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阳人有祖宗崇拜和多种神信仰的传统,祠堂和宫庙遍布潮阳城乡。祖宗崇拜和多种神信仰沉积在潮阳人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性情意念之中。
以血缘关系建构起来的宗族祠堂祭祖和以地缘关系为纽带的庙宇游神活动,是潮阳民间的基本社会组织和民间文化传统活动。
宗祠和神庙的互相整合而形成民间理事会,是推荐选举而产生,其成员多为当时当地关心社会、乐于奉献的人,是中国的民主萌芽。这些理事会,在乡村建设中发挥一定的作用,尤其是在保护地方的风水的名义下,对维护地方自然生态平衡,保护环境更发挥了一定作用。
潮阳民间建设厝宅,正厅总要有供祖宗的神床,辞年八节,拜祖宗,聚居发展了就建宗祠,作为祭拜祖宗,联络团结宗亲的地方。
孙中山的“国人可凭宗族之小团结而臻中华民族之大团结”,是政治领袖对宗族问题的正确指导思想。
潮阳人的多种神信仰,除家内应有土地神位,乡间建有土地伯爷庙之外,对一些促进地方发展,有益于民的历史人物,也都奉之为神,加以膜拜。
妈祖是褔建湄洲的渔家女林默娘,她不顾个人安危,驾舟救护海上遇难渔民,自己却身沉大海,民间就以她升天为神来膜拜,沿袭下来,就成为海上渔民和水上船户的守护神,潮阳是滨海之乡,妈宫遍布城乡。
张巡、许远是唐代忠于唐王朝,抗拒叛乱,以身殉职的忠臣,韩愈曾为文褒扬。这对深受盗寇及倭寇侵扰的潮阳人来说,也希望有人来领导抗拒倭寇入侵,所以当潮阳一官吏北上朝廷回来时经过睢阳,带回了张巡许远之像及铜棍等神物,潮阳人就建庙祭祀。“忠臣不二二忠臣”的事迹,是潮阳人爱国乡精神的寄托。
大峰祖师,是一佛教僧人,为了潮阳经济发展和人民方便安全而兴建了和平侨,大峰圆寂后,乡贤蔡震为纪念大峰建桥功德,腾让祖遗书斋,改建报德堂。大峰禅师佛化了,受人祭拜,报德堂成为兴办社会福利事业的场所,这也增添了潮阳人多神信仰的特色。
宗祠和宫庙,属于神文化的产物。
神文化是人类最初的文化,原始的先民将自然力量人格化,相信神和祖宗灵魂的存在,而且认为神和祖宗灵魂对人间的事情有主宰的能力。办什么事情时,总喜欢问一下天神和祖宗神灵,辞年八节,要对神和祖宗进行祭拜,祭拜时点燃香烛,表示敬意,鱼肉粿品供神享用,烧冥纸,意即汇款往阴间当费用。游行跳舞演戏,人神共乐。
祠堂和宫庙的活动,在中国近代史上,尤其“五四运动”之后,被视为封建迷信、落后愚味,受到多次冲击,但由于它植根于民众精神生活之中,现在又大部分恢复重建了。其活动内容、规模比过去更隆重了。谷饶地方,每次祭祀,祭拜宋代阵亡官兵,拜元帅爷,群众出于诚心自愿捐献款项就达千万元。
潮阳人年尾拜神,家家户户,都要选定一个时日,对着天地祭拜天地之神。这种天地之神,没有具体形象,也没有牌位,是自然之神。以此来表达对大自然的感恩,感谢大自然对农业生产、对人们健康的保佑。并以敬礼的鸡鸭鱼肉粿品,馈赠亲友,以敦睦感情。
现在生活好了,拜神的祭品也丰富多了,现代生活,讲究食品的新鲜。有些食物就白白浪费、倒掉了。点香烛放鞭炮燃冥纸,是祭拜祖宗和神明的必要方式。这种方式,在农耕社会,在旷野之地,带着热烈气氛和暖和之意。但在现代社会,却造成空气污染和火灾隐患。有的为了祭神,竟在马路大量烧冥纸,更是阻塞交通,污染城市空气,这些落后方式,应须改进的。
潮阳人的神文化,随着潮阳人到国外谋生,也传到国外。如大峰祖师传入泰国之后,泰国人发扬了大峰祖师精神,除了救灾帮助受难群众,还建了华侨医院。改革开放后,他们又联合海外华人,支助家乡在大峰祖师的墓地周围,建了大峰风景区、大峰医院。
以历史的眼光来理解文化,赋予神文化以社会人文的解释,以现代的精神,发挥神文化的作用,荣神益人才能更好让神文化为和谐社会服务。
来 源: 《潮之南》10年1月(总第81期)
作 者: 郑白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