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看待家谱溯源与世系推算

2022-6-26 18:24| 发布者: uyxxtugtgdrdh4| 查看: 2118| 评论: 3

这里是默认签名
不知大家是否关注过?很多姓氏一追溯,就说自己是黄帝、炎帝、尧、舜等上古圣人的后代。大家都知道,如果从理性的角度说,不可能咱们都是这几位圣人之后。原因有二:
其一,某些圣人还都是传说中的人物,是否真实存在尚存争议;
其二,即便这些圣人都存在,不可能只有他们留下了后代,其他男性都没有留下后代。





但是,我们说自己是圣人的后代是否可以?从文化角度是可以的!我们是炎黄子孙,华夏文明,从这个层面上来说,我们就是这几位圣人的后代!(觉得是蚩尤之后的朋友们除外)但是这个道理咱们得清楚,文化认同即可,不必过于较真。此外,准确地说,黄帝、炎帝是黄帝部落、炎帝部落的代名词,不是独立的两个人。









以平均代距法推算世系,被很多修通谱、联谱甚至修支谱的家族当做估算世代的方法,比如按照25年一代人。仔细想想就知道很不准确,之前小编在《家谱国际丨用平均代距法推算世系,这样编写家谱真的靠谱吗?》一文中有所阐述,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进一步阅读。
每个朝代甚至一个朝代的不同时期规定的婚配年龄都不一样,比如唐代,建国之初与中期就有不同。据《梁书·张缅传》和《周书·城冀传》记载,梁高祖的四女儿富阳公主和北周高祖女儿平原公主都是在11岁就出嫁了;汉昭帝8岁继位,娶了刚满6岁的上官安女为皇后。此外,还有中年得子、老年得子、因贫困很晚才娶妻、元配多年未生育,继配生子,等等。这些情况在任何朝代、任何时期都是很常见的现象。







如果追求严谨、科学、理性,在没有任何文献等证据支撑的情况下,基本上无法测算世次。如果追求文化上的大同、家族的和谐、情感共鸣,而且族人一致认可,平均代距法可以作为一种方法。那么,如何才能尽量准确呢?
家谱国际建议:厘清每个朝代甚至一个朝代不同时期规定的婚配年龄,分别做除法,最后累加,统计出整个时间跨度上的世次。如此才能最大程度地接近真实。







在姓氏文化方面,很多时候需要在理性和感性、科学和情感之间找一个平衡点。家谱国际认为:姓氏文化就是由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构成的,其博大精深,主要体现在难以考究。姓氏文化跟国史不一样,国史是抽取到国家层面上的大事件、大人物,体系相对健全,有迹可循。老百姓在仓廪不实、衣食不足的古代,活下去最重要,文化传承是奢侈的。









寻根溯源,姓氏文化其实不神秘,只是我们没有一把揭开谜底的钥匙。我们不得不承认,大多数情况下,历史会被永远尘封。受条件限制,普通老百姓想要探寻,更是难上加难!家谱国际呼吁姓氏学者、专家将学术智慧转化可为大众接受的“普通知识”。因为,一方面姓氏文化是一种最广泛的文化现象,姓氏研究成果需要与最广大的民众进行对话;另一方面,虽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姓,也关注自己的姓氏,但并非人人都明白“我从哪里来”,我的家族曾经有过哪些故事。只有将研究成果从书斋普及到一般读者,才能帮助大众更好地追溯和传承,这门学科才会有持久的生命力。
这里是默认签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上一篇:中医养生保健知识

下一篇:贵州水城马氏族谱<姓氏溯源与迁徙>

sitemap.txt | sitemap.xml | sitemap.html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彩虹邦人脉系统 ( 皖ICP备2021012059号 )

GMT+8, 2025-2-24 04:09 , Processed in 0.284365 second(s), 58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