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华碧:中年丧偶43岁创业68岁坐拥70亿,创业路上都有哪些贵人?

2022-7-3 04:15| 发布者: q9eyf91bve| 查看: 2411| 评论: 0

这里是默认签名
在中国,没有人不知道“老干妈”,没有哪个超市不上架“老干妈”,而“老干妈”创始人却是一个中年丧偶的单身女人——陶华碧。
她出生于贵州省湄潭县一个偏远山村,没上过一天学,就是自己的名字“陶华碧”三个字,还是在长子李贵山的帮助下学会的。
她中年丧偶,独自一人拉扯2个孩子艰难度日,42岁时还靠卖凉粉和冷面勉强维持家庭生计,43岁时开始创业,绝地反击,翻身做了“国民干妈”。经过 20余年的奋斗,68岁时身家 70 亿元。曾经创下3年缴税18亿、产值68亿元的成绩,直接提供就业岗位4100个,直接或间接带动800万农民致富。
“老干妈”陶华碧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在国外被称为“教母”,她的创业经历是一个奇迹,她的创业史,堪称是一段比“老干妈”辣椒酱更有味道的麻辣人生。
中年开启创业人生,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其背后到底站着哪些“贵人”?



启迪创业意识的杨老师

陶华碧还在摆菜摊的时候,有一次儿子病了,她向一个姓杨的老师借了100元钱。过了几天,陶华碧准备好钱还给杨老师,杨老师竟然两个月没有来买菜。她虽然是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可是本性秉直,认为借钱还钱是天经地义的事。她着急呀,欠别人的钱,整天觉都睡不好。
当她辗转打听到杨老师在航天器材技术学校工作时,她就找到学校去,门卫告诉她,杨老师出国了,估计几个月后才能回来。
陶华碧并不失望,能找到杨老师的单位就是收获。等杨老师回来,就有机会把钱还给他。
离开的时候,陶华碧发现学校不远处是个冷面摊位,她饥渴难忍,就去要了一碗冷面。陶华碧一边吃一边打量着这家小饭店,正是中午吃饭的时候,人却不多。她吃着冷面,觉得比起自己在家做的,味道稍微差了一点。
陶华碧是个爱管闲事的热心人。她招呼饭店的女老板:“妹子,吃饭的人不多啊。”
老板正发愁生意难做,听了陶华碧的话,问道:“大姐,你说我有什么法子呢,别人不来,我也不能硬拉人家买我的冷面吧。”
陶华碧微微一笑:“给你说句实话吧,你这面做得不够地道。我教你一个法子,看看行不行!你看,你这面要用火蒸出来才有筋道,用水煮的就差一些。还有米豆腐放的石灰有点多了,硬邦邦的,另外就是你这辣椒油,火候没到就起锅了,吃起来不香。"
女老板看陶华碧是个能人,自己做确实客流量太少,她建议陶华碧在这儿打工,陶华碧拒绝了,她说:“我还有个菜摊子要管呢。”
女老板只好说:“你看我这儿的生意差得马上就要关门了,大姐,你好人做到底,就帮帮我吧。而且,我不白让你忙活,你做的凉粉和冷面我多给你些钱。”
陶华碧想了想,觉得卖菜一天也挣不了几个钱,如果在她这儿帮忙,自己出原料、手艺,帮助她也就帮助了自己。
陶华碧答应了女老板,从此以后,陶华碧在家做了凉面、凉粉和辣椒油给女老板送去。



陶华碧做的的确好吃,尤其是用了她亲手炸的辣椒油,和着冷面和水豆腐,简直是香喷喷。别人的辣椒油放在凉粉里,吃起来不是辣得呛口,就是辣椒炸的火候不够,只有辣味却无香味。陶华碧是个实心眼儿,她觉得既然做就得做好,既然卖给客户就得让每一个人吃了都觉得好吃。陶华碧的手艺给这家小店增加了人流。
陶华碧给饭店女老板送辣椒油次数多了,渐渐地,人们越来越离不开她亲手做的辣椒油。有一次,陶华碧由于劳累,浑身不舒服,就没炸制辣椒油,只是把凉粉和冷面送给了女老板,不料到了下午,女老板就给陶华碧打来了电话,说今天来了几位慕名而来的客人,因为没有辣椒油,这几位客人满腹牢骚,说这家饭店的口碑是名不副实。
女老板特意从别处买了一点辣椒面,让客人调在冷面里,可是这几位吃客还是觉得不满意。就在几位客人不满地要走时,女老板的儿子在一个角落里发现了陶华碧以前赠给的一点辣椒油,女老板把这点辣椒油拿了出来,这一次几位客户胃口大开,临走,还要女老板赠给他们几瓶刚才品尝到的辣椒油。
就这样干了两个月,杨老师出国回来了。
陶华碧把钱还给杨老师,杨老师早就忘了这100元钱的事,他没想到隔了好几个月,陶华碧还记着还钱,这种贫贱不能移的品德,实在让人敬佩。
杨老师问起陶华碧的近况,陶华碧喟然长叹,脸上流露出痛苦的神色,她的压力太大了,今天被杨老师蓦然提起,她想流泪,可是她忍住了。她可不能在别人面前掉眼泪,即使有流泪也得回家流去。
杨老师看陶华碧太辛苦了,就鼓励她开个饭店,肯定比给饭店送凉粉更有赚头。
陶华碧有点犹豫,她卖菜、背井离乡打工都是不得已而为之,真的开一家饭店,她还真有点怵。
杨老师劝慰陶华碧:“现在搞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华碧,你一个人拉扯两个孩子不容易,给别人打工不如自己当老板,开个饭店,当一次掌柜,我相信你能行。”
陶华碧为难地说:“你看周围都是开饭馆的,我开了还有人来吗?我可是赚得起赔不起!”
杨老师说:“做买卖就有赔有赚,同行不同利,你不试试,怎么知道自己不行呢?”
陶华碧被说动了。她有一颗敢闯的心,大不了失败了重来,人生已经如此糟糕了,如果不拼一次,什么时候才有拨开云雾见晴天的一日啊?
1989年,在贵阳至龙洞堡的一条街边,陶华碧的实惠饭店开张了。她用捡的废弃的砖头、旧石棉瓦,自己盖了个简陋的棚子。棚子不大也不小,里面有几张桌子,几把椅子。再有一口锅、一些碗筷,就成了她饭店的全部家当。
如今,当地的人们还能回忆起陶华碧开饭店的情景。那时候,她已经42岁了,这个年纪对于城市里养尊处优的女人来说,不过是做做美容,偶尔和同学聚聚,喝点咖啡过小资休闲的日子;对于陶华碧,生活才刚刚蓬蓬勃勃地开始,她还要拼命干活、做生意,用生命的汗珠来换取钞票,来换取未来日子的安定。
彼时的陶华碧,简陋的棚子就是她的饭店,她养家糊口的避雨港,是她安身立命的一个小家。



那群叫“老干妈”的少年和推广“老干妈”的司机

家住龙洞堡的人们不会忘记,当年他们不止一次来陶华碧的实惠饭店,品尝她做的凉粉和冷面;人们不会忘记,陶华碧总是一身朴素的装束,脸上带着朴实的微笑。她扎着白围裙,在锅灶前、案板前忙碌着。别看她的饭店简陋,可是桌子凳子,从来都是一尘不染;别看她的店面小,可是顾客盈门,在她的店里,在她微笑服务的感召下,人们不由自主地有一种愉悦的心情。
那时候,陶华碧看到同行们为了挣钱,给的分量根本不足,虽说成本小了,挣得多了,可是客户能吃饱吗?如果一个人连最基本的生活条件——吃饱都不能满足,那他肯定会心怀不满、怨恨丛生的。
陶华碧从小吃过挨饿的苦,当年姐妹八个,她们吃了上顿没下顿,后来还出生了一个妹妹,却被饿死了,陶华碧太了解饥饿的滋味了,那滋味就像小虫子挠心,她可不想让她的客户忍饥挨饿。
陶华碧想,既然这么做就得实惠一些,让客人吃饱饭,只有实惠了,回头客才会多,生意才会兴隆。
这一带来往的货车比较多,这些司机们日夜奔忙,非常辛苦,由于饮食没规律,经常饱一顿饥一顿的,所以一旦落脚吃饭,饭量就特别大,去别的饭店吃饭,一碗加一个饼还不够,在陶华碧的实惠饭店吃饭,一碗再吃半个饼就饱饱的了。而且,她这儿的饭吃着还比别处的香呢。别处的辣椒吃着只有辣味,一点儿油水也没有,而她研制的辣椒油、辣椒酱,又辣又香。
为了让过往的司机们得到更多的实惠,陶华碧的辣椒油罐子常年敞开着,这些司机愿意拿走多少就拿走多少,有些过往的卡车司机爱吃她的辣椒酱,每次来了带走四五天吃的,司机们都说:“这一路上有了实惠饭店的辣椒油,真是吃嘛嘛香,困了吃一口,提提神,饿了就着干粮吃一口,比那些大饭店的大鱼大肉都香!实惠饭店就是实惠。”
那时,陶华碧的凉粉价低量足,吸引了附近学校的学生。她只要碰上钱不够的学生,分量不仅没减还多些,甚至还为因家境困难而赊欠饭钱的学生销账。
她心肠太软太善良,她把凉粉免费送给家境贫寒的学生,免费送出一罐罐自己炸制的辣椒酱和辣椒油。



一个人做一件好事不算什么,难的是几年如一日,默默关心着这些吃不饱饭的学生。
当年贵阳红星机床厂技校的学生欧阳梓刚受她照顾颇多,叫她“老干妈”,其他学生也跟着亲切地称呼她“老干妈”。
终有一天,陶华碧“送不起”了。有些人来她这儿,不是吃凉粉来了,而是拿辣椒酱来了。这样下去,她自己的饭店都不够用了,怎么办?好些人劝她卖辣椒油、辣椒酱得了,在好心人的多次劝告下,陶华碧终于做了决定。1994年11 月,“实惠饭店”改名为“贵阳南明陶氏风味食品店”,辣椒酱系列产品成为她的主打产品。
陶华碧的凤味食品店就这样开张了,生意出奇的好。龙洞堡的饭店都来她这里进货,以后他们再也不用去她的饭店“拿来主义”了;学生们争相传告,“老干妈”的调味品店开张了,买一瓶回家,让爸爸妈妈也尝尝;过往的司机更是几瓶几瓶地买,司机饭量大,一顿饭就着馒头,能吃半罐子呢。
可以说,陶华碧没有为自己的产品做过营销,大字不识的她,更不懂花钱打广告。从她摆摊设点开始,她就靠着“实惠”二字,为自己赢得了口碑;到了她的食品店开业,她还靠着“实惠”二字,使得生意大好。
陶华碧当年租的南明区龙洞堡的那条街道,因为修了环城公路,来往的车辆忽然增多了。司机们都知道陶华碧这儿的辣椒酱不仅好吃,还可以白拿,或者稍微给点钱就可以带走一大罐。陶华碧炸的辣椒油,对于吃饭不固定、做饭没时间的人来说,真是天上掉下的馅饼。吃起来美味,还只花很少的钱,真可谓物美价廉,这样的好事谁不乐意宣传呢?
好多学生家长品尝了孩子们带回家的辣椒酱,觉得实在是天下难得的美味,也不怕路途遥远来买她的辣椒酱;那些司机们的口头传播更是传得远,南来北往的,都知道龙洞堡这一片儿有一家食品店,做的辣椒油非常好吃,这些人不远万里来她的店,就为了买几瓶辣椒油和辣椒酱带回去。



从此以后,陶华碧的食品店简直是供不应求。食品店经过两年的经营,陶华碧忽然有了信心,她想开个厂子。
1996年7月对陶华碧来说是不平常的,也是难忘的,因为这是陶华碧自己办厂的开始。她借用了南明区云关村村委会的两座房子,雇佣了40个工人,陶华碧的第一家工厂就这样开张了,名字就叫“老干妈辣椒酱”。
从此以后,陶华碧的辣椒制品,如同星星之火,短短时间内就密布了全国各地,直至走出了国门。从40人的小工厂到如今2000多人的大厂,从斤装瓶子到如今千吨的大油罐,从只有两口黑锅到全国私营企业纳税大户,从经营小卖部到日销售万瓶,从一穷二白到一年销售收入几十亿,一瓶在国内卖几块钱的辣椒酱竟然登上了美国奢侈品销售网站,从不名一文到全国最大辣椒酱企业的掌门人,等等。陶华碧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当年,她帮助过的孩子们叫她“老干妈”的时候,她何曾想到,她会以“老干妈”作为辣椒酱的品牌,从此依靠这个品牌闯进茫茫商海,成为“辣椒酱帝国”金字塔尖上的女皇, 成为一名享誉海内外的传奇女性。一切都好像有着冥冥中的定数,在陶华碧被人叫“老干妈”的经历中,她从来也没想到最终她依靠“老干妈”这个品牌,会走出中国,走向世界。“老干妈”是她的品牌,也是她最初的名字。
几十年过去了,陶华碧依靠“老干妈”的品牌效应,迅速占领了市场。陶华碧像母亲维护自己的孩子一样,维护着“老干妈”这个品牌。只有亲自品尝过“老干妈”的人,只有经常吃“老干妈”的人,只有被“老干妈”的辣味侵浸过的人,才能体味出这瓶小小的辣椒酱蕴含的丰富滋味,也让千家万户的百姓都认识了瓶贴上的女人——“老干妈”陶华碧。



有一个故事形象地说明了陶华碧和“老干妈”不可分割的关联。有一次一位香港客商来“老干妈”公司考察,他对陶华碧十分敬仰,拿出自己的名片想和她交流。没想到,陶华碧微微一笑,说:“抱歉,我不用名片。”那位客商很惊讶,接着感慨起来:“您是我见过的唯一没有名片的董事长。”陶华碧一笑作答,她自信地说:“全国各地,能吃辣椒的人有几个没吃过'老干妈’辣椒酱呢?'老干妈’不就是最好的名片吗?”
是的,“老干妈”就是陶华碧最好的名片,陶华碧就是“老干妈”最好的品牌。



产业链上的打工人

8块钱一瓶的辣椒酱,每天卖出200万瓶,一年用1.3万吨辣椒,1.7万吨大豆,销售额 40 亿元。
“老干妈”是用辣椒的大户,所以它带动了庞大的上游产业。每天上午,一辆辆16米长、载重38 吨的大货车在“老干妈”的库房前排队等候装货。“老干妈”用的辣椒,带动了农民种植户。在持续健康发展的同时,“老干妈”积极发展龙头企业的带头作用,帮助农户对重要辣椒原料“遵椒一号”进行科学种植改良,每亩增收辣椒 700斤,农户收入大大增加,12 万亩辣椒种植核心基地直接带动农户用工 200万人次。
“老干妈”还催生了一种新的职业——虾子镇“剪刀手”。因为“老干妈’对辣椒原材料近乎完美的苛求,她要求给她供货的辣椒必须是剪过蒂的,这一苛刻的要求并没有让供货商退缩,因为“老干妈”的货款结算及时、即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给的价也高,所以“老干妈”的供货渠道非常顺畅。她自己都意识不到,正是她的严格要求,催生了虾子镇的“剪刀手”行业的壮大。剪刀手们每天拿着剪刀,去辣椒基地剪辣椒的蒂,这道剪蒂的工序比较简单,可是工作量比较大,一个人平均两个月就用坏一把剪刀。这批剪刀手比较特殊,大部分是尚有劳动能力而不愿赋闲在家的农村老年人。再一批就业人员就是暑假寒假的学生、身有残疾的人,勤工俭学帮学生实现了社会实践,为适应社会做好了准备,残疾人士的加入解决了社会残疾人士就业的难题,让他们靠劳动实现了自我价值。
“老干妈”的上游还包括玻璃瓶的生产厂家。“老干妈”用的瓶子由7家玻璃厂家供给,相关产业还包括4家瓶盖厂、3 家纸箱制造厂、3家商标标贴印刷厂、110 个相关原辅材料供应商。
这些庞大的上游产业供给了“老干妈”的原料供应,为“老干妈”的壮大做出了贡献。同时“老干妈”的壮大也给上游产业提供了发展的机会,为社会解决了大量的闲散劳动力。



“老干妈”的下游产业主要是135个国内外销售代理商、8家铁路、公路物流运输企业。“老干妈”催动了当地物流产业的发展,装运工业也派生出数量不菲的搬运工。虾子镇有200多个装卸工,他们为“老干妈”的辣椒产业奉献着自己的汗水,也解决了自己的就业。
“老干妈”对产业链的上下游,向来是不赊欠,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在三角债赊欠成风的今天,“老干妈”的做派无疑是标新立异的。有人说陶华碧还有些农民思想,有点守旧和保守。可我们欣喜地看到,产业链上不论是供货商,还是最后的下游代理商、小业主,都欣赏陶华碧这种“小农思想”,正因为她的这点小小的“保守”和一诺千金的诚信态度,使得上下游业主都积极为她供货、销货,把品质最好的辣椒给她,最后大家都实现了双赢。
这就是“老干妈”产业链的完美之处,正因为在佐餐酱领域,“老干妈”具有的让消费者强大的品牌认知,人人都知道有种辣椒酱很好吃,那就是“老干妈”。这种被认同的强大号召力,构成了“老干妈”对产业链的强大的话语权,每年 20%的增长率和60亿元的销售模式,使得“老干妈”在原料的谈判中始终处于优势,“老干妈”在原料供应、品质、价格等方面都可以拥有主导权,从而保证了辣椒酱的终端产业——买家的认定,觉得它物有所值,价格公道,是真正物美价廉的佐餐料。
“老干妈”陶华碧是一个有情有爱,又不失原则的人。或许生活的艰辛,让她更懂得体恤他人的不易;那些历经重重磨难的经历,让她更懂得爱那些不得不隐忍的泪水,让她更坚强;那些坚守的做人原则,让她长大为波澜不惊、成熟干练的女企业家。就这样一个饱受风霜的普通女性,带领2000多人的团队,把“老干妈”做得红红火火,每个人都发自内心地尊敬她佩服她;她平易近人,待人不端老板的架子;员工们不叫她董事长,而是亲切地称呼她“老干妈”。
作为一个不识字、从底层摸爬滚打奋斗多年的女企业家,陶华碧成为“老干妈”董事长的那天起,就没有把自己当成一个“官”,她吃住都在工厂,即使有了车牌号为“贵AA8888”的豪车,依然很少坐,她习惯性地出门坐公交,吃饭也很简单,粗茶淡饭即可。
她管理方式比较简单,除了有赏罚分明的奖励制度,对员工体恤关怀,就跟一个母亲一样,她能叫得出全厂几乎所有人的姓名,小到门口保安、流水线工人,大到各个管理层的经理、大经销商,她都能一眼就叫得上对方的姓名。
岁月虽然染白了她的头发,时光却没有改变她最初的真心。她就像当年开实惠饭店时候,体恤那些吃不上饭的穷学生一样,对每一个员工都关怀备至。她虽然登上了胡润全球富豪榜,可是她并没有高人一等,依然会和周围的邻居老太太打很小的麻将。私下里,她和员工们谈心、诉家常,谁家有了烦心事,她总是循循善诱。她还会定期到职工宿舍,和这些人谈谈心,她会细心了解工人们有什么要求、家庭有没有困难、工作压力大不大,她还记住了好多人的生日,甚至每个员工结婚,她都亲自去参加婚礼,并送上红包,还当他们的证婚人。
她和蔼可亲,善解人意,她把职工当亲人,职工也把她当“老干妈”,他们每个人过生日,都会收到陶华碧的礼物和一碗带荷包蛋的长寿面。有时候职工出差,她像送儿女一样,给他们煮几个鸡蛋,亲自送他们到火车站。她注意细节,总是在人们想不到的时候,及时送上温暖。
“老干妈”工厂里有2000多名职工,这么多人都是免费吃住,所以它有一个比较大的职工食堂。一个厨师来自于农村,家境不好,父母去世得早,有两个年幼的弟弟需要他抚养。因为心情不好,这名厨师养成了爱喝酒的习惯,一个月的工资,几乎都被他买酒喝光了。
陶华碧得知这一情形后,很是担忧。一天收工后,她专门请这个厨师到酒店饮酒。酒桌上,她对他说:“孩子,今天你想喝什么酒就要什么酒,想喝多少就喝多少。但是,从明天开始,你要戒酒戒烟。因为你要让两个弟弟去念书,千万别像我一样一个大字不识。”这番语重心长的话,使这个厨师深受感动,立即表示戒酒戒烟。但陶华碧还是不放心,她只让他每月留200元钱零花,其余的钱则由她替他保管,什么时候他弟弟上学要用钱时,再从她那里支取。后来这个厨师在陶华碧的关怀下,逐渐变得积极向上,不再喝酒抽烟,两个弟弟在他的支持下,都读完了大学,有了不错的职业。每当两个弟弟来探望自己,这名厨师都会让他们先去看看“老干妈”陶华碧,因为他知道,是“老干妈”让他们成了才,没有“老干妈,这名厨师也不会攒下钱供弟弟们读书,更不会有他们的今天。
一个企业不是单独的个体,它是无数员工辛勤劳动的结晶。陶华碧用自己的努力,使得“老干妈”成为国内最大的辣椒酱生产企业,这种能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她长年累月视企业为家、视员工为自己的儿女形成的。她知道企业的发展,天时地利不可缺,而最重要的就是人和。只有人和,全体员工一条心,劲儿朝一个地方使,才能够把企业经营得红红火火。



陶华碧不懂书本,却有着精明的头脑、运筹帷幄的决断力以及宽广的胸襟。
如今的时代,“80 后”“90 后”的年轻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都有自己的小脾气,有时候这些年轻人会因为一件不值得的小事就大打出手,经常聚聚餐、聊聊天,互相增加了解,增进友谊,就会化解工作中的矛盾。陶华碧的会餐很巧妙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一个企业有了“家”的概念,就没有人想离开。
曾有一个员工,由于某种原因离开了“老干妈”,去了另一家公司上班。到了另一个公司后,才后悔莫及,这才明白“得到时不知珍惜,失去后才知可贵”的含义。他在另一个公司,觉得人际关系冷漠,人人都想着自己,打着自己的小算盘。尤其是过节时,他更加觉得孤独,想念“老干妈’节日会餐的温暖。陶华碧知道他的想法后,宽容豁达地说:“只要你乐意回来,'老干妈’永远欢迎你。”此后,这名员工又回到了“老干妈”,他觉得,只有“老干妈”的公司,才是他的家。
陶华碧的公司利用节日聚餐的形式,给了员工交流感情的机会,甚至有时候厨房忙不过来的时候,这些员工会帮着厨房一起做饭。
“感情是在吃饭时培养的”,这句话有一定道理,一起做做饭,更能增加感情交流。这种洋溢着家庭气氛的聚餐形式,让大家有了家的感觉,让这些离家的员工关系融洽了。
陶华碧就像他们的亲人,在这种氛围里上班即使工作有些枯燥,可是知道有“老干妈”惦记着,他们也是开心的。
陶华碧在多年的办厂经验中,为了提高人力资源的能力,她给自己的下属总结了这么几条:
第一要授人以鱼,给员工养家糊口的钱。
第二要授人以渔,教会员工做事情的方法和思路。
第三要授人以娱,把欢快带到工作中,让员工获得幸福。



启示

杨老师、学生、司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农民、工人,他们既是“老干妈”的受益者,也是成就“老干妈”的贵人。由此可以看出,所谓贵人都是靠自己的勤劳、善良、诚信、正直、热情等宝贵品质培育起来的,也是经年累月用心经营的人脉。正所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有了这样的贵人,我们将终生受益,生活、事业才能得到长足发展。
参考资料:1、《老干妈陶华碧:互联网时代的IP大赢家》
2、陶华碧简介
这里是默认签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上一篇:格局到底是是什么?

下一篇:有富同享:江西销冠高烈永一带五,共同踏上回家创业之路

sitemap.txt | sitemap.xml | sitemap.html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彩虹邦人脉系统 ( 皖ICP备2021012059号 )

GMT+8, 2024-10-31 09:27 , Processed in 0.375016 second(s), 46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