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居正将历史编著成连环画,小万历看图听故事,从中领悟治国道理
张居正看到小万历皇帝学习很辛苦,也于心不忍。为了增强小万历学习的趣味性和实效性,他是懂得迎合儿童天性的,编著了带图画的历史教材,让小皇帝在看图听故事的愉悦中,从历史的经验教训学到治理天下的道理。
张居正每天将万历皇帝课程安排得很满,学的都是经史类,让年仅十岁的小万历去领悟,的确残忍。年幼的万历皇帝很早就没有父亲,天天在这深宫庭院里,承受着如此沉重的学习任务,让他喘不气来。
因为小万历朱翊鈞是皇帝,而张居正是首辅。他们的历史使命,就是让大明富强,让百姓安居乐业。张居正对万历皇帝的这种苛责和教导,却是实实在在地关系着天下兴亡。万历皇帝的童年教育,关系着更多的儿童能否安然度过童年和童年后的一生,不为教育,只为温饱,甚至生存。
所以,他不得不狠下心肠,把他认为有用的知识,向万历皇帝灌输。张居正曾经是一位懂事很早的神童,十二岁考上秀才,十三岁参加乡试,又回乡过了三年隐居生活,与家乡的蒙童打交道。
对皇帝的教育,张居正并非只懂得一味地布置功课, 他知道皇帝还是一个小孩,有着十岁小孩常有的心性和童趣。惟其身在皇宫之中,责任重大,课业繁重,所以遭到重重压迫下的那一点心性与童趣,也就格外宝贵了。
对于十岁小孩而言,这些经史的阅读理解,难度大。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就算能倒背如流,搞不清楚真实内涵,或者一知半解,也无法领略其中的精妙。然而要把千年经典让十岁蒙童掌握,却又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儿。
张居正在为皇帝讲解的时候,力求通俗易懂,把经书中蕴含的道理,史书中的事件、人物,都剖析成十来岁小孩也能理解的东西,像讲故事样讲给万历皇帝听。《论语》里的为人处世,固然让我们感觉亲切。《道德经》里的深奥玄机,也多是用山水花鸟打的比方。真正学习的门槛,其实在于语言解读本身。张居正是博学多才的大学者,同时又是善于传授的老师。在他的悉心讲解之下,再加上万历本身的聪明伶俐和懂事,原本是繁重难熬的课程,也接受下来了,甚至还学得挺来劲的。
为了小皇帝的学习,张居正还自己编著了一本独特的教材,那就是《历代帝鉴图说》。在书中,张居正精心选择了历史上的一百一十七个君王的故事,其中正面事例九九八十一件,反面教材六六三十六件。每一件事情,都配幅很形象生动的插图,然后把相关的史料文字列在图后面,再把对这件事情的解释剖析列在史料后面,就这么做成了一本类似于连环画的故事书,这实在是一个伟大的创举。
小孩都喜欢生动形象的东西,而中国古代的儿童教育,往往流于枯燥的文字,这实在不利于小孩的天性。小万历得到这样一套寓教于乐的连环画, 觉得学习是一件欢快的事情。
当张居正第一次捧着两本《历代帝鉴图说》走到文华殿的时候,万历皇帝兴奋得站了起来。他按捺不住心头的激动,慌忙地吩咐左右,赶紧把桌子收拾出来,然后小心翼翼把这宝贝一般的书给摊开,由张老师在旁边,指着图画给皇帝讲解哪个是好人,哪个是坏人,他们为什么这么做,有什么启发。
张居正用这种巧妙的形式,吸引了万历皇帝的注意力,也让他的童年教育不再枯燥乏味。就在万历皇帝面对精美的图画,津津有味听着故事时,张居正则在讲解中,把自已认为对皇帝来说最重要的为君之道,逐步地灌输进万历的小脑袋里。他把自己整顿武备、抵御外侮、保卫帝国安宁的一贯主张,灌输给了万历皇帝。
一百一十七个故事, 一百一十七幅图画,伴随了万历皇帝一百多个欢快的学习日子,也让张居正得到了一百多个影响皇帝的机会。这种教导,对于张居正来说,是历史和帝国赋予的使命,而对小万历来说,却几乎是一种游戏。正是靠这种创举,张居正让万历皇帝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自己的政治主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