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17岁上小学,中专学历留学欧美,奋斗多年成为香格里拉传奇人物

2022-8-25 20:02| 发布者: zz31818obo| 查看: 1795| 评论: 6

这里是默认签名
在香格里拉,扎巴格丹几乎无人不识。
6岁上学,9岁到寺庙修行,16岁随父亲从印度返回家乡迪庆,17岁因为不会说汉语插班到小学一年级就读,两年后考上国家公务员。1995年,抛弃来之不易的铁饭碗“下海”创业,干起了旅游。又在机缘巧合下先后到奥地利和美国留学,学成归来后创立康巴商道旅行社、香格里拉阿若康巴精品酒店等,把藏区的旅游服务做出了新高度。开在独克宗古城的阿若康巴·南索达庄园吸引了很多客人来访,就连刘德华都慕名而来。
扎巴格丹在商业上取得的成就、对当地民族文化保护所做出的贡献,以及他自身难以复制的独特经历,都让他成为了香格里拉的一张名片。
2022年7月,在阅读了他的自传《寻梦香巴拉》之后,我们来到丽江束河庆云村,在阿若康巴·庆云庄园见到了这位康巴传奇人物。



扎巴格丹在丽江阿若康巴·庆云庄园▲






在武侠小说里,人们往往喜欢看那些从草根平民一跃成为传奇人物的精彩故事。因为除去独特的人生际遇,人们更好奇的是在这样的人身上究竟有什么特别,能够让他拥有令人羡慕的过往?
在旁人眼里,扎巴格丹就“幸运”地抽到了这样的人生剧本。
扎巴格丹的父亲仁青培楚是茶马古道上马帮里的拉朵。在藏族人眼里,赶马帮的人分为四种:拉朵,哲奔,聪奔和敬达。拉朵可以理解为打工者和向导,哲奔是马锅头,聪奔是老板,敬达是领袖。与传统理解不同的是,敬达不仅是领袖,同时也是虔诚的布施者、社会的回馈者,是马帮里的最高称呼。后来,敬达也成为了扎巴格丹一生追求的理想。
父亲在茶马古道上的精彩经历,成了睡前故事时小扎巴格丹最喜欢的内容。后来因时局变动,父亲被留在印度,因此失去了继续圆马帮梦、成为敬达的机会。
在印度,扎巴格丹的家庭并不富裕,除了干农活,父母还得带着小商品在村里叫卖,才能勉强维持生计。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9岁,扎巴格丹就被送进了喇嘛寺修行。



扎巴格丹(左二)与老师、同学合影▲

与想象中的寺庙修行不一样,扎巴格丹每天早上5点就得起床念经,学习哲学和书法、背诵经文,一天被安排得满满当当。枯燥的修行中,他调皮的个性依然显露无疑。据说晚上为了不上课,有一次扎巴格丹竟然大费周折弄断电线,被老师查出来之前,还嫁祸给了老鼠。这段将近七年的修行经历,后来在美国俄克拉荷马州大学分享时,竟获得了意外的成功。扎巴格丹因此还被教授邀请到当地的监狱为犯人做演讲,借以消除他们内心的戾气。
在寺庙里,为了改善僧侣的生活条件,扎巴格丹不仅要进修功课,还得制作手工艺品。随着手工艺品被销售到外地,他因此获得了更多接触外界文化的机会。那时候的他跟时下的青少年无异,心怀梦想,追求时尚,喜欢宝莱坞电影和迈克尔杰克逊。在这样来来回回的交流中,扎巴格丹的英语和印度语也变得更加流利。
见识的不断丰富,反过来让扎巴格丹更加自省。他开始一次次地问自己:我到底想要什么?我该追求什么样的生活?我究竟想要什么样的人生?





1987年,16岁的扎巴格丹跟随父亲从印度返回祖国。同批返回家乡的藏胞中,只有他一个年轻人,不得不佩服他少年时的勇气。扎巴格丹说:“当时几乎想都没想,我父亲问我要不要回去,我马上就答应了。”
回到家乡后,梦里父亲描述过千万遍的雪山、草地、湖泊和牛羊,都一一成为现实。然而语言却成了扎巴格丹在当地生活的最大障碍。为了学习汉语,17岁的他插班到小学一年级,从拼音学起。当时的情形是,“上课时,全班同学都在看我,下课后,全校学生都在看我。”孩子们对扎巴格丹充满好奇,很喜欢来找他玩,他的汉语也因此得到了快速的提升。
会说汉语、英语等多种语言,又有七年寺庙修行的经历,扎巴格丹想要在香格里拉扎下根来。一开始,他没想别的,就想着考公务员,拿铁饭碗,让家人不用为他操心。但这谈何容易!
如果说武侠故事里有分水岭,那17岁时的扎巴格丹就是传奇故事的开启篇章。要说这时的他有何不同,那就是强烈的信念感和执行力。没有人相信一个连汉语都才刚刚会讲、不久前还在小学插班念书的人,能够考上公务员。结果,他做到了。
两年后,扎巴格丹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了当地民宗部门的公务员,还被安排到噶丹·松赞林寺当藏文老师,教授为期两年的佛学课程。后来又通过民族干部学校的学习,他成为了一名中专毕业生。



1990年时的扎巴格丹▲

20世纪90年代开始,迪庆州变得越来越开放,国外的亲友们陆续回国探亲,有些藏胞在家乡开办了孤儿院,不少僧人和当地人选择外出学习,或者出国留学深造,两边的来往变得更为密切。但很多当地的藏族群众因为不会写信,就找到扎巴格丹,拜托他帮忙。从寄信到后来寄各种东西,扎巴格丹都不遗余力地帮助乡亲。
这一帮,就是整整十年。期间,甚至因为帮忙汇款和寄件太过频繁,引起了有关部门的关注。最后扎巴格丹只好陪同求助者到现场寄件,才消除了对他的误解。
我一直都相信,人与人其实都是相互依存的,帮助别人的同时也是在帮助自己,成全别人的同时也是在成全自己。





如果考上公务员的扎巴格丹就此满足,也就不会有后来的故事。但折腾不止,似乎才是他奉行的人生准则。
回国8年,扎巴格丹拥有了稳定的工作,还与来自丽江的纳西族姑娘陈文英相爱,组建了幸福的家庭。这时的他才25岁,并没有满足于眼前的这些。随着迪庆州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涌入其中,这让扎巴格丹看到了机会。
“我隐隐约约地感觉到迪庆旅游业即将兴起。虽然我无法敏锐地洞察到这一切,但却拥有这样的直觉。这直觉来自我工作经验的积累,来自我和国外游客的一次次交流,还来自我为别人代写的一封封信件。”
行动派的扎巴格丹果断舍弃别人眼中的“铁饭碗”,“下海”创业。第一份工作,就是到中美合资的建塘宾馆做外宾接待,担任导游。从这里开始,扎巴格丹迈出了导游生涯的第一步。也是从这时起,他意识到和当年走马帮的父亲一样,他也成为了旅途中的“拉朵”。而在工作之外,他还常常去孤儿院给孩子们教藏文,热心地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凭着热情的服务和流利的外语,扎巴格丹的导游之路越走越顺,也因此与不同国家的人结下了善缘。1999年,一位名叫凯瑟琳的女士推荐扎巴格丹去奥地利留学。凯瑟琳来自奥地利,是奥运会女子跳远冠军,退役后获得体育博士学位,同时也是一位热心的慈善家。到香格里拉旅行时,由扎巴格丹负责担任她的向导和翻译,因此留下了深刻印象。



扎巴格丹和凯瑟琳▲

面对难得的机会,扎巴格丹又惊喜又害怕。怕自己没有能力负担留学费用,也怕自己的文凭没法上这样的学校。凯瑟琳打消了他的疑虑:“扎巴,虽然你没有学历和文凭,也没有经过系统的学习,但是你平时的努力我们都看在眼里,你帮助他人时发自内心的热情,还有你为孤儿院的孩子们上课时的细心和耐心,以及你在导游和其他工作中的真诚态度,这些都是我们非常赞赏的。比起你的学历和文凭,后者才是我们最看重的,也是学校最为看重的地方。”
就这样,扎巴格丹不仅获得了去奥利地留学的机会,还获得了全额奖学金。经过1个多月的准备,他踏上了欧洲留学之路,到奥利地萨尔兹堡学习旅游饭店管理。之后又在朋友的帮助下,前往美国俄克拉荷马州大学学习企业管理。几年的留学生活,让扎巴格丹变得更加自信。
在外与人打交道,扎巴格丹总是想起父亲说过的话:“一棵树能够长大,有叶有枝,有树干有树根,它要有土壤、阳光和雨露,要有周围的支持才能长成这样的苍天大树。人也一样,一个人的长大离不开周围人的帮助,所以一定要懂得感恩。





学成归来后,扎巴格丹一头扎进旅游行业中,先后创办了康巴商道旅行社、香格里拉阿若康巴精品酒店,并成立了香格里拉民族文化多样性传承与保护协会和唐卡中心等公益项目,把所有心血都投入到了其中。
创办旅行社时,为了节省费用,扎巴格丹把工作地点设在自己家里,除了外出踩点,每天都窝在家里设计线路、联系食宿。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一批客人就迎来了开门红,赚了10万块。但扎巴格丹没有急于分红,而是用赚到的钱购买装备,配置摄像机和电脑,每次带团给顾客拍摄照片,提升顾客的体验感,同时宣传香格拉里。
扎巴格丹不仅是香格里拉最早的一批留学生,也是当地“生态旅游”最早的先行者。与其他旅行社的常规线路不同,扎巴格丹不仅仅是带着游客去景区打卡、拍照,他还把香格里拉的民风民俗真正地融入其中,带着客人徒步、骑马、转山、环湖、观察雪山、观赏候鸟,带着他们去藏族、纳西族的村庄里体验民俗,与当地村民同吃同住,品尝村民酿造的青稞酒,一起围着篝火跳锅庄舞。



在阿若康巴·庆云庄园里,马帮元素无处不在▲

这种差异化的定位,让扎巴格丹的事业越做越红火。

  • 2003年他创办了康巴商道旅行社,多年来经营良好,每年至少接待两千余名外宾。
  • 2006年在独克宗古城开设的阿若康巴私厨餐厅,开业第一年营业额就超过了300万。
  • 2007年,扎巴格丹也从最初的创始人转型为投资人,相继参与了一些项目的投资。
  • 到了2010年,他在独克宗古城投资的产业包括阿若康巴藏餐厅、爱马河酒吧、印度私厨、足生堂等,都获得了很好的回报。
  • 2012年,扎巴格丹在独克宗古城的阿若康巴·南索达庄园开业,这个花费一千万的庄园甚至拉来了尼泊尔首富比诺德·乔达里的投资。阿若康巴·南索达庄园也成为了当地的地标民宿,即便是淡季,入住率都在80%以上。庄园引来了很多来访者,据说天王刘德华到香格里拉时都慕名而来。



演员刘德华和扎巴格丹▲

南索达庄园巧妙地融合了藏族特色和马帮文化。走马帮时,常常需要寄宿旅店,藏族人把马帮休整的驿站叫做“尼仓”。除了吃饭和睡觉的地方,尼仓还有很多公共区域,供赶马人交流、娱乐和放松。晚上,尼仓主人会奉上热乎乎的酥油茶、醇香的青稞酒,然后大家聚在一起唱歌跳舞,彼此像亲人一样。年少的扎巴格丹常听父亲讲马帮的故事,创业后,他沿着茶马古道开设阿若康巴民宿,建起一座座尼仓,续写父亲未尽的梦想。
商人之外,扎巴格丹的公益事业也从未停下脚步。2006年,他以自筹资金的方式,创办了香格里拉民族文化多样性传承与保护协会,并成立了协会下属的唐卡中心公益项目。唐卡中心对外招收学员,课程设置为3-4年,学员无须承担任何费用,由协会承担他们所有的食宿和学费,每个月还为他们发放一定的生活费,以免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扎巴格丹坚守传统,也常常打破传统。在藏族传统中,女性不能从事唐卡事业,但扎巴格丹打破限制,在招收上没有男女之分,只要你热爱传统文化,对唐卡感兴趣,都在招收范围内。唐卡中心不但招收女学生,还将她们中的一些人专门送到青岛,参加更专业的唐卡学习。后来成为阿若康巴庄园的副总央宗,就是当时被送往青海学习的学员之一。
“看人要用眼睛,看自己要用镜子。”知人善任,又能内观自省。父亲去世后多年,扎巴格丹依然铭记着他的教诲。



1989年藏胞参观沿海地区时的扎巴格丹和父亲▲






超人的成绩必须付出超人的代价。从扎巴格丹决心“下海”创业的那一刻起,风险和压力如影随形。
2003年,康巴商道旅行社成立,客人还没来,非典却来了。2009年,旅行社雇佣的一位总经理私自挪用40万现金,几个月后出纳又侵占20万元公款,接二连三的打击让扎巴格丹几近陷入绝望。有人说“创业像跳楼”,那个时候他有了切身的体会。
做公益事业,压力依旧不可避免。唐卡中心走上正轨,扎巴格丹却遭遇了各种流言甚至恶意的诋毁。有人认为他动机不纯,所做一切不过为了牟利。后来唐卡中心资金不足,唐卡师不断流失,令扎巴格丹痛苦万分。
而最让他痛心的,是2014年独克宗古城的那场大火。扎巴格丹经营了多年的藏餐厅成了一片废墟,爱马河酒吧也被烧毁了三分之一。投资重建,又是不小的一笔。一场火灾,扎巴格丹损失了近百万。
每每陷入低谷不知所措的时候,扎巴格丹就会想起在印度时,父亲身上挂着各种小商品在乡村里叫卖的身影,想起父亲说的那句话:“不管遇上多大的困难,就算肚子饿着也不能害怕,只要勒紧裤腰带,咬紧牙关,照样做该做的事情,就一定能挺过去。
他也常用修行的方式做调整,切断与外界的联系,闭关思考过往的得失。面对痛苦,扎巴格丹说了一番颇有哲学意味的话:“今天是白天,明天是黑夜,不会永远都是白天。花开花落,日升月出,没有什么是永远,所以痛苦也不会是永远的。它来的突然,就会去的突然,它来的自然,去的也自然。这样你会想得清楚一些,看到一些深的东西,不会太纠结。”



正在做瑜伽放松的扎巴格丹▲






对于丽江,始于神话和想象。《格萨尔王传》里纳藏两族人民的深厚情谊,木氏土司手下骁勇善战的将领,还有父亲走马帮时对丽江的描绘,在扎巴格丹的心里交织成一幅美景。“最初做旅游的时候,丽江是我最喜欢的地方,这个地方让我感到放松,虽然工作很辛苦,但是我们自己会寻找欢快。”
如果说香格里拉的阿若康巴·南索达庄园是藏族和茶马古道马帮文化的完美结合,那么丽江的阿若康巴·庆云庄园则是自然和古镇的灵动搭配。庄园位于束河庆云村,这里树木茂盛、溪流清澈,让人感觉特别放松。
2015年,庆云庄园开业,扎巴格丹请来了很多国内外的朋友。庄园融合了纳西族和藏族的建筑风格,注重公共空间的打造,里面的房间宽敞明亮,内设唐卡体验中心和阅览室,扎巴格丹还开发了全新的户外徒步线路,吸引了很多游客。
他用马帮的规则管理民宿和公司:敬畏自然、敬畏祖先、感恩自由。在这里做事,心地要善良,身体要轻快,性格要洒脱。
身体轻快,就是不偷懒、热于助人、积极主动去做事情,自然而然地去做,这样心里就不会有太多抱怨。性情洒脱,就是活在当下,接受当下发生的事情。那么即便是辛苦的工作,也会带来更多的欢快
一句阿若康巴(来吧,朋友),带着满满的期待和祝福,这也是扎巴格丹对五湖四海的游客发出的邀请。在茶马古道上,他追寻着父亲的脚步,一步一步打造“尼仓”,一点一点靠近“敬达”的梦想。



阿若康巴·庆云庄园内的唐卡▲



记者手记 :修行,修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
与其说这是一次采访,不如说是一次求教。关于内心平静、与人交往、自我追求,我准备了很多问题想跟扎巴寻求答案。在这之前,我对他的了解仅限于他的自传《寻梦香巴拉》。这是一本可读性很高的书,幽默理性、睿智丰富又饱含温情。阅读的过程中,仿佛跟着主角经历了一场探险之旅,看着一个从印度来到香格里拉的小伙子,历尽艰辛,长大为有能力有担当的商界人物。
临走前,扎巴说起等会儿还得回香格里拉,我才知道,为了这个采访他特地开车从香格里拉赶来,采访结束后,又得匆匆赶回去。对于一个刚刚经历了车祸、初愈不久的人来说,这样的举动难免让人惶恐。我问扎巴,为何这么拼?扎巴摘下眼镜,眼角缝合的伤口微微颤动,眼神却很认真,他看着我说:“因为这是我的承诺,承诺很重要,说出口就一定要做到。”简短的回答,每个字却都充满了力量。
年逾五十的扎巴每天依旧活力满满,玩抖音分享自己的舞蹈,粉丝“一不小心”就突破了30w。用跟随多年的员工的话说,就是“老爷在的地方,就是欢快的地方。”老爷有这个本事,他们毫不意外。
繁杂的管理事务之下,在扎巴身上却看不到太多疲惫,他随时面带微笑,举重若轻,一个人强得像一支队伍。“很多人以为我平时的工作很轻松,但只有我自己心里最清楚,我忙得像一只马鹿,每天都承受着很大的压力。”
采访中,扎巴讲起自己经商非常惨痛的一段经历,因为对方盗用他的个人信息,害他差点被送进监狱。这段故事原本安排在书的后半部分,想要说父亲当初教育他不要轻信他人,通过那件事他终于体悟到父亲的良苦用心,结果审核时被认为不够正能量,全部被删除,这让他不免遗憾。
扎巴热情、好客、自信、善于发现,这些或许都是他之所以成为香格里拉商界人物的原因。然而在这之外,他那带着哲学思考的观察,让他更显独特。
我问他如何与不同的人打交道,扎巴说:“我遇到过形形色色的人,经历过各种各样的事情。打过地铺,睡过世界上最好的酒店,跟街头的流浪汉聊过,也跟做总统的人聊过。遇到的人有的变成了好朋友,有的会支持我的梦想。但不管遇到什么样的人,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做好自己,修行修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在做自己的基础上,修炼自己的内心。从做导游到做旅行社,再到做民宿、酒吧、餐厅,再到跟各种品牌合作,我总以为做到后面是在寻找不一样的东西,其实就是寻找自己。你遇到的人有的会夸你,有的会骂你,有的会骗你,都会有,但是一旦你找到自己后,这些都会淡化,人就不会执着。”
扎巴对未来的判断也尤为坚定,在身边人对旅游还没有太多商业概念的时候,他就深信香格里拉旅游会腾飞,相信民族文化必将崛起,信念之强大,让我不禁想到稻盛和夫在《心法》中分享的观点:内心没有强烈呼唤过的东西,不会自动来到你身边。稻盛和夫称其为心法,扎巴格丹称它为自信,后来我终于明白,两者其实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做希望。

  • 资料来源:《寻梦香巴拉》,扎巴格丹、小北著,中国藏学出版社,2020年10月出版
这里是默认签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上一篇:格局到底是是什么?

下一篇:上汽人的奋斗故事

sitemap.txt | sitemap.xml | sitemap.html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彩虹邦人脉系统 ( 皖ICP备2021012059号 )

GMT+8, 2024-11-24 02:48 , Processed in 0.238976 second(s), 46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