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课堂|对话邬贺铨院士:AI真能超越人类?

2022-7-20 07:17| 发布者: 15136731526| 查看: 1857| 评论: 1

这里是默认签名
央广网北京7月8日消息 如今AI人工智能早已渗入我们的日常生活,AI“觉醒”的消息,也常常激起热烈讨论。人工智能是什么?真的会“意识觉醒”,甚至反抗人类吗?

人工智能与5G通信网络又有怎样的关联?如今的5G智能机器人是不是正在和人类抢饭碗?5G技术催生的新职业——AI训练师又是干什么的?

中国之声携手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推出全媒体科普栏目——大师课堂《科学家讲科学》。20位院士名家畅谈热点事件,为公众科普答疑。

本期有请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和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张弛,一起畅谈5G与AI。

人工智能真能“觉醒”?也会“反抗”?

邬贺铨:人工智能也好,机器人也好,都需要人去训练的,它自己不会产生意识,有意识也是训练的时候人为灌输进去的。有人担心机器人会反抗人类,那可能是人类在机器人的程序设计上出现了漏洞,激发了它的对立的动作,导致它变成“反抗”,实际上并不是有意识的反抗。产生漏洞的原因在于人在训练机器人时未考虑伦理问题,这个伦理不是指机器人要学习伦理,而是训练机器人的人要学习伦理。机器人本身没有好恶之分,而是人给它带来的。

5G+机器人会让人失业?

邬贺铨:机器人并不是5G才有的。只不过因为5G的高带宽、低时延,5G机器人更耳聪目明。并且配合云计算、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机器人的能力更强了,但是这个能力还是由人赋予的。没有人提升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技术,机器人也不会变得聪明。我认为人与机器人将来是互补的。

张弛:有预测说,在未来20年内,机器人会取代一些没有感情交流的、重复性的工作,而这些工作现在占我们人类工作的70%,这一趋势会不会到来?会不会将来有大量的人就失业了?甚至人类出生以后就不需要上班,靠社会福利度过一生?

邬贺铨:一些重复性的,或者说干起来很无聊的,比较危险的,劳动条件比较恶劣的工作,机器人去干是最合适的,这种用机器替换人的情况是我们人类社会所期待的。但是这些工作是否会占到70%,我觉得可能没这么大的比例,很多工作仍然是需要人来参与。

AI训练师是什么新奇职业?

邬贺铨:随着一些岗位被机器所替代,也会产生出一些新的岗位。比如,大数据挖掘前需要进行清洗标注,目前这些工作量大部分还是靠人。人社部曾经定义这种工作为AI训练师,并且预计大概在2022年,全中国这类职业可能需要200万人。比如,AI训练师会进行智能驾驶的训练。智能驾驶中需要让汽车自动识别马路,但如果只是将视频单纯地传给计算机,计算机无法识别什么是马路。需要人工在视频上将道路框出,再交由计算机,计算机多次接受此类信息后,才能够逐渐学会在视频和照片中识别出道路。还有人脸识别,计算机一开始是无法识别人脸的。需要人工标注人脸的图像,标注出哪里是眼、哪里是鼻、哪里是嘴。大概一个人脸可能要标150个点。计算机看多了就会知道什么地方是眼睛。这些都是人工去做的,这就叫标注。此外,AI训练师还会训练人工智能的客服。智能客服回答问题不能太机械,必须体会客户的感情,这也需要事前训练。

张弛:以后会不会出现人工智能的大学教授和律师?

邬贺铨:机器人当老师、律师,这些都有可能的。老师是按照规定的教案来讲,可能大学里让机器人来讲还好,但是中小学可能还是不太合适。因为中小学是希望老师与学生互动的,老师通过观察孩子听课的表情,来判断他的理解的能力,所以纯粹由机器人来上课是有不足的。而律师是按照法律条文来判断,让机器人判案子理论上可以,但是律师也不仅仅是法庭上的工作,在此之前还有翻看案卷、做调研的大量工作,我相信仅靠机器人可能还不够。此外,主持人的职业也可以由人工智能担任。之前央视网络春晚就有虚拟主持人撒贝宁与真实的撒贝宁同台主持过,但是机器人可能没有那么好的临场反应,这也是需要靠人来训练的。

张弛:很多科学家都会被问一个关于人工智能的私人问题,我也想问问邬院士,您是强人工智能者,还是弱人工智能者?

邬贺铨:我不太清楚什么算强,什么算弱。我只是相信人工智能是伴随着人类自身智能的提升而提升的,它的发展也会使我们的社会越来越智能化,而且仍然处于我们人类可控制的范围中,并不是说它要超越人类。

5G+AI,还有哪些新玩法?

邬贺铨:5G的一个特点是高运动速度。冬奥会高山滑雪时速250公里,如果在运动员的头盔和雪橇上装上5G设备,将信号传到外边,观众可以获得运动员在滑雪过程中对高度、难度、温度、速度的感受。在以往转播体育比赛时,场外观众只能跟随导播切换的画面来观看比赛。现在5G可以把运动场上16个机位的信号同时传出来,再合成一个360度的视频,场外观众可以获得同场内观众一样的观看体验。

5G不仅能合成视频,还能合成CT照片。在新冠肺炎的检测中,很多时候需要靠肺部的CT影像来定性确诊。一个肺部可能会有上百张CT照片,医生一张张看很耗时间,我们可以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把300张CT照片合成为一个肺。通过这种合成技术,可以形成一个新冠肺炎的智能化诊断平台。

除了应用于医学领域,5G还能应用于日常消费。如何判断在电商平台上选中的衣服是否合身呢?可以用手机拍一张全身照,将衣服虚拟化地套在身上,甚至可以同时比较穿蓝色好看,还是穿红色好看,这是5G+AR的一种应用。

大连接物联网?一平方公里100万个传感器联网

张弛:中国已经有了160多万座5G基站,我很好奇将来我们会建多少座?

邬贺铨:到今年4月底,中国已经建设的5G基站大概有161万个,按照目前的进度,到今年年底大概要建到200万个。中国现在4G基站有590万个,从一定意义上说,5G的基站数不会少于4G基站数。按照每年新建200万基站的速度,5G基站的建设还需要几年。

其实,对于5G网络,我们更关心其安全问题。在3G、4G原有的基础上,5G增加了一些安全功能,主要是网络访问的安全性增加了。5G去除了基于手机用户识别码的非法定位的危险,增加了用户数据完整性的保护,有效降低了漫游区域的欺骗风险,增强了运营商之间连接的安全性,提升了抵御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的能力,可以说,兼顾了低时延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同时,5G不仅仅是通信,还拓展了物联网能力。与4G相比,5G在多项性能上提升了1~2个数量级。在过去的2G和3G时代,窄带物联网数据率只有每秒20k比特和每秒250k比特;在4G时代,能力提升到上行每秒5兆比特,下行每秒10兆比特;而5G的峰值速率已经提高到了每秒100兆比特,另外我们有大连接物联网,可以做到一平方公里100万个传感器联网。可以说,1G到4G的应用面向消费者,5G扩展到工业互联网和智慧城市的应用。

5G超可靠、低时延、广覆盖、大连接的特点,打通了数据从采集到汇聚处理和分析决策的全环节,发挥了数据作为生产要素的作用。5G作为数字经济的基础设施和新动能的引擎,与传统行业的生产运营技术的结合,智能社会经济的数字化转型,推动了智能社会和产业数字化的发展,展现了广阔应用前景与效益。

监制:高岩

策划:郭静

编审:富赜

主持人:杨扬

记者:张棉棉
这里是默认签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上一篇:血压、血糖、血脂、尿酸标准对照表,忌口清单全都有

下一篇:元宇宙营销100问(贰):公有链、私有链、联盟链如何区分?

sitemap.txt | sitemap.xml | sitemap.html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彩虹邦人脉系统 ( 皖ICP备2021012059号 )

GMT+8, 2025-1-10 19:12 , Processed in 0.206363 second(s), 51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