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约谈、日日整改,互联网要“凉”?看完这篇不再焦虑和迷茫

2022-7-29 21:43| 发布者: bkgvr90t69| 查看: 1554| 评论: 12

这里是默认签名

编辑导读:最近互联网行业风波不断,阿里被罚、滴滴下架、腾讯网友的未成年防沉迷、美团骑手社保问题等等,让很多人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选错了行业,对自己的前途感到迷茫和焦虑。本文作者对此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并给出了一些建议,一起来看看。



最近行业巨变,几乎每天都有一些和互联网相关的新闻,阿里被罚、滴滴下架、腾讯网友的未成年防沉迷、美团骑手社保问题等等。资本、约谈、合规、反垄断、数据安全等词汇也在最近一年频繁出现在大家的视野中。不少小伙伴在后台留言中表现出了焦虑的心情,担心互联网要“凉凉”。刚入行的担心自己是不是选错了行业,入行久的童鞋又担心自己未来的路会越来越“卷”,随时被淘汰。

今天学姐就不讲方法论和产品知识了,和大家分享下自己对互联网的现状和未来有哪些想法和判断。主要聚焦于行业目前面临的一个变化、两大问题和对未来的三点建议。

一、一个变化

毫无疑问,过去20年是中国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时代。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腾讯,2004年刚上市时,市值仅62亿港元,如今市值4.7万亿港元,翻了近800倍。学姐从工作起就一直听到这样的梗,某某腾讯员工,上市的时候把公司发的期权抛了,换了一辆宝马,如今这辆宝马可能值一栋别墅。这种“励志”故事听多了之后,学姐也被洗脑了,手上的某厂期权在上市之后也分文未动,一直盼着啥时候可以单车变摩托(yaozhan)~

距离王兴提出“互联网下半场”这个概念已经过去了5年,在这段时间,还是涌现出了一些像字节跳动这样的互联网巨头,兴哥提出这个概念是比较超前、未雨绸缪的(大佬们都看得很远)。但如今,中国互联网真的已经走到了红利消失的时候了:

1. 老龄化,人口红利消失


首先就是我们国家的人口大盘,第七次人口普查的数据今年发布了,人口年平均增长率只有0.53%,这10年来保持了低速增长的态势,而60岁以上的人口占比达到了18.7%,也就是近五分之一。所以,未来10年人口的增长率也不会提升,如果按照每年平均增长0.5%来算,也就是说未来10年,人口只会增长五六千万甚至更少。

2. 基建已完善,渗透率红利消失


人口不涨了,但如果智能手机和移动网络的渗透率提升,互联网的盘子还是会涨。不过,根据国家最新的报告,手机网民近半年来绝对值的增长已经非常缓慢了,增长了2000多万,增长率只有2%,这个数字几乎是两年前的一半。而中国的手机网民已经达到了10亿多,占网民总数的99.6%(几乎是百分之百了),渗透率是71.6%(也就是占人口的比例),对比下美国的这个数字应该在75%左右,所以,未来渗透率的红利也会消失。



3. 疫情过后,上网时长红利也消失了


人口和渗透率增长都会非常缓慢,那么每个手机网民的上网时长是否能增加呢?并不会,疫情过后,网民人均上网时长从每周30小时跌到了26.9小时,甚至比疫情前更低(2018年上半年为27.7小时)↓



也就是说,过去有一些互联网公司,能靠着吃大盘红利保持做到用户增长,躺着完成KPI,未来这种事儿是不太可能的了。就比如快手,Q2的DAU环比Q1竟然是下降的,2.932亿 VS 2.953亿。这种数据趋势,对于(过去的)互联网大厂来说是很难想象的,所以互联网的“下半场”是真的来了。

这么看,确实会对整个行业的未来产生焦虑,不过我们还应该有另外一个角度去看这些数字。红利消失的背后,其实是中国互联网的迅速普及,使得行业的性质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高科技”转变成了“民生”。很多互联网人还没有意识到这个变化,用过去的心态来应对现状,就会不适应。

为什么说互联网是变成了民生行业?在过去,宽带还没有普及、打个游戏还要去网吧开黑,那时候互联网刚刚兴起,对很多人来说还是有点陌生;但现在,人手一台智能手机,甚至80岁的老奶奶都会上网和小姐妹们搓麻将。中国网民已经10亿了,甚至连5G的网民数量都已经有3.6亿了,所以,互联网早已经渗透到大家的日常生活中。大部分互联网巨头涉足的行业其实并不是什么“硬核”的科技领域,就比如“衣食住行”产生了阿里、美团、贝壳和滴滴,而电商、网上点外卖、看房子、网约车其实只是把原来线下就有的业务搬到了手机上。当然,这并不是说互联网就完全没有技术含量了,只是说我们把互联网技术应用在了民生相关的领域。

既然涉及到民生,国家进行监管那就是必然的,也是对人民群众有好处的。就比如经常会有记者卧底一些餐厅,曝光很多食品安全、以次充好的问题,问题,那么外卖的食品安全当然也应该受到监管;比如每年315都会曝光一些侵害消费者权益的案件,那么在网上的个人隐私和黑产当然也会受到监管。

只是因为之前互联网没有这么普及,带出的问题也就比较少,关注度也不高,而既然现在盘子都这么大了,成为社会热点、受到监管也就很正常了。就比如这次的教育双减,其实并不是针对线上的,线下的教育行业也同样受到影响。

所以,很多问题的产生,是因为互联网行业面临的一个变化,即从原来的“高科技”,转变成现在的“民生”。

二、两大问题

既然行业的性质都发生了变化,那么很多原来就存在的问题就掩盖不住了。只是我们在这个行业里面“宽松”惯了,对于很多行业的潜规则也麻木了。其中最大的问题有两个:

1. 法外之地


这本来是网络上的一个梗,但学姐觉得这个梗有一定的真实性。互联网过去高速发展,行业内的很多童鞋、甚至高管,对法律法规的了解都不够,更别说在工作中严格执行了。

举个例子,这段时间很热议的“反垄断”,其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早在2008年(下图)就开始施行了,也就是说传统行业的小伙伴们可能已经依法办事十几年了,这才轮到我们互联网行业。就比如低价销售、经营者合并和限制竞争等条款本来就有,但是扪心自问一下,哪个互联网巨头不玩低价拉新、收购和“二选一”呢?这些早就已经是行业内“默认”的玩法了。



有些童鞋可能会觉得国内监管的力度也太大了,但在国外,类似于反垄断法这样的法律法规,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像微软、谷歌都被重拳出击,罚过近百亿美金,相比之下阿里一百多亿人民币也不算多。就比如最近,epic告苹果税的案件,法院就判苹果不得限制开发者使用第三方支付,苹果躺着收30%税的时代估计也快要结束了(不得不说还是国外的资本家会割,二话不说直接30%,这不比滴滴和美团狠多了~)。

所以,大家也不用抱怨国家针对互联网企业了。

2. 资本操纵


互联网企业成功了之后,最大的赢家是谁?腾讯市值翻了800倍,大家疯狂氪金,最大赢家是小马哥吗?是财富自由的高管和员工吗?显然都不是,互联网的扩张需要大量资金,才能产生规模效应,腾讯的股东是南非大鳄MIH,占35%,南非联合银行占10%,也就是说这两个资本占了近一半的股份,而小马哥自己只有13%。所以大家知道为什么自己玩游戏的时候老是“非洲人”了吧~

当然,大部分互联网公司背后的金主爸爸都是美国的公司,什么红杉资本、GGV之类的,即使背后的资本不是美国公司,也都是用美元结算的,大部分互联网公司都是在美股、港股上市的。也就是说大家辛辛苦苦发展几十年,结果还是在给老美打工,毕竟人家已经是玩转资本的老手了,美元霸权那是稳稳的。

在以前互联网还是高科技行业的时候,我们适当的借用一些境外资金发展技术没有问题。但现在互联网已经是民生相关的行业了,肯定不能让境外的资本操纵互联网,这也就不难解释了最近一系列的监管动作。

互联网是不是要凉凉
这里是默认签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上一篇:几则富含人生哲理的励志小故事!很短却很有理!

下一篇:产品经理,该如何在互联网下半场生存?

sitemap.txt | sitemap.xml | sitemap.html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彩虹邦人脉系统 ( 皖ICP备2021012059号 )

GMT+8, 2024-11-23 10:42 , Processed in 1.980630 second(s), 46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