一定的兴趣、爱好、脾气等个性倾向以及与同伴一起玩耍的倾向。



儿童长大
2、家庭教育指导内容要点

(1)加强儿童营养保健和体育锻炼。指导家长带领儿童积极开展体育锻炼;根据儿童的个人特点,寻找科学合理而又能为儿童接受的膳食方式;科学搭配儿童饮食,做到营养均衡、种类多样、比例适当、饮食定量、调配得当;不断学习关于儿童营养的新理念、新知识。
(2)培养儿童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指导家长与儿童起制定儿童的家庭生活作息制度;积极运用奖励与忽视并行的方式纠正并消除儿童不良的行为方式与癖好;定期带领儿童进行健康检查。
(3)抓好安全教育,减少儿童意外伤害。指导家长提高安全意识,尽可能消除居室和周边环境中的伤害性因素;以良好的榜样影响、教育、启迪儿童;结合儿童的生活和学习,在共同参与的过程中对儿童实施安全教育,提高儿童的生命意识;重视儿童的体能素质,通过活动提高其自我保护能力。
(4)培养儿童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指导家长关注儿童日常交往行为,对儿童的交往态度、行为和技巧及时提供帮助和辅导;注意培养儿童多方面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增强儿童交往的自信心;开展角色扮演游戏,帮助儿童在家中练习社交技巧,并积极为儿童创造与同伴交往的机会,培养儿童乐于与人交往的习惯和品质。
(5)增强儿童社会适应性,培养儿童抗挫折能力。指导家长鼓励儿童以开放的心态充分展示自己,同时树立面对挫折的良好榜样;充分利用传播媒介,引导儿童学习面对挫折的方法;适时、适宜地在儿童长大过程中创设面对变化与应对挫折的生活情境与锻炼机会;在儿童遇到困难时以鼓励、疏导的方式给孩子以必要的帮助与支持。
(6)丰富儿童感性知识,激发儿童早期智能。指导家长带领儿童关心周围事物及现象,多开展户外活动, 以开阔儿童的眼界,丰富儿童的感性知识;灵活采用个别化教育手段,有针对性地鼓励儿童积极活动、主动参与、积累经验、发展潜能;改变传统的灌输、说教方式,以开放互动的方式让儿童在玩中学、在操作中探索、在游戏中长大。
(三)7-12 岁年龄段的家庭教育指导

1、7-12 岁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

7-12 岁是整个儿童期十分重要的发展阶段。该阶段的儿童身心发展特点主要体现在:儿童身高和体重处于比较迅速的发展阶段;外部器官有了较快发展,但感知能力还不够完善;儿童处于从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的逻辑思维过渡阶段;情绪情感方面表现得比较外显。





2、家庭教育指导内容要点

(1)做好儿童健康监测,预防常见疾病发生。指导家长科学安排儿童的饮食,引导儿童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培养儿童良好的卫生习惯和作息习惯;为儿童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注意用眼卫生并定期检查视力;督促儿童坚持开展体育锻炼,积极配合卫生部门定期做好儿童健康监测。
(2)将生命教育纳人生活实践之中。指导家长带领儿童认识自然界的生命现象,帮助儿童建立热爱生命、珍惜生命、呵护生命的意识;抓住日常生活事件增长儿童居家出行的自我保护知识及基本的生命自救技能。
(3)培养儿童基本生活自理能力。指导家长重视养成教育,防止因为溺爱造成孩子的依赖性,注重儿童生活自理意识的培养;创设家庭环境,坚持从细微处入手,以激励教育为主,提高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养成生活自理的习惯。
(4)培养儿童的劳动观念和适度花费习惯。指导家长教授儿童一定的劳动技巧,给儿童创造劳动的机会,培养儿童劳动的热情;鼓励儿童参与家庭财务预算,合理支配零用钱,防止欲望膨胀,形成量入为出的观念,培养儿童理财的意识。
(5)引导儿童学会感恩父母、诚实为人、诚信做事。指导家长为儿童树立积极的人格榜样,创造健康和谐的家庭环境;从大处着眼、从小事入手,及时抓住日常生活事件教育儿童尊敬老师、孝敬长辈,学会关心、感激和回报他人。
(6)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指导家长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创设安静的环境,引导儿童专心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注意培养儿童的学习兴趣;正确对待儿童的学习成绩。
(三)13-15 岁年龄段的家庭教育指导

1、13-15 岁儿童身心发展特点

13-15 岁的儿童正处于告别幼稚、走向成熟的过渡时期,即青春期。青春期的儿童面临着生理和心理上的“巨变”各项身体指标接近于成人;性激素分泌大大增加,引起了性的萌发与成熟;感知觉能力不断提高,能有意识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注意力;逐步采用有意记忆的方法,其抽象逻辑思维日益占据主要地位;自我控制能力有了明显的发展,情感不再完全外露但情绪还不稳定、易冲动。



孩子在 14 岁前教育的核心首先是顺强,让孩子体会到成就感,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论。同时要补弱,要让孩子见多而识广,尽可能地刺激其神经元充分发展和互相联结。具体来说,顺强补弱的意思有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父母引导孩子在优势智能上发力,孩子更容易感兴趣,也更容易取得成功。在这个方面,父母和教育工作者在视角上存在重大不同。在前者看来,孩子当下的学习内容最重要,而后者则普遍更注重孩子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以及学习方法。因为孩子的学习生涯长达十几甚至二十年,他现在所学的内容,只是其中非常微小的一部分。如果在刚刚开始的前两年,孩子就因为各种原因对学习这件事情彻底失去兴趣,那接下来的时间就会成为漫长的煎熬。
第二,顺强补弱意味着引导孩子从强项出发,带动弱项。举例来说,一个孩子的先天学习类型是“听觉型”,本身视觉较弱不爱看书,上小学后语文成为他最弱的学科。
这时建议父母可以这样做:运用孩子听觉强的优势,先从音频的古诗词讲解类内容着手,激发孩子对语文的兴趣,打破他自认为语文差的固有观念。同时抓住听觉型的孩子爱听表扬,也很重视承诺这个特点,以鼓励和提前约定作为沟通前提,督促孩子以更好的状态去进行语文的学习。
再比如,孩子好动让很多父母感到特别头疼,并且很多好动的孩子由于上课听讲不专注常常导致学习成绩不好其实父母若能巧用孩子的“好动”特征,也能帮孩子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因为好动代表运动智能强,这类孩子享受刺激感,喜欢竞争和挑战,父母可以想办法把他“扔”到强手中,对手越强他就越强。
此外,父母遵从顺强补弱原则的关键是必须要对孩子的弱项有客观认知,对孩子的预期要合理。比如音乐天赋不佳的孩子也能练唱歌,将这作为一种音乐素养的陶冶方式。在孩子发育的关键期,孩子的“弱项”完全可以通过充分练习大幅改善。不过父母不应要求孩子在弱项方面出类拔萃,也不要与在这方面更有天赋的孩子比进度。
孩子在 14 岁之后要扬长避短。这时孩子的大脑神经元突触已基本完成优胜劣汰的过程,就连大脑最后开始发展的高级认知功能区域的神经联结也在孩子进入 12 岁后明显减缓了增长。此时孩子应该把发力重点放在熟练掌握已了解的信息内容上,以进一步加强留存突触的运用程度。
父母一定要明白,孩子在 14 岁后所进行的竞争已经是专业度的竞争了。孩子要想在某个专业上最终取得成功必须要付出额外多的时间,自然无法做到面面俱到。而且此时孩子已经进入青春期,价值观基本形成,有非常明确的独立意识。如果父母不能够尊重孩子的这个变化,还想用孩子小时候那种控制式的管教方式,就会激化亲子矛盾,事与愿违。
2、家庭教育指导内容要点

(1)对儿童开展适时、适当、适度的性别教育。指导家长进行青春期生理卫生知识指导,帮助儿童认识并适应自己的生理变化;开展科学的性心理辅导,进行青春期异性交往的指导;加强对儿童的性道德观念教育,并注意控制家庭的不良性刺激;引导儿童以合理的方式宣泄情绪。
(2)利用日常生活细节,开展伦理道德教育。指导家长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发挥道德榜样作用;把“修德做人”放在首位,强化儿童的伦理道德意识;肯定儿童的自我价值意识,立足道德的积极面引导儿童;创设健康向上的家庭氛围;与学校、社会形成合力,净化家庭和社会文化环境。
(3)开展信息素养教育,引导儿童正确使用各种媒介。指导家长掌握必要的信息知识与技能;树立民主意识,做儿童的朋友,了解儿童使用各种媒介的情况;培养儿童对信息的是非辨别能力和信息加工能力;鼓励儿童在使用网络等媒介的过程中学会自我尊重、自我发展;多关心鼓励对网络等媒介使用上瘾的儿童,并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寻求专业咨询和心理援助。
(4)重视儿童学习过程,促进儿童欢快学习。指导家长和儿童树立正确的学业态度和应试心理;重视儿童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儿童克服考试焦虑的方法与技巧;与儿童共同制定学习目标,并对取得阶段性成绩的儿童予以及时鼓励;在儿童考试受挫时鼓励儿童。
(5)尊重和信任儿童,促进良好的亲子沟通。指导家长摆正心态,以平等的姿态与儿童相处;学习与儿童沟通的技巧,学会运用委婉、民主、宽容的语言和态度对待儿童;学会倾听儿童的意见和感受,学会尊重、欣赏、认同和分享儿童的想法;学会采取正面方式激励儿童。
(6)树立正确的学业观,尊重儿童的自主选择。指导家长帮助儿童树立信心,勇于面对现实;协助儿童综合分析学业水平、兴趣爱好、未来规划等,选择适合其发展的高中、职校或其他发展方式;宽容地对待儿童的自我选择。
(四)16-18 岁年龄段的家庭教育指导

1、16-18 岁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

16-18 岁的儿童经过青春期的迅速发育后进入相对稳定时期。身体生长主要表现在形态发育、体内器官的成熟与机能的发育、性生理成熟等方面;在认知方面,儿童认知结构的完整体系基本形成,抽象逻辑思维占据优势地位;观察力、联想能力等迅速发展;情绪情感方面以内隐、自制为主,自尊心与自卑感并存;性意识呈现身心发展不平衡的特点。



2、家庭教育指导内容要点

(1)引导儿童树立积极心态,尽快适应学校新生活。指导家长引导儿童树立健康的人生态度;经常与儿童沟通交流,掌握儿童的学习情况、思想动态;经常与学校联系,了解儿童可能遇到的适应问题并及时提供家庭支持。
(2)引导儿童与异性正确交往。指导家长根据该年龄阶段儿童个性特点,引导儿童积极开展社交活动和正常的异性交往;利用日常生活的相关事件,适时适当适度开展性生理、性心理辅导;对有“早恋”行为的儿童,指导家长学会提供经验参考,帮助儿童提高应对问题的现实处理能力。
(3)引导儿童“学会合作、学会分享”。指导家长通过召开家庭会议等形式,与儿童一起平等、开放地讨论家庭事务,并共同分担家庭事务,鼓励儿童在集体生活中锻炼自己,让儿童品尝与人合作的欢快;鼓励儿童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学会乐于与人相处、勇于承担责任。
(4)培养儿童做一个知法、守法的好公民。指导家长加强法律知识学习,掌握家庭法制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努力提高自身法制意识;注意以身作则,自觉遵守法律,为儿童树立榜样;与儿童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切实维护儿童权益。
(5)指导儿童树立理想信念、合理规划未来。指导家长引导儿童从小树立社会责任感,树立国家意识;与儿童共同协商规划未来,并尊重和鼓励儿童进行自主选择;从儿童实际出发,不断调整自身期望;引导儿童学会将理想与现实的奋斗相结合。
(6)引导儿童树立自信心,以平常心对待升学。指导家长在迎考期间保持正常、有序的家庭生活,科学、合理安排生活作息,保证儿童劳逸结合,身心愉快;保持适度期待,鼓励儿童树立自信心,以平常心面对考试;为儿童选择志愿提供参考意见,并尊重儿童对自身的未来规划与发展意愿。
四、智慧父母必须掌握的心理学知识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做好父母这份职业,是父母养育孩子最重要的事业!那么,如何做称职的父母?首先,父母必须掌握养育孩子的心理学常识;其次,父母要知道养育孩子的误区。只有了解和懂得,才能更好的引导和培育出健康欢快的孩子。



1、确定孩子的性格类型:因材施教,科学养育




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性格是先天的,无好坏之分。孩子的性格类型分为:自我认知型、社会模仿型、开放思考型、逆向思考型。了解孩子的性格特征,才能做好因材施教。
根据孩子的性格进行因材施教,其策略着眼点不适改变孩子的性格天性,而是旨在改变父母对孩子的教养方式,帮助父母接受、理解、尊重和欣赏孩子个性特征的基础上,规避不利的和错误的方法,引导孩子增强补弱、扬长避短,最终使孩子个性和技能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
2、熟悉孩子的常见心理:有的放矢,有效沟通




亲子沟通
(1)叛逆心理:父母一旦发现孩子有叛逆心理,不要太着急,先思考分析原因,然后采取合适的方式进行引导教育,帮助孩子度过“消极反抗期”,让孩子心理恢复健康。
(2)依赖心理:心理学家认为,缺乏自主性的孩子,通常是那些在情感上、情绪上高度依赖父母的孩子。父母一旦发现孩子这不愿意做,那也不愿意,任何事情都要依赖父母来完成,就必须及时采取行动,帮助孩子克服。
(3)自私心理:心理学家认为,孩子的自私行为是在后天中行程中,跟家庭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如果父母经常顺应孩子的要求很容易助长孩子的自私心理。
(4)自卑心理:自卑心理的产生,源于自尊。所以,在孩子长大的过程中,父母要给予孩子尊重,同时多鼓励孩子与同龄伙伴交往,以及多参加集体活动。
(5)自负心理:孩子之所以产生自负心理,一方面是对自己的认识产生了偏差,另一方面过高的估计了自己的能力。
(6)嫉妒心理:父母的嫉妒心理、不适当的教育方式都会造成孩子的嫉妒心理。同时孩子的好胜心,也会导致孩子产生嫉妒心理。父母应该及早引导和教育孩子树立良性竞争的观念,帮助孩子摆脱可怕的嫉妒魔咒。
(7)自闭心理:自闭心理的产生一方面跟孩子的性格有关,内向的孩子更容易产生自闭。另一方面跟父母忽视孩子,对孩子缺少关爱造成的。
(8)任性心理:随着孩子心理的发展,逐渐开始接触更多的事物,而不管这些事物是否对自己有利、适宜。这种情况下,父母要及时引导孩子。另外,父母的过度溺爱和放纵,也是导致孩子任性的原因。
3、尊重孩子的安全边际:平等原则。

4、给孩子更好的长大空间:适度关注。

5、爱孩子,更要会懂孩子:细心原则。




学天赋测评·做智慧父母
这里是默认签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上一篇:格局到底是是什么?

下一篇:大数据告诉你:10个家庭教育常识,让孩子成绩更优秀

sitemap.txt | sitemap.xml | sitemap.html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彩虹邦人脉系统 ( 皖ICP备2021012059号 )

GMT+8, 2024-11-23 11:52 , Processed in 0.331430 second(s), 56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