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大党的100个故事:“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

2021-12-7 15:16| 发布者: admin| 查看: 1896| 评论: 0

来自:前线客户端
1991年10月16日,“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的颁奖仪式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这是建国以来国务院、中央军委第一次向科学家授予国家级最高荣誉称号。这个荣誉称号的唯一获得者就是“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



钱学森
钱学森,1911年出生于上海,祖籍为浙江绍兴。在开明家庭中长大的钱学森,各方面能力都很突出。1929年,他考入铁道部交通大学上海学校机械工程学院铁道工程系。在此期间,他对航天领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常常花费大量时间查阅相关书籍资料。1932年一•二八事变爆发,日军派遣飞机进行狂轰滥炸,上海遭到严重破坏。目睹日军战机肆意横行的钱学森意识到中国只有拥有属于自己的强大的航天工业,才能不再受欺辱。于是,从事航空事业捍卫祖国的想法开始在钱学森的心里扎根。1934年,钱学森放弃自己修习多年的铁路专业,成功考取清华大学第七批庚款留美学生,登上了开往美国的邮轮。
1935年,钱学森进入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学习,仅用一年的时间就斩获硕士学位。翌年,他转入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进修,师从著名科学家冯•卡门,并很快成为冯•卡门最重视的学生。1939年,钱学森获得航空和数学双博士学位。在博士论文中,钱学森提出了著名的“卡门-钱学森”公式,解决了飞机高速飞行时壳体会发生变形的数学计算难题。后来这项公式被普遍运用于飞机翼型设计。也正因为这项公式,年仅28岁的钱学森在美国科学界声名鹊起。随后的几年里,钱学森先后成为麻省理工学院的终身教授和加州理工学院喷气推进中心主任,在美国深受重视。



在美国从事研究时的钱学森

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传到美国,怀揣“学成必归,报效祖国”心愿的钱学森万分激动,作出了回国的决定。但就在他积极筹划回国之际,厄运不期而至。1950年,钱学森受到美国司法部移民局的不实指控,继而受到拘禁等种种不公待遇,由此开始了长达五年的软禁生涯。钱学森在美国受迫害的消息辗转传回国内。党中央对钱学森在美国的处境极为关心,不仅公开谴责美国政府的不当行为,还积极寻找途径与美国政府沟通,要求美国政府停止扣留钱学森等中国留美人员。经过中方的不懈努力,历经磨难的钱学森最终于1955年10月1日回到自己魂牵梦绕的祖国。




归国时钱学森一家人的合影
回国后,钱学森在中央的支持下迅速投身到“伟大的建设高潮”中去,带领科学家们创造出无数奇迹。彼时的中国百废待兴,加上国际上严峻的核讹诈形势和军备竞赛的发展趋势,发展国防尖端技术成为燃眉之急。钱学森坚信“外国人能造出来的,我们中国人同样能造出来”,从此全面开展相关研究。1956年初,他起草了《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书》,为我国火箭和导弹技术的创建与发展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实施方案。同年10月,钱学森组建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所——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并担任首任院长。此后数年间,他在一穷二白的情况下主持完成了“喷气和火箭技术的建立”规划,参与了近程导弹、中近程导弹和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直接领导了用中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参与制定了中国第一个星际航空的发展规划,发展建立了工程控制论和系统学等。在钱学森等人的努力下,1964年10月16日至1970年4月24日,中国相继成功完成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和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



钱学森(右一)和聂荣臻(右二)主持核导弹发射试验
钱学森的伟大不仅在于为中国的各项事业作出巨大贡献,还在于他的优秀品格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科研人员。航天事业初创之时,没有任何外国资料可供参考。钱学森便自编教材,为年轻的科研人员讲授相关知识,还坚持每周与他们讨论技术问题。有一次,新研制的一种导弹型号在发射试验时失败了。钱学森在找出故障原因后召集大家开会。这些年轻人意识到,是因为他们考虑不周导致导弹发射失败。因此,在面对钱学森时,他们愧疚地埋下了头。钱学森微笑着让大家抬起头并说:“如果说考虑不周,首先是我考虑不周,责任在我,不在你们。”这种担当精神给年轻的科研人员以莫大的鼓励,使他们能勇于在错误中总结教训,争取更大的突破。此外,钱学森还多次捐赠稿费、讲课费和奖金,自己却数十年如一日,保持着简朴的作风。正是钱学森的悉心授教、勇于担当和简朴等优秀品质,让中国航天等事业完成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辉煌历程,并在一代代科研人员的手中接续发展。



钱学森授课时的场景

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数年坚守与奉献。多年以来,钱学森以其举世瞩目的卓越贡献和坚韧不拔的高尚品格获得了世人的广泛认可。人们称他为“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航天之父”和“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还将小行星3763命名为“钱学森星”,以此纪念他的卓越贡献。2009年10月31日,钱学森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斯人已逝,但人们不会忘记钱学森的伟大功绩和高尚品质,他不仅是知识的宝藏、科学的旗帜,更是民族的脊梁、中华的灯塔,他向整个世界充分展示了中国人的实力与风采。

(作者简介:刘梦演,中国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李桂华,中国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特聘研究员)
作者:刘梦演 李桂华
责任编辑:金蕾蕾
全局签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上一篇:成由勤俭败由奢,让我们重温那些勤俭节约的故事

下一篇:27年,他从“北大保安”变成校长,这是我听过最励志的故事

sitemap.txt | sitemap.xml | sitemap.html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彩虹邦人脉系统 ( 皖ICP备2021012059号 )

GMT+8, 2025-1-16 05:37 , Processed in 0.324691 second(s), 46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