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岁你在做什么?李嘉诚:15岁辍学,22岁创业,30岁赚到第一桶金

2022-7-15 12:51| 发布者: ue6yt0zy68q0t0| 查看: 2374| 评论: 0

这里是默认签名
1950年,22岁的李嘉诚,凑了5万港元,创立长江塑胶厂。当生意渐入佳境时,李嘉诚却犯下了致命的错误,差点让公司倒闭!
苦难童年




李嘉诚,1928年7月29日,生于广东潮州的一个书香门第,父亲李云经是位教书先生。受父亲的影响,李嘉诚从小就酷爱读书,学习亦十分刻苦。
小时候,家里有个小书房,一有时间,他就钻进书房,如饥似渴地阅读他喜欢的书籍。经常到夜深人静的时候,书房里还点着煤油灯,李嘉诚依旧在津津有味地看书。在那个物质生活贫乏的童年,李嘉诚的精神世界却无比富足。

然而,平静的日子没过多久,日本侵华战争就爆发了。到1939年,战火已经蔓延到了广东潮州。为了生存,李嘉诚一家不得不背井离乡,于1940年2月,开始了逃难生活。那一年他才12岁。

李嘉诚的母亲庄碧琴有个弟弟叫庄静庵,那时在香港做钟表生意。当时,在英国统治下的香港,相对还是比较太平。于是一家人就打算去香港,投奔李嘉诚的舅舅庄静庵。




几经辗转,到1940年5月,李嘉诚一家终于来到了香港,并找到了位于香港中环,庄静庵的中南钟表公司。庄碧琴跟弟弟讲述了一家的遭遇,庄静庵听了一阵感慨,随即将一家人安顿下来。

李云经身体不太好,但为了养家和供李嘉诚读书,他不得不在竞争激烈的香港找份工作。李云经告诉李嘉诚,想在香港生存下去,必须熟练掌握英语。

因此,李嘉诚除了学习课堂知识以外,还要额外学习英语。他只能付出比别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每天手不释卷,争分夺秒地学习。用李嘉诚的话说,他那时是在抢学问。

到了1943年,李云经的病情越来越严重,有一次甚至咳出来半盆鲜血。不久,便撒手人寰,走完了他短暂而坎坷的一生。这一年,李嘉诚还不满15岁。

<hr>打工生涯




作为家里的长子,15岁的李嘉诚选择终止学业,毅然扛起养家糊口的重担。李嘉诚没有接受舅舅的安排,去中南钟表行当学徒,而是打算自己出去找份工作。他时刻记得父亲的教诲,求人不如自己,凡事都要靠自己。

然而一个15岁的孩子,想在香港找份工作又谈何容易?说来也巧,李嘉诚随后就找到一家潮州人开的春茗茶楼,在这里开始了自己的第一份工作——跑堂。

说白了就是给客人端茶倒水。这份工作不仅卑微,还很辛苦,早上5点左右就要赶到茶楼,每天工作十五六个小时。即使如此,不管多累多困,李嘉诚仍然坚持每晚看书学习。

这份工作,让李嘉诚学会了察言观色,待人接物,他每天都会在茶楼观察形形色色的顾客,从他们的言谈中,了解各种信息。李嘉诚当然并不满足在茶楼当跑堂。所以,在1944年春节,他还是来到舅舅的中南钟表公司。

初到公司,李嘉诚先从扫地跑腿的杂事干起,因为工作勤快,不久舅舅庄静庵就将他调入一间钟表店当店员,开始了正式的学徒生涯。

李嘉诚凭借自己勤奋努力,几个月时间,就掌握了基本的修表的技能。不过,在舅舅的表行工作不到一年,李嘉诚不安分的心又躁动起来了。

1946年初,李嘉诚离开舅舅的钟表行,跳槽到一家五金厂,做起了推销铁皮桶的工作。销售是按业绩拿提成的,推销得越多,收入就越高。




正因为如此,李嘉诚干劲十足。这工作不但需要每天走街串巷去推销,还会遭到无数人的拒绝和白眼。李嘉诚后来却说,正是推销的工作,让他学会了如何跟人打交道,这是他人生的一笔宝贵财富。

刚开始推销铁皮桶,李嘉诚是屡屡碰壁,向来不服输的他,下决心要做出点成绩。经过细心分析,他看到推销员主要是找杂货铺进行推销,导致竞争非常激烈,而李嘉诚发现,其实酒楼和旅馆才是消费铁皮桶的大户,而他们通常都是从经销商那拿货。

如果能直接供货给酒楼和旅馆,公司不仅有了稳定的客户,还可以帮他们省下来中间的差价。所以他决定另辟蹊径,直接向酒楼旅馆进行推销。有了想法,李嘉诚立马行动起来。

想得容易真正做起来却困难重重。也是由于李嘉诚的坚持不懈,最后还真被他搞定了一家酒楼,当场就定了100多个铁皮桶。让李嘉诚兴奋不已,从此推销的工作愈加得心应手。

不过,一次李嘉诚在推销铁皮桶的时候,客户没有选择他,而选择了他的同行。这让李嘉诚很不服气,这位同行最后告诉他,并不是你的能力不如我,而是你的产品。

原来对方推销的是既轻巧又方便的新型塑料桶。李嘉诚敏锐地意识到,未来塑料制品一定会大行其道,慢慢进入寻常百姓家。基于这样的判断,1947年,他就跳槽到了这位同行的万和塑胶公司。

由于之前有着丰富的销售经验和出色的业绩,李嘉诚刚到万和,就被委以重任,当上了公司的领班。为了证明自己的实力,同时在大家面前树立威信。

李嘉诚决定先从香港最大的商贸批发行——九龙太平洋商行入手。拿下太平洋商行,一直是万和的老板梦寐以求的,奈何努力多年,依旧毫无进展。

李嘉诚确实低估了攻克这家商行的难度,连续一个多星期,他甚至都没有见到商行老板的面。这让李嘉诚有点心灰意冷,他知道如果见不到老板,这生意就没有任何可能。

那怎么才能见到老板呢?李嘉诚苦思冥想,一次偶然的机会,他通过商行的守门老人,了解到老板有个儿子,特别喜欢看赛马,由于老板每天非常忙,没有时间陪儿子去看,所以孩子天天过来闹。李嘉诚脑子一转,立马计上心来。

他通过门卫搭桥,结识了商行老板的儿子,并且隔三差五就带他去马场看赛马,还给他买好吃的。没多久,他们就成了好朋友。这样,李嘉诚才有机会见到商行老板,老板对李嘉诚印象不错,但仍然没有打算从万和进货。

直到一天,老板看到守门老人拿着塑胶喷壶浇花,这喷壶不仅颜色鲜艳,造型也十分精美,便问这喷壶是从哪里买来的?老人就告诉他,是李嘉诚的万和塑胶公司生产的。

原来这塑胶喷壶就是李嘉诚送给老人的。老板伸手拿过塑胶喷壶,仔细看来半天,这才决定,以后商行就从万和公司进货。

李嘉诚成功拿下太平洋商行,令万和的老板和员工彻底刮目相看。在万和的第一年,李嘉诚的销售业绩名列全公司第一,是第二名业绩的7倍之多。

由于业绩出色,不到19岁的李嘉诚,就被提拔为公司最年轻的部门经理,20岁就升任公司总经理,全面负责公司的日常事务。年纪轻轻就当上总经理,按理说李嘉诚应该心满意足了,然而并没有。在总经理位子上没坐多久,李嘉诚就递上了辞呈,准备辞职创业。

<hr>自主创业




1950年,年仅22岁的李嘉诚,拿出自己积攒的7000港币,加上向亲朋好友借的,一共5万港币,在香港筲箕湾开办自己的工厂,取名“长江塑胶厂”。寓意长江不择细流,故能浩荡万里。

李嘉诚年龄不大,却有着丰富的推销和管理经验。在创业期间,他身兼数职,不仅是老板,还是工程师,设计师,又是一线推销员,晚上便又成了刻苦勤奋的学生。

长江塑胶厂,先从生产塑胶玩具枪开始,虽然工厂和设备都比较破旧,但在李嘉诚的严格管理下,生产的产品,质量并不比进口的差多少,价格却便宜很多。

李嘉诚白天还要亲自去跑市场,推销产品,经过不停地奔波,付出终究有了结果。渐渐地,长江的订单越来越多,在没有足够的扩充生产线的情况下,工厂不得不加班加点进行生产,以满足客户订单。

由于只顾赶进度,李嘉诚忽视了对产品质量的把控。随后,就有经销商开始因为产品不合格要求退货。刚开始,只是极个别的,到后来,越来越多的经销商因为产品质量和交货期延迟等问题,要求退货退款。直到仓库里堆满了不合格的产品,李嘉诚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

屋漏偏逢连夜雨。不久,大批供货商就聚集在长江塑胶厂门口,要求李嘉诚结清拖欠的货款。这事直接影响到了整个工厂的生产,有些工人开始担心会拿不到工资,也跟着起哄。

与此同时,银行也向李嘉诚催还贷款。后来,竟然直接安排银行人员上门,将长江塑胶厂的仓库和生产车间都贴上了封条。这下李嘉诚彻底傻眼了!这么下去,恐怕工厂离倒闭不远了。

李嘉诚这段时间是焦头烂额,每天都愁得睡不着觉,眼睛里布满了血丝。他没有把情况告诉母亲,但作为母亲的庄碧琴,还是看出了儿子的心事。

于是主动问他,是不是厂里出什么事了。李嘉诚看来也瞒不住母亲了,索性就把公司的困境告诉她。庄碧琴听完以后,平静地给李嘉诚讲了个故事:

很久以前,潮州府城外有座古寺。云寂和尚在自己垂暮之年,把两个弟子,一寂和二寂叫到身边,交给每人1袋谷子,让他们去播种,等到谷子熟了再来见他,谁的谷子多,谁就可以继承他的衣钵,做寺里的主持。

等到谷熟时,一寂挑着沉甸甸的谷子来见师父,二寂却两手空空。师父问二寂原因,二寂惭愧地说,他没有管好田,谷子没有发芽。云寂便把袈裟和瓦钵交给二寂,指定他为未来的主持。一寂不服,云寂告诉他们:给他们的谷子是煮过的!

李嘉诚马上领悟到母亲的意思——诚信是立世之本




第二天,他就召集员工开会,主动承认了自己在经营中犯下的错误,并向所有的员工赔礼道歉。而且承诺,绝不会拖欠大家工资。看到李嘉诚如此坦诚,员工们算是放心了。

安抚好员工,接下来他就挨个上门找供货商,一对一进行赔礼道歉,希望能获得他们的谅解,他会尽快把货款还上。李嘉诚主动诚恳的态度,确实打动了供货商,并为他争取到了一段宽限时间。银行最终也同意给李嘉诚一定的宽限期。

这些事情处理好后,李嘉诚立刻回到工厂,把仓库里积压的产品进行分类,没有问题的,便宜点卖掉,有问题的,一律打上次品的标识,以极低的价处理掉,迅速回笼资金,一边偿还欠款一边恢复生产。

仅用了3个多月时间,长江塑胶厂便重新焕发活力。到1955年底,李嘉诚不仅还清了包括银行在内的所有欠款,还有了可观的盈利。

随着业务的蒸蒸日上,李嘉诚却考虑到了长江的未来。他慢慢发现,竞争者越来越多地涌入,塑胶玩具和塑胶日用品市场已经趋于饱和,他急需找到一款更有竞争力的产品,来提高长江塑胶厂的优势。

而此时,在香港刚刚兴起的塑胶花,就进入了李嘉诚的视野。

他通过查阅各种资料,断定塑胶花未来前景可观。为了学习先进的塑胶花生产工艺,李嘉诚于1957年春天,登上前往意大利米兰的班机进行考察,甚至还以外国打工者的身份,进入福尔斯塑胶公司偷师学艺。

当他基本掌握了整个塑胶花的生产流程后,当年5月就返回香港,马上着手生产塑胶花。

同年,“长江塑胶厂”更名为“长江工业有限公司”。虽然前期面临各种各样的困难,最终长江工业还是生产出了经济实用,符合香港普通居民消费水平的塑胶花。

一经问市,就迅速火遍整个香港。大批订单纷纷涌来,李嘉诚“塑胶花大王”的称号自此响彻香江。

1958年,长江工业的营业额已经超过了1000万港币,纯利更是首次突破100万港币30岁的李嘉诚,创业8年,获得了人生第一个100万

要知道,1958年的100万,按购买力来算,大概相当于现在的2000多万。所以,李嘉诚后来接受采访的时候,说他在30岁的时候,就已经赚到普通人一辈子花不完的钱。现在看来,这话确实不假。

这就是李嘉诚早期的创业经历,从李嘉诚身上,你能学到什么?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这里是默认签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上一篇:格局到底是是什么?

下一篇:安徽小伙返乡创业,靠一枚不吃的鸡蛋,一年销售额突破400万

sitemap.txt | sitemap.xml | sitemap.html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彩虹邦人脉系统 ( 皖ICP备2021012059号 )

GMT+8, 2024-10-31 05:32 , Processed in 0.251312 second(s), 68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