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元素”闪耀黄黄高铁

2022-7-8 04:59| 发布者: uubd25dv5ts6zb| 查看: 1904| 评论: 3

知足上进,将会美好
时速350公里,黄黄高铁开通运营,黄冈多地一下子被“拉”入“高铁时代”。但它的意义远不止于此,因为它还是传播黄冈文化的“高速列车”。

“黄冈东站的东坡文化、浠水南站的书香文化、蕲春南站的本草文化、武穴北站的章水泉竹艺文化、黄梅东站的黄梅戏文化,都是我们城市文化的缩影。”市交通运输局铁路办工作人员介绍说黄黄高铁沿线每座车站,无论整体设计还是装饰装修,都闪耀着浓浓的“黄冈元素”。



浠水南站:“浠”水潺潺

“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浠水因水得名。按照“涟漪浠水潺潺,楚地文乡展卷”的设计理念,浠水南站设计很好地融入这一元素。站房中部立面流畅连续的曲面造型层层叠叠,将浠水县水系交织的田园风光充分表达,灵动且韵律十足。站房两侧立面由连续竖向百叶构成,构件角度依次旋转,形成节奏和韵律的变化,简洁大气。

“浠水南站还像一个展开的书轴卷。”浠水南站站房项目部经理张润广表示,“浠水县不仅是著名诗人闻一多的故乡,还是千余名浠水籍记者的故乡,鉴于此,我们把浠水南站设计成书轴展开的效果。”

浠水南站为9999.8平方米线侧平式两层站房,站台规模2台4线,距中心城区2.5公里。整个站房形态成倒“凸”字型,并以“T”字型平面布局增加站房中部进深,空间布局简洁舒适、分区明确,给人一种“别有洞天”的立体感。

“巴河藕,孔窍多。炒着吃,甜嗦嗦。炖着吃,粉坨坨。”走进站房,站房内部柱头上的巴河九孔藕纹样最为引人注目。浠水巴河九孔藕为鄂东四大名产之一,它比一般藕多两孔,是世界上唯一的九孔藕。“站房内部包括柱头、卫生间、VIP候车室等都有九孔藕纹样,我们当时设计的初衷是要让旅客在车站就能感受到家的味道。”张润广说。

站前广场是浠水南站又一大亮点,处处展现着城市形象。作为配套工程,它占地12.5万平方米,是交通广场与城市休闲广场的有机融合,定位集客流车流集散、商业、休闲娱乐、城市形象展示于一体的现代交通综合体。



蕲春南站:“艾”不释手

蕲春南站站型为线侧下式,站房面积9998.24平方米,候车室共1层,站台规模2台6线,距中心城区3公里。

“‘医圣故里’‘王府胜地’‘教授名县’‘中国艾都’是蕲春的4张名片,我们在设计蕲春南站时都有融入。”走进蕲春南站,一股浓浓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蕲春县高铁建设办公室主任文玉生说,“整个站以‘本草之乡,魅力蕲春’为设计理念,以地域性与现代交通建筑设计手法相结合的形式,展现着蕲春的历史底蕴与时代特征。”

蕲春,明代伟大医药学家李时珍的故乡,这里积淀了“路人皆懂医、指草皆为药”“千门万户悬菖艾,出城十里闻药香”的独特文化现象,孕育了深厚的中医药事业发展土壤,历来是长江中下游地区中药材的集散地。结合这些文化特色,蕲春南站会令你“艾”不释手。

整个站站前广场及配套设施总面积为156.44亩,划分为中轴文化景观区、社会车辆停车区、公共交通停车区三大版块。其中,中轴文化景观区以艾叶为关键设计元素,采用中轴对称布局,以艾叶脉络形状向站房延伸布局,辅之以深浅交替的铺装形式,并增设树阵、灯柱、文化连廊等,使站前广场和周边景物有机结合、和谐交融,成为蕲春高铁新区门户景观。

“它展现的是蕲春作为‘中国艾都’的形象。”文玉生说,中轴文化区还充分挖掘蕲春中医药文化特色,引入中医诊疗的“望闻问切”元素。

有特色,更有文化底蕴和现代流线美。

远眺,整个站房外观如同一顶博士帽,又宛如一卷舒展的书简,端庄典雅,恢宏大气,表达着“教授名县”的文脉赓续;近观,站房外立面采用寓意美好祝福的回形纹装饰,用简洁的建筑语言演绎出古老城墙的抽象意蕴,诉说着“王府胜地”曾经的辉煌和今朝的崛起。

走近广场,主入口以对称式树阵突出广场仪式性,中心通道区域增加地面浮雕、旱喷等特色景观,游客可在此一“望”美景;蕲韵连廊设计制作了具有蕲春特色文化的标识牌,游客叩“问”蕲春自此伊始;活动广场遍植芳香花卉,人们可在此常“闻”花香;活动广场前开阔的草坪,人们在此既可识草辨木、察虫观鸟,也可信步悠游、对话天地。一切看起来是那么大气、优雅。



武穴北站:“竹”智多谋

武穴北站站房为线侧平式,站房面积7998平方米,站台规模2台4线,距中心城区25公里。

走进武穴北站,最先映入眼帘的是竹艺编织文化。

“武穴北站站房内候车大厅吊顶顶部就采用了武穴竹艺编织纹路造型。”中铁11局集团有限公司武穴北站现场总工程师徐元淘介绍。

“牢固而不显粗笨,精巧而不失单簿,富有装饰而不失繁琐。”这是1954年,周恩来总理出席日内瓦会议期间,对武穴市民间竹艺大师章水泉所创造的“章太和”竹器的评价。

章水泉制作的竹器家具和工艺品,具有不散架、不变形、不发裂、无破损、无虫蛀,精致美观,经久耐用的特点。武穴也因章水泉而获得“竹艺之乡”的美称。

融入港口文化是武穴北站的又一大亮点。

武穴市位于长江中游北岸,大别山南麓,地扼吴头楚尾,素有“三省七县通衢”之称;拥有深水良港,明代就是临江重镇、军事要地,故又有“入楚第一港”“鄂东门户”之名。

“武穴北站设计方案的灵感就来自于武穴港城是长江十大深水良港,与水有着不解之缘;同时武穴作为湖北省工业强市,也融合了区域性物流、电子信息产业等元素,主站房表达了碧波荡漾的山水理念及电网纵横的奋进理念。”徐元淘说。

站在站前广场正中间,你会发现,整个武穴北站外观线条柔美且颇具动态,“这突显的是武穴作为京九铁路、沪蓉高速、长江水道交汇之地水元素的重要性。”徐元淘说,“站房下部的斜向支撑如同一撇一捺,与整体形象融合,如同‘穴’字。”而渐变的构件则营造出虚实变化,诉说着科技之城发展的速度感与张力。

“中国油菜看湖北,湖北油菜看武穴。”早在上世纪70年代,武穴就以水田三熟油菜闻名全国,被誉为“油菜之乡”。

走进站房VIP室,一幅“油菜花海,诗歌田园”画作吸引了记者的眼球,“武穴市40万亩油菜花盛开之时,遍地金黄,蔚为壮观,欢迎你们到时来玩。”武穴市铁路经济建设办主任田晓华笑着说。

环绕整个VIP室,记者发现,墙上还挂有中国湿地慢城武山湖、文曲戏《江水谣》、横岗胜境的画作,处处展现着武穴特色。



黄梅东站:“袖”外慧中

黄梅东站站房为线侧平式,站房面积9995.94平方米,候车室共1层,站台规模2台6线。

这个站的主要特色之一是融入浓浓的黄梅戏文化。

“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绽笑颜。随手摘下花一朵,我与娘子戴发间。”这首黄梅戏的经典曲目《夫妻双双把家还》,是根据黄梅戏《天仙配》而创作。

黄梅戏起源于黄梅县,是黄梅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黄梅东站的设计灵感则源于此。

“甩水袖是黄梅戏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表达方式,我们通过抽象的表现形式,将黄梅戏中的水袖形态运用在建筑形体和景观规划中。站房建筑坡屋面造型简洁、舒展、大气,呈双人字展开,大屋檐灵动的曲线与水袖的形态浑然一体。”黄梅高铁办主任石峡指着站房介绍说,“站房内的山墙灵感来源于黄梅戏台,元素多样,凸显戏台立体效果”。

禅宗文化和非遗文化,是黄梅东站嵌入的另外两大黄梅元素。

黄梅地处鄂、赣、皖三省交界处,是我国佛教禅宗发祥地,自古就有“蕲黄禅宗甲天下,佛家大事问黄梅”之说。

“站房立面运用了简洁的粉墙、粉黛、密竹,以融入佛教禅宗的精神气质。从而使整体建筑形象,在尊重地域文化、传承历史文脉的同时又兼具现代气息。”石峡说。

黄梅挑花,又名架子花、十字挑花,属挑、补、绣这一民间刺绣范畴,起源于唐宋时期,成熟于明末清初,是黄梅民间长期广泛流传的一种民间工艺。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走进黄梅东站,穹顶上黄梅特色非遗文化作品“挑花”,十分亮眼。它以元青布作底,用针将五彩丝线挑绣在底布经线和纬线交织的网格上,形成色泽绚丽、立体感强的图案。

“之所以采用挑花,不仅考虑到美观,更是想让这项民间工艺让更多的人知道。”石峡表示。
知足上进,将会美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上一篇:黑暗中的一吻

下一篇:黄黄高铁开通运营,浠水县迈入“高铁时代”

sitemap.txt | sitemap.xml | sitemap.html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彩虹邦人脉系统 ( 皖ICP备2021012059号 )

GMT+8, 2024-12-29 09:02 , Processed in 0.351394 second(s), 58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