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汽车产业格局重构,能源系统面临重大调整

2022-9-9 16:14| 发布者: ubd5lcq8migqiz| 查看: 1572| 评论: 0

这里是默认签名
2021年12月1日,由中国欧洲经济技术合作协会自主汽车行业分会、自主汽车网编著的2021版《中国皮卡汽车产业发展报告》暨中国皮卡蓝皮书正式出版。连续三年的皮卡蓝皮书横向和纵向对中国皮卡汽车产业做了详细梳理和数据比对,让读者可以清晰地了解中国皮卡车的发展历史。



后疫情时代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

汽车社会重构

汽车社会重构,汽车与城市形态、能源系统的关系面临重大调整。随着汽车产品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理念、环境的改变,汽车社会构建的重点已在变化。在汽车社会比较成熟的欧美发达国家,千人汽车保有量长期稳定在600~800辆之间,城市分布及其形态基本固化,交通基础设施更新缓慢,如何在这些条件限制下构建智能交通系统、减少碳排放成为汽车社会建设的重点。例如,丰田、大众等企业都提出了到2050年实现汽车全生命周期零排放的发展目标。在汽车社会尚不成熟的国家特别是中国,汽车对人们工作、生活方式以及城市形态的影响仍在持续释放,交通安全、城市拥堵、能源消耗、环境污染等问题出现了新的技术解决方案,建设成熟汽车社会的任务更重,但机遇也更好。正因如此,中国已成为汽车产业变革最为迅猛的国家之一。




后疫情时代人们工作和生活方式的快速调整,以及新技术、新产品的普及,为汽车社会的构建指引了新方向。汽车未来在人类社会中的定位,可以从出行需求、城市形态、能源消费、环境影响等纬度来梳理。从出行需求和城市形态看,最直观的影响是,自疫情发生以来,由于人们对健康出行格外重视,“去公交化”现象在很多国家都曾出现,这在一定程度上拉动了新车销售,但同时对共享出行发展带来了阻力或至少提出了新的要求。更深远的影响是,在后疫情时代,随着远程办公方式被提倡和接受,城市作为工作和生活中心的地位面临挑战,再加上“线上第一”习惯及文化的形成,社会出行需求总量有可能不升反降。从能源消费和环境影响看,疫情客观上推动了电动汽车、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以及整个社会的数字化转型,这为电动汽车与电网充放电双向互动、电动汽车消纳可再生能源发电、无人驾驶商业化运营等奠定了坚实基础,有助于尽快构建起一个更加绿色、更加智能、更为安全的城市交通和能源系统。

竞争格局重构

竞争格局重构,市场规模、基础设施、政府规制是三个决定性因素。这些因素最终都体现为全球汽车产业竞争态势及格局的重大变化。从国家间竞争角度看,国内市场规模大小、基础设施推进速度和融合程度、政府规制选择的适应性和引领性,将是三个决定性因素。




内外联通的大规模国内市场,将成为重大战略性资源。这是全球汽车产业增长轨迹重构、产品结构重构、产业布局重构的自然推导。市场规模越大越开放,抵御产销大幅波动的韧性越强,对全球产业链的影响力和吸附力越大,新技术新产品实现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效应的速度越快,国内竞争就越有活力,也就更有可能在全球汽车产业竞争格局重构中占得先机、赢得优势。后疫情时代,是汽车产业销量承压和增量调整的关键时期,国内市场规模的重要性将前所未有。

基础设施建设的推进及融合,将成为关键的前提条件。汽车产业变革发展高度依赖基础设施,重点包括三大类:一是道路、充电桩0换电站和加氢站等硬件,及对其智能化改造以提高车路、车网(电网)、车车的实时交互协同能力;二是5G、卫星导航、云计算等涉及通信、定位、算力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三是支撑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产品研制的科技基础设施。在后疫情时代各国债务约束趋紧的情况下,如何快速推进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并着力提高相互融通性,将成为提升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关键之一。




政府规制方向和力度的选择,将成为重要影响因素。在全球化遭遇波折的情况下,很多国家都面临着更加开放还是收缩封闭的抉择。对汽车产业这种聚合了全人类智慧的竞争性行业而言,更加开放是具有战略眼光的表现也是唯一正确的选择,选择收缩封闭的国家只会在竞争中落伍。同时,因为汽车产业内部正经历迅猛变革,对健康安全、能源环境、劳动就业等方面的外部影响也在快速变化,政府规制的适应性和引领性就尤为重要,新能源汽车积分管理对电动化转型的推动、网约车包容审慎监管对共享化转型的促进都是典型例证。在后疫情时代技术条件越发成熟的情况下,规制创新的作用甚至会大于技术创新。
这里是默认签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上一篇:血压、血糖、血脂、尿酸标准对照表,忌口清单全都有

下一篇:欧尚Z6 iDD首批用户交车仪式 比亚迪宣布旗下高端品牌在年内发布

sitemap.txt | sitemap.xml | sitemap.html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彩虹邦人脉系统 ( 皖ICP备2021012059号 )

GMT+8, 2025-1-10 05:55 , Processed in 0.215351 second(s), 58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