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学会分享,帮助孩子更快地融入集体,家长要做好这几点

2022-6-28 09:47| 发布者: 朱梅| 查看: 1912| 评论: 0

这里是默认签名
文/晨妈育儿

现在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除了有爸爸妈妈的关爱,还有爷爷奶奶的宠溺,很容易养成孩子唯我独尊的性格,认为所有的好的东西都是自己的,不懂得和别人分享,而家长也觉得孩子还小,也不急于去纠正孩子的这个观念。

陈女士作为一个有三岁宝宝的妈妈,一直以来就是这么想的,认为孩子还小,不要扼杀孩子的天性,要让孩子自由长大。



可陈女士最近却面对了一个无法解决难题,宝宝三岁,马上就要进入幼儿园了,这样的性格,该怎么和其他小朋友相处。

陈女士尝试把孩子带到小区楼下的游乐场,让孩子和其他同龄小朋友一起做游戏,可自己家的孩子经常占领着滑梯,不让别的小朋友靠近,这让陈女士焦虑不已。

其实陈女士这样的现状并不少见,家长往往只觉得不要扼杀孩子的天性,却忘了孩子最终都是要融入集体中去的,早一点让孩子有分享的意识,有意的去培养孩子分享的观念,就能顺利的让孩子进入幼儿园,实现融入集体的第一步。



学会分享对孩子有什么好处?

1.学会分享让孩子更欢快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我们都有这样一个感受,当别人把东西或喜悦分享给你的时候,别人的欢快就会感染到你;同样当下一次你把开心分享给别人时,这时的欢快就是双倍的。

对于小朋友来说,分享一个玩具,分享一个零食,其实更是在分享一种心情,小朋友的笑容都是能互相感染的,如果能够生活在一个分享的集体中,也必然是处在一个充满爱与笑声的集体中。

2.让孩子结交更多的朋友

一个乐于分享的孩子,他的朋友必然会越来越多,这样就会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在交朋友的同时,也能享受更多的玩具,毕竟现在的孩子拥有的都太多,一个玩具可能玩很短的时间就厌烦了,而互相分享玩具,也可以减少家长买新玩具的麻烦,减轻家长的经济负担。



3.提高孩子的自信心

一个乐于分享的孩子,老师必然会注意到孩子的这个美德,从而会把更多的关心放在这个孩子身上。

我们都知道年龄小的孩子,老师对于他的关注和表扬是会极大的提升孩子的自信心的,而这对孩子未来的发展也是有很大的好处。

虽然很多家长经常会对孩子说要学会分享,可是很多小朋友依然很难做到这一点,那家长知道到底是什么原因吗?



孩子为什么不愿意分享?

1、大孩子让小孩子的误区

家长在生活中会不会经常对孩子说这样一句话:你是姐姐/哥哥,要让一下弟弟/妹妹。这样的语言会让小朋友产生一种不平衡的心理。孩子甚至会产生这样一种想法,那我以后只和年纪比我大的人一起玩,那所有的好东西都是我的。

因此,用这种简单的方式来教导孩子是不太合适的,而现在孩子都很聪明,很容易发现家长话语中的漏洞去钻空子,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



2、唯一的东西不舍得分享

把自己唯一的东西和别人分享,这对于成年人来说,都是一件很难完成的事情,更何况对于年纪还很小的孩子。

家长在处理孩子的问题时,不能用命令的方式让孩子一定要执行,而是应该设身处地的替孩子着想,这个要求对于孩子来说,是不是超出了他的能力范围,这样才有助于建立一个和谐的亲子关系。



3、家长温柔的强迫

很多家长教孩子分享时,都经常会说,和弟弟妹妹一起玩儿或分一些给其他小朋友吧,你是个乖孩子之类这样温柔的语言。孩子在听到家长这些话之后,会觉得这并不是自己自愿的行为,而是父母在强迫他把自己的东西分给别人。

虽然表面上家长是用的亲切的语气和商量的口吻,但是敏感的孩子都会觉得家长并不在意他的想法,最后甚至会减少和家长的交流。

所以说,孩子不愿意分享的原因多种多样,有时不一定是孩子品德的原因,而是家长提出的要求是不合理的,这时候家长就应该反思,是不是没有站在孩子的角度替他考虑。



如何去培养孩子进行分享?

1、营造一种轻松的氛围

其实营造一种轻松的氛围,不仅对于孩子学习分享是有益处的,对于孩子任何的教育或学习都是有帮助的。在轻松的气氛之下,孩子的心情也比较平静和稳定,更容易听进去大人的建议,而这种氛围的营造,需要家长要尽量做到不强迫孩子,而是以理服人,平等的和孩子交流。

2、保护孩子喜欢的东西

对于小朋友来说,自己喜欢的东西是独一无二,不可侵犯的,这时不管家长怎样去谆谆诱导,孩子都不会把自己的东西拿出来。家长此时可以告诉孩子,既然这是你最喜欢的玩具,那你一定要保管好,妈妈是不会强迫你的。同时询问孩子是不是可以拿其他的玩具出来,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这时孩子往往就会表示同意。



3、请小朋友带玩具一起玩

有的大方活泼的小朋友可能不介意拿玩具出来和别的孩子一起玩,但同时家长也要注意,别的小朋友是不是也应该拿出自己的东西来交换呢。家长可以提前和别的孩子父母做好沟通,约定好每个孩子都带几个玩具,大家一起交换玩,既能增进孩子之间的友谊,又能培养孩子的品德,一举两得。

最后,很多家长习惯过多的介入孩子之间的行为,其实孩子之间的相处,有自己的一套逻辑。只要没有出现打架的状况,哪怕是一些小小的争吵,家长也应该学会放手让孩子自己去解决。大人的过多关注,反而会让孩子觉得紧张,失去了游戏的乐趣。
这里是默认签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上一篇:成由勤俭败由奢,让我们重温那些勤俭节约的故事

下一篇:3个儿子考上斯坦福,教育博士陈美玲建议:父母不要做的6件事

sitemap.txt | sitemap.xml | sitemap.html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彩虹邦人脉系统 ( 皖ICP备2021012059号 )

GMT+8, 2025-2-24 12:34 , Processed in 0.402560 second(s), 49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