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亚夫:一个正直的好人是要付出代价的

2022-7-18 21:09| 发布者: uepx5pax69u5x5| 查看: 2424| 评论: 0

这里是默认签名
公元前158年,汉文帝去军队慰问,到了门口却被拦下了,守卫说:“我们在军中只听将军的命令,不听天子的诏令。”



这就是西汉名将周亚夫的细柳营。
俗话说: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
但是,真到了“不受君令”那个地步,却不一定有好果子。除了要求臣子有极大的能力,还要求君主有极大的胸襟。
还好,这个时候周亚夫遇到了性格温和的汉文帝。
这次慰问,是因为匈奴大肆骚扰边境,汉文帝设置了三个大营防备,为了表示重视,他亲自去慰问,前面两个军营都很顺利,一套仪式走完,军营里上上下下把他们送出来,一团和气。
可到了周亚夫这里,画风就完全不一样了。
除了开头提到的不让进以外,还有两个颇为“大胆”的场景。



一行人拿出了天子符印,终于进了营地,刚走没两步就被叫住了,守卫官说:“我们将军说了,军营里不准驰马。”
于是汉文帝带头,拉紧缰绳,走着去见周亚夫。
当看见了周亚夫,几个人不禁愣住了。
只见周亚夫披坚执锐,一脸严肃,拱手说:“启禀皇上,身穿铠甲的将士不能跪拜,请允许我用军礼参拜。”

《史记》: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一场慰问结束,几个使者憋了一肚子火,再看汉文帝,脸上美滋滋的,说:“这才是大将军,前面那两个都如同儿戏。”
等前方军事战线解除,周亚夫被封为中尉。
汉文帝去世的时候,告诉太子说:“有大事可以找周亚夫。”于是,景帝登基以后,提拔他为车骑将军。
眼看大好前程正在向他招手,可他当初为大汉建立的功勋,却成了压垮自己的负担。
周亚夫的高光时刻:

公元前154年,汉景帝听从晁错的建议,强势“削藩”,这引起了诸侯国的不满,爆发了著名的“七国之乱”。
对方来势汹汹,汉景帝大惊,又听从袁盎的建议,杀了晁错以尉诸侯,但是诸侯们并没有被安慰到,继续高歌猛进。
关键时刻,景帝想到了父亲的临终遗言,启用周亚夫。



周亚夫是将门之后,对这场战争洞若观火,一上任就提出了一个非常好的建议:对方太强大,不如放弃梁国,去断绝对方的粮道。
当时的梁国正是窦太后的小儿子,汉景帝的亲弟弟,梁王刘武的地盘。这个建议有效,但是非常大胆。
好在汉景帝同意了这个方案。
但是,梁王这会儿就不淡定了,朝廷的大部队都打不过七国联军,让自己一个小诸侯国去打,这不是不给自己活路吗?甚至,他给麾下的将军跪下,求他们好好替自己打仗。



梁王刘武,自小嚣张跋扈,能给自己额将军跪下,可见是真的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了。
当然,前面打仗,梁王的后方也没闲着,一天一个使者的去找周亚夫搬救兵,但是周亚夫不为所动。
没办法了,梁王找到景帝,景帝下诏书,让周亚夫救援,周亚夫还是不动。
而是派兵去断绝叛军的粮草,浩浩荡荡的“七国之乱”,仅用三个月就平息了,可喜的是梁王也挺了过去,表面看皆大欢喜,可窦太后和梁王却给周亚夫拿小本本记了一道。
周亚夫当丞相

周亚夫班师回朝之后,朝廷为他重新设置了太尉一职。
在太尉任上做了五年,又提拔他为丞相。
至此,周亚夫到达了政治上的巅峰。
俗话又说:高处不胜寒。
做了丞相的周亚夫还是以前耿直的性子。由于对太子生母栗姬不满,景帝萌生了废太子的想法,但是周亚夫认为,太子没有大错,不能废,就这样,两人争执不下,最终,景帝还把太子刘荣废了。从此之后,景帝对周亚夫也疏远了。
与此同时,梁王进京的时候,经常跟窦太后说周亚夫的坏话。
《史记》中并没有窦太后对这件事的评价,但是我们进行合理推测,窦太后肯定没少在汉景帝面前控诉周亚夫。
汉景帝其人




汉景帝首先比较孝顺,其次,他是个“只做不说的人”
他的孝顺体现在经常哄母亲开心。
一次家宴上,说自己千秋以后,要传位给弟弟梁王。
窦太后很喜欢他的小儿子,一听这个,高兴得不得了。
可是,当“七国之乱”爆发以后,梁王立了大功。第二年,景帝就封皇长子刘荣做太子了。
从这个举动就可以看出,景帝当初的话,他自己根本没放在心上,不但这样,还怕别人太认真。
之所以说他“只做不说”还有另外一件事:
其实,他废太子之前,早就讨厌太子的母亲栗姬了,但是,并没有他出言警告或提示的记录。
说起这件事,不得不拉入另一个人物,馆陶公主刘嫖。



馆陶公主是窦太后的女儿,汉景帝的姐姐,身份尊贵。还经常给弟弟介绍美女。
也因为这层关系,栗姬不喜欢她。
所以,当刘荣被立为太子,馆陶公主想把女儿陈阿娇嫁给太子的时候,遭到了栗姬的拒绝。
从此,馆陶公主就经常在汉景帝面前说栗姬的坏话。
景帝对栗姬也是越来越不满,但是他没说,也没去查他姐姐说的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
其实这个时候,栗姬母子的地位就比较悬了,但是,栗姬显然还沉醉在儿子被立为太子的极大满足中,不知道大祸将至。
有一次,汉景帝生病了,身体状况很不好,于是把栗姬叫过来说:“我百年以后,你要好好照顾孩子们。”
栗姬一听,很生气,不答应,还说了不好听的话。
具体说了什么,《史记》没有记载,但是王立群先生推测,栗姬只是不开心景帝把关爱给了别人,反过来让自己干辛苦活,抱怨了几句。
其实,我们上帝视角看一下,这个时候,景帝还是有心要立栗姬做皇后,但是,栗姬这个态度实在让人无法接受。
毕竟吕后残害刘氏子孙的事情还没过几年,景帝还在,她就摆出一副这个样子,如果景帝去世了,那还得了?
这次景帝生了很大的气,正在气头上呢,刘彻的母亲王美人又来了致命一击。
王美人知道景帝还在生栗姬的气,她找到一位大臣,让他上疏说:“太子的母亲栗姬应该被立为皇后。”
这一下就戳中了景帝的肺管子。
气得他把这位大臣处死了,废太子刘荣为临江王,栗姬没过多长时间就忧愤而死。栗姬一族也遭到了清洗。
这个性格,对常人好像没太大杀伤力,可是对周亚夫来说,那是毫无招架之力。
周亚夫罢相

太子风波过去后,有一天,窦太后想给王皇后的哥哥封侯,景帝不愿意,说跟丞相商量一下。
周亚夫说:“高祖皇帝在的时候跟诸侯约定过,非刘氏家族不得封王,没有功劳不能封侯。”
于是,景帝就用这个借口,回绝了窦太后。



可以想象,窦太后现在心里更讨厌周亚夫了,指不定在景帝面前说了人家多少坏话,景帝平时不发作,但是心里都默默记着呢。
过了一段时间,匈奴那边来了五个有头有脸的人物,投降来了,景帝一看,很高兴,马上要给封侯。
这时,周亚夫又跳出来反对,说:“如果给他们封侯,怎么谴责不守节操的臣子们呢?”
篱落白觉得周亚夫的这次拒绝,可以理解为3个原因:
1、高祖刘邦说过,没有功劳不能封侯。他们刚来,凭什么封?

2、说白了,他们就是叛军,如果这么器重他们,不是鼓励背叛吗?

3、匈奴有什么可怕的,不行就打呗。

周亚夫的话一出来,顶的景帝没话说,憋了半天说了句:“丞相议不可用。”
意思是:丞相说的不行。
这一局,景帝用身份压住他了,周亚夫一看,我的建议不是不可用吗,我请假!
于是,称病回家了,景帝就撸了他丞相的位子。
周亚夫之死

可周亚夫怎么也想不到,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



一天,他接到消息,景帝要请他吃饭。
他也不知道皇上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就去了,到了饭桌上,发现盘子里放着一大块儿肉,他左看看又看看,没有筷子。
于是,就跟身边的宫人要筷子,宫人低着头不说话。
他正纳闷的时候,只听景帝说:“这些还满足不了你的胃口吗?”
周亚夫实在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看着皇上来者不善,赶紧跪下来谢罪。
景帝什么也没说,站起来就往外走,周亚夫赶紧跟上,然后告辞回家了。
景帝看着他的背影说:“这个遇事就着急的人,不能担任少主的大臣啊。”

《史记》:此怏怏者非少主臣也。
从这件事就能看出,为了给儿子清障,景帝已经打算要处理周亚夫了。
很快来了个机会:
周亚夫的儿子给父亲在官方制造铠甲的单位,买了500副铠甲,为了父亲百年以后,给他陪葬。
但是,他没给够人家搬运工的钱,搬运工们一气之下,告他谋反。
这件事被景帝知道了,让官吏按照文书内容去问周亚夫,周亚夫生气,拒不回答。景帝一看,说:“我不任用你了!”
让廷尉把周亚夫收了,周亚夫当时就要自杀,被他夫人拦下了。
到了监狱以后,廷尉问他:“你是想谋反吗?”
周亚夫说:“我是为了殉葬用的,怎么会谋反呢?”
廷尉说:“就算你在地上不谋反,也要在地下谋反!”
气得周亚夫五天没吃饭,吐血而死。他死之后,封地也被撤除了。
写在最后

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周亚夫是汉朝开国元勋周勃的儿子。
周勃当时跟着刘邦南征北战,被封为绛侯,又因为拥立汉文帝有功,被提拔为右丞相。
周亚夫不但是将门之后,也出自功勋之家。他继承父亲爵位以后被封为条侯,是高明的军事家。
可以预见,如果周亚夫没有死,汉武帝初期,不至于无人可用。而卫氏一族,也没那么容易崛起。
可是没有如果。
我们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个先来。
王立群先生曾经评论周亚夫说:“他是只琢磨事不琢磨人的人。”
他的忠心和能力,恐怕连汉景帝也没有怀疑,但是,还是把他害了。
昨天看完周亚夫的资料,晚上出门,看到远处的万家灯火,路灯下唠嗑的大爷,忽然觉得自己无比的幸福。
疫情肆虐,国外战争,而我还能读书、思考、码字,真心感恩这个美好的国度,愿一直这样和平。
我是篱落白,分享有温度的历史故事
这里是默认签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上一篇:“善良”的你为什么过的不好?怎样才能算得上真正的好人?

下一篇:百善孝为先,我的妈妈是这样做的

sitemap.txt | sitemap.xml | sitemap.html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彩虹邦人脉系统 ( 皖ICP备2021012059号 )

GMT+8, 2024-11-28 07:39 , Processed in 0.222997 second(s), 55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