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辛苦一生却晚景凄凉?为人父母,这3个底线一定要守住

2022-7-21 07:40| 发布者: urbeq9ddkz| 查看: 1589| 评论: 18

这里是默认签名
前几天,看了一部短片,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一个女孩,小时候想要电视里的马,橱窗里的玩具,父亲一一满足她;
长大后,她想要邮轮、列车、潜水艇,父亲努努力也能满足她;
后来,为了嫁给一个歌星,女孩又逼父亲买豪宅、跑车。
等她嫁人后,年迈的父母花光了毕生积蓄,搬进了低矮的平房,打算安度晚年。
没想到有一天,女孩又把自己的孩子扔给父母抚养,然后冷漠地转身走了。
这就是著名的讽刺动画短片——《任性人生》。



在这个无奈又悲哀的故事里,人们往往责备女孩不懂事。殊不知,她的所作所为,全拜父母所赐。
没有父母的溺爱纵容,何来孩子无限度索取?
没有父母的过度保护,孩子又怎会知道生存不易,要懂得珍惜?
很多父母为儿女操劳一生,结局却像短片里的父亲一样,人财两空,晚景凄凉。
其实,父母与子女相识一场,是缘是劫,全在父母们能不能守住这3个底线。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学会放手,让孩子独立

心理学上有个“100%理论”。
指的是一件事,你做20%,那么孩子就会去做剩下的80%。如果你做80%,那么孩子只会做20%。 
假如你把事情全做了,那么孩子什么也不会做。
久而久之,你越活越累,孩子也在缺乏历练中丧失独立生存的能力。
自媒体人@雪球花甲老头,讲过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
有一对老夫妻,退休后仍四处打工赚钱。
老太太做保洁,老大爷开旅游巴士。
两位老人一刻不敢停地打零工,只为养活自己“永远长不大”的儿子。
老两口的儿子大学毕业后一直赖在家里不工作,每天只知道打游戏、点外卖。
对于儿子的“啃老”,老两口打也打过,骂也骂过,但仍无济于事。
一次争吵中,儿子愤怒地说:“你们嫌我什么也不会,可你们什么也不让我做,我能会什么呢?”
原来,老两口就这么一个儿子,一直对其呵护有加,却也保护过度。
小到吃什么、穿什么,大到读大学、选专业,事无巨细,全由老两口安排。
他们本以为付出了这么多心力,儿子的人生一定能顺风顺水。
没想到,竟是现在这番田地。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今日心理学》中写道:
“为孩子做每一个决定,包括他们穿的衣服、做作业的确切时间,以及他们可以和谁一起玩,都会消除他们做决定的欲望。”
事事帮孩子搞定,表面上是爱孩子,实质上是对孩子主观能动性的限制与剥夺。
长大,是反复试错和挑战自我的过程,一个人只有经历了,才会长大,乃至成熟。
著名教育家蔡笑晚,分享过自己的育儿往事。
他的孩子曾痴迷武学,非要去少林寺学武。见孩子固执己见,蔡笑晚说:“如果你真的要学武术,那就写一个决心书吧。”
孩子开开心心写完后,就被送到了武术学校。
可仅仅两个月,孩子就受不了,想回来读书。
但蔡笑晚坚决不同意,他说:“你必须坚持下去,否则你就是对自己的选择不负责任。”
后来,孩子坚持学完了一个学期,才被蔡笑晚接了回去。
有了这次教训后,孩子明白了人要独立做决定,更要为自己的决定负责。
蔡笑晚是典型的“60分家长”,他懂得该放手的时候放手,该管教的时候管教。
父母学会放手,孩子才能在风雨中,长大为参天大树。



适当拒绝,量力而行

前段时间,都市情感剧《追爱家族》热播,剧中的齐天,让人气愤不已。
为了追求暗恋10年的女神,他逼老爹给自己买房,开口就要1000万。
见老爹犹豫,也怕两位哥哥阻拦,齐天竟自导自演了一出闹剧,伪造家里失火,假装生命垂危。
没想到,这招还真管用,老爹一心疼,满口答应买房。
齐老爹不仅打算卖掉世代居住的祖屋,还帮齐天说服另外两个儿子放弃继承权。
他不过是个退休教师,祖屋一卖,连个住的地方都没有,可他就是无法拒绝齐天。
结果,房子还没卖出去,齐天就被女神甩了,他埋怨父亲说:“你就是见不得我好,当初你要是早点给我买房,也不至于被人甩,我恨你,恨这个家。”
一句话,把齐老爹伤得透心凉。



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
“一切都让给孩子,为了孩子可以牺牲自己的一切,这是父母送给孩子最可怕的礼物!”
养育孩子,从来不是满足他们,而是帮孩子适应这个社会。
爸妈对孩子有求必应,孩子的欲望就会无限膨胀,直至被吞噬。
还记得那起轰动全国的“留学生杀母案”吗?
24岁的留学生汪佳晶,在日本5年的生活费全靠母亲一个人支撑。
每次要钱,母亲都二话不说,要多少给多少,眼见汪佳晶的消费越来越高,母亲这才开始吞吞吐吐想拒绝。
不承想,一听母亲不给钱,汪佳晶像疯了一样,竟把母亲活活捅死。
记者调查发现,汪佳晶的家境并不好,可母亲却十分宠他,和齐老爹一样,是个“有求必应”的家长。
斯坦福大学有个著名的“糖果实验”。
心理学家沃尔特找来一批孩子,在他们面前放了一颗糖。
然后告诉他们:如果能等15分钟的话,将得到两颗糖果,如果做不到,就只有一颗。
结果仅有10%的孩子能够等一会,大部分人都选择立刻吃掉糖果。
20年后,经过追踪调查发现,这10%的孩子有更好的人生表现。
可见,欲望上的“延迟满足”,对一个人的长大有多重要。
身为父母,也应学会适当拒绝,量力而行,对子女的各种要求延迟满足。
唯有如此,才能让他们学会克制欲望,凡事靠自己。



早立规矩,守住底线

前几天,偶然间刷到了两则新闻。
一则是两个男孩在18楼比赛扔石头,看谁扔得远,结果砸坏了一辆车的天窗。
车主报警,人们这才发现有孩子高空抛物。
民警对孩子及家长进行了批评教育,并罚了款。可网友们坐不住了,都说:“就这么结束了?孩子可恶,家长更可恶!”



另一则新闻是一个男孩坐电梯,一脚踹掉电梯里的控制面板,并向同伴露出得意之态。
正如网友所言 :“熊孩子背后,一定有一个熊家长!”
其实,每个孩子,都像白纸一样来到这个世界。
如果爸妈不告诉他们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他们永远不知道做人的规矩,做事的底线。
看过这样一个小故事。
原野上有一群牛,每天悠哉地吃草晒太阳。一天,一只小牛想闯得更远,走着走着,碰到了一条几乎看不见的线。
这条线上有电,吓得小牛慌忙退后一步,停了下来。
小牛这才知道,原来这个世界还真有去不了的地方、做不得的事情。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很赞同《勇于管教》里的一句话:
“如果悬崖边上设有栏杆,那么人就敢靠着栏杆往下看,因为不会害怕摔下去;如果没有栏杆,大家在离悬崖很远的地方就停住了,更别说站在悬崖边缘往下看了。栏杆就是界限,知道界限的孩子会有安全感,相反,没有界限的孩子没有安全感,因为他不知道安全的尺度在哪里。”
不管是原野上的电线,还是悬崖边的栏杆,说的都是我们受规则约束,同时也在被规则保护的道理。
“无规矩不成方圆”,有远见的父母,都懂得给孩子立规矩。
那如何给孩子立规矩呢?教育专家给出过3点建议:
1. 宜早不宜晚。
在“家校社共育”的直播间,教育学会副理事长张绵庭说:
“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成效像打在食品包装上的标签,是具备有效期的。”
关于立规矩,他指出,3岁前“最有效”,6岁前“有效”,10岁前“次有效” ……
所以,父母不要错过孩子长大的“黄金期”,教育孩子宜早不宜晚。
2. 温和而坚定。
同样是面对“熊孩子”,下面这位家长的做法,值得借鉴。
一个孩子从自家窗户向楼下泼墨,导致很多邻居晒在阳台上的衣服被弄脏。
家长知晓后,不仅让孩子在业主群里做检讨,还和孩子一起,把弄脏的衣服洗干净。
整个过程,孩子家长没有对孩子殴打斥责,而是温和又坚定地摆事实,讲道理。
与孩子沟通,家长需要刚柔并济,张弛有度。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3. 发挥榜样力量。
有人说,如果家庭是复印纸,孩子是复印件,那父母就是原件。
复印件成品如何,取决于原件的质量。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会模仿和映照出父母的一言一行。
想要孩子守规矩,父母就要发挥榜样力量,以身作则,身体力行。
《家庭教育》中说:“有规矩的自由叫活泼,没规矩的自由叫放肆。”
只有在规矩中,孩子才能完成对世界和自我的认知,成为一个三观正、有教养的人。



教育是一场漫长的修行,孩子的未来、父母的结局,其实都藏在日常生活的琐碎中。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真正爱孩子的父母,都懂得放手让孩子一搏,敢于拒绝孩子,也舍得约束孩子。
他们会用自己的言行,在孩子的世界里,润物细无声。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恰如哲学家卡尔·雅斯贝尔所言:
“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撼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点个“赞”愿全天下的父母,在教育的路上,都能行稳致远;愿全天下的子女,都能体会父母的那颗拳拳之心。
共勉。





作者:槿山月。
这里是默认签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上一篇:做人做事故事篇(之二十三):像小时候父母对待我们那样对待父母

下一篇:读《人生海海》有感

sitemap.txt | sitemap.xml | sitemap.html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彩虹邦人脉系统 ( 皖ICP备2021012059号 )

GMT+8, 2024-11-23 05:16 , Processed in 0.288057 second(s), 46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