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100%,29]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tjoges91tu/Sx2Mxm26BsPOhA~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77563895&x-signature=rX3Sdg3AaVANRj7IaAFj9GMFRnw%3D[/img]
川崎病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为儿科临床常见的发热性疾病之一。《川崎病诊断和急性期治疗专家共识》旨在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提高我国川崎病的临床诊治水平,降低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率,改善患儿预后。关于川崎病的诊断标准和鉴别诊断,共识主要涉及以下内容。
川崎病的诊断标准
川崎病为临床综合征,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并结合实验室检查,并排除其他疾病。川崎病包括完全性川崎病(CKD)和不完全性川崎病(IKD)两种类型。
1.CKD:发热,并具有以下5项中至少4项主要临床特征:(1)双侧球结膜充血;(2)口唇及口腔的变化:口唇干红,草莓舌,口咽部黏膜弥漫性充血;(3)皮疹,包括单独出现的卡疤红肿;(4)四肢末梢改变:急性期手足发红、肿胀,恢复期甲周脱皮;(5)非化脓性颈部淋巴结肿大。
2.IKD:发热≥5 d,但主要临床特征不足4项的患儿按图3流程评估是否为IKD。
川崎病的临床特征通常不会在单一时间点全部呈现,因此极少会在发热3 d内确定诊断;有些临床特征也会在数天内消退,需仔细询问和检查先前的症状和体征以助于确定诊断。
鉴别诊断
川崎病需与以下疾病进行鉴别。
1.麻疹:多有流行病学史,口腔内可见到颊黏膜麻疹黏膜斑,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降低而淋巴细胞增高,CRP、SAA、ESR常不高或轻度升高,麻疹的病原学检查和血清抗体阳性。
2.猩红热:川崎病亦可出现猩红热样皮疹,但单纯的猩红热感染多数对抗生素治疗有效,抗生素治疗后症状改善,炎性指标明显下降。
3.其他病毒感染(如腺病毒、肠道病毒):病毒感染血常规白细胞计数不高或降低而淋巴细胞增高,CRP、SAA、ESR常常升高不明显,血液中病毒抗体可明显升高。
4.葡萄球菌和链球菌毒素导致的脓毒症休克综合征:需与川崎病休克综合征(KDSS)进行鉴别,尤其是抗生素治疗无效时,密切观察川崎病除发热外的其他5项特征性临床表现,并及时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
5.Stevens Johnson 综合征等药物超敏反应:有敏感药物应用史,通常黏膜的表现更严重,而且眼部症状不单纯是结膜充血,常表现为卡他性、化脓性和假膜性结膜炎,可遗留眼部并发症。
6.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sJIA):主要表现为发热、皮疹、关节症状,通常无川崎病的口唇及口腔变化、四肢末端红肿、结膜充血等。
7.特殊微生物感染:如立克次体感染、钩端螺旋体感染,有流行病学史。
川崎病常发生在呼吸道病毒感染高发期,需要注意如果患儿符合川崎病诊断标准而同时病原学检测阳性(如呼吸道合胞病毒、偏肺病毒、冠状病毒、副流感病毒或流感病毒等),并不能排除川崎病的诊断。小于6月龄的婴儿,如果长时间发热、易激惹、脑脊液细胞数增多(以单核细胞为主)而培养阴性,尤其是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需考虑川崎病可能。婴幼儿发热和脓尿首先被诊断为尿路感染,随后出现皮疹、眼红和唇红常常考虑抗生素过敏而忽视川崎病诊断。以颈部淋巴结炎为首要表现的患儿(多见于年龄稍大儿童),有时被误诊为细菌性淋巴结炎或腮腺炎,部分患儿可并发咽后壁脓肿或蜂窝织炎,掩盖川崎病的诊断,可行B 超检查协助诊断,川崎病时为多个淋巴结肿大,而化脓性淋巴结炎通常为中间低回声区的单个淋巴结肿大。消化道症状明显的患儿亦可能误诊为急腹症接受外科治疗,导致川崎病的其他表现常常被忽视。以上情况需要考虑川崎病并及时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可以咨询有经验的川崎病专家协助诊断。另外,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也可引起发热、皮疹、肝脏增大、肝功能受损等表现,也引起冠状动脉扩张,需与川崎病进行鉴别。EB病毒感染多同时累及主动脉瓣及主动脉,而且治疗困难,预后较差。
以上内容摘自: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心血管学组,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风湿学组,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免疫学组,等. 川崎病诊断和急性期治疗专家共识[J] .中华儿科杂志,2022, 60(1):6-1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