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唱响教育发展大风歌

2022-8-31 05:46| 发布者: 罗春兰| 查看: 1509| 评论: 0

这里是默认签名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教育奋进记

江苏省徐州市,汉高祖刘邦故里,淮海战役主战场,今日淮海经济圈中心城市。

党的十九大后,习近平总书记首次地方考察就来到徐州,殷殷嘱托“紧扣新时代要求推动改革发展”。教育的时代要求在哪里、社会关切在哪里,主攻方向就在哪里。徐州市委、市政府围绕落实总书记要求,在教育领域打响“建学校、增师资、提质量”三大战役,新时代教育大风歌响彻彭城大地。

奔着突出问题去

“没有徐州的教育现代化,江苏教育现代化就是一句空话!”

“老百姓的现实关切就是为孩子谋个前程!”

“徐州的教育科技必须为淮海经济圈的经济社会发展奠基助力!”

面对各界期盼,徐州教育人深知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但是一个人口大市的教育腾飞,怎一个难字了得?

“截至2018年底,徐州基础教育在校生达175.3万人,占江苏基础教育在校生数近1/6。与之不相称的是,在江苏13个设区市中,徐州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薄弱,用全省约6.4%的财力,办全省近1/6体量的教育。”徐州市教育局局长石启红说。

自2008年起,徐州小学阶段入学人数连年增长,截至2018年,全市924所小学在校生达95.6万人,未来几年仍将维持在90万人以上;初中阶段自2016年起人数大幅增长,2018年达到13.6万,较2016年增加4万人;高中阶段2018年在校生达11.3万人,到2025年高中生预计将达到29.6万人。

“十三五”以来,全市新(改、扩)建中小学346所、幼儿园511所,数量居全省之首,即便如此,还是无法满足需求。经过综合测算,今后3年,全市每年还需新建并投入使用中小学、幼儿园100所以上。

“学校缺、教师少、班额大、质量弱,必须正视这些问题,必须逐步解决这些问题,为教育的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和条件。”2018年底,徐州市委书记周铁根3次主持召开教育工作座谈会,提出了“两个必须”。

2019年初,徐州两次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两次召开市委常委会,讨论制定《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支持基础教育优先发展的实施意见》,并在4月召开的全市教育发展大会上正式公布。《意见》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大财政性教育投入等6项重点任务,与教师队伍质量双增、学校建设提质扩容等十大行动。“市领导明确提出,没有针对举措不发、没有政策红利不发、没有机制突破不发。”石启红告诉记者,就《意见》的具体内容看,确实做到了有针对举措、有政策红利、有机制突破。

集中财力办教育

“这学期,我校在校生达到了3200人,这个规模是史无前例的。去年搬进新校区后,全校师生有了更好的教学条件,大班额问题也能逐步解决了。”徐州市睢宁县王集镇中心小学校长陈茂金说。近日,记者在徐州采访时了解到,如今像王集镇中心小学这样的乡镇及以上学校,生源爆满的情况比比皆是。

为解决学位紧张问题,徐州全面实行基础教育资源预警制度,支持通过梯次补位办学等方式,扩大城区学校办学空间。市政府每年与县(市、区)签订学校建设责任状,市政府督导室将学校建设列入政府重大事项督查范围,每周调度、每月督查、即时通报,确保近3年每年建成中小学50所、幼儿园50所。仅本学期,就有53所幼儿园、40所中小学建成使用。

“我市财力不宽裕,教育经费都是硬挤出来的。市里提出的公共预算教育支出和在校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两个‘逐年只增不减’,正不折不扣得到落实。”徐州市财政局教科文处副处长徐欣欣说,2018年徐州市财政教育支出达170.39亿元,占全市财政支出的19.3%,财政教育投入总额位居全省第五。

今年年初,中央政府提出带头过紧日子的工作部署,省委、省政府要求各级财政硬性压缩10%。在此背景下,徐州市财政教育支出不减反增。以市本级为例,2018年支出25.2亿元,2019年预算26.6亿元,较去年增长1.4亿元。其中基础教育安排10.85亿元,比上年增加27%。

为完善保障机制,徐州把教育纳入对县(市、区)综合考核和高质量发展考核,纳入政府重大事项督查范围,教育、卫生、文化共占4分,其中教育就占两分。

优先保障教师招聘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资保障水平,年内补充中小学教师7000人。”徐州市市长庄兆林在市十六届人大第四次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教师招聘任务。

伴随生源激增,徐州的教师需求量不断增大。按照江苏教育现代化生师比标准小学17∶1、初中12∶1测算,到2021年,徐州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缺口接近1.5万人,高中师资缺口约3000人,总缺口约1.8万人。

目前,徐州全市全额拨款事业编制人员约12万人,其中教师达9万人,占比逾75%,江苏的这一比例为45%。2019年,通过生产经营类和行政类事业单位改革,已经腾挪出约7000个编制用于教师招聘,但未来两年还将有1.1万个缺口。“要在剩余3万个编制中,再协调出1万余个,难,确实很难!”徐州市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事业处处长房启伟说。

越是困难越向前。为了挖掘编制潜力,今年7月,徐州面向全市近500家事业单位,启动了事业单位调研,目前已调研300余家。下一步,将通过合并小、散、弱的事业单位,收回事业编制,按照“以县为主、市域调剂、动态调配、周转使用”管理机制,优先保障教师招聘的编制需求。

为形成常态招补机制,徐州进一步突出教育主管部门在教师招聘中的主体地位,分类确定招聘方式。对急需的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等高层次教师,制定发布高层次人才目录,实施长期招聘,简化招聘程序、直接考核招聘;对四星级以上重点高中、特教学校、职业院校等急需师资,采取赴重点院校进行校园招聘,现场考试、签约;普通高中、初中及以下教师岗位,市教育局根据各地生源情况确定招聘目标任务,以“大市统一笔试,县(市、区)统一面试”的模式,各县(市、区)按照目标开展工作。2019年,全国各地的近4.4万名考生参加徐州教师招聘,目前全市实际录用教师逾7000人。

“初到学校,我们首要解决的是住房问题,新元公寓解决了我们的后顾之忧。”徐州市新元小学教师庞思畅说。为让新教师安心工作,徐州推出一批面向新教师的公租房,本科及以上学历教师每月只要支付约100元,就可以住进设施设备一应俱全的公租房。

为招足用好教师,徐州还着力提升教师素质。通过实施学校管理人才“双百”计划,以市统一笔试、统一面试、统一录取、统一培养、分县考核、分县使用的方式,重点培养100名高中校长助理、100名初中校长助理,为教干队伍提供源头活水;实施“名校、名师、名校长”“领军名师、带头优师、青年良师”“三名三师”工程,强化“培养+使用”导向,辐射带动全体教师。目前,正联合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筹备成立淮海经济区教师发展学院,对全市10万名基础教育阶段教师进行拉网式培训。

立足质量,着眼办好

“人民立场就是要办高质量的教育,让人民满意,就是要办好百姓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周铁根在全市教育发展大会上强调,一切要千方百计着眼于“办好”,“没有质量一切免谈”。

这几年,徐州与省内教育领先市结对,持续推进课堂教学改革行动“学讲计划”,努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徐州市铜山区实验小学集团娇山湖校区是位于城乡接合部的一所新建校,9月17日,记者采访时了解到,在该校106名教师中,艺体教师竟占逾20%,其中,体育教师10名、美术教师6名、音乐教师6名,全校1000多名学生人手一个篮球。

“要让新建校快速站稳脚跟,必须走特色兴校之路。”铜山实小教育集团校长杜庆峰告诉记者,在找准学校定位和发展路径后,实小教育集团还从本部选派3名业务骨干,充实到该校区,用足集团办学优势,推动新校区快速发展。

娇山湖的集团化办学是徐州创新优质资源放大机制,推动新建校发展的缩影。针对新建校迅速增多的状况,徐州市教育局制定了《市属初中与区属初中合作共进实施办法》,以推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集团化办学等方式,快速提升新建校办学水平。目前,全市已成立55个教育集团或办学共同体,云龙、鼓楼、泉山三区已实现教育集团全覆盖。启动普通高中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推动全市普通高中联盟发展,组建学校“帮扶联盟”“发展联盟”“项目联盟”和“学科联盟”,全市各高中至少参与一类合作联盟,促进高中提升办学水平、办学品质。

徐州基础教育阶段53%的学校在农村,超过40%的学生在农村学校就读,教育教学质量市强县弱、城区强乡镇弱的情况突出。针对城乡二元结构、教育均衡程度城乡差异大的实际,徐州进一步压实责任,提出大市统筹、以县为主、县镇共建的教育发展策略。

睢宁县从改革管理体系入手,强化镇级职责,通过设立镇教育办,由分管副镇长兼任办公室主任,统筹协调镇域教育发展,负责镇级小学和幼儿教育办学条件提升、考核评估和师资管理。将镇级教育发展提升情况纳入县对镇科学发展目标考核,明确要求各镇每年至少安排50万元至100万元用于支持教育事业。

“以前学校有事情到镇里去反映,经常找不到人,现在有了问题,镇里立马就给办。”陈茂金说。王集镇中心小学靠近104国道,本学期,该校对面有一所新建幼儿园投用,考虑到学生太多,他们担心放学时会造成交通拥堵,把这一问题及时反馈到镇政府。没想到,开学后镇里不仅每天安排城管、交通和公安部门人员来执勤,还主动找到学校商量家长接送孩子的新办法。

王集镇中心小学的变化在睢宁县15个乡镇乃至全市并非个案。今年教师节前,该县拿出940万元奖励优秀教师、优秀校长等,王集镇政府设立的50万元“教育提振基金”,王集镇中心小学就获得了13.7万元。目前,睢宁县15个镇已投入教育发展资金3.6亿元。

“现在办学条件好了,老师的收入和受重视程度也明显提升,大家齐心协力抓教学的劲头更足了。”陈茂金高兴地说。

就在记者发稿之际,徐州市4000余名在乡村工作满30年的在职在岗教师陆续分别领到了“初心·坚守”特别奖励1万元。

记者 李大林 通讯员 曹连观

来源:中国教育报
这里是默认签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上一篇:和气生财(民间故事)

下一篇:优秀!徐州这五个“双减”工作典型案例被省教育厅点赞推广

sitemap.txt | sitemap.xml | sitemap.html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彩虹邦人脉系统 ( 皖ICP备2021012059号 )

GMT+8, 2025-1-16 13:11 , Processed in 0.250478 second(s), 68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