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级盛会:AI大佬全到齐,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将有哪些看点?

2022-6-27 15:56| 发布者: ui000c1mjcz6b4| 查看: 1811| 评论: 0

这里是默认签名
1、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进入召开倒计时 ‍‍

高规格国际顶级盛会召开倒计时,行业领军和龙头企业悉数出席。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从 2018 年以来,已连续成功举办三届,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网信办、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已成为人工智能行业的国际顶级盛会。



2021年7月7日-10日,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将在上海举行,大会以“智联世界、众智成城”为主题,按 1 场开幕式、2场全体会议、11场主题会议和各具特色的论坛活动(14场领军企业论坛、27场前沿论坛和27场生态论坛)组成的‚1+2+11+X‛总体架构组成,大会议题将聚焦开源框架、AI 与脑科学、认知智能、隐私计算、AI 与量子计算等,打造近 20 个专业学术论坛。14 场领军企业论坛的协办方均为行业龙头,如 GE、贝壳找房、商汤科技、科大讯飞、中国电信、交通银行、腾讯、华为、中国移动、阿里巴巴、宝武钢铁、中科新松以及阿斯利康等。
华为将展示华为云EI、昇腾计算、智能驾驶等领域的最新解决方案,并综合呈现华为生态应用及实践,商汤科技也将携生态合作伙伴发布多款重磅新品。






分论坛设置兼顾热门和前沿。
比较热门的量子计算、自动驾驶、智慧城市、大数据和智能计算、企业数字化转型均有前沿论坛的分论坛设臵,今年还出现了隐私计算、AI 财务智能化、可信 AI、AI 赋能保险、图神经网络与情感计算、AI 赋能海洋等比较新颖和前沿的论坛主题。



2、AI 进入加速长大期,天然具有规模优势 ‍‍

2.1 AI 进入加速长大期,将持续改造社会和企业
AI 加速进入长大期。
根据 Gartner 每年发布的科技成熟度曲线,AI 从触发期开始,会经过期望膨胀期—泡沫幻灭期—复苏长大期—成熟期。



从目前趋势来看,AI 行业经过三年的预期消化,已不再是追逐热点赛道,而更倾向于考虑打造合理的商业模式,帮助 AI 产业化落地。
2017-2020 年期间,在预期消化的同时,随着资本的助力、政策的驱动、技术的投入,AI 领域中数据、硬件、算法都发生了巨大飞跃,成为了人工智能拐点的催化剂,推动业务的飞跃发展。
此外,Gartner 曾在2019年8月预测:到2021年,AI将创造2.9万亿美元的商业价值,创造全球62亿小时的工人生产力,AI 即将进入回报期。AI 赛道加速长大态势明显。









市场资金向 AI 头部独角兽聚集趋势明显。
根据 2021 年斯坦福大学发布的《2021 年人工智能指数报告》,2018 年开始全球 AI 公司的融资持续向龙头初创公司聚集,2018 年开始每年新成立的公司数量持续下降,但是 AI 融资金额依旧保持上升趋势。






从“发现”到“落地”,AI 将持续改造社会和企业。
软银集团董事长孙正义说过:“未来是 AI 的时代,AI 将会帮助人类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这就是未来的世界”。创新工场董事长李开复说到:“眼下,AI 已经从‘发现’阶段过渡到了‘落地’阶段”。正如汽车取代马车一样,AI 将逐步渗透到个人生活和企业生产中,并通过多种深度学习算法挖掘新的价值,为社会、企业带来更高效更智能的体验。以机器人为代表的 AI 赋能也变得越来越具有吸引力,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数据,目前工业机器人的成本回收期也呈现出逐年下降态势。
此外,根据 Gartner 的 2019 年年度 CIO 调查,部署了 AI 的企业从 2018 年的 4%提升至了 2019 年的 14%,企业逐步意识到了 AI 可以为产业带来实实在在的价值,我们认为,AI 渗透到社会和企业的方方面面已是大势所趋。






2.2 AI 三大核心要素不断成熟,提供产业加速沃土
AI 落地所需要的三大要素:算法、数据、算力,目前均处于非常有利于 AI 落地的状态,为 AI 赛道的推进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AI 算法持续突破创新,视觉和语音方面尤为突出,模型复杂度指数级提升。以AutoML 为例,学术界和产业界产品繁多,从方法上可归为三大阵营:基于强化学习 算法、基于进化算法和基于梯度的算法,包括但不限于自动数据增强,自动网络结构搜索,自动超参搜索和自动优化器,算法的不断突破创新也持续提升了算法模型的准确率和效率,各类加速方案层出不穷。虽然目前新增的算法模型数量逐年减少,但是模型的复杂程度依然呈现指数级的上升态势。
此外,2014-2015 年出现的生成对抗网络(GAN)、2015 年出现的残差网络(ResNet),2017 年出现的 Transformer 模型均已开始在各个细分领域落地应用,并不断衍生出新的变种,模型的持续丰富也使得场景的适应能力逐步提升。






数据量迎来爆炸式增长,对 AI 算法、系统的持续迭代至关重要。
国际最知名的机器学习学者之一吴恩达曾提出过一个 AI 赛道的二八定律:80%的数据+20%的模型=更好的 AI,模型训练数据的丰富程度、清洗的干净程度一定程度上决定了 AI 算 法的优劣。
而大数据技术的不断提升也降低了 AI 赖以学习的标记数据获得成本,同时对数据的处理速度出现大幅提升。
无论是视觉、语音还是自动驾驶场景,历史数据的持续积累将不断提升 AI 系统的适应能力,基于历史的数据的训练将提升算法的性能(不仅仅是准确率)、对行业 know-how 的理解和系统鲁棒性,降低错误判断和决策的概率,对 AI 技术的逐步成熟落地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性。



芯片处理能力提升、硬件价格下降、神经网络模型优化,推动算力大幅提升。2017 年,在公共云上训练像 ResNet-50 这样的图像分类器的成本约为 1,000 美元,到了 2019 年只需大约 10 美元。
目前,同等算法水平所需的计算量每 8 个月减半,成本降低至不到 1%,‚摩尔定律‛效应明显。
截至 2019 年,全球 AI 算力主要是以 GPU 芯片为主,随着技术的不断迭代,包括 ASIC、FPGA 在内的计算单元类别有望成为支撑 AI 技术发展的底层技术,算力的快速提升为 AI 的产业落地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



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自动驾驶作为 AI 市场规模最大和最有潜力的方向,将持续享受行业红利。
AI 在最近十年的进展迅速,包括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智适应技术等领域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根据清华大学数据显示,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是中国市场规模最大的三个应用方向,分别占比 34.9%、24.8%和 21%。 此外,自动驾驶的本质属于人工智能,通过多维数据的搜集和处理,经过处理器分析,指导车辆的驾驶决策,随着智能网联、自动驾驶技术的不断深入,AI 技术在自动驾驶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此外,根据 2021 年 1 月 20 日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发布的《人工智能发展报告 2020》,中国在 2011-2020 年已经成为全球 AI 专利申请量最大的国家和地区,而 2019 年国际著名 AI 会议期刊 NeurIPS 有 29%的论文来自中国,国内 AI 发展的土壤日益丰富。
我们认为,未来以视觉和语音作为数据入口的 AI 赛道,将会在技术自身迭代的推动下不断形成新的商业应用落地,持续享受到技术改造社会所形成的行业红利。






2.3 AI 具有规模效应,数据积累、模型迭代提升行业 Know-how
当前AI技术以深度学习算法为核心,基于神经网络的主流算法难以实现通用的智能化,细分场景落地时需要结合行业 Know-how、客户需求痛点以及数据,可以产生实质性价值。
根据企鹅号 FMI 团团2021年5月6日的信息,知名外媒《Towards Data Science》 按照‚谷歌引用次数‛这个指标,统计了近五年来发表在各大国际顶级会议(如 NeurIPS、 AAAI、ACL,ICML、EMNLP 等)上引用量排名前十的论文。
我们发现,深度学习、基于 NN(Neural Network,神经网络)的框架依然是学界主流。根据通用近似定理(Universal Approximation Theorem),神经网络的计算能力可以近似一个给定的连续函数,但是没有给出如何找到这个网络以及是否是最优解,实际中往往通过经验风险最小化和正则化原则进行参数学习,由于神经网络强大的计算能力,容易产生在训练集上的过度拟合,使得算法难以产生较强的通用性。
目前我们应用的安防监控、自动驾驶、语音识别、地图导航等场景都是深度学习 AI 技术在图像视觉、语音识别、自然语言理解等领域的应用,在各个细分场景落地时都需要结合所在行业的 Know-how、客户的需求痛点以及客户的真实数据,才能产生落地应用的价值,通用的人工智能从当前来看依然存在较大的现实差距。
海康威视高级副总裁徐习明曾于 2018 年对这一论调曾发表过评论,今天的人工智能还是一种弱人工智能,基于深度学习的算法精度会无限逼近 100%,但永远无法达到。
随着‘准确率’提升,最后竞争的更多是场景落地能力。2021年5月29日,腾讯副总裁、腾讯 AI Lab 和 Robotics X 实验室主任张正友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强人工智能之路很漫长,需要找到新算法新技术‛。当前的 AI 是场景化的 AI。






AI 所需数据并非外部海量互联网数据所能解决,很多场景甚至没有存量可用的数据,通过深入客户场景、借助算法标注、挖掘,方可获取有价值的结构化数据。
由于 AI 算法需要和行业、场景相结合,否则就是‚garbage in,garbage out‛,因此目前呈现爆发式增长的外部互联网数据并不能很好地作为 AI 模型训练的输入数据,或者说 AI 所需要的大数据往往来源于生产和服务过程中的副产品,但在价值上却往往超过了为了特定目的专门采集的数据。
在部分工业领域,由于过去智能化程度偏低,并没有太多具有挖掘价值的存量数据可以利用,需要 AI 企业深入客户的场景,通过 AI 算法进行数据特征的标注、潜在信息的挖掘,才能形成具有价值的数据,发现产业背后新的规律。
同时,AI 系统的成功取决于所输入数据的相关性和准确性,否则无监督的学习训练可能产出良莠不齐的模型。
正如前文所述,以深度神经网络为核心的机器学习决定了对 AI 数据的饥渴将在一段时间内始终伴随 AI 行业的发展,同时我们从产业化与工程化的逻辑视角来看,今天企业想要打造出用户满意的 AI 产品,可能购买的通用型“面粉”已经不能满足挑剔的用户,企业得学会自己耕种数据的沃土,这就给了卡位细分行业的 AI 公司很好的产业机会。



AI 在场景的赋能所带来的价值是逐步深入的,需要和客户一起长期打磨,产品逐步从‚可用到‚ 好用。
谷歌大脑之父吴恩达提出一个AI的理解公式:
AI=CODE(model/algorithm)+DATA,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模型不是一次性构建的,需要持续学习,通过‚收集行为数据–收集反馈数据-模型训练–模型应用全流程提升业务效 果,避免传统模型的效果随着时间衰减的弊端。
而行业 Know-how、数据的持续积累对 AI 算法大有裨益。
根据百度公众号科技叨客 2021 年 5 月 13 日的信息,谷歌首席架构师、 谷歌人工智能团队谷歌大脑的负责人 Jeff Dean 曾表达过,随着数据规模的不断扩大,未来深度学习算法的精度也将不断提升‛。
因此,AI 所能带来的价值与数据量的增加有正相关性,需要客户不断输出知识反哺 AI 模型,反复迭代算法,从而使得产品从‚可用逐步进化到‚好用状态。
例如广联达与海康威视合作打造智慧工地,对人-物-车进行智慧管理,未来有望实现现场施工数据与 BIM 技术的融合,实现以‚场景化应用、精细化管理、数据化决策‛为核心理念的 BIM 应用助力数字时代下的企业数字化转型,实现施工过程的数字化全流程管理。
我们认为,在 AI 细分赛道有卡位优势、有场景和数据积累的公司有望持续领跑,从而进一步提升规模效应。



AI 的规模优势带来头部企业长期的竞争优势,细分行业集中度提升。
正如前文所述,当前的 AI 是场景化的 AI,同一个赛道的两家AI公司的客户都会持续提供know-how反哺,推动模型迭代,但是客户资源更多、卡位优势更好的企业(假设简称 A 企业)拿到的行业 know-how 会更深,迭代出来的功能模块更丰富,并且积累的客户数据量会更大。
随着时间的推移,A 企业的产品将更具有竞争力(一方面模块更多,一方面和对手同样的模块迭代出来的效果会更好),进一步抢占市场份额,使得其对手逐步失去客户从而失去产品迭代的机会,为 A 企业带来长期的竞争优势,赛道也将呈现头部集中的态势。
行业公司‍

海康威视、科大讯飞、中科创达、大华股份、奥普特和石头科技。
风险提示‍

AI 落地不及预期:行业存在 AI 升级趋势,但由于落地效果、持续迭代需求等制约,AI 在行业的推进速度可能不及预期。
贸易摩擦加剧:贸易摩擦特别是科技制裁影响相关行业发展。
财政支出不及预期:近年政府财政状况较为紧张,影响相关部门对 IT 解决方案采购进度。
经济下行超预期:宏观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可能影响企业整体投资力度。
———————————————————

请您关注,了解每日最新的行业分析报告!
报告属于原作者,我们不做任何投资建议!
作者:国盛证券 刘高畅 杨烨
更多相关行业报告请登录【远瞻智库】或点击下方链接:
这里是默认签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上一篇:沙场秋点兵!来自青科大的军训汇报,“励志男”刘凯旋也来了(高清多图)

下一篇:从广播操到云上马拉松,全国智慧社区AI健身大会来啦

sitemap.txt | sitemap.xml | sitemap.html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彩虹邦人脉系统 ( 皖ICP备2021012059号 )

GMT+8, 2024-10-30 15:26 , Processed in 0.236069 second(s), 60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