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后,养生注意这八个方面

2021-12-12 20:35| 发布者: admin| 查看: 2139| 评论: 0

立秋后,养生注意这八个方面

《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篇》中曰:“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其实立秋并不是秋天的气候已经到来。我国地域辽阔,各地气候有较大差别,而且今年三伏天的末伏还在立秋后,根据“候平均温度”,只有当地连续5日的平均温度在22℃以下,才算真正的秋天。立秋节气的到来,总体预示着天气将由热逐渐转凉,但短时间盛夏暑热尚未全消,暑必兼湿,所以暑湿仍要持续一段时间。而南方在此节气内还是夏暑之时,台风雨季节渐去,气温更酷热,把从立秋起至秋分前这段日子称之为“长夏”。

立秋后该如何养生?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肺病科主任张旭辉认为,立秋的养生要诀是养心阳防暑湿,调脾胃祛湿气,养肺气防干燥,适进食滋阴津。“夏日和长夏是一年中阳气最盛的季节,天气火热而生机旺盛,即人体新陈代谢处于最旺盛之时。生活中人们总常用空调、冷饮来降温消暑,过分依赖空调冷饮则会伤害体内的阳气。”中医强调“春夏养阳”,也就是说即使在赤日炎炎之时仍要注意保护体内的阳气,要注意不能过用寒凉,适当补养,不但能清凉解暑、生津止渴,还能预防秋燥。立秋养生注意八个方面。

1.健脾祛湿:

立秋虽已开始,但三伏未过,暑湿之气仍在。此时天气渐凉,适合从健脾调胃以祛湿。中医认为脾为后天之本,为气血生化之源,具有运化水湿的功能,因此调理脾胃也是“贴秋膘”的根本养生法则。此时应饮山药、芡实等粥品,以健脾胃。

2.补肺防燥:

立秋以后气候干燥,夜晚虽然凉爽,但白天气温仍较高,所以根据“燥则润之”的原则,应多吃养阴润肺防燥的食物,如莲子、百合、银耳、南瓜、枇杷等;如有脾胃功能虚弱、容易消化不良的朋友,可以多吃茯苓、芡实、山药、小米、白扁豆等。

3.防暑化湿:

今年三伏天历时较长,即使立秋,天气依然炎热,“秋老虎”仍有余威,所以仍需防暑养心、健脾化湿。平时可多吃丝瓜、莲藕、冬瓜、荷叶等,还可选用三豆饮(薏苡仁30克、绿豆30克、赤小豆30克加水适量煎汤)常服。

4.少辛多酸:

根据《素问·脏气法时论》记载:“肺主秋,肺收敛,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泄之。”可见酸能收敛肺气,辛味发散泻肺,秋天宜收不宜散,所以建议立秋后少吃生姜、辣椒等辛味之品,适当多食酸味果蔬以助养肺,如番茄、乌梅、葡萄等。

5.预防感冒:

立秋后,早晚温差过大,易引发感冒,起居饮食需加以注意,尤其应注意防止夜间着凉。可以趁早晨清凉时勤开窗户,流通空气。着装要冷暖适宜,春捂秋冻。可以适量喝一些姜茶,能温补身体。夏天吹空调和寒凉食物较多,人体的寒气偏盛,姜茶能散寒温通,振奋机能。

6.适度运动:

秋高气爽之时,适宜各种运动锻炼,如登山,可以提高肺活量,体验爬山时山中温度的变化,增强机体的耐力和抵抗力。骨关节炎的患者则不适宜登山。有心脑血管慢性病的患者,需量力而行。一般来说,老年人、儿童和体质虚弱者,运动量不宜过大,宜选择轻松和缓的项目,如散步、打太极拳等,以防出汗过多,耗损阳气。

7.早睡早起:

进入秋季,在养生起居上,应做到早睡早起。因为立秋之后,夜间气温逐渐凉爽,不再是夏天那种闷热、潮湿的感觉,人体会相对容易入睡,睡前梳头、听舒缓音乐等,可提早入睡,睡眠质量也可相应提高。建议晚上可以9点到10点睡觉,早上5点到6点起床比较合适。早卧可以调护阳气,早起可令肺气舒展。

8.调节情志:

立秋后情绪调节也很重要。从中医角度来说,秋在五脏对应于肺,肺在志为悲。秋季要尽量内心平静,神志安宁,情绪舒畅,切忌悲忧伤感,即使遇到不开心的事情,也应主动自我调节,防止损伤肺气。

掌上兰州·兰州晨报首席记者 欧阳海杰
全局签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上一篇:中医养生保健知识

下一篇:中医养生:每天睡前做到这6件事,神清气爽、健体养生睡的香

sitemap.txt | sitemap.xml | sitemap.html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彩虹邦人脉系统 ( 皖ICP备2021012059号 )

GMT+8, 2024-11-23 23:58 , Processed in 0.195350 second(s), 46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