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孝爱诠释人间亲情——记中国好人、三明市道德模范杨应昌|大爱三明

2022-9-17 21:46| 发布者: uxt8jfl2gj3l2k| 查看: 2328| 评论: 0

这里是默认签名






在长辈面前,他是好孙子,赡养祖母终老;在兄弟面前,他是好哥哥,43年如一日悉心照顾瘫痪的弟弟。
虽历经重重困难,却始终不离不弃。从青春年少到白发苍苍,以孝爱诠释人间至纯至美亲情。他就是今年82岁的杨应昌,将乐县古镛镇人,曾荣获“中国好人”“三明市道德模范”等称号。





赡养祖母到终老
杨应昌家是光荣的革命军属。1934年1月,杨应昌的大伯父杨锡光在家乡参加红军,二伯父也跟随哥哥加入了红军队伍。在艰苦的岁月里,身为幼子的父亲杨铭光独自留在家乡赡养双亲。
“从19岁开始,父亲就挑起了家庭重担。他操劳了一辈子,不仅要养育我们7个子女,还要照顾两位伯父的家庭。他的责任与担当,为我们树立了榜样。”杨应昌回忆道。
新中国成立后,杨锡光将母亲萧有娣接走共同生活。1969年秋,辗转多地后,年逾八旬的萧有娣,决定回归故里。
杨应昌是长子,父母因早年操劳已辞世多年,两名年幼的弟妹还需要他照顾。虽然很困难,他还是毅然把祖母接到家里赡养。
为了一大家人的生计,杨应昌每天早出晚归,在生产队拼命干活挣工分。在物资极度匮乏的年代,虽然生活过得清苦,他都尽心尽力照顾好祖母,总是想办法买回一小块肉、一方豆腐,为祖母煮上一小碗汤羹,以此补充营养。
在杨应昌的言传身教之下,弟妹和子女对祖母孝顺有加,全家互敬互爱,生活其乐融融。
因有孙儿承欢膝下,祖母一直身体康健、精神矍铄。1976年,94岁高龄的祖母安详辞世。


照顾弟弟无微不至
“我是他最大的依靠,照顾他是我一辈子的责任。”一句承诺,成了杨应昌一生的坚守。
1977年,在参加支援水库建设时,遭遇土方塌陷,26岁的弟弟杨慎昌脊柱受损,导致下半身瘫痪。
那段时间,是杨应昌一家最为艰难的岁月。弟弟的背部被植入钢板不能动弹,杨应昌就像照顾幼儿一样给他端茶喂饭、把屎把尿,每隔2个小时给他翻一次身,每晚给他洗热水脚、按摩双腿,买来工具亲自为他理发。第二年,弟弟背部的钢板取下后,终于能坐起来了。天气晴好时,杨应昌推着轮椅带弟弟到外面晒太阳,呼吸新鲜空气。他还动手为弟弟制作拐杖和各种称手的生活用具。
为了照顾好弟弟,杨应昌放弃了外出发展的机会。生活上,对他无微不至,凡事亲力亲为,有好吃的都先想着他。精神上,想方设法为他解闷,努力满足他写日记、练钢笔字、看故事书、修机械表的兴趣爱好。






因过于劳累,随着年岁渐长,杨应昌的身体每况愈下。2017年12月,他因脑血栓塞住院治疗,落下行动缓慢、手脚不便的症状。在弟弟面前,他却依旧表现得坚强乐观,照顾弟弟一如往常,从未有过丝毫推诿、厌烦。
2018年10月,弟弟突发疾病,医院多次下达病危通知书。从死亡线上抢救回来后,他失去了记忆。杨应昌每天像开导孩子一样教他认人、吃饭,陪他聊天,回顾往事。慢慢地,弟弟恢复了神智,身体也逐渐好转。
“他特别重情义,为家付出了全部心血,真的不容易!”杨应昌孝老爱亲的事迹,感动了身边许多人,赢得了大家的赞誉。县残联送来轮椅,社区医务工作者、老年服务队定期上门为弟弟体检、按摩、理发。
在生命的最后时光,弟弟的意识逐渐模糊,杨应昌日夜守护在侧。2020年8月27日,弟弟在睡梦中离世。
生前,弟弟曾多次发自肺腑:“我能活这么久,还活得开心充实,这一生没有遗憾,只是让哥哥受累了。”


来源:三明日报(记者 陈雨丽)编辑:郑俊吉
审核:林超群
监制:董观生
商务合作、新闻线索:0598-2322923
投稿邮箱:2518131381@qq.com






有什么悄悄话要告诉小编的不?
来互动区留言呗!
没有!?那点个

行吗?
这里是默认签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上一篇:“善良”的你为什么过的不好?怎样才能算得上真正的好人?

下一篇:智能电子测温耳标给畜牧养殖带来新风向

sitemap.txt | sitemap.xml | sitemap.html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彩虹邦人脉系统 ( 皖ICP备2021012059号 )

GMT+8, 2025-2-24 21:35 , Processed in 0.225072 second(s), 53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