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无常,文学大师季羡林守住自己的初心,过淡定从容的人生

2022-7-24 06:54| 发布者: oltgrl2lzp| 查看: 1919| 评论: 0

这里是默认签名
浮躁的社会里,有人终其一生寻寻觅觅,却依旧一无所得,徒惹一身疲惫。
有人却能一路且行且歌,随遇而安,得失从不放心上,日子过得舒适心安。
前面三十年几度奔波,周日劳顿,到了这个年纪,突然觉得白居易的一句诗“我生本无乡,心安是归处。”真是抚慰。
近日正在阅读季羡林的著作《心安即是归处》,边读边悟,对生活和对自己有了更多的思考:智慧的季羡林先生对人生有《三论》,活得通透,我有何必苦苦纠缠于心中的执念呢?





正如冰心为别人题的座右铭:“知足知不足,有为有不为。”


一、众人热推的书

季羡林国际著名的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教育学家、佛学家、国学家、翻译家,与饶宗颐并称为“南饶北季”,也是北京大学唯一终身教授——季羡林。
季羡林先生经历过跌宕起伏的人生,历尽坎坷,但他不怨不悔,执着于自己淡看权势名利的执着,质朴的文字里透露着真挚的情感——心安就是生命的归处。
《心安即是归处》这本书收录了季羡林的散文60余篇,是季羡林先生1933年到2006年期间所写的具有代表性的散文,比如《隔膜》、《毁誉》、《不完满才是人生》等等,字字珠玑,篇篇经典。
60余篇文章以八个主题分为八辑,“人生、读书、处世、旅行、生死等角度,展现季老百年的生命智慧,以及他与世界的相处之道,给予内心焦灼者以安定的抚慰。





受人欢迎的央视《朗读者》节目中,多次有受邀者动情朗颂《心安即是归处》里面的篇章,贾平凹、白岩松、金庸、林青霞诚意推荐。
二、看淡名利过朴实人生

季羡林先生在望九之年受邀于《人生漫谈》写文谈人生。
其时,季羡林先生已经是业绩辉煌,德才兼备,但他依然是很谦虚,他说:“什么叫做人生呢?我并不清楚。”
后来推辞不掉,季羡林老先生连写三篇谈人生。

人生是什么,季羡林说:“一个人活在世界上,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第一,人与大自然的关系:第二,人与人的关系,包括家庭关系在内;第三,个人心中思想与感情矛盾与平衡的关系。这三个关系,如果能处理很好,生活就能愉快;否则,生活就有烦恼。”
后来,浙江人民出版社的杨女士要编辑“禅谈人生”的丛书,季羡林很赞同,但对于为书写序一事,他却也是推了又推。





而季羡林先后三次辞掉“国学大师”、“学届泰斗”“国宝”三顶桂冠”的美谈,更是让人看到他对名利的淡泊,一心只想求真务实的人格追求。在季老看来,自己没有虚名所累轻松多了。
不求浮名,但求心安!
这与当今某些人挖空心思弄虚作假也要谋名夺利,利欲熏心是多大的对比。
三、读书慰平生

苏轼在《和董传留别》中“腹有诗书气自华”的诗句。为后人赞同。
《心安即是归处》中,季老把读书放在了第二章来写,他说;“有福读书、可慰平生。”可见,季老是多么酷爱读书。
季老说读书可以增加智慧。人类在不断进步,那是因为在不断学习。而一万年前的猪是蠢,今天的猪,甚至一万年后的猪也依然是蠢的。
因为爱读书,季老有几屋子藏书。
读书的收获,我也是感受到了的,这一两年,我因为接触了一些喜爱读书的人,跟着她们一起选书,读书,谈论读书,收获实在不少。





先前坐下来就是刷手机,或者扎堆聊天,现在是经常手边有书,坐下来了就随时翻阅几页。
渐渐地,因为读书,心中杂念少了,思考和感悟多了,收获也多了。
张元济先生说:“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
读书,被公认是最低成本的投资。以后,我读书的方向还是要开阔些,专业的要读,非专业的也要多读一些。这样才可以像蜜蜂采得百花酿好蜜。
结语:

季羡林离开我们已经十多年了,之前听老师说过关于他的故事,心中敬佩不已,今天得以读他的《心安即是归处》,觉得很荣幸。
他用自己的才能报效了祖国,也用自己的智慧给后人留下了为人处世的真知灼见。





读过《心安即是归处》顿悟许多:人生浮名不必过于执着,做处事当须有为有不为,说话当“道”真话。
人生无常,守住自己的初心,心安即是归处。
这里是默认签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上一篇:做人做事故事篇(之二十三):像小时候父母对待我们那样对待父母

下一篇:说话要过脑子,刘伯温的《郁离子》里有个“鹊集噪虎”的故事

sitemap.txt | sitemap.xml | sitemap.html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彩虹邦人脉系统 ( 皖ICP备2021012059号 )

GMT+8, 2024-11-23 00:31 , Processed in 0.219544 second(s), 46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