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习惯养成不是小事,抓住这6个关键点,帮娃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2021-12-4 19:06| 发布者: admin| 查看: 2759| 评论: 2



引子:

做妈妈的是不是经常会遇到类似以下这样的生活情景:
    妈妈:“宝贝,要开饭了,我们一起先去把小手洗干净吧。”孩子:“不嘛不嘛,我要先吃饭!”

    妈妈:“宝贝,不能光吃肉,我们还要多吃蔬菜才行。”孩子:“青菜很难吃,我不吃……”

出现以上这些情景,表明孩子需要努力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所谓生活习惯,是指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比较稳定、持久性、几乎是下意识的行为倾向。而众所周知,包括幼儿园、小学等阶段是培养孩子良好生活习惯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孩子一旦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他无疑将终生受益,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生活习惯养成不是一件小事,可以说是最基础的习惯养成。

知彼知己,方能百战不殆。为更好地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良好生活习惯到底包括哪些内容。
01 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哪些内容

良好的生活习惯一般包括作息习惯;卫生习惯;礼仪习惯;生活自理能力等四个方面。关于作息习惯、卫生习惯和礼仪习惯大家都很容易理解。在这里重点提一下生活自理能力。

生活自理能力,是指能够正确处理与自己有关的、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的能力,即自我照顾、自我管理的能力。当然,这里的自理能力,并非是一些简单的、动手不动脑的生活技能,它应该包括自我服务意识和自理技能这两个层面的内容。



具体来说,自我服务意识是指孩子要具备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对自己负责的意识。当孩子有自我服务意识,便会更自觉地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而不是一味地依赖于别人。这种自我服务意识需要从小培养,尤其是在进入小学阶段后家长更要重视。这是因为一旦错过小学这一重要培养期,便意味着以后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才能得到弥补。

而自理技能是指一些现实生活中要掌握的基本生活技能。例如,学会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学会照顾自己等等。对不同阶段的小学生来说,他们需要学习和掌握的自理技能一般包括如下方面:
    1.小学低年级要学习和掌握的自理技能包括:会懂得刷牙洗脸、洗手洗脚和剪指甲(用指甲刀);会懂得穿衣脱衣、穿脱鞋子和系鞋带;会懂得整理书包、文具、书籍和玩具等个人物品;会懂得削铅笔(用转笔刀)、背书包等。2.小学中年级要学习和掌握的自理技能包括:会懂得洗头洗澡;会懂得清洗内衣内裤;会懂得铺床叠被;会懂得整理自己的房间等。3.小学高年级要学习和掌握的自理技能包括:会懂得为自己加热饭菜(如用微波炉、电饭锅、电磁炉等相对安全的电器加热);会懂得用电开水壶烧开水;会懂得整理自己的书柜和衣柜等;会懂得折叠和收纳自己的衣服等等。
02 为什么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习惯是一种“自动化”的行为,好习惯一旦形成便能保持稳定不变,而坏习惯一旦形成就很难被纠正。

从心理机制层面来看,习惯是一种人的心理需要,如果不这样做,就会感到不舒服、很难受;从脑机制角度来看,习惯有一个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自动化”的作用。习惯一旦养成,完全不需要别人的督促和提醒,也不需要自己的意志力,就能自动自发地去做。



由于习惯是一种稳定的、“自动化”的行为,因此,如果坏习惯一旦养成,后面再去纠正的话,往往会引起孩子的抵触心理。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父母抱怨很难纠正孩子坏习惯的主要原因。

因此,无论是从习惯的心理机制还是从脑机制来看,我们想要培养孩子的良好生活习惯,最好是从小就开始培养,这样等到孩子养成习惯之后,就会把好习惯真正融入他的身体里。对家长而言,后期的教育可谓是省心省力。

除此之外,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还能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促进孩子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提高学习效果;

良好生活习惯培养很重要,是孩子在现在和将来能够适应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孩子的发展能够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因此,我们必须要重视培养孩子的良好生活习惯。
03 抓住这6个关键,帮孩子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管是对孩子来说还是对父母而言,都是一个相当不简单的考验。这是因为习惯养成都需要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一般说来,一个好习惯形成的周期大约为1个月左右(也有另一说法21天,大体上差不多),如果要进一步巩固好习惯,更是需要长达至少3~4个月的巩固时间。需要注意的是,中途只要稍稍松懈就意味着前功尽弃。很多家长和孩子不是没有努力过,也曾经发誓过要培养好的生活习惯,但因种种原因没能继续坚持下去而中途夭折。

培养孩子良好生活习惯需要家长和孩子都能持之以恒;还需要脚踏实地,先从最基础的习惯培养起,再去培养相对复杂的、零散的习惯。



家长要想更好地帮孩子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我们就要抓住以下这六个关键,才能顺利实现帮孩子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目的。

1.关键一:家校之间要形成教育合力,在生活习惯养成这件事上才能做到事半功倍

家庭教育应和学校保持基本一致的教育理念,形成一种教育合力,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作用,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和老师经常保持联系,对孩子的日常行为表现要多加留意,一旦发现有什么不对的苗头,除了及时和孩子进行沟通之外,还要主动和老师加强沟通,进一步了解老师的要求及孩子在校表现,对老师的意见和建议要认真对待,以免错过教育契机。

2.关键二:帮助孩子建立规则意识,将养成良好生活习惯一抓到底

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虽然现在不像传统年代那样把家规当作全家头等大事,但家长至少要帮助孩子建立最基本的(家庭版)规则意识。

制定这种家庭规则的主要目的是让孩子知道哪些行为可以有,哪些行为不可以有,要有基本的是非观,在此基础上,让孩子能够在家庭规则的框架下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调整和约束,最终达成培养良好生活习惯的目的。

3.关键三:家长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

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家长自身也要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家长若能在孩子面前以身作则,对他们就是一个良好的示范,而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在朝夕相处中,孩子很容易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此外,家长能在孩子面前树立一个好的榜样,无论是引导还是教育孩子,皆有足够的底气。



另外,家庭成员在生活习惯上最好要保持相对一致的认识和立场,而不能爸爸妈妈互相拆台唱反调,这样才能提高孩子的习惯养成效果。

4.关键:全家都重视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

有些孩子之所以难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和家长不够重视的态度有一定的关联,这种情况尤其是在只重视抓孩子学习成绩的家庭中更是常见。家长不够重视,孩子自然也不会重视,他们就会觉得生活习惯是小事,无足轻重,学习好就行。

这当然是一个错误的教育观念,家长需要勇于改变这种错误观念,首先从态度上要体现出对生活习惯养成的重视;其次家长要通过身边或网上的相关事例告诉孩子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性。此外,还可通过开展小游戏、小竞赛等方式,来激发孩子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积极性。

5.关键五:鼓励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为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创造机会

家长要收起对孩子的过度溺爱和过度保护,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孩子能做的事情就尽量要让孩子自己去做,要鼓励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

例如,让孩子养成每天上学前主动整理好书包、检查是否带齐所有学习用品。这件事情孩子能做好的,家长就尽量不要代劳,否则孩子这一习惯永远无法养成,相反,还会在未来的某一天变成一个严重的"BUG",比如每年高考都有很多忘带准考证身份证的考生,就是因为孩子从小没有养成这种良好生活习惯。

6.关键六:巧妙给予孩子奖惩,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家长要把奖惩当作一个教育工具,学会巧妙运用,帮助孩子更快、更好地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需要注意的是,奖惩孩子时要改变我们曾经惯用的一些错误做法,如将批评随意夸大,对孩子全盘否定,这样会打击到孩子的自尊;或对孩子的表扬不走心、不实在,孩子根本就不懂家长到底在表扬自己的哪一方面,这样的表扬也就失去了现实意义。



结语:

与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养成等相比,生活习惯养成似乎是一件摆不上台面的小事,但这其实是一种错觉和教育认识误区。实际上,孩子的良好生活习惯养成并不是一件小事,它关系到孩子一生的发展。因此,家长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当我们在态度上能够重视起这件事的时候,就需要一些具体的“教育技术层面”的养成策略来帮我们实现培养目标。我想,抓住以上六个关键教育点,相信能够帮助孩子顺利实现良好生活习惯养成的目的。
全局签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上一篇:怎样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家长笔记展示

下一篇:如何养成一个好习惯,戒掉坏习惯

sitemap.txt | sitemap.xml | sitemap.html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彩虹邦人脉系统 ( 皖ICP备2021012059号 )

GMT+8, 2025-1-16 06:59 , Processed in 0.358890 second(s), 46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