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习惯一年养成,改掉坏习惯却需要五年的时间

2022-8-22 12:03| 发布者: ub128880hus8t2| 查看: 2498| 评论: 0

这里是默认签名
其实所谓优秀的人,就是指能够自律的人,生活中他能够有很多良好的习惯,正式这些好习惯的累积能够让他成为人生的赢家。

好习惯从小养成,大部分人的行为缺点往往都是从童年最初的时候习惯没有养好,以后的岁月中都在持续坏习惯或者是试图改掉坏习惯。

确实,童年时期形成的坏习惯在未来成长的日子中就会逐渐变成一种下意识的行为,想要改是很难的,对小孩子来说好的习惯可能就是家长一句话的事儿,但是如果没有人纠正他们的错误,很可能就会变成孩子的一个坏习惯了。

孩子第一任培养习惯的老师是父母,看一个孩子的习性就要看这个家庭的背景。太多父母一开始没有经验,没有重视培养孩子的好习惯,结果后面孩子一辈子都在和自己的坏习惯作斗争,但却始终无法改变。

比如父母从孩子小的时候什么都喜欢代劳,他们习惯了衣来伸手的生活,结果长大了,甚至独立了自己却很难做到照顾好自己。再比如写作业磨蹭的习惯,一定是从幼儿园开始就要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想要做什么的时候就要认真做,不能三心二意更不能拖拉,要专心做完手头的事情之后再去做别的事情。

小的时候如果孩子能够坚持好习惯一年的话,一辈子都受用,如果早期不注意的话,后面可能十年都改不过来,因为习惯一旦养成,需要更大的毅力和坚持才能够将其改变回来。




教育是一个越来越轻松的过程,万事开头难,如果一旦进入了正循环就能够让父母和孩子都省心,三岁之前用百分之百的努力,六岁用百分之六十,到了九岁用百分之三十,九岁之后百分之十就足够了。

这样孩子在早期养成了良好生活和学习习惯,后面就能够活的更简单。但是现在很多家长的误区就是,孩子年纪还小,觉得有什么规矩长大了再教会更容易,结果就导致了错过黄金养育时间,接下来就要面临越来越艰难的养育过程。

如果家长在孩子三岁之前只用百分之十的精力去养育的话,到了六岁就要用百分之六十的精力,到了八岁随着学校的要求,百分之百的关注,这时候就会觉得教育是一个很累人很费精力的事情。前面没有好习惯,后面只能一点一点的改,用成倍的精力去改正孩子已经形成的坏习惯。

好的习惯培养是早期教育的核心任务,不要因为家长的不重视而错过,包括上幼儿园也不重视,总觉得孩子年纪还小晚半年也没关系,或者是今天孩子哭闹不想去就不去了。这样其实就是在错过锻炼孩子自立习惯的机会。

如果此时的孩子已经过了黄金期,也不是说明就没有挽回的机会了,第一次做家长难免有考虑不周的地方,和孩子一样也是一边学习一边成长的,错了没关系,现在开始改也不晚。

孩子如果现在有坏习惯养成是因为父母以前没有注意到的,现在如果能够及时发现开始让孩子改正也是可以的。国际上有很多专家和机构研究发现,好的习惯培养需要21天,如果发现孩子有一些不良的习惯,就要咬牙坚持三周。在这三周的时间中要坚持和坚定,所有的问题都是早发现早解决,重要的是要说服孩子配合父母改正不良的习惯,这样才能真正的改善,父母早起多费心后面就能少操心,如果早期犯懒,将孩子交给老人带,后面就有无尽的操心事。




很多时候孩子坏习惯的养成只是因为和父母相处的少或者匮乏爱,习惯决定人生成败,不过家长也要注意好习惯的养成靠训练和惩罚是不够的,孩子需要内化与抚育者的关系而成长,所谓人格就是孩子与父母各种情感关系内化到心里形成以后的性格,从而决定一生的命运。内化到孩子内心的不仅仅是行为,还有情感关系。

如果父母能够灵活自在的爱,孩子自然也会学到,孩子需要得到的是父母爱的支持,这样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才能领会真正的智慧,这是健康心灵的自然表达。训练孩子好习惯的过程不能没有爱,否则必然会带来反弹。

训练的过程中需要有爱流动,孩子的号资管自然就会养成,甚至有的时候无需训练,美好的品格是受到爱的激发之后自然自发的展现,比如在婴儿时期妈妈细心的回应婴儿的需求,尽力满足,婴儿可以全然的依恋妈妈,在他们长大之后无需过多教导孩子自然就能够有充足的自信心,昂首挺胸的探索世界,完成属于自己的使命。这个时候就算父母硬要帮忙,孩子还会嫌父母妨碍了自己。

相反从小训练孩子独立,让他们不要依赖父母,他们可能一辈子都卡在无助和不安当中,总在寻找依恋和满足,没有能量去自我实现。婴儿都有攻击性,如果他们在表现攻击的时候父母能够包容他们,那么婴儿就会觉得攻击性是一种正常的情感表达,即使自己表现出了攻击也能够被包容和爱,那么他们长大之后就能够自然的对别人报以宽容,友善,同时又力量捍卫自己。




经常能够被即时满足的孩子心中对得到会有确定感,不会因为得不到的恐惧而歇斯底里的要求立刻兑现,这样的孩子越长大越能安然合理的提出合理的要求,父母经常担心自己的坏习惯会影响孩子,每个孩子都天然的在情感上渴望父母,如果在表面上不被允许,潜意识上就会想要得到补偿,潜意识是支配行为的,行为上认同但是情感上不会认同。

父母无需完美,每个父母都有属于自己的缺点,之所以有现在的坏习惯,他们能够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并不影响对孩子尊重和相爱,如果父母能够鼓励孩子对有缺点的人包容,孩子就会收获广阔而灵活的人际关系,行为有缺陷,看法有不同都没有关系,关键是要给孩子爱,无论如何都要让爱存在。

顽固的坏习惯背后都是顽固的爱匮乏的表现,那些长期沉溺的坏习惯都是缺乏从现实中收获快乐的能力,而坏习惯能给他们带来掌控感。从婴儿时期起妈妈就是孩子的整个世界,如果孩子能够被妈妈“看见”,他就能拥抱整个世界,长大之后就能够敢于体验真实的生活,但是如果从小严重匮乏爱和关注,在现实生活中重复体验到挫折,他就会越来越退缩,最后缩进自认为安全的世界中不出来,也就是沉迷一些不良习惯中。
这里是默认签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上一篇:怎样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家长笔记展示

下一篇:生活习惯地养成是很重要的,你平时如何培养孩子的生活习惯?

sitemap.txt | sitemap.xml | sitemap.html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彩虹邦人脉系统 ( 皖ICP备2021012059号 )

GMT+8, 2025-2-24 02:48 , Processed in 0.371384 second(s), 49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